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项目化治理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机制——基于一个国家项目的历史过程分析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一个国家项目历史过程的考察,发现在当前的项目化治理中,存在着直控式、承包式、连带式三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上下级政府间在目标设置、资源配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四个环节的权责分配不同会带来组织形式的演变。不同的项目管理机制对地方政府执行项目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出现程序化执行、过度执行、消极执行等现象,从而极大影响项目在地方开展的成效。
  • 作者:

    陈家建

  • 全文[ PDF 2750.0 KB ] 2017.32(2)  共有 4067 人次浏览
  • 社会学本土化议题:争辩、症结与出路
  • [摘要]社会学本土化或中国化是一个民国时期就已提出的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学科在中国恢复重建以来,这个议题就不断被提出、讨论和争论。大致来说,围绕社会学本土化的争论产生了两大阵营:本土化倡议者和本土化反对者。本文首先对双方的争辩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社会学本土化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指出了解决社会学本土化问题的出路。文章认为,社会学本土化的讨论应深入到“知识创新力不足”的制度根源问题。知识创新力不足问题解决了,社会学本土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作者:

    王宁

  • 全文[ PDF 1272.0 KB ] 2017.32(5)  共有 4341 人次浏览
  • 承前启后:1929-1933年间劳动法对现代母职和父职的建构
  • [摘要]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劳动力市场与家庭生活的枢纽,中国现代母职和父职生成于清末以来的现代化转型。根据时代主旋律所界定的女性双重任务,1929-1933年间国共两党的劳动法搭建出了现代职业妇女的母职基本模式:以无酬照顾为主、赚钱为辅的母亲。顺应中国早期现代工业的性别特征,国共劳动法通过自身的性别逻辑和对新型父职标准的小步探索,隐晦地勾勒出了与现代母职二元对立和二元互补的现代父职模式:以赚钱为主、很少照顾子女的缺席父亲。
  • 作者:

    王向贤

  • 全文[ PDF 1483.0 KB ] 2017.32(6)  共有 2840 人次浏览
  • 地方政府部门如何规避风险?——以A市社区物业管理新政为例
  • [摘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都面临潜在风险,倾向于采用风险规避的策略。本文以A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所主导的社区物业管理新政改革为案例,探讨地方政府部门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组织设计来尽可能地化解本部门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由此构建了一个考察地方政府部门风险规避行为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政府部门采用“利益捆绑”的市场化机制、“有限自治”和“扶持社会组织”的社会化机制以及“强化基层主导地位”的科层化机制来分散风险。这三种机制在应对的风险来源、实施原则、合法性基础、协同程度、实施效果等各方面都...
  • 作者:

    盛智明

  • 全文[ PDF 1300.0 KB ] 2017.32(5)  共有 4500 人次浏览
  • 技术与组织:多学科研究格局与社会学关注
  • [摘要]技术与组织研究始终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既有文献的研究目的大多指向提高组织绩效。其中,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关注绩效相关的因素,如创新,其细分主题结构清晰;社会学则关注人群关联的因素,如工作,其细分主题较为分散。就其理论而言,早期研究以技术中心论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情境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逐渐凸显,形成了多取向并存的格局。如果说以工厂为代表的组织是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基本形态,其组织绩效议题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发展走向纵深的时代,人的个性化凸显则呼唤社会学对人群加以更多关注...
  • 作者:

    邱泽奇

  • 全文[ PDF 9127.0 KB ] 2017.32(4)  共有 3613 人次浏览
  • 技术应用何以成功?——一个组织合法性框架的解释
  • [摘要]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技术的组织合法性分析框架,用以揭示技术在组织中应用成功的条件机制。文章通过回顾信息技术ERP在某国企历时9年的应用历程,展示了一项新技术在组织中应用或推进或停滞的曲折遭遇是如何与其组织合法性(包括绩效合法性、任务合法性以及价值合法性)相对应关联的。研究表明,技术应用成功需要足够的组织内部合法性作支撑。其中,绩效合法性是基础;在技术绩效不确定的情形下,任务合法性为技术应用保证了组织正式层面的资源投入,启动、加速技术应用;价值合法性提供非正式的资源投入,在危机时保存技术,在应用期间促进应...
  • 作者:

    任敏

  • 全文[ PDF 1549.0 KB ] 2017.32(3)  共有 4560 人次浏览
  • 女性家庭权力、夫妻关系与家庭代际资源分配
  • [摘要]通过对CGSS2006家庭卷数据的分析,本文考察了女性家庭权力及夫妻关系对家庭代际资源分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权力机制在家庭资源代际分配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子代家庭中妻子权力越大,子代家庭对父系家长的经济支持越少。同时移情机制也影响着家庭资源代际分配,夫妻感情越好的子代家庭对父系家长和母系家长的经济支持都会越多。夫妻感情除了直接影响家庭代际支持外,还会对家庭权力的作用产生调节作用:夫妻关系越好,妻子的家庭权力对父系代际支持的反向作用则越小。母系代际支持作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其作用机制显然更为复杂...
  • 作者:

    郑丹丹、狄金华

  • 全文[ PDF 2409.0 KB ] 2017.32(1)  共有 8475 人次浏览
  • “试点”何以失败?——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政策试行过程研究
  • [摘要]作为一种以局部试验带动整体改革的渐进式治理机制——“试点”,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地区的各部门中。已有研究关注的焦点多在该机制的得失,但对“点”——试点的具体承载——着墨不多。本文呼吁把“点”带回试点研究,以分析试点的微观机制——即试点如何内嵌于科层体系之中。本文选取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项目为个案,试图还原一个试点的过程始末,剖析其中各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呈现试点运作的细节和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试点制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试点过程中行政资源和目标的“漏斗”属...
  • 作者:

    陈那波、蔡荣

  • 全文[ PDF 3087.0 KB ] 2017.32(2)  共有 4494 人次浏览
  • 从社会学角度看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认识过程,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到“中国式现代化”,再到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思想,认识到现代化是中国人的长期奋斗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建设,包括了五位一体的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本文总结了现代化道路中国经验的五大方面,即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中央的决策机制和严密的各级管理组织)、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全社会对于体制改革的共识、开放政策和中国特色的产业化城镇化道路,并指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进一步探索的三大方面,即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关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 作者:

    李强

  • 全文[ PDF 1308.0 KB ] 2017.32(6)  共有 4019 人次浏览
  • 文以明道:清代地方政府公文系统的理念与实践
  • [摘要]儒家理念对清代公文提出了“文以明道”的要求,清代公文的形式、内容以及实践过程因此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公文在写作中用各种“曲尽人情”的办法,充分考虑公文接受对象的地位和感受,努力营造一种“生气流通”的理想沟通情景。公文在形式上融合了礼制的因素,体现了对官僚制内部关系和体统的重现与考量。在公文写作和传递中,虽然书吏和幕友是具体事务的承担者,但是他们却处于非正式的地位,从而突出了“官须自做”和“为政在人”的理念。面对公文系统的弊病,清代官员和学者进一步强调“为政在人”的理念,强调人的作用,最终“文以...
  • 作者:

    付伟

  • 全文[ PDF 1443.0 KB ] 2017.32(6)  共有 3029 人次浏览
  • 制图术:国家治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 [摘要]在“技术治国”的治理理念下,文件和图像在中国的行政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对于文件和图像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经验研究的缺乏很可能源于分析视角的欠缺。本文力图通过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内对于制图的研究,发展出一套“制图术”的分析视角。本文从“制图”、“治理”与“认知”三个环节对制图术的视角进行论述,并尝试将这个分析框架运用于观察中国现阶段的土地治理。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发现制图术的广泛运用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带来的新的治理机遇和局限...
  • 作者:

    杜月

  • 全文[ PDF 1304.0 KB ] 2017.32(5)  共有 5213 人次浏览
  • 财大气粗?——私营企业规模与行政纠纷解决的策略选择
  • [摘要]针对“中国私营企业调查”(CPES2006)资料的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在处理与政府的行政纠纷时,相比于中低经济资本的私营企业,高经济资本的企业更可能利用行政渠道与政府直接沟通,占据政治优势。相比于高或低经济资本的企业,中等经济资本的企业更可能通过行会、商会等自组织或非正式途径来解决行政纠纷。但经济资本对于私营企业是否选择抗争性行动策略没有显著影响,具有党员身份的私营企业主更可能抗争。同时,策略选择模式还存在着区域间差异。本文揭示了当代中国政商关系基于企业经济资本差异而产生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庇护主义的...
  • 作者:

    纪莺莺、范晓光

  • 全文[ PDF 1487.0 KB ] 2017.32(3)  共有 3876 人次浏览
  • 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基于台湾地区的数据分析
  • [摘要]基于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数据(1999-2009),本文描述并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宗教信仰在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传递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基督教传统之外宗教流动的模式与逻辑。本文有四点主要发现:首先,信仰的代际传递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宗教(教派)差异。整体而言,母亲对子女的信仰选择影响较大。但对基督徒家庭而言,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当父母信仰相同时,该信仰的传递性显著增强。其次,不同宗教的传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道教的传递能力更强,这与西方理论对于弱组织性宗教传递率低的预期相悖。再次,不同宗教之间的距离影响...
  • 作者:

    刘子曦

  • 全文[ PDF 2263.0 KB ] 2017.32(1)  共有 5116 人次浏览
  • 文化产业与地方政府行动逻辑变迁——基于Z省H市的调查
  • [摘要]通过对东部地区Z省的案例分析,本文尝试从县、市、省三级地方政府角度论述文化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动逻辑之间如何互动。相较于GDP锦标赛,在“文化强国(省、市、县)”政策背景下,随着上级政府对地方官员考核和晋升标准的转变,地方政府行动逻辑的新表现可能更多体现于“辖区包装”与“文化运作仪式性”。当然,无论是此处的“包装”,还是其中的“仪式性”,均存在多重面向,而非仅仅局限于消极层面。
  • 作者:

    李敢

  • 全文[ PDF 8491.0 KB ] 2017.32(4)  共有 4390 人次浏览
  • 子女随迁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
  • [摘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在迁移的过程中选择把子女带在身边,形成了“家庭迁移”模式。相较于“个体迁移”,这种“家庭迁移”的模式是否有利于增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本文在构建效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感的影响效应。使用工具变量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子女随迁确实显著增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家庭迁移”模式下的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长期定居意愿以及其本地人身份认同感均显著高于个体迁移者。
  • 作者:

    王春超、张呈磊

  • 全文[ PDF 2644.0 KB ] 2017.32(2)  共有 5113 人次浏览
  • 国家自主性与文化——迈向一种文化视角的国家理论
  • [摘要]国家自主性是国家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不同国家理论流派对于国家自主性的理解,指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倾向于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解为二元的零和博弈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关系主义思维来化解这一倾向,将国家自主性理解为一种嵌入式自主性,而后者需要以一种带有共识论色彩的文化观为基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从涂尔干和葛兰西的国家理论中汲取资源,并重新思考文化的界定和分析文化影响国家自主性的具体机制。由此,本文将为一种文化视角的国家理论指明方向,并为非零和博弈的国家与社会关...
  • 作者:

    肖文明

  • 全文[ PDF 1460.0 KB ] 2017.32(6)  共有 3653 人次浏览
  • 捕鼠记——内蒙古防疫运动中的秩序操练与社会展演(1949-1952)
  • [摘要]建国初期,随着国家防疫力量进入到基层社会,新生人民政权掀起了针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疫运动,在有效控制鼠疫等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同时,既整体又细密地重整了乡村社会。此种囊括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防疫运动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国家卫生工作实践。本文以地方卫生档案材料为基础,考察1949-1952年内蒙古东部乡村社会从以捕杀老鼠为中心的防疫运动到抗击“毒虫入侵”的反细菌战的历史过程。文章着重分析防疫工作构建的“生物秩序”在基层社会中的操练,以此为线索考察防疫运动如何得以铺展、升级以及最终在社会展演中达到高潮。
  • 作者:

    阿拉坦

  • 全文[ PDF 1451.0 KB ] 2017.32(3)  共有 2878 人次浏览
  • 技术难题、政治过程与文化结果——“瞄准偏差”的三种研究视角及其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启示
  • [摘要]“瞄准效率”或“瞄准偏差”是西方社会政策研究和福利效应评估的重要内容。有关“瞄准偏差”的研究可被归纳为三种视角。“技术难题”视角从“瞄准机制的简约性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现实”的矛盾出发,认为个体瞄准机制、类型瞄准机制和区域瞄准机制都会面临相应的技术难题,从而导致瞄准偏差的产生;“政治过程”视角从“扶贫的社会福利诉求和国家治理的政治性诉求不完全一致”的矛盾出发,强调政治氛围、政府层级分化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都可能影响福利资源的分配方向和方式;“文化结果”视角则从“扶贫及社会救助的文化相容性”出发,发...
  • 作者:

    李棉管

  • 全文[ PDF 2592.0 KB ] 2017.32(1)  共有 5532 人次浏览
  • 社会表征论:发展脉络及其启示
  • [摘要]社会表征论关注围绕新概念或者新事物的社会性观点、信念和行为的形成与改变。本文以社会表征经典研究的介绍为引,详细评述了社会表征论诞生的历史与学术背景,及其在北美个体主义心理学霸权统治下的理论与方法论突破。本文梳理了当代社会表征的三种主要研究路径,继而评述了社会表征研究者面对批评意见的理论发展。文章最后展示了社会表征视角对当代中国研究的特殊意义,提出了两个深具潜力的应用方向,并阐述了社会表征论的崛起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创新的启示。
  • 作者:

    赵蜜

  • 全文[ PDF 8194.0 KB ] 2017.32(4)  共有 4643 人次浏览
  • “就业—生育”关系转变和双薪型家庭政策的兴起——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二孩”时代家庭政策
  • [摘要]任何社会政策的制定都建立在社会经济变量间的某种因果关系之上。本文使用工具变量对22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1960-2010年)进行了因果识别,发现对于西方国家以提高生育率为目标的家庭政策而言,妇女劳动参与率与总和生育率之间的“反J型”关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这对变量由负相关向正相关转变,使得促进女性就业的双薪型家庭政策取代鼓励妇女居家看护的通用型家庭政策成为主流。因此,采取何种家庭政策来提高生育率取决于妇女劳动参与率与总和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这是我国当前“二孩”时代制定家庭政策时应予借鉴的经...
  • 作者:

    蒙克

  • 全文[ PDF 1798.0 KB ] 2017.32(5)  共有 5489 人次浏览
«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