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农村改革过程中的试点突破与话语重塑
  • [摘要]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将中国农村改革视为农民自发推动的结果。通过对安徽省农村改革早期实践的考察,本文认为国家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推动作用。集体化末期,原有治理模式的销蚀殆尽和科层内部的意见分化为农村改革的基层实践埋下了契机。通过在灾害这一特殊背景下对国家政策的策略性变通,改革者成功实现了对基层民众意愿的捕捉和凝聚,并进一步以“试点”的方式打开了地区政策变革的通道,最终通过话语重塑将乡村社会的“生存伦理”转化为国家制度转型的合法性基础,实现了国家在市场转型初期治理意象的延续和统一。
  • 作者:

    李洁

  • 全文[ PDF 9668.0 KB ] 2016.31(3)  共有 3539 人次浏览
  • 地位差异、适应性与绩效期待——空气污染诱致的居民迁出意向分异研究
  • [摘要]经验观察和相关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移民的因素之一。基于北京市电话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以雾霾为标志的空气污染问题频发,确实引发了居民担忧,部分居民也因此萌生了迁出意向,但居民雾霾迁出意向的分异却不能完全为环境因素所解释;雾霾迁出意向较少受到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影响;适应雾霾的不同行为模式对雾霾迁出意向具有不同影响;对政府治霾的信心可以显著抑制雾霾迁出意向。基于对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环境风险变化的动态性关注,本研究进一步尝试发展关于环境移民研究的新视角——绩效期待理论。
  • 作者:

    洪大用;范叶超;李佩繁

  • 全文[ PDF 9393.0 KB ] 2016.31(3)  共有 4446 人次浏览
  • 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绩效——以四个商品房社区为例
  • [摘要]本文提出社区政体的概念,并系统考察了XT、PG、SD和CJ四个商品房社区从“市场专制型—他治政体”走向“业主主导型—自治政体”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治理模式、自治绩效、影响因素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以业委会为核心建制的社区政体系统能够释放出可观的“制度红利”,并有力促进和改善商品房社区的治理境况和业主福祉。这也为当前商品房社区走出“寡头化”和“碎片化”的治理困境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 作者:

    陈鹏

  • 全文[ PDF 10494.0 KB ] 2016.31(3)  共有 8854 人次浏览
  • 旅法华人移民基督教:叠合网络与社群委身
  • [摘要]全球化不仅指经贸关系上的世界一体化,也涉及宗教文化与道德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流动。在这一背景下,移民宗教已经成为凝聚华商华侨的重要纽带。本文聚焦于旅法温州商业移民的跨国基督教网络及其扎根策略,运用人类学民族志个案研究揭示出温州人的网络经济、传统家庭观念与其基督教文化认同之间的社会空间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反思北美移民宗教研究中的“同化”范式,强调宗教与移民的全球化和多向性发展趋势,而非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单向渗透与改造。
  • 作者:

    曹南来

  • 全文[ PDF 8109.0 KB ] 2016.31(3)  共有 3433 人次浏览
  • 谁来决定“生儿子”?——社会转型中制度与文化对女性生育决策的影响
  • [摘要]自1980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制度与文化成为影响女性生育选择的两个重要因素,使女性生育成为一种“非意愿性”选择。本研究根据计划生育制度与传统生育文化影响力的强弱,将现实社区分为四类:制度影响力强—文化影响力强的强强类型,对应“村改居”社区;制度影响力强—文化影响力弱的强弱类型,对应单位制社区;制度影响力弱—文化影响力强的弱强类型,对应劳动力外流的农村社区;制度影响力弱—文化影响力弱的弱弱类型。本文在四种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引入文化社会心理学及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视角,探讨作为内生性的生育文化规...
  • 作者:

    吴莹;杨宜音;卫小将;陈恩

  • 全文[ PDF 9209.0 KB ] 2016.31(3)  共有 4833 人次浏览
  • 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福利的研究相当丰富,但是缺乏对于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系统考察。本文构建了一个由市场竞争、集体消费、环境质量和个体生活质量因素构成的分析框架,包括福利获取的多种途径——市场、国家、环境和个体,以及不同获取途径所主张的规范价值——竞争、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在此框架下,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收入和人均GDP等市场竞争因素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集体消费也有显著影响,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引入...
  • 作者:

    朱迪

  • 全文[ PDF 9251.0 KB ] 2016.31(3)  共有 4569 人次浏览
  • 人口流动、居住模式与地区间犯罪率差异
  • [摘要]人口流动与犯罪的关系是城市化和社会管理中需要回答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广受热议但仍存争议的公共议题。本文通过汇集和分析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306市(地州盟)检察机关数据,结合对5个省(自治区)9位公安、检察人员的访谈,发现人口流动程度与起诉率显著相关,但租住率却是批捕率的更好预测指标。由于人口流动与租住率的相关性,这可能意味着人口流动促进了高犯罪,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居住状态等因素起作用。人口流动与全部犯罪关联度高,但居住状态作为空间结构性力量,与较严重犯罪关联更紧密。本研究的启示在于,在城市问题日益重要...
  • 作者:

    程建新;刘军强;王军;

  • 全文[ PDF 9561.0 KB ] 2016.31(3)  共有 4886 人次浏览
  • 混合型抗争——当前农民环境抗争的一个解释框架
  • [摘要]农民环境抗争研究一直秉持“侵权—抗争”的逻辑框架,但这一逻辑框架忽视了农民目标取向的多面性和抗争事件的情境性。通过对大连“7?16”海洋溢油事件的研究我们发现,农民环境抗争事件中存在维权、谋利和正名三种目标指向,分别旨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骗取赔偿款以及为草根动员者自身恢复名誉。学界需要对“侵权—抗争”的逻辑框架、弱者身份与弱者标签以及媒体建构与科学精神展开反思。当前,环境抗争出现了新态势,我们称之为混合型抗争,包括维权、谋利、正名、泄愤和凑热闹等目标指向。社会的原子化和逐利心理、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
  • 作者:

    陈涛;谢家彪

  • 全文[ PDF 8810.0 KB ] 2016.31(3)  共有 4245 人次浏览
  • 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
  • [摘要]以公众参与促进信任被视为是凝聚社会认同、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的有效经验。本文考察了我国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序的弥散性参与行为抑制政府、市场和专家信任,规制性参与行为则有助于促进各系统信任;弥散性参与行为强化参与意愿对市场信任的促进作用,但弱化参与能力对媒体/社团信任的促进作用,而规制性参与行为强化参与能力对市场信任的促进作用。此外,公众对政府和市场的信任状况对他们面对风险时的反应有显著影响,对多重系统不信任可能激发人们过度的风险应对行为。因此,良好的系统信任和有效...
  • 作者:

    龚文娟

  • 全文[ PDF 10835.0 KB ] 2016.31(3)  共有 4179 人次浏览
  • 行政区划调整中上下级间的协商博弈及策略特征——以SS镇为例
  • [摘要]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中常常发生上下级政府的互动,然而学界对其运作机制的理论探讨和具体案例的经验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以中国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为基础,在理论分析中引入空间和位序因素,建构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模型,即政府区划决策—收益模型和上下级间的方案“协商博弈”模型。继而借助模型对SS镇的区划调整案例进行考察,探究政府在区划决策和互动中的行为逻辑。本研究表明,博弈参与者在具体环境中采用的策略特征包括以内博外、零正嵌套、平衡共赢等,博弈策略的选择受环境因素与政府能动性两方面影响。此外,本文的理论探讨...
  • 作者:

    张践祚;刘世定;李贵才

  • 全文[ PDF 10209.0 KB ] 2016.31(3)  共有 3646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