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金短缺下市场如何运作——浦镇轻纺产业资金链中的社会时间机制
- [摘要]本文以浦镇轻纺产业为个案,通过引入社会时间机制来说明在资金短缺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如何借助生产链上的大规模逐级“欠账”和成本分摊来实现融资和持续运转。本文的分析从关系合同出发,在市场权力和社会关系的维度上加入了合同的时间维度,即所谓的社会时间机制,以此来打开交易过程中的信用概念,强调还教能力及还教周期对企业资金流转的限制,用以解释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信用担保的情况下,是如何借助社会时间机制彩成的资金结算周期来适应和促进整个市场的运作和发展的。
- 作者:
李英飞
- 全文[ PDF 15162.0 KB ] 2015.30(2) 共有 3865 人次浏览
|
|
-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
-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文献的梳理,本文勾勒出西方记忆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分析了记忆的机制与分支记忆研究,同时归纳了中国记忆研究的“国家权力视角”、“社会群体视角”和“历史变迁视角”,并提炼出“国家在场”、“底层立场”和“制度变迁”的中国记忆研究特点。在分析方法层面,本文总结了“符号和文本”、“口述史和民族志”、“比较历史”和“定量”四种路径。最后,在中西方对话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记忆研究的社会意义和未来方向。
- 作者:
钱力成、张翮翾
- 全文[ PDF 2374.0 KB ] 2015.30(6) 共有 5611 人次浏览
|
|
- 共同体的命运——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
- [摘要]当代人面临一个困境:越是追求共同体,越是求之不得。这个困境的本质是当代社会中确定性和自由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一张力,必须回到早期现代性的境况加以考察。本文梳理了共同体理论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以揭示共同体如何逐步演变成当代的形貌。总体来看,共同体概念在社会理论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逐步"降格"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种格局的两歩变化:第一步从“共同体作为统领原则”的格局变为“共同体与社会”对立的格局,第二步从“共同体与社会”对立的格局变为“社会中的共同体”格局。格局之变实际上反映了现代...
- 作者:
李荣山
- 全文[ PDF 14660.0 KB ] 2015.30(1) 共有 3692 人次浏览
|
|
- 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
- [摘要]信息爆炸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注意力而不是信息。注意力分配一直被作为社会学的附属议题看待,且国内社会学界尚未对此进行系统评述。本文认为,注意力分配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个人技巧或者计划安排),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组织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基于这一研究立场,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澄清其历史脉络、研究贡献和不足;而后进行跨学科比较和综合,总结注意力分配研究的主要分支领域,关注这些领域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交融;最后,归纳和提炼注意力研究的分析概念、因果机制和解释框架。本文有助于在主...
- 作者:
练宏
- 全文[ PDF 2676.0 KB ] 2015.30(4) 共有 9189 人次浏览
|
|
- 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
-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初访数据研究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发现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且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步提前。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和总体异质性理论为“倒U型”的离婚模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前两种理论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总体异质性理论则较好地拟合了观测数据。总体分割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有离婚经历的群体其离婚风险表现为线性递增,而大量不离婚夫妻群体的存在导致总体离婚模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分期群的比较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
- 作者:许琪;邱泽奇;李建新;
- 全文[ PDF 2509.0 KB ] 2015.30(5) 共有 7064 人次浏览
|
|
- 新计算社会学: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本文在全面解读、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了新计算社会学产生的历程,将新计算社会学的主题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互联网社会实验研究、计算机社会模拟研究和新型社会计算工具的研制与开发。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实例,分别对这五大研究内容或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的产生会引发一场社会学的“革命”吗?笔者借助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 作者:
罗玮 罗教讲
- 全文[ PDF 11227.0 KB ] 2015.30(3) 共有 7921 人次浏览
|
|
- 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
- [摘要]在中国,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消极执行的问题,同时也常常出现运动式执行的情况。二者的交替出现使得公共政策表现出波动式执行的特征。对此,本文通过对一个政策执行案例动态过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这种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有关。政策适用性低与执行压力变化是导致消极执行与运动式执行的根源。而且,这种波动式的政策执行往往在基层社会积累和引发矛盾,造成治理问题。
- 作者:
陈家建 张琼文
- 全文[ PDF 12484.0 KB ] 2015.30(3) 共有 7955 人次浏览
|
|
- 大数据中的百年社会学——基于百万书籍的文化影响力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谷歌图书的最新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613亿词汇),通过设计、检索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以获得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中期以来社会学的发展进行追踪,并藉此展示、分析和诠释了社会学的学科轨迹、名家大师、理论流派、领域热点、分析方法,以及中面社会学在文化影响力维度上的百年变迁,同时对建立"社会组学"进行了展望。本研究为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初步经验。
- 作者:
陈云松
- 全文[ PDF 13737.0 KB ] 2015.30(1) 共有 6608 人次浏览
|
|
- 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
-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杭生先生提出社会运行理论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会运行视角考察了这些新变化,分析了政府、市场与社会在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府主导、整体利益社会、关系社会、等级身份和礼仪社会、家庭伦理本位社会等五大特征,认为应在五大特征的基础上理解中国社会运行,应在认识中国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
- 作者:
李强;张莹;
- 全文[ PDF 1247.0 KB ] 2015.30(5) 共有 3788 人次浏览
|
|
- 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绩效——种群生态学和制度学派结合视角
- [摘要]本文结合了组织社会学两大流派——种群生态学和制度学派的视角,探索我国不同省区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省区企业影响是负面的,却有利于发展程度低的省区的民营企业;前者是组织环境中的竞争性机制所致,后者主要是受合法性机制的影响。研究进一步发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小型民营企业和年轻的民营企业更为有利。本文在方法论和理论上对种群生态学都有所突破,另外本文的发现也弥补了“新进入缺陷”理论的不足。
- 作者:
陈宗仕 郑路
- 全文[ PDF 1847.0 KB ] 2015.30(4) 共有 4200 人次浏览
|
|
- 信息治理与社会歧视——中国隐私立法的策略与实践
- [摘要]隐私治理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的隐私偏好选择。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治理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谁在隐私保护中获益。传统的赋权式治理思路忽视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内心动机等心理影响因素,引发了统计性歧视和人格性歧视这两种偏差现象。研究表明,加强隐私控制会造成信息屏蔽,带来统计性歧视问题;而强化隐私自决则会诱导信号传递,带来人格性歧视问题。为了摆脱上述治理困境,应修正中国隐私治理的总体方向,探寻复杂约束条件下的隐私决策变量,采取温和适度且科学高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规制隐私行为...
- 作者:
杨彪
- 全文[ PDF 2631.0 KB ] 2015.30(6) 共有 4022 人次浏览
|
|
- 农地制度变革的路径、空间与界限——“赋权—限权”下行动互构的视角
- [摘要]本文从“赋权—限权”框架下中国农地制度相关主体行动互构的视角,系统考察改革以来在农地的经营、管理和征收改革中所形成的中央、农民和地方关系。研究发现,具有赋权—限权特性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内含自身的悖论,即赋权与限权的对冲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央、农民与地方—基层政府在赋权—限权上的需求错位:中央既通过不断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坚持农地的集体所有制限定农民的权利边界;既向地方赋权让利以调动积极性,又控制后者借地谋利的冲动;农民既利用赋权扩张利益,构成对限权的冲击,又借助限权维系...
- 作者:
吴毅;陈颀;
- 全文[ PDF 3370.0 KB ] 2015.30(5) 共有 12850 人次浏览
|
|
- 近代以来中国医生职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一种职业社会学的解释
- [摘要]职业与国家关系是职业社会学的中心议题。本文以法团自主性与临床自主性的分析框架,分三个阶段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医生职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及其逻辑。民国时期,均处于新生阶段的医生职业和现代国家是“互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将医生从自由职业者转化为单位人,国家“驯服”医生职业,使其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改革至今,医生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依附仍在延续,医生也由此获得对病患与医药厂商的“双向支配”,以此从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但医生也因此成为患者与政府之间的“缓冲器”。本文认为,重构医生职业—国家关系应...
- 作者:
姚泽麟
- 全文[ PDF 12271.0 KB ] 2015.30(3) 共有 5057 人次浏览
|
|
- 商业与道德:亚当·斯密理论中的社会维度
- [摘要]涂尔干为了诊治商业社会的道德疾患,力图接续斯密开创的理论传统,实际上也接续了卢梭与斯密之间的争论。在现代早期,围绕着商业与道德这一组矛盾,卢梭与斯密之间展开了一场潜在的思想争论。卢梭提出了商业社会所面对的道德危机。斯密则从道德、自然社会,以及宗教诸层面对商业与分工予以辩护,探讨了商业与分工的自然基础,为正在来临的商业社会探索新的道德基础,为传统的道德习俗注入新的精神与活力。“回到斯密”是涂尔干在面对现代危机时提供的线索,我们亦可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现代社会的精神与基础。
- 作者:
康子兴
- 全文[ PDF 2493.0 KB ] 2015.30(4) 共有 4983 人次浏览
|
|
- “为市场”的权利安排VS.“去市场化”的社会保护——也谈诺思和波兰尼之争
- [摘要]波兰尼的《大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于对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的“虛拟商品化”的批评之上;但在打造该理论基石时,波兰尼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将市场交易对象视为实物,而不是(基于物的)人的、行使一定实在行为的权利。这导致其“嵌入”、“巿场社会”、“社会保护”等论述显得异常含糊,不甚精确。比较波兰尼和诺思的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确立经济社会分析的恰当的基本单位——权力和正确的权利关——的价值,以及建构良好的分析性理论的必要性。
- 作者:
王水雄
- 全文[ PDF 15728.0 KB ] 2015.30(2) 共有 3495 人次浏览
|
|
- 法治中国历程——组织生态学视角下的法学教育(1949-2012)
- [摘要]建国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机构在发展速度上有着极大波动,但鲜有系统数据和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一变化轨迹背后的动力机制。笔者收集了64年中,本科法学教育组织的生命史数据,引入组织生态学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影响法学教育发展速度的因素。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统计结果,本文指出:首先,法学教育组织的成立率与这一组织种群的密度呈钟形曲线关系,种群规模的变化显著影响组织的成立率;其次,在考虑种群演变的动力机制后,组织环境的容纳能力对法学教育机构的成立率并无显著彩响,这说明群体层面的组织过程可能是连接经济发展与法学教育扩张...
- 作者:
刘子曦
- 全文[ PDF 14957.0 KB ] 2015.30(1) 共有 5093 人次浏览
|
|
- 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
-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国家赖以布局维稳工作的中心概念,因而是观察维稳政治形成和变迁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图揭示该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造成这一过程的社会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1949年后,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现象早已有之,但“群体性事件”概念直到1994年才诞生。并且,“群体性事件”最初只是公安部门用以描述其工作任务的一个治安概念,后才随着防控群体性事件上升为一项国家性的政治日程而上升为一个政治概念。“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形成及演变是社会冲突与国家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集体抗争的形态不断出新;...
- 作者:
冯仕政
- 全文[ PDF 2916.0 KB ] 2015.30(5) 共有 6840 人次浏览
|
|
- 道德的起源与变迁道德的起源与变迁——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意图
- [摘要]涂尔干始终致力于借助实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道德事实,创建一门道德科学。在他那里,道德科学就是社会学的别名。早期社会形态学研究仅仅根据社会环境的变迁无法充分解释道德的起源和变迁;后期集体表象理论指导下的宗教研究旨在回应这一困境。宗教生活中的神圣性就相当于社会生活中道德理想的位置,后者表达的是特定群体对其自身的自我意识。在集体欢腾之际,道德理想具体化为物质化的制度,构成了道德变迁和社会重组的源头。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如何透过这些制度框架抓住它们所体现的道德理想或社会意识。
- 作者:
陈涛
- 全文[ PDF 15299.0 KB ] 2015.30(3) 共有 5555 人次浏览
|
|
- 作为礼物的现代公益——由某公益组织的乡土实践引起的思考
- [摘要]本文关注公益与民情的关系,旨在以人类学意义上的礼物来理解现代公益以及公益施受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而丰富礼物的现代蕴涵。文章以公益组织“乡村阅读”在乡土社会的志愿项目为切入点,在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以乡土社会的互惠原则为镜,思考现代公益的相互性问题。互惠原则突出了讨论公益双方相互关系的必要性,“混融”及公民的“礼”与“义”则为理解现代公益施受双方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可能。现代公益与乡土社会的相遇既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多重的道德图景,亦体现出社会变迁过程中民情存续与变化的轨迹。超越共同体的边界及简单互惠的逻辑...
- 作者:
李荣荣
- 全文[ PDF 3017.0 KB ] 2015.30(4) 共有 4898 人次浏览
|
|
- 政策性负担、信息督查与逆向软预算约束——对项目运作中地方政府组织行为的一个解释
- [摘要]本研究在“逆向软预算约束”概念的基础上,区分了政府行为的目标属性(内生—外生)对预算软约束的影响,比较了内生目标与外生目标所诱致的逆向软预算约束行为在发生机制、行为逻辑及基本后果等层面的差异。本文以茶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配套任务落实为例,考察了财力不济的地方政府在面对旨在激励其行为的配套制度时,通过向项目受益方转嫁配套任务而软化自身的财力约束,进而令上级设置的激励制度失灵。
- 作者:
狄金华
- 全文[ PDF 2565.0 KB ] 2015.30(6) 共有 4165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