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农转非”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
  • [摘要]利用CGSS2008、2010和2011年的数据,本文将目前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分为两个群体:经历了从农业户籍到非农户籍转换(农转非)的群体和未经历农转非的群体(出生时即为城镇户籍),并比较了这两个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农转非群体,农转非群体无论是在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还是在拥有管理技术类职业的几率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种优势并非存在于所有经历了农转非的群体之中,在幼年至青壮年时期获得城镇户籍的人,其未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发展优于非农转非群...
  • 作者:谢桂华
  • 全文[ PDF 2197.0 KB ] 2014.29(1)  共有 3221 人次浏览
  • 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
  • [摘要]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互惠性消费以及代理消费来完成其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并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改善侨乡福利。福州移民的两栖消费作为个体的日常跨国实践,使移民个体得以充分利用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展水平的落差,实现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跨国流动对侨乡与移居地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的...
  •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 全文[ PDF 2188.0 KB ] 2014.29(2)  共有 2888 人次浏览
  • 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与组织形式选择——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
  • [摘要]本文以2012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中成立的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讨论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将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制度这一创新型的制度公共物品交给企业生产,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呈现出政府部门的若干组织特征。研究表明,创新型公共物品的生产受到技术环境或制度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的约束,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策略就是选择能够降低风险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同时掌握组织运作的实际控制权。本文为研究多维环境中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分析思路。
  • 作者:

    向静林 张翔

  • 全文[ PDF 2320.0 KB ] 2014.29(5)  共有 2540 人次浏览
  • 检验环境关心量表的中国版(CNEP)——基于CGSS2010数据的再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作者基于CGSS2003数据所提出的环境关心量表及其修订方案进行了再检验。数据分析表明,作者所提出的用于测量中国公众环境关心的2007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水平,不同时点的数据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作为中国版量表(CNEP)施用于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测量。作者还指出了在实践中继续完善该量表的方向以及关注环境关心分析之心态体系视角的必要性。
  • 作者:洪大用 范叶超 肖晨阳
  • 全文[ PDF 2151.0 KB ] 2014.29(4)  共有 4841 人次浏览
  • 增长与道义:城市开发的双重逻辑——以B市C城区“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
  • [摘要]中国的“城市奇迹”举世瞩目,该奇迹何以如此持久和高效,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国家构造房地产市场之初的“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辨析了其中的增长逻辑与道义逻辑的产生与运作。由于社会心理结构转型较之社会结构转型的滞后,市场转型带来的增长逻辑在总体性社会尚未变化的道义逻辑下错位互嵌:发展被简单化为经济增长,而增长又被道义化为全面利益,这就为都市政府借用国家权力和市场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合法性;同时,也对普通市民捍卫自身日常生活空间产生了行政的和道德的压力。两者间的高度不均衡,既造就了...
  • 作者:施芸卿
  • 全文[ PDF 2295.0 KB ] 2014.29(6)  共有 2691 人次浏览
  • 政策企业家与社会政策创新
  • [摘要]不断推动地方政策创新并将成功经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制定的显著特征。既有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及为什么可能创新,但关注创新理念产生、被政策参与者接受并最终成为政策实践的过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南国市医保政策创新为例,运用政策企业家理论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过程,尤其关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及其互动。研究发现,为提升组织地位,争取更多的行政资源,行政官僚在创新过程中扮演了政策企业家角色。凭借知识和技术专长,他们不仅构建政策议题、提出创新理念、设计政策方案,还通过营销、结盟、制造政绩等...
  • 作者:朱亚鹏 肖棣文
  • 全文[ PDF 1980.0 KB ] 2014.29(3)  共有 3649 人次浏览
  • 有信仰的资本——温州民营企业主慈善捐赠行为研究
  • [摘要]本文借助韦伯的双利益驱动模型及其“扳道夫”假设,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主的问卷调查,分析其慈善捐赠行为的内在驱力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企业主的政治和宗教信仰均能对捐赠行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2)不同信仰在捐赠方向、形式和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凸显了不同信仰的选择与不同利益之间的亲和性;(3)企业党组织作为外在于企业主权力的制度环境,能够通过影响企业主理念利益的作用程度,影响其慈善捐赠行为。
  • 作者:

    周怡 胡安宁

  • 全文[ PDF 2378.0 KB ] 2014.29(1)  共有 3231 人次浏览
  • 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
  •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08和201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Mare升学模型,系统考察1940-2010年各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通过5个出生年龄组比较分析,发现小学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在下降,初中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没有变化,而高中及其他高级中等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持续上升,大学阶段的城乡机会不平等略有上升。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等教育的城乡不平等是教育分层的关键所在,初中升入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持续扩大,而这是导致农村子弟上大学相对机会下降的源头。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工业化理论假设、再生产理论假设和文凭...
  • 作者:李春玲
  • 全文[ PDF 2324.0 KB ] 2014.29(2)  共有 4279 人次浏览
  • 从资本到惯习: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阶层分化
  • [摘要]本文从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出发,运用资本和惯习概念,探讨中国城市地区中产阶级与底层阶级在子代的教育投入和教养理念上的差异。通过对2009年一项全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子代教育方面,中产阶级父母在资本投入上有显著优势,但在家庭教养态度惯习上却和底层阶级父母无甚差别。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的阶级差异仍主要表现为对资本占有的差异,中产阶级并未在阶级惯习上显著区别于底层阶级。所谓的阶层固化也主要是经济资本构筑的壁垒而已,不同阶层尚未在内在性情上呈现显著区隔。
  • 作者:

    洪岩璧 赵延东

  • 全文[ PDF 1971.0 KB ] 2014.29(4)  共有 5471 人次浏览
  • 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中国传统农村的基层治理研究
  • [摘要]伴随着学界对皇权治理农村基层的有效性提出质疑,研究者开始以士绅为切入点来考察“在皇权无法深入农村基层时,究竟是谁在治理基层”的问题。这一对治理主体的探讨经历了从士绅到地方精英的拓展,形成了治理主体研究的“士绅”模式和“地方精英”模式。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开始从治理规则的角度来把握传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形态,本文将其称为“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即从注重“谁在治理”转向凸出“如何治理”。本文从韦伯的“中国命题”入手,以士绅研究和地方精英研究为基本线索,评述传统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研究”的演变历程,探讨“规则分析”...
  • 作者:狄金华 钟涨宝
  • 全文[ PDF 2330.0 KB ] 2014.29(5)  共有 3748 人次浏览
  • 嵌入在资本体制中的信用卡消费
  • [摘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信用卡消费可能会对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伦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信用卡消费一直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学议题而予以研究。现有文献对信用卡消费的社会学特质的判定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消费文化的视角和社会理性化的视角。本文作者认为这两种视角都只是将信用卡消费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消费模式而予以认识,从而忽略了信用卡消费现象中的两个基本事实,即消费者生活风格的内在关联性和资本体制的现实性。本文从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分的视角出发,论证了信用卡消费具有原型特征:一方面消费者在其生活世...
  • 作者:

    赵锋

  • 全文[ PDF 2404.0 KB ] 2014.29(6)  共有 2838 人次浏览
  • 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社会学分析——一个能力论的解释框架
  • [摘要]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鲜明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特征。已有解释大都过于强调政府投资的动机,而忽视了政府投资的能力。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动机论的能力论的解释框架,并分析政府投资能力的具体变动机制。本文指出,中国呈现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的政治动力是特有的经济增长的合法性诉求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认知图武,在该政治动力的驱动下,相继出台了分税制、银政分离制、国企资本化等制度,有意或无意中形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利用分省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政府投资能力的回归模型,对已有三种理论和本文的理论解释...
  • 作者:

    刘长喜 孟辰 桂勇

  • 全文[ PDF 2417.0 KB ] 2014.29(3)  共有 2911 人次浏览
  • 关系与谋略:中国人的日常计谋
  • [摘要]谋略是由中国文化脉络所滋生的一种心智及其行为,是依照阴阳思维方式演化而成的。其研究价值不但在于其内容的深邃,还来自于它不同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知识论之发展。有关中国人谋略的研究不能只关注于它如何争夺利益的一面,还应该看到它在一种社会结构中所形成的适应性方面。由于中国文化假定人心可以相通,日常互动又具有长时效性与低选择性的特征,因此其互动计策便会在以和谐为目标的阳性中表现为隐忍、人情、面子、情境中心、玩阴招等阴性特点,进而演化出戏剧性的特征。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关谋略的现象不是博弈论可以讨论清楚的。...
  • 作者:翟学伟
  • 全文[ PDF 2161.0 KB ] 2014.29(1)  共有 3224 人次浏览
  • 教育下乡:一个乡镇的教育治理实践
  • [摘要]为完成国家的“普九”任务,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教育普及运动。本文以云南芒市一个乡镇实施“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为中心,考察地方政府是如何对辍学、失学、逃学问题展开治理的,这一治理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本文认为,学校教育中现代知识与地方知识处于断裂状态,导致傣族学生学业上的困境,进而产生辍学、失学、逃学问题。地方政府无力调整学校中的知识体制,却要承担“普九”不达标的责任。通过目标责任制与运动式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乡镇政权、学校、村落、家庭之间形成严密的教育治理网络。由政府推动的外部治理与学校的内部治理...
  • 作者:沈洪成
  • 全文[ PDF 2571.0 KB ] 2014.29(2)  共有 3292 人次浏览
  • 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
  • [摘要]本文采用0LS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2010年上海的调查数据,探究导致城市居民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变量(如性别和婚姻状况等)对疏离感有显著影响;社会地位、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户籍隔离均对疏离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上海户籍和非上海户籍居民的疏离感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户籍的居民疏离感水平不同,且影响因素也不同。
  • 作者:

    张海东 毕婧千

  • 全文[ PDF 1631.0 KB ] 2014.29(4)  共有 3175 人次浏览
  • 参与行为与政府信任的关系模式研究
  • [摘要]本文辨析了两种不同的参与驱动机制:吸纳式参与和关切式参与。前者以吸纳积极分子、动员现有的高政府信任者为特征;后者以参与者的公共关切驱动为特征,参与者未必对于政府持有高信任态度。在个体层面的数据分析中,两种驱动机制可能都会呈现出政府信任与参与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看似相同的相关模式背后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内在动力机制。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个体与集体两个分析层次。本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社区参与、社会组织参与两种参与形式和政府信任之间的因果机制差异。
  • 作者:

    高勇

  • 全文[ PDF 2013.0 KB ] 2014.29(5)  共有 2690 人次浏览
  • 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存在多种政策信号,从而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多重治理逻辑并存的现象,继而引发社会组织采用各种组织策略来拓展自身资源并获得发展机遇。正是这种多层次互动结构催生了一个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空间。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了“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这一理论解释框架。文章以当前快速发展的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为例,展现出其在既有制度环境下策略性行动的复杂机制,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这种自主性生产机制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 作者:

    黄晓春 嵇欣

  • 全文[ PDF 2509.0 KB ] 2014.29(6)  共有 3994 人次浏览
  • 个人资源、家庭因素与再婚行为——基于CFPS2010数据的分析
  • [摘要]本文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对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进行分析,从个人和家庭双重视角探讨了中国社会再婚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个人的再婚行为既受个人资源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规模、家庭亲属网络规模以及家庭隶属于大家族等因素都有助于个体再婚;除了教育之外,个体资源总体上对再婚有正向影响。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的城乡差异以及受家庭角色分工差异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再婚的影响也因性别和城乡差异而不同。
  • 作者:

    彭大松

  • 全文[ PDF 2649.0 KB ] 2015.30(4)  共有 4762 人次浏览
  • 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的地位危机及其化解——以鞋企抗辩欧盟“反倾销”为个案
  • [摘要]本文建构了一个分析国际巿场上外来企业地位危机及其化解机制的理论框架,以中国鞋企抗辩欧盟“反倾销”为个案,探讨了中国鞋企在欧盟市场发生地位危机的缘由及化解危机的条件和机制。市场的规范性同构机制与规制机构的治理行动使中国鞋企陷入了地位危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滋生的认知堕距使大多数鞋企选择了消极应对策略。奥康较早革新了生产和组织管理模式,在抗辩过程中充分利用行动者—网络向更高层的市场规制机构积极述行自;经济实践的制度合法性,最终重塑了规制机构的判定。在实现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是建立和稳固巿场地位的...
  • 作者:

    符平 段新星

  • 全文[ PDF 14139.0 KB ] 2015.30(1)  共有 4145 人次浏览
  • 资源丰裕、租金依赖与公共物品提供——对山西省分县数据的经验研究
  • [摘要]本文研究了丰裕的资源禀赋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民生公共物品提供。财政社会学认为,资源的租金效应将使政府的自主性更强而对社会的回应性则减弱,导致治理水平低下。政治短视理论也认为,租金依赖将使政府相对忽视长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环境回报。山西的县级政府层级提供了检验这些理论的理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资源丰裕的地方政府对教育、环境保护、医疗社保等社会民生的财政支出相对更少,而对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支出则更多。这一分析对理解“资源诅咒”在中国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解释。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在制度上优化资源丰裕地方的政...
  • 作者:庄玉乙;张光;
  • 全文[ PDF 2925.0 KB ] 2015.30(5)  共有 3196 人次浏览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