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一个综合解释模型探讨
- [摘要]国外主流文献以双方年龄、教育、宗教和种族等人口特征的相对差异来测量夫妻的异质性,本研究认为这难以反映两性异质的真正内涵,继而改用双方在观念、性格、旨趣、生活习惯、消费意向/习惯、子女教育和处理亲属关系等方面协调适应的同质性作为检验离婚风险的异质假说,同时将婚姻互动论、离婚成本分析、家庭压力论、文化规范论和替代选择假说的相关变量根据中国国情加以改进后纳入一个综合分析模型,以上海、兰州城乡4区域的概率抽样调查资料来检视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异质性指标更具解释力,异质假说的内涵得到了拓展,而且综...
- 作者:
徐安琪
- 全文[ PDF 519.0 KB ] 2012.27(2) 共有 2620 人次浏览
|
|
- 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 [摘要]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秩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构成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而整合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权力和权利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在发展阶段和转型路径的约束下,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阶层和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公开、参与、平衡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 作者:李路路
- 全文[ PDF 554.0 KB ] 2012.27(2) 共有 2638 人次浏览
|
|
- 增长、就业与社会支出——关于社会政策的“常识”与反“常识”
- [摘要]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的关系在学界和公共平台一直争论不休。主流观点认为,社会政策汲取的税收会扭曲市场激励机制,而且通过提供慷慨的保障弱化了劳动者的工作动机,进而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社会支出具有刚性,难以控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现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分析了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保护与就业的关系,以及社会支出是否可控三个议题,从而否定了社会政策是短视国策的看法。历经30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财富与矛盾都在积聚,未来的发展和稳定不可能继续依赖海量的投资和不稳定的外部需求。通过系统化的社会保护体制建设,将社会保障视...
- 作者:刘军强
- 全文[ PDF 736.0 KB ] 2012.27(2) 共有 2527 人次浏览
|
|
-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探究"福利依赖"在当今中国是否存在。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低保户具有较强的求职意愿。在回归模型构建过程中,作者通过对有健全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人群的对比分析,发现低保受助者的工作决策主要受到劳动能力、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低保金目前起到了重要的救助作用,被访者也显示出了较强的就业与改善生活的意愿。基于定量与定性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目前城市低保制度尚不存在“福利依赖”效应。但在前瞻性视角下,不能...
- 作者:
韩克庆 郭瑜
- 全文[ PDF 596.0 KB ] 2012.27(2) 共有 2869 人次浏览
|
|
- 社会调查质量研究:访员臆答与干预效果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并行数据和问卷数据,采用事后准实验设计方法,对面访调查中访员臆答及对臆答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访员臆答是面访调查中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调查数据质量的因素;访员的职业特征与臆答的发生比有显著关联,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可以有效监测并干预访员臆答;干预可使臆答显著减少,减少的幅度因访员年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但不因访员性别、教育和职业因素而变化。
- 作者:
严洁 邱泽奇 任莉颖 丁华 孙妍
- 全文[ PDF 490.0 KB ] 2012.27(2) 共有 2361 人次浏览
|
|
- 没有历史的民族志——从马凌诺斯基出发
- [摘要]马凌诺斯基被认为是现代民族志方法的奠基人。今天,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仍然遵循马氏的基本准则。后现代主义的人类学对人类学家的自我身份及其专业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功能主义人类学也在后继者那里得到了修正,但是,现场的主客互动依旧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在人类学走进文明社会后,文献成为田野作业里重要的补充。不过,笔者认为,其实只有田野研究中对于文献的利用,不存在所谓“走进历史田野”之说,历史民族志仅仅是文献而已,其现场感是“别人的”,并非使用这份民族志的人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作者没有将其当成“历史民族志”;真正的...
- 作者:
张丽梅 胡鸿保
- 全文[ PDF 668.0 KB ] 2012.27(2) 共有 2556 人次浏览
|
|
- 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理论转向
- [摘要]城市基层社会的参与者分为生计型参与者和权责型参与者两类。在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代表国家的权责型参与者与代表社会的生计型参与者内部均存在着利益分化。权责型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可以在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自由切换;生计型参与者处于弱势地位,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却使“社区自治”"陷入需要权责型参与者重新介入才能达成的尴尬境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悖论事实”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转向——从规范理论走向实证理论。
- 作者:王星
- 全文[ PDF 463.0 KB ] 2012.27(2) 共有 2443 人次浏览
|
|
- “新古典社会学”的宏图与迷思——以多元转型绩效比较为切口的批判性综述
- [摘要]本文旨在对伊万.塞勒尼等人提出的“新古典社会学”的理论脉络及其过去15年里的进展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对所谓“后共产主义世界”的市场转型的不同绩效进行比较的分析路径。面对市场转型呈现出的“趋同”与“分化”并存的复杂局面,笔者提倡一种以宏观逻辑与微观机制为基础的解释框架。在宏观上,需要厘清工业化、全球化和转型这三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宏观逻辑”在经济现象上的不同解释力,在微观上则通过分析行动者的策略,揭示这些宏观逻辑得以运作的机制。
- 作者:吕鹏
- 全文[ PDF 604.0 KB ] 2012.27(2) 共有 1788 人次浏览
|
|
- 国外多元视野“幸福”观研析
- [摘要]幸福研究日益受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注。理论界对幸福研究的认知存在着筑舍道傍、众说纷纭的一面,基于不同学科概念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体系。本文着力于分析不同学科中的“幸福”特性,并尝试对幸福的层级性和复杂性(如个体幸福感与国民幸福指数的差异)予以区别,进而提出自己对发展趋势变迁的认知,即倡导从既有专注于经济域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时代走向兼顾社会域的“国民幸福帐户”体系时代。
- 作者:丘海雄 李敢
- 全文[ PDF 795.0 KB ] 2012.27(2) 共有 1781 人次浏览
|
|
- “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
- [摘要]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空间转向,以空间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无疑有助于重新审视空间,把握和研究社会空间在理论建构层面的内涵。与从“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发掘空间的本体地位的路径不同,本文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尝试,试图从“空间”本身的理论建构出发,以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经验空间与先验空间、客观空间与主观空间等之间的关系,切入社会空间理论建构的纵深,在系统梳理“空间”思想谱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社会空间的现实状况,进而建构社会空间的一种理想图景,即在整合社会空间思想谱系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力图推进一种开放性的实践空间...
- 作者:文军 黄锐
- 全文[ PDF 725.0 KB ] 2012.27(2) 共有 2779 人次浏览
|
|
- 文化、制度与结构:中国社会关系研究
- [摘要]非正式关系渗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正式组织和科层体系之中,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本文梳理韦伯以来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研究,归纳出四种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不同路径:“特殊主义”和科层制、庇护主义、儒家社会理论与“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研究。这些路径在理论背景、研究主题和写作时间上各有特点,有些路径中还隐藏着不同程度的价值判断。梳理显示出三支讨论社会关系的脉络:侧重特定政治经济背景的制度视角、侧重伦理涵义的文化视角,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所代表的结构视角。本文认为,应当将文化、制度与结构视角相结合,分析社会...
- 作者:纪莺莺
- 全文[ PDF 737.0 KB ] 2012.27(2) 共有 3356 人次浏览
|
|
- 税收、租金与治理:理论与检验
- [摘要]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普遍面临着如何提高治理水平的难题。本文从财政社会学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研究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汲取方式对治理水平的影响。作者首先梳理了财政社会学中存在的一个隐含的理论假设:只有税收国家才能实现好的国家治理。然后,运用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财政社会学的这一理论假设是成立的。一个国家税收国家的特征越强,其治理质量就越高;反之,税收国家的特征越弱,或者租金国家的特征越强,其治理质量就越低。这一发现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国家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 作者:
马骏 温明月
- 全文[ PDF 1192.0 KB ] 2012.27(2) 共有 2235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