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观念的“割席”——当代中国互联网空间的群内区隔
  • [摘要]当代中国互联网空间中出现了一系列不断强化的观念之争。本文提出,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快速崛起,吉登斯所未能预见的“时空折叠”悄然形成,为与文化主体性相关的公众观念形成“群内区隔”提供了宏观情境;嵌入在关系中、具有“信息茧房”特征的网络社交媒体形成了基于戈夫曼经典概念的“关系剧场”,为区隔的产生和强化提供了微观条件。本文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代中国互联网社会心态的理解,提升治理应对的能力。
  • 作者:陈云松
  • 全文[ PDF 2172826.0 KB ] 2022.37(4)  共有 3978 人次浏览
  • 机会结构与环境污染风险企业迁移——一个环境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摘要]本文基于对工业污染问题的长期观察及对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案例分析,探索污染企业的迁移是在怎样的社会结构中实现的。研究发现,基于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发展急迫感差异、环境规制强度差异以及基于污染风险认知形成的社会容忍度差异成为形构企业迁移的外部机会集合的三重结构条件。从较长时段看,机会结构本身也处在演变中。在行动主体受制于外围社会结构的同时,企业、地方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也在不断地重塑其外围结构。在地方发展差距依然存在的条件下,可健全环境规制、创新生态理念,致力于实现地区间共同富裕,促进生态增益。
  • 作者:陈阿江、罗亚娟
  • 全文[ PDF 2622547.0 KB ] 2022.37(4)  共有 1983 人次浏览
  • “距离”:格奥尔格·齐美尔的社会理论之眼
  • [摘要]“距离”议题在齐美尔社会理论研究中具有枢纽般的作用。本文把距离问题置于社会学史与社会学方法论的脉络里加以审视,距离是齐美尔社会理论中的一个总体性问题。从分析与价值有别的立场上看,不应当从世界观的相对主义立场来理解齐美尔,需要重新澄清齐美尔作为一个辩证分析综合论者的形象。对于齐美尔而言,距离既是世界图景形成的视点,又是其社会学方法论的内在维度。齐美尔社会理论内隐的距离视角是理解、认知和建构历史事件的条件,距离化方法论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仍具有极强的行动意义。
  • 作者:何健、张凤翥
  • 全文[ PDF 2444074.0 KB ] 2022.37(4)  共有 2675 人次浏览
  • 层级文化互动:一个志愿组织的生命史
  • [摘要]通过对一种“理想类型”意义上的资源有限但高度自主的志愿组织的生命史研究,本文检视了社会力量是如何被激活、运转、凝聚和延续的。基于志愿组织内部的日常生活情境,本文提出了“层级文化互动”分析框架,用以解析通过人际互动所实现的个体所嵌入的不同层级文化的互动,探讨这类自治组织长期存续的动力和机制。在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但又出现功利化等负面现象的当下,组织化过程本身可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解析社会力量如何自治,为现有的组织研究提供新的经验和方法维度。
  • 作者:富晓星、刘上
  • 全文[ PDF 2339035.0 KB ] 2022.37(4)  共有 2845 人次浏览
  • 打开民营企业创业“黑箱”:工业体系和嵌入式创业者
  •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以“违反比较优势”和“超越制度/政策条件限制”的形式,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成功创业。基于制度激励、市场竞争、企业家精神和比较优势的传统观点无法解释这一反常现象。基于“能力—机会联结”框架和中国工业/企业史证据,本文提出,工业体系和嵌入式创业者的互动关系及过程塑造了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业内容和路径。民营企业通过多样关系途径和组织方式嵌入工业体系中发现机会、利用资源和构建能力,从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完成创业。本文为理解中国民营企业崛起和经济奇迹提供了新视角...
  • 作者:郭年顺
  • 全文[ PDF 2773595.0 KB ] 2022.37(4)  共有 1952 人次浏览
  • 算法实践的社会建构——以某信息分发平台为例
  • [摘要]本文以某信息分发平台为案例,将AI时代影响信息视觉呈现结果的算法看作一种实践逻辑,尝试结合组织的制度属性与行动者主观能动性,剖析算法实践的社会建构过程。研究发现,核心社会行动者在权力—利益的影响机制下具有差异化的博弈地位,围绕内容(不)可见性展开复杂的策略互动与博弈。本文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控制权强度与利益相关性两个关键影响维度,为AI技术与社会关系以及算法治理研究提供可能的分析思路。
  • 作者:赵璐
  • 全文[ PDF 2614696.0 KB ] 2022.37(4)  共有 2736 人次浏览
  • 数字平台与犯罪治理转型
  • [摘要]面对新型网络犯罪的组织化调控危机,促进“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数字社会延续发展成为犯罪治理转型的目标。在国家能力的分析框架下,本文认为“基于平台的治理”从技术、组织、制度上为犯罪治理提供转型路径,包括基于超大平台的治理和基于综治平台的治理。两类治理蕴涵着以数据控制为手段的技术安排、以社会整合为目标的组织安排和以预防型法为依托的制度安排,其兴起源于“技术→组织→制度”三元逻辑传导的建构路径,形塑出“数字科层”体系。平台治理转型的意义不仅限于以“通过平台的治理”回应治理能力危机,更在于以“针对平台的治...
  • 作者:单勇
  • 全文[ PDF 3256867.0 KB ] 2022.37(4)  共有 2472 人次浏览
  • 去家庭化和儿童非正规照顾:欧洲跨国比较研究
  • [摘要]本文以父母劳动力“去商品化”程度、儿童照顾“去家庭化”程度构建分析框架,使用EU-SILC数据分析欧洲31国儿童照顾现状。本文发现,北欧各国去家庭化程度最高,非正规照顾处于边缘;东欧各国去家庭化程度最低,以非正规照顾为主。父母劳动力性质、各国福利体制、性别平等指数等对非正规照顾程度存在一定影响。在国家和市场尚不能提供充足正规照顾资源的中国,儿童非正规照顾应受到重视和支持,使其与儿童正规照顾、父母照顾相互支撑,共同成为支持生育的重要工具。
  • 作者:马春华
  • 全文[ PDF 2467849.0 KB ] 2022.37(4)  共有 2041 人次浏览
  • 养老还是养小:中国家庭照顾赤字下的代际分配
  • [摘要]在老龄少子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面临一老一小照顾需求叠加的新图景。本文从三代框架视角出发,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城镇家庭照顾资源的代际分配与后果。本文发现,家庭照顾资源存在代际竞争;家庭普遍采取儿童优先原则,对老人仅作危机响应,老人端出现照顾赤字;社会照顾资源无法有效填补家庭老人照顾赤字,家庭存在难以兼顾老与小的焦虑。本文认为,照顾政策的支持不足加剧了儿童端对老人端家庭照顾的资源挤占,应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帮助家庭实现养老、养小和工作三者平衡。
  • 作者:钟晓慧、彭铭刚
  • 全文[ PDF 2654087.0 KB ] 2022.37(4)  共有 4108 人次浏览
  • 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效应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位住房福利制度形成住房商品化萌芽、住房全面商品化、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启动四个阶段的梳理,分析了促使中国住房体系从特殊的单位住房福利制度走向住房市场经济主线与住房社会保障主线整合发展的政策演变机制。本文指出,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社区类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化;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社会政策,住房保障覆盖面已从本地居民扩展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新市民群体。研究表明,建立住房结构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影像关联,突破户籍壁垒,建立发展型住房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 作者:李国庆、钟庭军
  • 全文[ PDF 2522229.0 KB ] 2022.37(4)  共有 3535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