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与中国外资企业劳工标准——一项“跨国—国家—地方”分析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美国某跨国公司在中国南方一家运动鞋供应商工厂实施其"人权生产标准"的过程,重点关注工时、工资、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等三个最具争议的劳工标准问题,以探讨跨国公司的行为守则对于我国外资企业劳工标准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并借助"跨国—国家—地方"的分析框架对于这种影响的复杂性进行比较全面的解析。
- 作者:
余晓敏;
- 全文[ PDF 681.0 KB ] 2007.22(5) 共有 2070 人次浏览
|
|
- 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
-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个案,对经济学家有关集体时代集体经济效率低下所给予的解释提出了反证。作者通过一个众所周知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工分制下农民的劳动激励问题,所构造的几个博弈论模型也深刻提示了工分制下,这一时期农民之间的相互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所得到的结论是:集体时期的工分制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劳动激励制度,它所形成的激励与相互竞争使得农民通过不断追加劳动以获取更多工分的行为成为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而集体经济的失效也正来自于在该制度框架下,个体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对集体公共利益的漠视。在结语部分,作者也在更大范围...
- 作者:
张江华;
- 全文[ PDF 631.0 KB ] 2007.22(5) 共有 2138 人次浏览
|
|
- 草根志愿组织与村民自治困境的破解:从村庄社会的双层结构中看问题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资料来阐述村庄社会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层面,其一是由村民组成的"草根"社会;其二是由草根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位居更高一层的自我治理组织。草根社会中含有一些关键性的社会学变量,如社区发育程度、社会资本储量、志愿组织的多寡等,当这些变量取低值时,草根社会呈"贫瘠"状态。在理论上,一个贫瘠的社会将无法保证人们在村庄政治中的参与,因而难以产生出有效的自治组织,于是,村庄社会的两个层面破裂开来。从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中我们能够发现村民自治困境的根源以及破解之道,这就是通过发展草根社会中...
- 作者:
陶传进;
- 全文[ PDF 531.0 KB ] 2007.22(5) 共有 2168 人次浏览
|
|
- 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方法
-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定性研究在最近20多年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定性研究的六个发展趋势和分析策略上的三种流派。在上述两种背景下,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给定性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它和手工操作对比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应用这种定性分析技术所可能面临的困难。
- 作者:
夏传玲;
- 全文[ PDF 472.0 KB ] 2007.22(5) 共有 2325 人次浏览
|
|
- 社会资本与灾后恢复——一项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自然灾害的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结构性资源在灾害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根据大型经验社会调查结果,全面分析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社会资本在受灾社区居民灾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受灾居民在灾后恢复期间可利用嵌入于自己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获得正式和非正式支持,从而更快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但同样的社会网络会对人们不同类型的活动产生不同的结果。社会弱势群体更加依赖于自己的强关系网络,这可能对其经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就宏观社会资本的作用而言,居民的信任对灾后恢复起着相当积极的作...
- 作者:
赵延东;
- 全文[ PDF 764.0 KB ] 2007.22(5) 共有 2006 人次浏览
|
|
- 性别和医学的实践——香港后殖民时代的“传统”与“现代”
- [摘要]在流动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不断协商自我身份认同,而性别是这些协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向后殖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香港的女医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协商自己的身份。在阶级身份、行业阶层的互相作用下,性别协商强化了个人无能感,并复制了男性中心工作制度与父权意识。性别既是意识形态又是实践,必须在特定的历史与场景之中去分析性别差异和个人能动性的互动关系,才能了解性别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 作者:谭少薇;
- 全文[ PDF 591.0 KB ] 2007.22(5) 共有 1658 人次浏览
|
|
- 行者无疆——阿克洛夫的心理—社会—人类经济学述评
-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遵循着一套默认的"正统"假设。这套自成体系的假设规定着经济学的写作模式,为经济学模型提供合理化解释,同时,也使得对于其他假设可能性的思考一度成了经济学中的"禁忌"。作为信息经济学奠基人之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A.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以他著名的"柠檬原理"蜚声学界,但他却有着一个更高的学术梦想:根据凯恩斯《通论》的精神,创立心理—社会—人类经济学(psycho-socio-anthrop economics,简称PSA经济学),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
- 作者:
胡倩影;
- 全文[ PDF 788.0 KB ] 2007.22(5) 共有 1760 人次浏览
|
|
-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 [摘要]本文以华中地区A镇一起石场纠纷为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讨论了目前学界关于农民维权"以法抗争"等理解模式所存在的简单政治化倾向,指出非政治化仍然是农民维权的基本特征。论文还认为,以"合法性困境"为基点所推导出来的农民维权的弱组织和非政治化观点虽然足以批判有关农民维权行为的激情化想象,但却有忽略转型期中国政治之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之嫌,其对农民维权特征的基本判断虽然表面上与激情化想象不同,但两者在思维逻辑上却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性与贯通性,本身也不自觉地陷入了"民主—极权"...
- 作者:
吴毅;
- 全文[ PDF 779.0 KB ] 2007.22(5) 共有 2671 人次浏览
|
|
- 多形态的全球化与消费者自主性——评瑞泽尔消费社会学研究新著《虚无之物的全球化》
- [摘要]《虚无之物的全球化》与《社会的麦当劳化》有什么不同?从名字、结构、内容、核心概念等方面粗看 ,两书确实有很大的相似
之处。两书内容都涉及美国化和全球化 ,尤其是麦当劳化。两书结构类似 ,都包括基本概念构建与界定(前者是“麦当劳化” ,后者是“虚无之物”及其“全球化”), 对核心概念诸方面特征条分缕析的解剖和描述(前者主要是效率、可计算性 、可预见性 、非人技术手段的控制;后者主要是
“没什么内涵的东西” 、“没什么内涵的地方” 、“没什么人” 、“ 没什么服务” , 以及这些特征的全球化);都追溯这些核心概念的理论和方法论...
- 作者:
张敦福;
- 全文[ PDF 280.0 KB ] 2007.22(5) 共有 1769 人次浏览
|
|
- 近代华北农村经济商品化与地权分散——以河北保定清苑农村为例
- [摘要]本文首先对二手文献中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说明近代华北地区农村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分散化的趋势;接着依据陈翰笙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北保定清苑农村调查的数据,具体解释了在20年代下半叶至30年代经济危机这段时期内各种因素对于华北农户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阶层农户在面对近代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时所采取的不同行为模式;最后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商品化对于地权分散产生复杂影响的一种可能形式,并据此对"农业技术派"和"土地分配派"针对中国近代农村的争论以及"什么形塑了中国革命"这两个重要问题作出...
- 作者:
凌鹏;
- 全文[ PDF 1069.0 KB ] 2007.22(5) 共有 1835 人次浏览
|
|
- 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市场
-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工人之间收入差异的机制,检验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农民工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到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融合的。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将收入划分为包括福利的总收入和不包括福利的工资收入后,本研究检验了样本代表的各城市内部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两种收入之间的差异,发现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福利性收入,或者说,影响在职农民工在经济地位上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基于工人户籍身份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 作者:
谢桂华;
- 全文[ PDF 869.0 KB ] 2007.22(5) 共有 205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