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念格上的传媒表达
- [摘要]格论是抽象代数的一个分支, 诞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随后, 华沙学派在格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格这个概念。到了 70 年代 ,概念格逐渐被运用于数据库设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本文中 ,我们将重新严格定义格和概念格的概念 ,并将其运用于传媒的表达。作为一项尝试 ,我们将用概念格来重新描述传媒
的创新 ,研究媒体形式与其性质之间的联系, 对传媒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给出一个一般化的信息竞争均衡。我们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符号学 ,但我们将给出更严格的数学证明。此外,我们并无意深入讨论概念格的本体论意义 ,只停留在可操作的层面上分析和推理 ,...
- 作者:
昌明,梁捷
- 全文[ PDF 229.0 KB ] 2004.19(1) 共有 1841 人次浏览
|
|
- 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
- [摘要]无论对于“主流模式”还是“另类模式”的倡导者而言, 目前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 ,尽管有许多学者预言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乡村建设运动或迟或早将要到来, 也有一些民间性质的乡村建设实验在小规模地进行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各级政府领导和整个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关注日趋严重的农村问题, 但我们暂时还看不到政府有任何“动起来”的迹象 。也就是说,学者专家的理论主张如何才能变成政府的政策行动 ,目前还是一个问题 。因此, 如果要把韩国的新村运动引为成功的范例加以研究和讨论, 首先令人关注的应该是其启动背景 、组织和动员...
- 作者:
石磊;
- 全文[ PDF 307.0 KB ] 2004.19(4) 共有 2213 人次浏览
|
|
- 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
- [摘要]无
- 作者:
毛丹,王萍
- 全文[ PDF 295.0 KB ] 2004.19(6) 共有 1626 人次浏览
|
|
- 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探析
- [摘要]本文力图将流动农民置于从“农村人”向“城里人”转变的“过渡人”这一位置, 通过与已有关于天津城乡居民社会网研究结果的比较, 来探讨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结构。社会支持网是社会网络的一种形式。行动者从网络成员那里摄取资源 ,而不是个体自身拥有的资源 ,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并
渡过危机 ,维持日常生活正常运行 ,这些网络成员即构成个体的社会支持网 。
- 作者:
王毅杰,童星
- 全文[ PDF 201.0 KB ] 2004.19(2) 共有 2447 人次浏览
|
|
|
|
|
|
|
|
|
|
- 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
- [摘要]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福利制度 ,但每个社会的福利制度又不完全相同 。在形成福利制度或福利模式差异的原因中 ,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变量。那么, 文化是怎样影响或形塑社会福利的呢? 近几年 ,从文化角度透视社会福利在国外研究社会政策的学术群体中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和前沿的学术研究领域,但国内的研究还相当欠缺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 ,把对社会福利进行文化透视的理论观点归纳为文化起源论、文化背景论、文化传播论、文化决定论和福利文化论等 5 种 ,对每一种观点的基本主张进行了扼
要介绍,并且对每一种观点的局限性和可取之处作了简要的评析...
- 作者:
毕天云;
- 全文[ PDF 379.0 KB ] 2004.19(4) 共有 2293 人次浏览
|
|
- 单位与代际地位流动:单位制在衰落吗?
- [摘要]在中国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的相当长的时期, 城市劳动力大都隶属于一个个具体的单位,个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资源的拥有量与单位息息相关, 进入不同的单位也就意味着拥有不同的生活机遇。而单位作为一个结构性地位的决定因素,也在城市居民代际地位获得过程中表
现出显著的作用。1978 年始的改革 ,特别是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单位制度改革的政策 ,加紧对单位体制的职能转化 。这些转化是否导致了单位制作用的衰落?
这一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单位制于不同历史时期在代...
- 作者:
余红,刘欣
- 全文[ PDF 340.0 KB ] 2004.19(6) 共有 2288 人次浏览
|
|
|
|
- 社会团体内部权力与交换关系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为个案
- [摘要]以服务换取成员对组织的顺从是交换理论中权力分化的核心,而这种服务与顺从之间的交换关系可以说极其明显地蕴含在个协的运作当中。个协内部运作可以看作单边服务提供方式 ,即只有个协向个体会员提供服务而没有会员向协会回报服务的需要 。按照交换理论的提示 ,作为服务的提供者, 个协获得对个体会员的领导权 ,使个协的会员能够积极参与个协的活动 ,认同个协组织并服从组织的安排 。这样,个协通过服务和顺从之间的交换使个协的组织者和个体会员聚集到一起,从而支持了协会的维持与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用交换理论来分析个协维持的内部动力机...
- 作者:
李姿姿;
- 全文[ PDF 408.0 KB ] 2004.19(2) 共有 1867 人次浏览
|
|
- 直面“诸神纷争”的世界——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看曼海姆与韦伯的思想关联
- [摘要]一般认为,正是在与马克思的关系上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舍勒的知识社会学区别开来 ,形成了知识社会学不可相互化约、又相得益彰的两套经典传统。但实际上 ,在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代表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当中 ,我们也可以随处看到他与韦伯思想的关联, 尤其是在对知识分子问题、知识社会学认识论 、方法论等问题的论述上 ,曼海姆几乎就是接续着韦伯的命题在往下言说。另外 ,考虑到他的精神导师卢卡奇本人就曾在一段时间内与韦伯过往甚密, 曼海姆对韦伯思想的接续可以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 ,透过曼海姆的
纷杂的思想论述 ...
- 作者:
熊春文;
- 全文[ PDF 221.0 KB ] 2004.19(3) 共有 3377 人次浏览
|
|
- 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
- [摘要]晚近视觉文化异军突起,视觉性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显著的“文化主因”。看与被看显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实践,它形成了意义的生产和交流。如费斯克所言:看制造意义, 因此它成为一种进入社会关系的方式,一种将自己嵌入总的社会秩序的手段 ,一种控制个人特定社会关系的手段。本文从不同的社会学理论入手 ,深入探讨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联 ,进而揭示出视觉性
所以在当代社会凸现的多重原因。
- 作者:
?周宪;
- 全文[ PDF 295.0 KB ] 2004.19(5) 共有 3421 人次浏览
|
|
|
|
-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 [摘要]现今 ,社会网络分析已经成为社会学最热门的分支之一。面对急速增长、纷然杂陈的网络研究文献,我们应当如何把握和界定所谓的社会网络分析 ? 它是一门分析技术,一个研究领域, 一种研究取向,还是一套社会理论? 似乎从每个角度都能看到“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不同侧面。我们比较赞成一些学者的看法, 即它是一种“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或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而作为一种结构视角或观点,社会网络分析到底能够为结构分析贡献哪些启发性观念和分析性工具 ? 此即本文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
- 作者:
李林艳;
- 全文[ PDF 334.0 KB ] 2004.19(3) 共有 2969 人次浏览
|
|
- 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
- [摘要]本文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入手 ,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 对组织的形式和运作的不一致以及中国慈善组织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进行理论说明。理论框架在基本组织理论和中层组织理论两个层面展开。
在基本组织理论层面 ,提出了“组织外形化”的概念来描述组织的实际运作方式与组织形式严重不一致的现象 ,并阐明了组织外形化的逻辑。在中层组织理论层面 ,本文对中国慈善组织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
- 作者:
田凯;
- 全文[ PDF 338.0 KB ] 2004.19(4) 共有 2706 人次浏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