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把“管理”带回政治——任务、资源与街道办网格化政策推行的案例比较
  • [摘要]当前有关基层政府行为的研究多从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出发探究其行动策略,但是,为何处于相同组织结构和激励函数下的地方政府在执行同一任务时依然行为迥异?基于三个街道办在网格化管理政策推行上的行为差异比较,本文提出,尽管面临相同的结构地位和激励函数,但管理任务量的巨大差异、行政资源的平均化配置模式和自致资源获取能力的差别促使三个街道办在面对同一任务时分别采取了按部就班、被动应付和政策悬置三种应对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将“管理函数”带回基层政府行为的研究,并由此进一步讨论其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 作者:陈那波、李伟
  • 全文[ PDF 2593.0 KB ] 2020.35(4)  共有 3578 人次浏览
  •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
  • [摘要]人口衰退、老龄化和超低生育率构成了21世纪的人口危机,而“生育赤字”和超低生育意愿是这场危机的“原爆点”。本研究围绕生育意愿,从生育意愿与生育率关系的稳定性、生育意愿变化规律、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生育赤字、家庭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等方面勾画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意愿理论的图谱和实证研究的发展脉络,探讨了中国生育意愿研究存在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国的生育意愿已低于更替水平,这无疑是生育危机的前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作者:吴帆
  • 全文[ PDF 1828.0 KB ] 2020.35(4)  共有 10696 人次浏览
  • 乡村共同体重构与老年心理健康——农村老年心理干预的中国方案
  •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突出的老年心理问题,本研究于2011-2016年在九个省份的农村开展老年心理干预,基于社会整合理论及共同体理论,设计以“守门人”模式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形成“基层干部引领、友邻同伴互助、家庭养老存续”的干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策略全面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营造了“老年友好的乡村共同体”的社区情境,为提升农村老年心理健康与晚年生活质量探索了具有实证意义的中国化路径与策略。
  • 作者:孙薇薇、景军
  • 全文[ PDF 2463.0 KB ] 2020.35(5)  共有 4730 人次浏览
  • “过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体验
  • [摘要]慢性病患者的疾痛体验是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对11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多阶段深度访谈,致力于探索他们的疾痛体验。研究发现,受访者以“过坎”为其疾痛体验的隐喻表达,这一表达包含了适应症状、重塑自我和调整关系三个层面的叙事,而此一体验的展开是结构、文化和主体能动性互动的结果。“过坎”折射出适应慢性疾痛的复杂性以及在此过程之中患者的体验与策略之异变。
  • 作者:何雪松、侯慧
  • 全文[ PDF 2692.0 KB ] 2020.35(5)  共有 3939 人次浏览
  • 从结构性暴力到生命社会体——艾滋人类学批判的道德谱系
  • [摘要]三十多年来,批判医学人类学家在对全球艾滋治理的批判性参与中彰显了自身的道德形貌。他们追寻社会公义,揭露全球疫情背后的结构性暴力并与之“战斗”,帮助推动向全球普及抗病毒药物的医疗人道主义事业。在现场参与这类人道主义项目的过程中,他们进一步省思到道德实践本身的繁复与暧昧。在救助生命的同时,这项事业也将感染者的生命本身作为献祭,以制造新的全球道德与政治秩序。其中,由道德献祭生成的生命社会体既是全球治理的手段与成果,又内蕴新的道德行动潜能。批判艾滋人类学从对艾滋问题的道德化批判,演变为人类学家置身于道德...
  • 作者:方洪鑫
  • 全文[ PDF 2781.0 KB ] 2020.35(5)  共有 3497 人次浏览
  • 等级辩证法与国家理论——杜梅齐尔的政治人类学思想研究
  • [摘要]印欧社会是由祭司—国王、武士和生产者这三种功能构成的。在对“社会三功能”结构的研究中,杜梅齐尔提出了一项关于国家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即等级辩证法。本文从杜梅齐尔的论述出发,比较了巫术性王权和司法性王权的等级辩证关系对罗马、印度、波斯和日耳曼社会制度的塑造方式,以解释印欧文明内部的制度差异性。另外,杜梅齐尔对武士和生产者阶层的分析表明,等级辩证法的运行以第一功能为限,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整合还存在其他社会学解释机制。杜梅齐尔以印欧经验为基础提出的国家理论为理解、反思和推进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新的路径...
  • 作者:赵珽健
  • 全文[ PDF 2502.0 KB ] 2020.35(5)  共有 2651 人次浏览
  • 共同体之爱的政治:近世德国的家国关联
  • [摘要]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家国关联在西方同样存在类似的形态。本文将这种蕴含伦理维度的家国政治称为“共同体之爱的政治”(简称“爱的政治”),并借此反观近世德国的政治命运。文章从韦伯的宗教类型学出发,结合德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节点考察赫尔德、费希特、黑格尔和韦伯等人的学说,进而发现:德国的“爱的政治”至少可以追溯到路德宗—虔信派保留的“家”的传统,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又吸纳了自然法—契约政治的现代性因素从而走向君主立宪制。但随着若干关键条件的消失,立宪君主国迅速蜕变为专制帝国;而对自然法—契约政治的形式因素的工具性挪...
  • 作者:李荣山
  • 全文[ PDF 2594.0 KB ] 2020.35(5)  共有 2692 人次浏览
  • 金融化与国家能力——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摘要]本文从金融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金融体系能够集聚资源与形塑不平等结构,从而影响国家能力。通过中国的案例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金融化与国家能力的社会学分析框架,系统探讨了在金融化过程中国家利用金融集权增强国家控制与动员资源能力的机制与途径。国家在塑造金融集权结构的同时,利用多种途径,借助金融体系获得更为强大的资源控制与动员能力。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的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国家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金融对国家能力的提升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与效应,因此对金融与政治体系关系的社会学探讨具...
  • 作者:刘长喜、桂勇、于沁
  • 全文[ PDF 2284.0 KB ] 2020.35(5)  共有 5285 人次浏览
  • 中国私营企业主多代流动的分源模式
  • [摘要]中国私营企业主已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但多数相关研究仍囿于“父-子”两代范式。通过对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CPES)截面数据的分析,本文尝试检验私营企业主三代职业地位的多代流动效应。分析表明:(1)第三代的职业地位虽然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与第二代创业前最后职业地位有着显著相关;(2)私营企业主的地位流动呈现“祖-子”和“父-子”关联并行的局面多代流动效应不仅存在,而且在第一代为市场经营者家庭中更强;(3)职业地位的多代流动效应在年轻世代中呈现强化趋势,而体制地位效应则趋向弱化。这种社会流动的分源模式及其未...
  • 作者:吕鹏、范晓光
  • 全文[ PDF 2106.0 KB ] 2020.35(5)  共有 2925 人次浏览
  • 从“农场”到“城市”——国有农场变迁中的产权交易和身份配置
  • [摘要]城镇化是土地产权和个体身份重新配置的结果。本文提出“产权体制”概念,以指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合作关系。城镇化过程中的产权体制包括两个重要的范畴——土地产权和身份产权,二者处于动态的配置和互动状态之中,城镇化通过产权的交易和配置逐步推进。基于Z省S市国有农场G的案例,本文提出了以产权体制解释城镇化过程的路径。国家通过产权配置推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而农场职工、村民等不同主体则希望通过资源交换和权益让渡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城镇化是对原有基于土地和身份产权、社会组织方式所建立的产权...
  • 作者:黄晓星、蒋婕
  • 全文[ PDF 2716.0 KB ] 2020.35(5)  共有 2711 人次浏览
  • 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 [摘要]获得感是检验社会发展成果、评价社会治理成效和民众生活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本文基于CSS 2013数据库,探索获得感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共享五维度的获得感概念结构,证实了获得感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探索获得感概念结构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有利于确定获得感指标和编制测量工具,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政策的制定和民众社会生活质量的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 作者:谭旭运、董洪杰、张跃、王俊秀
  • 全文[ PDF 2079.0 KB ] 2020.35(5)  共有 4365 人次浏览
  • 在禄村书写文明——以圣谕坛为主线的复调民族志
  • [摘要]人类学研究文明社会,不能忽视文献的价值。由田野当地村民创作的文本代表了时人的心声,更应得到重视。《禄村农田》中的圣谕坛是个以谈经、宣讲和阐书为己任的宗教组织,费孝通几次提及这群企图以谈演洞经来消弭日机“炸劫”的绅士,并将他们的生活归结为“消遣经济”。本研究借助坛中民国年间“降下”的鸾书、实地考察和民族志资料来复原禄村玄灵坛的面貌,聆听这一教派关于现代理性和传统道德两方面的声音,以求在经典民族志之外形成一种“复调的民族志”。费孝通对待圣谕坛的态度明显受到韦伯的影响,假如跳出韦伯式的思路,我们会发现...
  • 作者:杨春宇
  • 全文[ PDF 3056.0 KB ] 2020.35(5)  共有 2357 人次浏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野下的社区转型与社区治理效能改进
  •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既是定居化社会向迁居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也是熟人社区向陌生人社区转型和社区治理结构从“单位办社会”向“居委会办社会”转型的过程。社区的实体结构与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府以组织建设从供给侧自上而下形塑社区“理想型”的同时,居民也通过需求侧的“民主协商”建构其预期的“理想型”。社区以居委会为主体,通过与环境互动形成自身的利益结构。这些因素的动态博弈不断形塑社区的“营造”动力,使之呈现出治理方式的科层化、社区类型的多元化、社区居民的异质化、治理经费的财政化等特征,形成了“强...
  • 作者:张翼
  • 全文[ PDF 2432.0 KB ] 2020.35(6)  共有 3430 人次浏览
  • 消除贫困:中国扶贫新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揭示扶贫过程的需要,将国家/社会系统进一步细化为政治、行政、乡村治理以及乡村社会不同要素动态互动所构成的系统,以此为理论框架,同时应用“相遇”“界面”和“回应”的概念,呈现了在国家/社会的动态互动关系条件下扶贫干预从上到下传递的复杂的微观叙事。本文认为,虽然扶贫议程达到行政科层后,乡村治理与乡村社会的相遇和彼此回应中存在着不同社会能动者基于自身生活世界对扶贫议程产生的变异性影响,但扶贫过程在总体上则是政治对行政的融合与形塑、乡村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以及总体上国家与社会的整合。这是脱贫攻坚政...
  • 作者:李小云、徐进
  • 全文[ PDF 2540.0 KB ] 2020.35(6)  共有 4050 人次浏览
  • 扶贫新机制: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组织、运作与功能
  • [摘要]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队员的驻村实践,而没有较好地分析工作队本身的组织特征及其影响。本文将驻村帮扶工作队界定为混合科层组织,认为其是有助于运动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过渡的组织基础。我们认为,混合科层组织的特性使驻村帮扶工作队能够更好地起到汇聚资源、采集信息和培训干部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工作重点偏移、组织规则软化以及人际关系紧张。我们在结论处进一步认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是“具身的国家”(the embodied state),可以促进国家与社会间的“互见”,使国家的在...
  • 作者:邓燕华、王颖异、刘伟
  • 全文[ PDF 2355.0 KB ] 2020.35(6)  共有 4274 人次浏览
  • 相对贫困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到政策
  • [摘要]相对贫困理论与绝对贫困理论经过激烈的争论,开始走向和解。相对贫困研究的最新趋势是走向“双向运动”,一方面持续拓展社会视角的维度,另一方面也将“基本生活需要”纳入分析范畴。“双向运动”影响了相对贫困理论的视角和指标,形成了低线和高线两种类型的相对贫困界定。中国的相对贫困治理积累了一些地方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社会视角而延续了绝对贫困的治理思路。构建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相对贫困的维度和社会政策的取向。?
  • 作者:李棉管、岳经纶
  • 全文[ PDF 2310.0 KB ] 2020.35(6)  共有 6343 人次浏览
  • 新型劳动时间控制与虚假自由——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研究
  • [摘要]本文是对外卖行业中骑手的劳动过程所进行的一项田野研究。与传统的工厂劳动时间不同,外卖平台依据行业特性设置了新的时间规则,建构了新型劳动时间控制模式。平台通过为劳动者营造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宽松的工作场域吸引向往自由的劳动者加入,但却在技术手段的辅助下,以时间为单位和节点,对骑手的劳动过程实施了严密而细致的记录和监控,形成平台和消费者等多元的控制主体。同时,平台通过抢单和等单的工作机制控制骑手潜在的经验、思想和感受,塑造“准时”“快速”的劳动时间感,引导骑手甘愿成为“全天候工人”,并在劳动时间内主动地...
  • 作者:李胜蓝、江立华
  • 全文[ PDF 2370.0 KB ] 2020.35(6)  共有 8049 人次浏览
  • “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
  • [摘要]沿着马克思技术控制的思路,本文从组织技术和科学技术视角对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经过平台公司对控制权的重新分配,平台系统与消费者取代了平台公司对骑手进行管理。平台公司看似放弃了对骑手的直接控制,实则淡化了雇主责任;劳资冲突也被相应地转嫁到平台系统与消费者之间。另一方面,“数字控制”从实体的机器、计算机设备升级为虚拟的软件和数据,平台系统通过潜移默化地收集、分析骑手数据并将数据结果反作用于骑手而使劳动秩序成为可能。数字控制不仅削弱着骑手的反抗意愿,蚕食着他们发挥自主性的空间,还使他们在...
  • 作者:陈龙
  • 全文[ PDF 2548.0 KB ] 2020.35(6)  共有 12863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