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单位与代际地位流动:单位制在衰落吗?
  • [摘要]在中国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的相当长的时期, 城市劳动力大都隶属于一个个具体的单位,个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资源的拥有量与单位息息相关, 进入不同的单位也就意味着拥有不同的生活机遇。而单位作为一个结构性地位的决定因素,也在城市居民代际地位获得过程中表 现出显著的作用。1978 年始的改革 ,特别是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单位制度改革的政策 ,加紧对单位体制的职能转化 。这些转化是否导致了单位制作用的衰落? 这一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单位制于不同历史时期在代...
  • 作者:

    余红,刘欣

  • 全文[ PDF 340.0 KB ] 2004.19(6)  共有 2087 人次浏览
  • 社会团体内部权力与交换关系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为个案
  • [摘要]以服务换取成员对组织的顺从是交换理论中权力分化的核心,而这种服务与顺从之间的交换关系可以说极其明显地蕴含在个协的运作当中。个协内部运作可以看作单边服务提供方式 ,即只有个协向个体会员提供服务而没有会员向协会回报服务的需要 。按照交换理论的提示 ,作为服务的提供者, 个协获得对个体会员的领导权 ,使个协的会员能够积极参与个协的活动 ,认同个协组织并服从组织的安排 。这样,个协通过服务和顺从之间的交换使个协的组织者和个体会员聚集到一起,从而支持了协会的维持与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用交换理论来分析个协维持的内部动力机...
  • 作者:

    李姿姿;

  • 全文[ PDF 408.0 KB ] 2004.19(2)  共有 1740 人次浏览
  • 直面“诸神纷争”的世界——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看曼海姆与韦伯的思想关联
  • [摘要]一般认为,正是在与马克思的关系上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舍勒的知识社会学区别开来 ,形成了知识社会学不可相互化约、又相得益彰的两套经典传统。但实际上 ,在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代表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当中 ,我们也可以随处看到他与韦伯思想的关联, 尤其是在对知识分子问题、知识社会学认识论 、方法论等问题的论述上 ,曼海姆几乎就是接续着韦伯的命题在往下言说。另外 ,考虑到他的精神导师卢卡奇本人就曾在一段时间内与韦伯过往甚密, 曼海姆对韦伯思想的接续可以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 ,透过曼海姆的 纷杂的思想论述 ...
  • 作者:

    熊春文;

  • 全文[ PDF 221.0 KB ] 2004.19(3)  共有 3209 人次浏览
  • 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
  • [摘要]晚近视觉文化异军突起,视觉性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显著的“文化主因”。看与被看显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实践,它形成了意义的生产和交流。如费斯克所言:看制造意义, 因此它成为一种进入社会关系的方式,一种将自己嵌入总的社会秩序的手段 ,一种控制个人特定社会关系的手段。本文从不同的社会学理论入手 ,深入探讨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联 ,进而揭示出视觉性 所以在当代社会凸现的多重原因。
  • 作者:

    ?周宪;

  • 全文[ PDF 295.0 KB ] 2004.19(5)  共有 2937 人次浏览
  •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 [摘要]现今 ,社会网络分析已经成为社会学最热门的分支之一。面对急速增长、纷然杂陈的网络研究文献,我们应当如何把握和界定所谓的社会网络分析 ? 它是一门分析技术,一个研究领域, 一种研究取向,还是一套社会理论? 似乎从每个角度都能看到“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不同侧面。我们比较赞成一些学者的看法, 即它是一种“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或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而作为一种结构视角或观点,社会网络分析到底能够为结构分析贡献哪些启发性观念和分析性工具 ? 此即本文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
  • 作者:

    李林艳;

  • 全文[ PDF 334.0 KB ] 2004.19(3)  共有 2808 人次浏览
  • 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
  • [摘要]本文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入手 ,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 对组织的形式和运作的不一致以及中国慈善组织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进行理论说明。理论框架在基本组织理论和中层组织理论两个层面展开。 在基本组织理论层面 ,提出了“组织外形化”的概念来描述组织的实际运作方式与组织形式严重不一致的现象 ,并阐明了组织外形化的逻辑。在中层组织理论层面 ,本文对中国慈善组织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
  • 作者:

    田凯;

  • 全文[ PDF 338.0 KB ] 2004.19(4)  共有 2494 人次浏览
  • 从平均到公正: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 [摘要]就中国的社会政策体系化建立而言 ,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就是应当对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发展脉络 、基本特征以及基本走向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分析 。应当看到,建 国50 多年来, 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念依据, 中国在社会政策方面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积 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因此 ,认真分析、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制定系统、有效而且是具有现 代意义的社会政策大有裨益。
  • 作者:

    吴忠民;

  • 全文[ PDF 384.0 KB ] 2004.19(1)  共有 2108 人次浏览
  • 中国人社会地位的获得——阶级继承和代内流动
  • [摘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第一, 中国一直是一个层级化的社会 ,但中国社会的开放性程度有所提高 ,各阶层的边界仍然需要 进一步开放;第二 ,家庭对男女两性子女社会地位获得的主要影响, 在于教育投资方面的差异;第三,无论男性和女性 ,子女职业地位的获得,都会受到以父亲为代表的家庭背景的影响,这种影响在 现职地位的获得模型中尤为显著。
  • 作者:

    张翼;

  • 全文[ PDF 411.0 KB ] 2004.19(4)  共有 3090 人次浏览
  • 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
  • [摘要]消除贫穷是政府与地方民众的共同意愿 ,问题是扶贫策略的制定应考虑什么? 在推行扶贫措施的过程中,地方民众有什么得益 ,要付出什么? 这些“付出”与“得益”谁去权衡? 当地人有无选择的余地? 当然更根本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究竟我们要“扶”的是什么 ? 如果我们肯定扶贫对象是扶贫过程的主体的话 ,就要弄清楚他们的处境 、想法 、考虑等, 否则非但他们参与扶贫过程的动机不能提高, 而且还会造成政府与地方民众的关系紧张。无可否认,地方民众的参与是促成扶贫效果能否持续的最重要保 证,所以, 探讨他们复杂的心理是研究的必要起点 。本...
  • 作者: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

  • 全文[ PDF 351.0 KB ] 2004.19(2)  共有 2017 人次浏览
  •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 [摘要]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9 世纪后半期,又几乎同时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从那时开始 ,两个国家都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社会转型进程, 即由经济上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国家转型;由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世袭政统 ,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体制转型 。在这重大的历史变迁中 ,各自的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也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体系。因此 ,两个国家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比较, 有助于学人们了解和感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和韩国的民众的阶级意识的异同, 并借以分析两国...
  • 作者:

    李炜;

  • 全文[ PDF 556.0 KB ] 2004.19(5)  共有 2493 人次浏览
  • 关于“第三条道路
  • [摘要]
  • 作者:韩相震(HANSangJin),郑杭生,黄平,苏国勋,吴维,陈志刚
  • 全文[ PDF 297.0 KB ] 2004.19(3)  共有 1590 人次浏览
  • 性社会学基本命题的实证
  • [摘要]本文根据日常生活中性活动的具体过程 ,把性社会学的根基分解为 5 个最基本的命题 ,一步一步地加以检验: 首先 ,性欲的强弱主要是受到社会因素的作用的结果, 其次才是生理因素; 其次,性欲的实现(主要表现为性生活的频率)也主要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然后才是“生理驱动”; 第三 ,性欲得以实现的具体方式(性行为技巧)同样主要被社会因素所作用 ,而生理因素排在其次; 第四,性高潮,这个被视为“生理反应”的现象,仍然是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是第二位的;第五,就连所谓的“性功能障碍”,其实也主要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作...
  • 作者:

    潘绥铭;

  • 全文[ PDF 226.0 KB ] 2004.19(6)  共有 2094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