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英才之路:通往转型社会二元精英地位的双重路径
  • [摘要]以产权制度及其与国家间关系以及相应的协调机制为基础,转型社会里形成了权威型支配和市场型支配,以及在此双重分层秩序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公职精英和市场精英。在成员遴选上,公职精英以价值理性为引导,更有可能以政治忠诚为基本资格,具有一定程度的闭合性;市场精英则以效用最大化的工具理性为引导,更有可能以普遍主义的绩效能力为基本资格,具有较高程度的开放性。忠诚者更有可能通过赞助性流动获得公职精英地位,市场能力突出者则更有可能通过竞争性流动获得市场精英地位,由此形成了双重路径。本文用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CGSS2008资料...
  • 作者:刘欣
  • 全文[ PDF 1955451.0 KB ] 2021.36(4)  共有 4982 人次浏览
  • 差序格局、圈子现象与社群社会资本
  • [摘要]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差序格局”是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社会基础,社群中的“圈子现象”则是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组织基础。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在个体层面呈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社群层面则呈现出以精英(能人)为中心的圈子特征。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提出一套符合中国社会情境的社群社会资本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信任、结构和资源三个维度,构建出四种社群社会资本的理想类型,发展出三个指标来度量社群社会资本。研究发现,社群精英能否相互信任形成稳定的圈子,社群精英是否在...
  • 作者:尉建文、陆凝峰、韩杨
  • 全文[ PDF 1738493.0 KB ] 2021.36(4)  共有 7216 人次浏览
  • 数学的性别——性别观念对初中生数学水平的影响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跟踪调查(CEPS)的数据资料,从个体、家庭、学校和地区四个层次探讨了性别观念对女生数学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和家长对性别角色的刻板认知对男女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对男生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对女生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性别刻板印象威胁并未对女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家庭子女的数量与性别结构与当地的性别比等因素对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水平都不具显著影响。因此,影响女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在于女性自身以及家庭对于性别与数学关系的刻板印象认知,而非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与行为。
  • 作者:谢桂华、刘昕毓
  • 全文[ PDF 2427959.0 KB ] 2021.36(4)  共有 6696 人次浏览
  • 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差异性发问和发问艺术
  • [摘要]差异性发问在质性社会学中非常重要,但却很少有学者针对这一发问方法展开过系统讨论。本文总结了优质的差异性发问的六个要素:(1)发问包含的信息量大;(2)对差异性有合适的测量;(3)对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因果关系假说及替代假说;(4)发问的背后不能有不能成立的隐含假设;(5)发问的答案不能过于明显或发散;(6)研究的案例在经验或理论上具有重要性。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在发问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错误,并说明如何让自己的发问满足这些要素。
  • 作者:赵鼎新
  • 全文[ PDF 2140870.0 KB ] 2021.36(5)  共有 8101 人次浏览
  • “政治作为天职”的两分——韦伯支配学说与国家概念的两个关联
  • [摘要]韦伯的支配学说与他的国家定义有两个特别的关联。一方面,国家概念中的“垄断”有赖于政治经营的“剥离”程度;另一方面,被垄断的强力不会自动构成一种新的“正当性支配”。以此为入手点,本文仔细检讨《社会学基本概念》,指出行政集团集政治经营和代表这两个能力于一身,它与组织体其他成员的关系被韦伯概括为正当性支配,正当性支配的含义与组织体强制有着相当的重合。由此观之,韦伯重返政治家的天职观恰在于抵制正当性支配和组织体强制的重合。“政治作为天职”也充满了组织体强制和政治人格之间的张力。这也意味着,我们应从支配中...
  • 作者:田耕
  • 全文[ PDF 2679370.0 KB ] 2021.36(5)  共有 3216 人次浏览
  • 管辖权边界的流动:国家、专业与医生分工体系
  • [摘要]在大规模医疗援助中,大量专长不一的医生在危机情境下应对共同的疾病,这打破了医生管辖权的既有边界。基于一线援助医生的口述资料,本文将援助行动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危机情境与管辖权的边界都处于变动之中,每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构成了一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其中,国家权力在重塑管辖权边界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医生管辖权的边界不断地流动,但维持边界的力量(尤其是专业权力)并没有消失,这显示了管辖权边界的韧性。这项研究同时提醒我们,在内部分工意义上,现代医院的医生不可能有完全的管辖权,在疾病错综复...
  • 作者:余成普
  • 全文[ PDF 2616920.0 KB ] 2021.36(5)  共有 2930 人次浏览
  • 工作权威、工作自主性与主观阶层认同形成——基于创业者劳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组成的创业者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已有研究大多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角度解释创业者阶层认同的形成,本文则创新性地分析了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这两个劳动过程要素对其阶层认同形成的影响。通过对CGSS 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相比非创业者群体,创业者群体有更高的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从而形成了显著更高的阶层认同;相比工作收入这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要素,劳动过程中体现的工作权威和工作自主性维度对阶层认同的作用更重要。本文显示了以劳动过程为中心的视角在当代社会阶层和阶层认...
  • 作者:何晓斌、董寅茜
  • 全文[ PDF 2193748.0 KB ] 2021.36(5)  共有 3862 人次浏览
  • 居住模式与“用工荒”:兼论城市住房政策的调整
  • [摘要]企业宿舍居住模式与农民工家庭团聚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是理解制造业“用工荒”的新视角。本文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服务于生产目标的企业宿舍为个体迁移农民工提供了低成本的居住空间,但这一居住模式与家庭团聚目标存在矛盾,不利于农民工家庭迁移。已婚农民工为了实现家庭团聚目标而离开制造业,通过“非正规就业”、在城中村租房满足家庭居住与照料需求。上述发现从居住模式与农民工家庭迁移策略角度为“招工难” 与“用工荒”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为“过早去工业化”研究补充了微观解释机制,也为中国住房政策的调整与...
  • 作者:魏万青
  • 全文[ PDF 2092525.0 KB ] 2021.36(5)  共有 3130 人次浏览
  • “以红领专”: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性与国家的领导权建构
  • [摘要]本文整合价值理念大众化和领导权两个概念,以分析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以红领专”的现象。基于对2019年“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的数据分析,研究指出,专业人员的价值理念大众化虽然未必能换取专业自主性,但其促进了国家意志的落地。即使专业人员缺乏专业自主性,执政者仍然能够运用教导型领导权促使专业人员开展有效服务,以提升执政合法性。“以红领专”可能是逐步定型的国家塑造专业人员的新战略选择。
  • 作者:郑广怀、王晔安、马铭子
  • 全文[ PDF 1932186.0 KB ] 2021.36(6)  共有 3668 人次浏览
  • 南开经济研究所20世纪30年代调查研究再考察
  • [摘要]本文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理解南开经济研究所的总体性研究框架。这场由币制改革、白银外流、世界经济大萧条引起的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取向。他们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采取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并重的研究方式,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华北地区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研究显示,中国社会开始逐步进入一个需要进行“数目字”管理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他们有关指数统计、乡村工业与地方行政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整体,揭示了乡村工业的不可替代性,开创了关于“包买制”的本土化研究传统,启发了社会学关于“经纪”体制的研究和思考,...
  • 作者:傅春晖
  • 全文[ PDF 2824783.0 KB ] 2021.36(6)  共有 2572 人次浏览
  • 制度环境与证券监管——基于2001-2018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分析
  • [摘要]制度执行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而制度执行又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证监会2001-2018年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分析,系统考察了制度环境因素对证券监管执法强度和效率的影响,并对执法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发现:(1)证券监管行政执法强度和效率随不同年份而波动,受监管注意力的影响较大;(2)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执法效率较高,对政治关联度高的机构执法效率较低,但市场化程度和政治关联度并不影响执法强度;(3)从市场反应来看,违规上市公司遭受行政处罚对该公司短期股价存在负面影响,但对中长期股价不存在显...
  • 作者:盛智明、周仁磊
  • 全文[ PDF 1985365.0 KB ] 2021.36(6)  共有 2601 人次浏览
  • 多重不确定风险及其应对——儿童血液病病房中的医患信任研究
  • [摘要]基于儿童血液病病房的参与观察发现,医患双方都基于自身立场去努力应对医疗过程中的多重不确定性。患方通过感知医方能否提供恰当医疗行为、积极履行代理责任和提供信息支持来确定其是否可信,医方则通过患方的治疗依从性来判定其是否可信。由于风险因素众多且已渗透整个医疗场域,医患冲突已成为现代风险社会的普遍场景,无法根除或回避。尽管如此,分析信任缔结与演变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仍可为纾解医患矛盾提供更为积极的想象力。
  • 作者:吕小康、王丛、汪新建、郭琴
  • 全文[ PDF 2659828.0 KB ] 2021.36(6)  共有 3937 人次浏览
  • 神圣个体:从涂尔干到戈夫曼
  • [摘要]“个体是神圣的”这一命题是涂尔干理论的落脚点,也是戈夫曼理论的起始点,因而是现代与经典社会学理论的重要联结点。本文试图重新检视如下重要却充满争议的问题:戈夫曼在何种意义上继承和改变了涂尔干的“神圣个体”命题?本文试图还原涂尔干“神圣个体”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并呈现涂尔干对个体被赋予神圣性之后的危机的思考。本文指出,戈夫曼一方面继承和推进了涂尔干对于神圣个体的危机的思考,另一方面又借鉴莫斯与齐美尔的理论洞见阐发了神圣个体的自我富有的新的可能性。
  • 作者:杜月
  • 全文[ PDF 2288737.0 KB ] 2022.37(1)  共有 5990 人次浏览
  • 金融治理波动的过程和机制——一个三层分析框架
  • [摘要]本文关注中国金融治理中一类特殊的治理波动现象:地方政府对特定金融领域的治理行为常常会经历默许发展、大力推动、清理整顿、善后处置的复杂过程,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本文建构了“金融市场演变-治理机制切换-政策执行波动”的三层分析框架,力图揭示金融治理波动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自下而上的金融市场演变可能会带来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切换;自上而下不同的治理机制蕴含着对地方政府的不同激励和约束,可能引发不同的治理行为,使政策执行产生波动;政策执行波动会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演变情况。在三个层次的前...
  • 作者:向静林、欧阳璇宇、艾云
  • 全文[ PDF 3068339.0 KB ] 2022.37(1)  共有 4331 人次浏览
  • 科层为体、自治为用:居委会主动行政化的内生逻辑——以苏南地区宜街为例
  • [摘要]居委会行政化具有多重面相,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居委会被动行政化。本研究聚焦于居委会行政化的主动面相,遵循组织与制度的分析进路,从对苏南地区宜街居委会在社区场域中与不同主体在不同界面的互动逻辑、策略构成以及行为选择的深描中发现,居委会通过对行政体制与惯习的“拟制与延续”、内生性关系实践中对社区自组织的服务吸纳,以及跨越边界关系实践中对辖区单位、企业的资源汲取,呈现“科层为体、自治为用”的主动行政化逻辑。
  • 作者:侯利文、文军
  • 全文[ PDF 2105388.0 KB ] 2022.37(1)  共有 4698 人次浏览
  • 中国民众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的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1990-2012),描述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趋势。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权威的态度趋于积极,私人领域价值观趋于开放,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则表现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世代效应的特点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世代更加认同尊重权威,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则趋于下降。价值观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全球文化扩散以及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同时也深受民族性与现代性双向互动的影响。
  • 作者:高海燕、王鹏、谭康荣
  • 全文[ PDF 2248789.0 KB ] 2022.37(1)  共有 9643 人次浏览
  • 工作流动轨迹与地位获得过程:一个序列分析模型研究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数据和序列分析技术,从雇佣地位、单位类型、工作位置三个维度来识别和提炼转型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工作流动轨迹的特征和典型类别,并探讨不同轨迹对个体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伴随市场转型,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流动轨迹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发展出四类典型类别——业绩晋升轨迹、私营蓝领流动轨迹、国企蓝领流动轨迹以及自雇轨迹。这些轨迹对于个体获得综合社会经济地位和精英地位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本文提供了从序时性工作流动轨迹解释个体地位获得的分析视角。
  • 作者:周扬
  • 全文[ PDF 3240269.0 KB ] 2022.37(1)  共有 4689 人次浏览
  • 责任制考试、通过仪式抑或学术仪式?——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意义建构
  • [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考试还是形式,这是实践中和学理上有待解释的问题。在栖居制度主义视角下,答辩制度是地方性的制度意义的合流,地方性的制度意义处于集体文化中。本文采取跨个案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外部组织环境相同的三个学系建构的答辩制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三个学系在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在行动和互动中建构出“责任制考试”“通过仪式”和“学术仪式”这三种地方性的制度意义,分别体现了关注点为论文质量、学缘关系和学术自由的集体文化。本文进一步对多样性答辩制度的意义所反映的三个学系对于“合法性”的共同追求...
  • 作者:张文琪、朱志勇
  • 全文[ PDF 2301207.0 KB ] 2022.37(1)  共有 4142 人次浏览
  • 时间的系统构成——卢曼社会系统理论中的时间概念
  • [摘要]卢曼始终将“时间”视为社会系统理论的核心要素。从篇幅上来看,他对时间的诸多探讨也的确足以汇总成一部皇皇巨著。然而,卢曼从未对他自己的时间研究进行整理,因此学界对其时间理论既重视又困惑。本文尝试指出,卢曼的时间理论实际上并非全然一贯。在其系统理论发展历程中,卢曼曾将社会系统的构成元素从“行动”修改成“沟通”,时间也因而从原先的“发挥化约复杂性的功能”增添了“系统的存在所绽出的维度”这一面向。而这样一种修正过的时间理论既为社会学解决了“时间的社会性”与“社会的时间性”之间长久以来的矛盾,亦指出了当代...
  • 作者:郑作彧
  • 全文[ PDF 1423041.0 KB ] 2022.37(2)  共有 6041 人次浏览
  • 自选择还是情境分层?——一项健康不平等的准实验研究
  • [摘要]根本原因理论认为阶层地位差异导致健康不平等,生活方式是其中介机制。本研究利用CFPS多期数据,首先探讨不同阶层在饮酒、吸烟和体育锻炼方面的差异,发现管理人员的饮酒、吸烟倾向(风险健康行为)显著偏高;进而以反腐政策为准实验,考察饮酒的阶层差异变化。研究发现,生活方式转型理论和自选择机制都不足以解释管理人员饮酒更多的现象。健康分层并非社会经济地位梯度的简单映射,相关研究亟须反思以往强调微观个体实践直接反映宏观结构位置的分层理论框架。
  • 作者:洪岩璧、曾迪洋、沈纪
  • 全文[ PDF 1472908.0 KB ] 2022.37(2)  共有 5270 人次浏览
«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