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测量初探
- [摘要]公民是公民社会的基石,公民性的测量将可以提供对现代中国人政治、社会行为的解释以及对人群的分类,以便预测他们的社会行为及其变化轨迹。然而,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公民行为?公民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质?本研究试图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中国人的公民性测量工具的编制提出基本构想,即从两个维度来测量公民性取向:(1)倾向于关注公共事物与利益的程度,(2)以契约权利方式处理公私矛盾的程度;从而区分四种原型:(1)高公共性且高契约性取向,表现为典型的公民行为;(2)高公共性且低契约性取向,表现为典型的臣民行为;(3)低公共性且高契约性取向,表现为典型...
- 作者:
?杨宜音;
- 全文[ PDF 537.0 KB ] 2008.23(2) 共有 2204 人次浏览
|
|
- 日常生活与底层的真实表述——评《女工1970:她们的反历史》
- [摘要]《女工1970:她们的反历史》书中追问的核心问题。在这本充满斯皮瓦克式解构主义风格的著作中,长期被工人研究忽视的“底层女工”进入研究视野,作者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韩国出口加工型行业的“女工”的日常生活进行“谱系学”式的研究,对传统工人研究追求“工人”主体自我同一性的学术旨趣进行解构,并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知识—权力关系,试图还原被知识权力掩盖的“女工”话语的真实性叙述。同时,他又试图超越旨在消解主体性力量的西方反本质主义的解构主义,强调“日常生活”不仅作为研究背景, 还应重
新赋予“日常生活”在底层工人研究中的方法...
- 作者:芦恒
- 全文[ PDF 485.0 KB ] 2008.23(6) 共有 1891 人次浏览
|
|
|
|
- 强范式与弱范式:文化社会学的双视角——解读J.C.亚历山大的文化观
- [摘要]缘J.C.亚历山大关于强弱文化范式的理路,本文在陈述概念、回溯文化思潮的基础上,综述了文化社会学理论的一段历程:文化在社会学领域从非主流趋向主流的努力,伴随"文化的社会学"向"文化社会学"视角的转向而发生;亦伴随"弱文化范式"向"文化范式"思潮的变动而发展。文化解释力因此在亚历山大的理想型下由"边缘"到"相对自主"再走向了"独立自主"。
- 作者:周怡
- 全文[ PDF 580.0 KB ] 2008.23(6) 共有 2631 人次浏览
|
|
-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 [摘要]本文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从我们在云南省一个名为绿寨的农村推动农村发展的实践中,试图超越宏观(“基变社会工作”)与微观(“临床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两极化论争,总结出一种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此模式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强调如何利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和策略,发掘农村当地社区和民众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从而使得当地社区和民众成为农村发展的真正主体。本文先介绍西方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然后澄清农村社会工作的两种理论视角,最后将用我们在2007年开始推动的城乡合作的公平贸易项目作为例子,阐述优...
- 作者:
张和清;锡聪;古学斌;
- 全文[ PDF 680.0 KB ] 2008.23(6) 共有 3241 人次浏览
|
|
-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
- [摘要]"家""国"关联是理解"差序格局"宏观建构的关键,"家""国"之间"移孝作忠"的伦理设计并不能消解"化家为国"的潜在紧张性,直至宋代科举制的完全确立才标志着绅权与皇权相联结的"家""国"同构真正得以确立起来,但"移孝作忠"的伦理形式背后却是绅权依附于皇权的利益共享机制。其中,"家"之诸子均分制与"国"之嫡长子继承制表面上并不一致,实质上却对巩固皇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中也正暗含了"外儒内法"的文化...
- 作者:
沈毅
- 全文[ PDF 640.0 KB ] 2008.23(6) 共有 2280 人次浏览
|
|
- 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老年协会在农村获得较高自主性和行动力的原因。作者认为,地方政府对社团组织的选择性管理为老年协会自主性的获得提供了发展空间,而老年协会连带性吸纳功能增强了它在农村的权威及其在集体行动中的动员能力。地方政府虽然容易转变管理老年协会的动机,从"维稳"的目标出发加强对老年协会的管理,但老年协会连带性吸纳的功能却难以在福利供给模式不变的情况下被削弱,因而相应的规管难以在短期内奏效。
- 作者:
邓燕华;阮横俯;
- 全文[ PDF 728.0 KB ] 2008.23(6) 共有 2232 人次浏览
|
|
- 行业协会对集群企业外生性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研究
- [摘要]行业协会在集群企业外生性集体行动中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其外部治理来影响集体行动影响因素与集群企业集体行动意愿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外生性集体行动受外生事件、外部反应、反抗意识、外部资源、组织水平及集体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集群企业集体行动的意愿。同时,行业协会对于其中的外生事件、外部反应、外部资源及组织水平因素中的动员强度一向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作者:
郑小勇
- 全文[ PDF 692.0 KB ] 2008.23(6) 共有 2055 人次浏览
|
|
- 村庄民主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400个村庄的实证分析
- [摘要]村庄基层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近30年,在对这一领域的诸多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村庄民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各方面因素对村庄民主的影响。本文不仅讨论经济因素,同时也将组织因素与政治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从经济因素来看,人均村民收入并不会影响村庄民主;而人均集体收入却呈现一个显著的曲线效果;本地非农经济的发展会促进村庄民主。(2)中国乡土社会的本土性组织资源对于村庄民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宗族组...
- 作者:
孙秀林
- 全文[ PDF 802.0 KB ] 2008.23(6) 共有 2146 人次浏览
|
|
- 市场转型时期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与阶级意识
- [摘要]本文结合一个案例具体阐释了在市场转型时期,拥有共同经历的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和阶级意识产生的过程及特征。在具体分析中,分别阐述了国企工人的利益共识产生的过程和原因,以及构建群体认同和阶级意识的要素和过程,从而提出了本文的中心命题,即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和阶级意识产生于生产过程之外。文章认为,国企工人抗争的本质并非是雇佣劳动力与资本的斗争,导致国企工人形成群体认同和阶级意识的也并非是工厂纪律,而是社会制度变迁和单位管理层的腐败。
- 作者:
吴清军
- 全文[ PDF 630.0 KB ] 2008.23(6) 共有 2717 人次浏览
|
|
- 1993-2000年中国城市的自愿与非自愿就业流动与收入不平等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就业者从国有部门进入市场部门的选择性流动模型,用以阐释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转型如何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变化。2000年在中国一些城市所做的调查显示,近些年来就业者进入市场是由两种不同的机制所驱动:一些人是自我选择的自愿进入,以求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另一些人则是由于下岗而被推向市场的非自愿进入。其结果使得市场部门从业人员的异质性较之以往显著增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们通常所观察到的市场部门从业人员收入较高这一现象,仅局限于后期自愿进入者这一社会群体。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后期进入市场...
- 作者:
吴晓刚
- 全文[ PDF 780.0 KB ] 2008.23(6) 共有 2176 人次浏览
|
|
- 乌托邦现实主义:何以可能与可取?——兼论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
- [摘要]吉登斯在诊断"晚期现代性"或者"后传统社会"时,提出了"乌托邦现实主义"的主张,但对于这一主张何以可能与何以可取,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论证。本文首先从吉登斯有关社会生活和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阐发这一主张的思想背景;接着讨论了乌托邦现实主义中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张力,尤其是当代社会现实的异质性和多元性乃至碎片性给乌托邦现实主义带来的困境;然后尝试着以吉登斯有关"情感民主"的观点为例,说明乌托邦现实主义的启发意义和理论限度。文章最后从修辞策略的角度讨论了吉登斯社会理论的...
- 作者:
成伯清
- 全文[ PDF 351.0 KB ] 2008.23(6) 共有 3713 人次浏览
|
|
-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 [摘要]中国一些基层上下级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常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本文从组织学角度,对这类现象提出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本文讨论组织制度的三个悖论,对这一现象提出理论解释:(1)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论;(2)激...
- 作者:
周雪光
- 全文[ PDF 655.0 KB ] 2008.23(6) 共有 3673 人次浏览
|
|
- 发现社会生活的阶序逻辑——路易·杜蒙和他的《阶序人》
- [摘要]杜蒙集中研究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他用这个术语所定义的范畴涉及了许多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现代观念, 但他所选取的是人类学式的、从他者的眼光来反观自己社会的迂回策略《阶序人》在这方面尤为典型 ,并且显示出了这种方法的优势,从而成为杜蒙自己所有研究的基础 ,也是我们了解
他思想的起点。该书的副标题“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透露出了它的主要研究
内容 ,同时,杜蒙凭借这种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思考及对西方社会的反思也值得我们探究为了便于理解,本文遵循以下的安排:首先探讨杜蒙的基本立场及其研究方法,再介绍其对印度的具体...
- 作者:夏希原
- 全文[ PDF 377.0 KB ] 2008.23(5) 共有 2795 人次浏览
|
|
- 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
- [摘要]针对近年来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学呼声的重返阶级分析主张,本文从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种范式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返阶级分析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的讨论虽有涉及,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大范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关于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假设是冲突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权力强制的结果;而后者是功能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整体的需要和自由竞争的结果。因此,前者更关注社会剥夺和集体抗争,后者更关注地位获得和"市场形势"。鉴于20世纪...
- 作者:
冯仕政
- 全文[ PDF 732.0 KB ] 2008.23(5) 共有 3980 人次浏览
|
|
- 文化人类学的传入与民国时期经史研究的新拓展——以亲属称谓研究为例
- [摘要]二战以来,人类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历史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国史学界则早在民国时期就非常重视对人类学成果的运用。在亲属称谓问题上,民国学者在充分继承前辈经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吸收西方人类学界的相关理论,从而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在研究中较少受传统价值判断的影响;力图揭示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民族志材料引入比较研究的领域;在引进理论时具有强烈的学术批判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更多
- 作者:
赵满海
- 全文[ PDF 547.0 KB ] 2008.23(5) 共有 2129 人次浏览
|
|
- 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
- [摘要]农村医疗筹资体系的制度设计是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Kakwani指数和PII指数对我国农村医疗筹资体系内三种主要筹资形式进行了垂直公平性和水平公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医疗筹资体系保证了水平公平却牺牲了垂直公平,商业保险筹资体现了轻度的垂直公平,而自负支出筹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垂直不公平和水平不公平问题。
- 作者:王晶
- 全文[ PDF 800.0 KB ] 2008.23(5) 共有 2361 人次浏览
|
|
- 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
- [摘要]根据2005年在福建省厦门市的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表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由维权抗争因子、利益表达因子和选举参与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居民的政治参与起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现阶段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在个人政治接触仍然起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政治参与方式。
- 作者:
胡荣
- 全文[ PDF 499.0 KB ] 2008.23(5) 共有 2350 人次浏览
|
|
-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本文运用2007年上海城市新移民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及其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包含着文化融合、心理融合、身份融合和经济融合四个因子;从社会融合程度来考察,城市新移民的总体水平偏低;从具体影响因子来看,体现出心理融合、身份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依次降低的趋势。相对较高的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程度,反映了作为新移民聚居地的上海为新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相对较低的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状况,则反映出"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宽...
- 作者: 张文宏;雷开春;
- 全文[ PDF 703.0 KB ] 2008.23(5) 共有 3823 人次浏览
|
|
- 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族际通婚夫妇的婚龄、生育数及其子女的民族选择
- [摘要]民族通婚既反映民族关系状况,又影响民族人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较快,有关研究推测族际通婚夫妇的生育水平及其子女倾向选择少数民族身份也是原因之一。本文应用匹配程序开发处理2000年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通过对族际通婚夫妇的初婚年龄和生育数量的分析表明,族际通婚能推迟婚龄并减少生育,族际婚姻子女偏向于选择少数民族身份。本文最后结合族际婚姻的生育数量评估了这种民族选择偏好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影响。
- 作者:
郭志刚; 李睿;
- 全文[ PDF 565.0 KB ] 2008.23(5) 共有 2654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