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增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类别个体发展趋势
  • [摘要]追踪研究可以展现个体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个体间差异并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日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处理追踪数据的统计模型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分析模型假设样本同质,然而当此假设不满足时,就需要考虑群体的异质性问题。目前,处理异质性样本增长问题的模型主要有潜类增长模型(或组基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增长混合模型构成一般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传统的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和潜类增长模型均是其特例。沿着增长混合模型的发展路径,本文从应用性角度介绍了上述三个模型各自的特点、优势和Mplus软件实现,并通过一个实例演示...
  • 作者:王孟成 毕向阳 叶浩生
  • 全文[ PDF 2444.0 KB ] 2014.29(4)  共有 5390 人次浏览
  • 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 [摘要]卡洛琳·艾理斯是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的主要开创者。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艾理斯将研究方法的核心问题从“怎样获得科学与客观的知识”转为“如何帮助研究者自身以及读者过着有意义、有用、符合道德伦理的生活”。以“叙事真实”和“生命连贯性”为理据,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让研究者在讲述自己遭遇的人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透过向内反观自我的矛盾和纠结来揭示塑造与限制自我的社会结构,同时达到解放与重塑自我的效果,并且产生唤起读者情感共鸣、启发读者心灵和转变读者生活方式的作用。面对国内正在迅速扩张的实证主义“洋八股”学风,艾理斯...
  • 作者:

    卢崴诩

  • 全文[ PDF 1669.0 KB ] 2014.29(6)  共有 3290 人次浏览
  • 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 [摘要]本文运用CGSS2008和TPS2008的数据,对中英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生命历程论、社会融合论、地位分化论三种理论视角,探讨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其中英异同。数据分析主要结果是:(1)英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高于中国居民;(2)年龄和健康对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3)无论中国还是英国,社会融合程度越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越强,但是社会融合方式在中英之间存在显著差别;(4)地位分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强于英国。
  • 作者:边燕杰 肖阳
  • 全文[ PDF 1927.0 KB ] 2014.29(2)  共有 3618 人次浏览
  • 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本研究利用全国性数据集,借助多层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身体功能、抑郁症状以及自评健康上的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身体功能状况上的差异不断扩大,在抑郁症状上的差异没有显著变化,而在自评健康上的差异不能笼统地说扩大还是缩小。在较富裕的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所有三个健康指标上的差异是缩小的,而在较贫困的地区则是扩大的。最后,本研究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要考虑生活在贫困地区并且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老年人。
  • 作者:

    焦开山

  • 全文[ PDF 2083.0 KB ] 2014.29(5)  共有 3509 人次浏览
  • “身份地位投射”:对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质异”的考察
  • [摘要]转型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制度移植时,一个重要问题是制度形成过程和伴随制度而生的网络形成过程两者有何关联。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和伴生的独立董事连锁网络的研究,尝试提供一个回答。主要发现有两点:第一,制度形塑网络;第二,网络反过来会影响制度。具体而言,本文展示了政治网和专业网两种异质性网络如何反映了独立董事原来的身份结构特征以及两种不同网络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政治网在经济领域反映出官员的等级地位结构,而专业网反映出专业人士的扁平化声望地位结构。专业网中的网络关系加强了制度,而政治网中的关系则架空并削弱了制...
  • 作者:李林倬
  • 全文[ PDF 2537.0 KB ] 2014.29(6)  共有 2460 人次浏览
  • 地方消费主义、城市舒适物与产业结构优化——从消费社会学视角看产业转型升级
  • [摘要]伴随着消费单位的扩大,消费者的消费层级也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更高的消费层级意味着消费对象的范围扩大,即从具体的物品消费上升到对一个地方或城市的整体的消费。这种对更高层级或更大范围的消费对象的价值偏好和额外的价格支付意愿,可以称为“地方消费主义”。具有高人力资本的人才往往是地方消费主义观念的携带者。他们的择地行为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选址行为。而城市政府为了吸引高新技术公司,不但要考虑这些公司的盈利需要,而且要考虑人才的舒适物偏好或人才的地方消费主义观念。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地方消费主义构成助推...
  • 作者:

    王宁

  • 全文[ PDF 2444.0 KB ] 2014.29(4)  共有 3042 人次浏览
  • “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及相关问题分析
  • [摘要]经过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独生子女。本文以“单独二孩”计划生育新政目标人群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为基础,结合1990、2000以及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微观人口仿真技术,建立2010年原始仿真数据库,对目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和非农业“单独”育龄妇女和一孩“单独”育龄妇女总量、结构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一孩“单独”育龄妇女有2051万人左右,其中农业户口这类“单独”育龄妇女有925万左右,非农业户口不到1120万,符合新政策可能生育的育龄妇女在1411万左右。“单独二孩”...
  • 作者:

    张丽萍 王广州

  • 全文[ PDF 1345.0 KB ] 2014.29(1)  共有 2927 人次浏览
  • 中国地方分权的政治约束——基于地铁项目审批制度的论证
  • [摘要]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既承担了主要的行政事务和行政责任,同时又缺乏充分的地区治理权?现行观点一般归结为中央政府保留着任意干预地方政府的绝对权力,以便随时控制和纠正地方政府的偏离行为。本文指出,这一问题还与地方政府本身的行为有关,即地方政府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上有意排斥权力的横向分立和制衡,追求地区权力一元化。地区权力一元化带来地方公共决策的风险控制问题,为此,需要建立纵向制约的决策机制,由此导致地方公共决策的风险控制最终依赖中央政府。这一结论的现实意义是,如果不能约束地方政府追求权力一元化的行为,那么,地方公共事...
  • 作者:

    曹正汉 薛斌锋 周杰浙

  • 全文[ PDF 2424.0 KB ] 2014.29(3)  共有 2641 人次浏览
  • “农转非”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
  • [摘要]利用CGSS2008、2010和2011年的数据,本文将目前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分为两个群体:经历了从农业户籍到非农户籍转换(农转非)的群体和未经历农转非的群体(出生时即为城镇户籍),并比较了这两个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农转非群体,农转非群体无论是在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还是在拥有管理技术类职业的几率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种优势并非存在于所有经历了农转非的群体之中,在幼年至青壮年时期获得城镇户籍的人,其未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发展优于非农转非群...
  • 作者:谢桂华
  • 全文[ PDF 2197.0 KB ] 2014.29(1)  共有 3121 人次浏览
  • 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
  • [摘要]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互惠性消费以及代理消费来完成其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并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改善侨乡福利。福州移民的两栖消费作为个体的日常跨国实践,使移民个体得以充分利用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展水平的落差,实现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跨国流动对侨乡与移居地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的...
  •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 全文[ PDF 2188.0 KB ] 2014.29(2)  共有 2805 人次浏览
  • 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与组织形式选择——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
  • [摘要]本文以2012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中成立的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讨论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将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制度这一创新型的制度公共物品交给企业生产,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呈现出政府部门的若干组织特征。研究表明,创新型公共物品的生产受到技术环境或制度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的约束,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策略就是选择能够降低风险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同时掌握组织运作的实际控制权。本文为研究多维环境中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分析思路。
  • 作者:

    向静林 张翔

  • 全文[ PDF 2320.0 KB ] 2014.29(5)  共有 2438 人次浏览
  • 检验环境关心量表的中国版(CNEP)——基于CGSS2010数据的再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作者基于CGSS2003数据所提出的环境关心量表及其修订方案进行了再检验。数据分析表明,作者所提出的用于测量中国公众环境关心的2007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水平,不同时点的数据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作为中国版量表(CNEP)施用于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测量。作者还指出了在实践中继续完善该量表的方向以及关注环境关心分析之心态体系视角的必要性。
  • 作者:洪大用 范叶超 肖晨阳
  • 全文[ PDF 2151.0 KB ] 2014.29(4)  共有 4496 人次浏览
  • 增长与道义:城市开发的双重逻辑——以B市C城区“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
  • [摘要]中国的“城市奇迹”举世瞩目,该奇迹何以如此持久和高效,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国家构造房地产市场之初的“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辨析了其中的增长逻辑与道义逻辑的产生与运作。由于社会心理结构转型较之社会结构转型的滞后,市场转型带来的增长逻辑在总体性社会尚未变化的道义逻辑下错位互嵌:发展被简单化为经济增长,而增长又被道义化为全面利益,这就为都市政府借用国家权力和市场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合法性;同时,也对普通市民捍卫自身日常生活空间产生了行政的和道德的压力。两者间的高度不均衡,既造就了...
  • 作者:施芸卿
  • 全文[ PDF 2295.0 KB ] 2014.29(6)  共有 2616 人次浏览
  • 政策企业家与社会政策创新
  • [摘要]不断推动地方政策创新并将成功经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制定的显著特征。既有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及为什么可能创新,但关注创新理念产生、被政策参与者接受并最终成为政策实践的过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南国市医保政策创新为例,运用政策企业家理论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过程,尤其关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及其互动。研究发现,为提升组织地位,争取更多的行政资源,行政官僚在创新过程中扮演了政策企业家角色。凭借知识和技术专长,他们不仅构建政策议题、提出创新理念、设计政策方案,还通过营销、结盟、制造政绩等...
  • 作者:朱亚鹏 肖棣文
  • 全文[ PDF 1980.0 KB ] 2014.29(3)  共有 3316 人次浏览
  • 有信仰的资本——温州民营企业主慈善捐赠行为研究
  • [摘要]本文借助韦伯的双利益驱动模型及其“扳道夫”假设,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主的问卷调查,分析其慈善捐赠行为的内在驱力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企业主的政治和宗教信仰均能对捐赠行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2)不同信仰在捐赠方向、形式和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凸显了不同信仰的选择与不同利益之间的亲和性;(3)企业党组织作为外在于企业主权力的制度环境,能够通过影响企业主理念利益的作用程度,影响其慈善捐赠行为。
  • 作者:

    周怡 胡安宁

  • 全文[ PDF 2378.0 KB ] 2014.29(1)  共有 3093 人次浏览
  • 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
  •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08和201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Mare升学模型,系统考察1940-2010年各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通过5个出生年龄组比较分析,发现小学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在下降,初中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没有变化,而高中及其他高级中等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持续上升,大学阶段的城乡机会不平等略有上升。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等教育的城乡不平等是教育分层的关键所在,初中升入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持续扩大,而这是导致农村子弟上大学相对机会下降的源头。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工业化理论假设、再生产理论假设和文凭...
  • 作者:李春玲
  • 全文[ PDF 2324.0 KB ] 2014.29(2)  共有 4014 人次浏览
  • 从资本到惯习: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阶层分化
  • [摘要]本文从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出发,运用资本和惯习概念,探讨中国城市地区中产阶级与底层阶级在子代的教育投入和教养理念上的差异。通过对2009年一项全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子代教育方面,中产阶级父母在资本投入上有显著优势,但在家庭教养态度惯习上却和底层阶级父母无甚差别。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的阶级差异仍主要表现为对资本占有的差异,中产阶级并未在阶级惯习上显著区别于底层阶级。所谓的阶层固化也主要是经济资本构筑的壁垒而已,不同阶层尚未在内在性情上呈现显著区隔。
  • 作者:

    洪岩璧 赵延东

  • 全文[ PDF 1971.0 KB ] 2014.29(4)  共有 5252 人次浏览
  • 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中国传统农村的基层治理研究
  • [摘要]伴随着学界对皇权治理农村基层的有效性提出质疑,研究者开始以士绅为切入点来考察“在皇权无法深入农村基层时,究竟是谁在治理基层”的问题。这一对治理主体的探讨经历了从士绅到地方精英的拓展,形成了治理主体研究的“士绅”模式和“地方精英”模式。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开始从治理规则的角度来把握传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形态,本文将其称为“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即从注重“谁在治理”转向凸出“如何治理”。本文从韦伯的“中国命题”入手,以士绅研究和地方精英研究为基本线索,评述传统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研究”的演变历程,探讨“规则分析”...
  • 作者:狄金华 钟涨宝
  • 全文[ PDF 2330.0 KB ] 2014.29(5)  共有 3656 人次浏览
  • 嵌入在资本体制中的信用卡消费
  • [摘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信用卡消费可能会对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伦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信用卡消费一直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学议题而予以研究。现有文献对信用卡消费的社会学特质的判定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消费文化的视角和社会理性化的视角。本文作者认为这两种视角都只是将信用卡消费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消费模式而予以认识,从而忽略了信用卡消费现象中的两个基本事实,即消费者生活风格的内在关联性和资本体制的现实性。本文从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分的视角出发,论证了信用卡消费具有原型特征:一方面消费者在其生活世...
  • 作者:

    赵锋

  • 全文[ PDF 2404.0 KB ] 2014.29(6)  共有 2766 人次浏览
  • 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社会学分析——一个能力论的解释框架
  • [摘要]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鲜明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特征。已有解释大都过于强调政府投资的动机,而忽视了政府投资的能力。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动机论的能力论的解释框架,并分析政府投资能力的具体变动机制。本文指出,中国呈现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的政治动力是特有的经济增长的合法性诉求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认知图武,在该政治动力的驱动下,相继出台了分税制、银政分离制、国企资本化等制度,有意或无意中形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利用分省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政府投资能力的回归模型,对已有三种理论和本文的理论解释...
  • 作者:

    刘长喜 孟辰 桂勇

  • 全文[ PDF 2417.0 KB ] 2014.29(3)  共有 2846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