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神人关系”及其信仰方式的构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分析
  • [摘要]中国宗教社会学存在着局限于西方传统的结构化研究路径,以及基于中国宗教现象特殊性而拒斥所有西方理论的两种对立取向,这反映出所谓中国信仰与西方宗教、“扩散宗教”与“制度宗教”二元对立的方法论困境。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信仰与宗教信仰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神人关系 在信仰模式建构中具有一种实践逻辑:不同类型的神会导致不同的神人关系,不同的神人关系建构及其不同的信仰方式及其体验模式。结果表明:在神人关系方面,多神信仰者较一神信仰者更认同神人互惠关系;越认同神人互惠关系,其信仰体验的团体性倾向越弱;一神信仰者...
  • 作者:

    李向平 李峰


  • 全文[ PDF 9100.0 KB ] 2015.30(2)  共有 3960 人次浏览
  • 多子未必多福——生育决策、家庭养老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了农村家庭不同生育决策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效应,并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研究发现,重视子女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父母老年生活质量,尤其是择优培育效果更为明显,而单纯子女数量的增长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只有负面影响。和儿子相比,女儿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更有利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但是在不同年龄段,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老年初期和老年中期,女儿受教育年限越长,父母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也就越好,并且女儿给予老年人的照料也更多;...
  • 作者:

    石智雷

  • 全文[ PDF 2960.0 KB ] 2015.30(5)  共有 4919 人次浏览
  • 作为道德秩序的空间秩序——资本、信仰与村治交融的村落规划故事
  • [摘要]本文聚焦于N巿潮村的规划故事,分析村落空间生产与社区秩序的再造方式。空间秩序是村落秩序的一部分,本质上是一种社区道德秩序,是资本、信仰与村治交融互动的结果。村委会对村民有满足需求和保护的道德责任,村民以合作、协商或被强制的方式进入道德秩序中。在规划中,空间安排承载了社区秩序再造的功能,村委会通过规划完成了制度秩序的构建,与村民、不同政府部门交融互动,塑造了村落独特的空间秩序。空间作为乡村社区重构与划界的基础,成为社区共同体自我保护的屏障。
  • 作者:

    黄晓星 郑姝莉

  • 全文[ PDF 13487.0 KB ] 2015.30(1)  共有 5041 人次浏览
  • 地位下降回避还是学历下降回避——教育不平等生成机制再探讨(1978-2006)
  •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家庭微观的教育策略是如何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的?基于理性选择理论本文将家庭的微观教育策略分为地位下降回避策略和学历下降回避策略,采用CGSS2006数据考察了这两个教育策略对 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位下降回避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 并不大,只有在缋效主义被破坏的初中升高中阶段,这一效果才开始显现。(2)学历下降回避对子女的教育获得具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一效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父母是否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作为学历下降回避 的重要分水岭,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分化起着关键作用。...
  • 作者:

    侯利明

  • 全文[ PDF 12569.0 KB ] 2015.30(2)  共有 4538 人次浏览
  • 无根之“群”: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困境——以许广平及其经历的女师大学潮分化为例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民国女师大学潮及学潮学生许广平的分析,试图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以“新女性”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个体具有怎样的群体观,这一观念在现实中对群体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使现代个体遭遇了何种困境?在对学潮事件进程与许广平个人思想发展的“互文式”解读中,笔者发现原本试图维护群体同质性的群体观却在现实情势的推动下,导致了群体的不断分化与最终解体,这一过程一方面使新女性重新陷入了孤独,另一方面,则使她们在缺乏现实群体的情况下,只能以“抽象”的个体牺牲方式实现自我对理想群体的归属和担当,而这一具体的表现就是...
  • 作者:

    杭苏红

  • 全文[ PDF 2876.0 KB ] 2015.30(6)  共有 3911 人次浏览
  • 社会思想的民间形态及其阐释理路——以丧俗仪式“叫夜”的文化阐释为例
  • [摘要]社会思想研究必须关注日常生活,而民俗习惯是社会思想研究转向生活的实践对象。作为地域性的丧礼习俗,叫夜的核心要义是通过仪式“叫”回亡魂,以使亡人起死回生。不过,招魂复活并不是人们的明确意识,人们通常只是遵照历来如此的习惯履行叫夜的仪程和规定。叫夜的思想意涵尽管隐而不彰,但是其仪式及内嵌的价值观念仍然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实践,影响着生活世界的运行和秩序。通过阐释叫夜的文化意涵及其现代影响,本文力图为拓展社会思想研究的理路和视野、探索社会思想研究转向民间的方法和门径提供新的思路。
  • 作者:

    胡翼鹏

  • 全文[ PDF 2513.0 KB ] 2015.30(4)  共有 3336 人次浏览
  • 结构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制度研究及转向——欧美劳动关系理论
  • [摘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欧美劳动关系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形成了两种研究传统,即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与规则研究、历史与社会学的工作规范研究。20世纪50-70年代,劳动关系系统论和牛津学派多元主义承继了这两种研究传统,并确定了现代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即结构主义和经验主义。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欧美劳动关系研究的整体衰落,学界开始反思研究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策略选择模型以及劳动关系平衡理论等在打破结构主义、反思经验主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 作者:

    吴清军

  • 全文[ PDF 14242.0 KB ] 2015.30(3)  共有 4135 人次浏览
  • 理论自觉与社会运行学派的发展
  • [摘要]本文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次解析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结构,分析该学派理论建设中理论自觉的主要维度,指出该学派是在对“中西”、“古今”、“理实”三大基本关系的深入反思中不断发展的,是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成为了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学的重要借鉴对象。
  • 作者:

    洪大用;黄家亮;

  • 全文[ PDF 1309.0 KB ] 2015.30(5)  共有 3500 人次浏览
  • 孟德斯鸠的“社会”:不同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努力
  • [摘要]面对近代以来目的论的自然秩序的瓦解,早起社会思想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另一种可能的秩序。政体、民情、法律与人性诸因素如何相互配合,构成现代秩序的基础,是孟德斯鸠不断讨论的主题。本文认为,孟德斯鸠的 社会思想一方面继承现代自然法传统通过自然为社会生活提供确定性的努力,另一方面却不再诉诸人的本性,而是探究社会的本性,即社会各要素的整体关联。孟德斯鸠试图在这种关联中实现现代道德处境下的自由,而这恰恰 是社会学关心的原初问题。对孟德斯鸠“社会”概念的重新阐述,有助于重拾早期现代社会的实质问题,为理解当下政治与社...
  • 作者:

    杨璐

  • 全文[ PDF 17594.0 KB ] 2015.30(2)  共有 3674 人次浏览
  • 资金短缺下市场如何运作——浦镇轻纺产业资金链中的社会时间机制
  • [摘要]本文以浦镇轻纺产业为个案,通过引入社会时间机制来说明在资金短缺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如何借助生产链上的大规模逐级“欠账”和成本分摊来实现融资和持续运转。本文的分析从关系合同出发,在市场权力和社会关系的维度上加入了合同的时间维度,即所谓的社会时间机制,以此来打开交易过程中的信用概念,强调还教能力及还教周期对企业资金流转的限制,用以解释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信用担保的情况下,是如何借助社会时间机制彩成的资金结算周期来适应和促进整个市场的运作和发展的。
  • 作者:

    李英飞

  • 全文[ PDF 15162.0 KB ] 2015.30(2)  共有 3680 人次浏览
  •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
  •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文献的梳理,本文勾勒出西方记忆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分析了记忆的机制与分支记忆研究,同时归纳了中国记忆研究的“国家权力视角”、“社会群体视角”和“历史变迁视角”,并提炼出“国家在场”、“底层立场”和“制度变迁”的中国记忆研究特点。在分析方法层面,本文总结了“符号和文本”、“口述史和民族志”、“比较历史”和“定量”四种路径。最后,在中西方对话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记忆研究的社会意义和未来方向。
  • 作者:

    钱力成、张翮翾

  • 全文[ PDF 2374.0 KB ] 2015.30(6)  共有 5137 人次浏览
  • 共同体的命运——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
  • [摘要]当代人面临一个困境:越是追求共同体,越是求之不得。这个困境的本质是当代社会中确定性和自由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一张力,必须回到早期现代性的境况加以考察。本文梳理了共同体理论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以揭示共同体如何逐步演变成当代的形貌。总体来看,共同体概念在社会理论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逐步"降格"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种格局的两歩变化:第一步从“共同体作为统领原则”的格局变为“共同体与社会”对立的格局,第二步从“共同体与社会”对立的格局变为“社会中的共同体”格局。格局之变实际上反映了现代...
  • 作者:

    李荣山

  • 全文[ PDF 14660.0 KB ] 2015.30(1)  共有 3411 人次浏览
  • 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
  • [摘要]信息爆炸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注意力而不是信息。注意力分配一直被作为社会学的附属议题看待,且国内社会学界尚未对此进行系统评述。本文认为,注意力分配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个人技巧或者计划安排),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组织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基于这一研究立场,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澄清其历史脉络、研究贡献和不足;而后进行跨学科比较和综合,总结注意力分配研究的主要分支领域,关注这些领域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交融;最后,归纳和提炼注意力研究的分析概念、因果机制和解释框架。本文有助于在主...
  • 作者:

    练宏

  • 全文[ PDF 2676.0 KB ] 2015.30(4)  共有 7513 人次浏览
  • 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
  •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初访数据研究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发现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且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步提前。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和总体异质性理论为“倒U型”的离婚模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前两种理论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总体异质性理论则较好地拟合了观测数据。总体分割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有离婚经历的群体其离婚风险表现为线性递增,而大量不离婚夫妻群体的存在导致总体离婚模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分期群的比较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
  • 作者:许琪;邱泽奇;李建新;
  • 全文[ PDF 2509.0 KB ] 2015.30(5)  共有 6240 人次浏览
  • 新计算社会学: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本文在全面解读、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了新计算社会学产生的历程,将新计算社会学的主题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互联网社会实验研究、计算机社会模拟研究和新型社会计算工具的研制与开发。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实例,分别对这五大研究内容或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的产生会引发一场社会学的“革命”吗?笔者借助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 作者:

    罗玮 罗教讲

  • 全文[ PDF 11227.0 KB ] 2015.30(3)  共有 7478 人次浏览
  • 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
  • [摘要]在中国,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消极执行的问题,同时也常常出现运动式执行的情况。二者的交替出现使得公共政策表现出波动式执行的特征。对此,本文通过对一个政策执行案例动态过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这种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有关。政策适用性低与执行压力变化是导致消极执行与运动式执行的根源。而且,这种波动式的政策执行往往在基层社会积累和引发矛盾,造成治理问题。
  • 作者:

    陈家建 张琼文

  • 全文[ PDF 12484.0 KB ] 2015.30(3)  共有 6893 人次浏览
  • 大数据中的百年社会学——基于百万书籍的文化影响力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谷歌图书的最新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613亿词汇),通过设计、检索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以获得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中期以来社会学的发展进行追踪,并藉此展示、分析和诠释了社会学的学科轨迹、名家大师、理论流派、领域热点、分析方法,以及中面社会学在文化影响力维度上的百年变迁,同时对建立"社会组学"进行了展望。本研究为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初步经验。
  • 作者:

    陈云松

  • 全文[ PDF 13737.0 KB ] 2015.30(1)  共有 6352 人次浏览
  • 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
  •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杭生先生提出社会运行理论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会运行视角考察了这些新变化,分析了政府、市场与社会在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府主导、整体利益社会、关系社会、等级身份和礼仪社会、家庭伦理本位社会等五大特征,认为应在五大特征的基础上理解中国社会运行,应在认识中国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
  • 作者:

    李强;张莹;

  • 全文[ PDF 1247.0 KB ] 2015.30(5)  共有 3565 人次浏览
  • 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绩效——种群生态学和制度学派结合视角
  • [摘要]本文结合了组织社会学两大流派——种群生态学和制度学派的视角,探索我国不同省区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省区企业影响是负面的,却有利于发展程度低的省区的民营企业;前者是组织环境中的竞争性机制所致,后者主要是受合法性机制的影响。研究进一步发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小型民营企业和年轻的民营企业更为有利。本文在方法论和理论上对种群生态学都有所突破,另外本文的发现也弥补了“新进入缺陷”理论的不足。
  • 作者:

    陈宗仕 郑路

  • 全文[ PDF 1847.0 KB ] 2015.30(4)  共有 3887 人次浏览
  • 信息治理与社会歧视——中国隐私立法的策略与实践
  • [摘要]隐私治理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的隐私偏好选择。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治理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谁在隐私保护中获益。传统的赋权式治理思路忽视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内心动机等心理影响因素,引发了统计性歧视和人格性歧视这两种偏差现象。研究表明,加强隐私控制会造成信息屏蔽,带来统计性歧视问题;而强化隐私自决则会诱导信号传递,带来人格性歧视问题。为了摆脱上述治理困境,应修正中国隐私治理的总体方向,探寻复杂约束条件下的隐私决策变量,采取温和适度且科学高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规制隐私行为...
  • 作者:

    杨彪

  • 全文[ PDF 2631.0 KB ] 2015.30(6)  共有 3734 人次浏览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