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原则与指标体系
  • [摘要]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实践,本文建议完善及时报告、科学识别、信息公开、风险区分与早防早治、靠前指挥、激增能力、社会动员、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统筹推进、公平分配的国家公共卫生风险预警应急管理原则体系,呼吁构建包括人民健康、民众情绪、经济影响、政治影响、公共安全、国际合作等指标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风险预警应急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促进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作者:宋林飞
  • 全文[ PDF 1244.0 KB ] 2020.35(4)  共有 2771 人次浏览
  • 信息、信任与信心:风险共同体的建构机制
  • [摘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建构有效的风险共同体。研究认为,风险信息、信任、信心以及风险认知和情绪体验等是风险共同体建构中的重要变量。笔者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初期的全国调查数据,验证了信息—信任—信心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疫情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透明度通过官方信息源信任对疫情防控信心产生影响,疫情防控信心进一步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另外,官方信息源信任和非官方信息源信任可以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体验,但二者作用的方式相反。
  • 作者:王俊秀、周迎楠、刘晓柳
  • 全文[ PDF 2013.0 KB ] 2020.35(4)  共有 3156 人次浏览
  • 高考录取中的不确定性与教育获得差异——以X省为例
  • [摘要]在教育获得差异的研究中,控制考生学业表现之后,如果性别、民族、城乡等变量系数仍然显著,这些差异是什么机制产生的?在二本线以上,差异是由录取中的不确定性驱动的,而在二本线以下,差异是由不同群体考生对不同层次教育的偏好驱动的。本文采用X省完整高考数据,刻画了不确定性的分布情况、不同社会群体应对不确定性的行为差异以及最终对教育获得差异的影响,并探讨了教育扩张等政策对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打开教育获得差异生成机制的黑箱,为教育获得差异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 作者:

    李代、王一真

  • 全文[ PDF 2620.0 KB ] 2020.35(1)  共有 5969 人次浏览
  • 从地缘多元主义走向话语多元主义
  • [摘要]“社会(科)学本土化”或“去西方化”思潮反对西方知识霸权,主张社会科学知识的多元性,这种诉求具有正当性。但这种诉求是建立在传统实在论的基础之上的,其立场构成了一种地缘多元主义,这种地缘多元主义在追求知识多元性的同时放弃了知识的普遍性,隐含着使知识碎片化的危险。如果我们从话语建构论的立场出发,就能够建构出一种话语多元主义立场。这种话语多元主义在鼓励解构西方社会科学的知识霸权的同时,又允许追求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知识。
  • 作者:

    谢立中

  • 全文[ PDF 1229.0 KB ] 2020.35(1)  共有 3604 人次浏览
  • 论机制解释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及其局限
  •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学家对机制概念常见的误解、社会机制的关键性质和基本类型,阐明了机制解释的主要弱点。这些弱点包括机制与宏观结构之间的紧张、结构/机制解释与行动者解释之间的紧张、归纳性机制分析与演绎性机制分析之间的紧张,以及机制解释不得不面对的过度决定和重要性多变两个难点。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准确地掌握机制概念,更好地运用机制解释,最终建立起基于机制解释同时又超越机制解释的“中国学派”。
  • 作者:

    赵鼎新

  • 全文[ PDF 1347.0 KB ] 2020.35(2)  共有 5866 人次浏览
  • 目标权衡与过程控制:地方政府创新的行为逻辑
  • [摘要]本文尝试在理论层面建构一个理解地方政府创新行为逻辑的“风险—绩效”分析框架:地方政府在创新行动中有风险规避和行政绩效获取两个具体目标。一方面,地方政府会选取可支配程度高及相关主体认可的要素实施创新,以规避创新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会扩展创新要素规模和增加要素组合程度,以获取行政绩效。以K市社区公益招投标创新为例,地方政府创新的过程可分为创意形成、创新政策转化、政策试点和全面实施四个阶段,地方政府部门在不同阶段权衡目标追求,选择相应的行动策略,并通过严格控制创新过程,最大限度地谋求创新效用。
  • 作者:

    冯猛

  • 全文[ PDF 1396.0 KB ] 2020.35(2)  共有 3343 人次浏览
  • 高等教育使谁获益更多?——2003—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模式演变
  •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群体获得高等教育回报的模式演变。在积极选择假设和消极选择假设两种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本文提出了“倒U形”回报模式的设想。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回报模式从“波动—中底层激励型”向“稳定—中层激励型”转变,为“倒U形选择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这种教育回报模式的演变过程说明社会中间阶层已成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受益人,表明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制度性结构的变化有益于巩固新兴中产阶层并维持社会结构稳定。
  • 作者:

    郭冉、周皓

  • 全文[ PDF 1792.0 KB ] 2020.35(1)  共有 4283 人次浏览
  • 政府条块差异与纵向创新扩散
  • [摘要]通过考察其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修复政策十余年的历史演变,本文发现,上级条块部门分别主导的纵向创新扩散模式在运作机制、持续条件与政策效果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呈现出“条条创新、块块扩散”的有趣现象。上级条条部门主导的纵向创新扩散模式主要以项目制实现,其影响主要在项目期内有效且效果较弱,但是这一弱影响往往为政策创新提供了空间;上级块块部门主导的纵向创新扩散模式可以通过人事任免等多种机制对下级施加影响,其影响常规有效且效果较强,但是这一强影响往往会抑制基层的政策创新。本文试图运用组织社会学拓展创新扩散理论,展...
  • 作者:

    陈思丞

  • 全文[ PDF 1434.0 KB ] 2020.35(2)  共有 3407 人次浏览
  • 社会变革、生命历程与老年健康
  • [摘要]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视角考察了中国老年人童年生活处境与老年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老年时期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中,童年不利生活处境所带来的影响减弱乃至消失,而在老年时期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中,童年不利处境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没有被老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所修补,反而与之重叠并相互强化。本研究还通过队列比较分析发现,在老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老年人中,童年不利生活处境所带来的影响在较晚出生队列中相对较大。本文通过中国疾病和健康模式的转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对个体生命历程产生的...
  • 作者:

    焦开山、包智明

  • 全文[ PDF 1661.0 KB ] 2020.35(1)  共有 4195 人次浏览
  • 社会学本土化:狭义或广义,伪问题或真现实——兼与谢宇和翟学伟两位教授商榷
  • [摘要]自20世纪初中国社会学建立以来,其学科体系的中国化或本土化就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在20世纪80年代学科重建后成为人们争辩的焦点。作为一场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的学术运动,社会学本土化涉及如何使这一来自西方的知识体系能够反映我们民族的传统和时代精神,并服务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建设。从这一意义来说,自20世纪30年代起,不同时期的社会学本土化或中国化运动都具有鲜明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向度;而围绕本土化最核心的议题是知识的“跨情境效度问题”,其争辩基础是“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两种立场的对峙。本文作者认为,当今中国深...
  • 作者:

    周晓虹

  • 全文[ PDF 1304.0 KB ] 2020.35(1)  共有 4932 人次浏览
  • 制度何以失灵?——多重逻辑下的捐献器官分配正义研究
  •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器官移植已从人类的幻想变为现实,成为挽救生命的医疗手段。在捐献与移植之间,捐献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对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以及J市S医院的田野调查,以分配正义相关理论对器官分配的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进行审视,发现本应相互耦合的二者发生了相当程度的脱耦,成为制度失灵的一个典型案例。为解释脱耦机制,本文用制度合理性、制度约束力、场域透明度和价值认同度四个变量对制度场域进行分析,发现当变量值较低时,容易发生制度—实践脱耦,且市场逻辑更易侵入其中,将道德排挤出去,解构了器...
  • 作者:

    李怀瑞

  • 全文[ PDF 1548.0 KB ] 2020.35(1)  共有 3097 人次浏览
  • 作为社会记忆结构的关系型记忆与义务型记忆——知青集体记忆的文化维度
  • [摘要]本文通过对知青群体回忆内容的梳理,归纳出知青集体记忆中的一些结构性特征,进而提出关系型记忆和义务型记忆的概念。具体而言,关系型记忆是指知青的回忆内容多受到“关系”的规制;“关系”往往是触发其历史回忆的关键节点,促成了知青回忆的主流特征。义务型记忆是通过特定类型知青的“忏悔”记忆归纳出来的;一些知青对过失的讲述并不是出于某种兴致,而是来自文化的压力,即来自社会中善必然受到鼓励、恶必然受到惩罚的观念。而关系和义务这两种记忆的结构性特征也是依赖于特定文化结构的,例如关系型记忆背后的文化结构包含着“以和...
  • 作者:

    刘亚秋

  • 全文[ PDF 1341.0 KB ] 2020.35(2)  共有 2785 人次浏览
  • “祖业”观念与民间地权秩序的构造*——基于鄂南农村调研的分析
  • [摘要]“祖业”现象在中国农村较为多见,既有研究展示了其特殊性,却并未对祖业观念嵌入后的地权结构进行有力分析。本文基于鄂南马镇的经验素材,展开贯穿观念、制度和实践的分析。祖业声索主要发生在建房、葬坟、土地征收时,争夺的是依附于土地的某种权益,依据的是祖业观念及背后的地方性规范。在村庄语境中,祖业意味着成员资格,承载了生活秩序的象征功能,村民会据此援引各种资源展开争夺。地权实践形态是各方角力的平衡结果,法律和地方性规范在其中实现复合,形塑了一种“混搭”的地权结构。它是各种不同的“业”构成的“权利束”,祖业...
  • 作者:

    陈柏峰

  • 全文[ PDF 1314.0 KB ] 2020.35(1)  共有 3022 人次浏览
  • 收入、资产与当代城乡居民的地位认同
  • [摘要]本文在绝对地位和相对地位的视角下探讨了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对城乡居民地位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收入和资产对地位认同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次,收入和资产在居住社区中的相对位置(即相对收入和相对资产)对地位认同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该效应仅存在于农村社区;最后,在不平等程度越高的社区,收入和资产对地位认同的正效应越小,但该规律也仅存在于农村社区。本文据此提出了“地位认同的社会情境性”命题,指出地位认同的建构附着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中。与城市社区不同,农村社区人际关系紧密、心理边界清晰,其中的社区成员是有...
  • 作者:

    黄超

  • 全文[ PDF 1449.0 KB ] 2020.35(2)  共有 4622 人次浏览
  • 如何打开黑箱?——关于教育不平等的西方民族志研究及其启示
  • [摘要]阶级优势如何通过学校教育过程实现,这是教育不平等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通过梳理发现,西方民族志取向的教育不平等研究发展出四条研究路径:学校分类的社会建构、课程知识的社会组织、不同阶级子弟在学校教育中的适应以及学生文化的意义建构。以上四条路径在关注点上存在“知识—互动”的差异,研究思路上存在“结构化—主体性”的差别,由此可以打开黑箱,把握教育过程的整体知识图景。中国教育平等问题涉及的机制更为复杂,当前急需以学校为田野,把学校教育过程带回来。
  • 作者:

    沈洪成

  • 全文[ PDF 1406.0 KB ] 2020.35(1)  共有 5004 人次浏览
  • 医学脱嵌于社会——当代西方社会医学化研究述评(1970-2010年)
  • [摘要]医学化(medicalization)是一个医学社会学论域,其学术生命历程经历了从滥觞走向成熟,继而迈向拓展式发展的三个继替阶段。医学化凸显了现代医学话语在个体身心状态之社会定义过程中的强势影响,即特定的社会越轨行为和人体的某些自然生理过程与状态都有可能被打上病理性烙印。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医学化的发展和深化历程意味着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渐趋失衡,医学脱嵌于社会并反制于社会的趋势呼之欲出。遏制和治理医学化意识形态的泛滥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 作者:

    韩俊红

  • 全文[ PDF 1423.0 KB ] 2020.35(2)  共有 3103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