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高龄化下的代间关系——台湾民众孝道信念变迁趋势分析(1994-2011)
  • [摘要]本研究以华人孝道双元(相互性及权威性)模型为基础,采用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计划跨17年(1994-2011年)的大型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模式之“交叉分类随机模型”,进行“年龄—时期—世代效果分析”,以更严谨方式检验近年台湾社会孝道观念的重要性是否随时期产生变迁,并从代间互动关系转型角度来探讨时期效应的深层意涵。研究结果显示:在现代化与民主化历程下,台湾亲子代间关系的运作本质虽稳定呈现以相互性孝道为核心的类平辈关系,但受到近期社会人口高龄化趋势的影响,亲子代间互动的运作逐渐朝“契约式关系”发展,呈现出双元孝道的重要性皆随...
  • 作者:曹惟纯 叶光辉
  • 全文[ PDF 4097.0 KB ] 2014.29(2)  共有 3776 人次浏览
  • 家族涉入、企业规模与民营企业的绩效
  • [摘要]“家族涉入”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不同的研究结论都忽略了企业的组织特征。本文利用一项全国性民营企业抽样调查资料,将企业规模这一组织基本特征引入分析,从家族控制与家族意图两个维度,揭示了在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中,家族涉入所引起的代理问题和资源优势是不同的,家族涉入的静态正效应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减弱,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家族涉入将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消极影响。
  • 作者:李路路 朱斌
  • 全文[ PDF 1929.0 KB ] 2014.29(2)  共有 2915 人次浏览
  • 基层政府与地方产业选择——基于四东县的调查
  • [摘要]本文以东北某农牧县四东县的调查为例,分析了基层政府打造地方产业发展谋求晋升的运作机制,指出:在中国转型背景下政府干预经济与社会创新活动中存在共通的内在逻辑。在地方,围绕产业发展指标已形成了一套衡量政府官员政绩、上下级政府共同认可的制度安排与激励结构。这一制度结构约束并激励基层政府通过引领性干预——甄别、选择、投入、扶持、包装等方式达到打造地方产业的目的。为了在政府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比较效用,基层政府官员会选择与其他乡镇有所区别的产业打造策略,新任政府官员也会选择与本乡镇原有产业不同的产业策略,即打造某项(...
  • 作者:冯猛
  • 全文[ PDF 2440.0 KB ] 2014.29(2)  共有 2869 人次浏览
  • 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 [摘要]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守经历放在嵌入性视角下进行考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同时脱嵌于乡村与城市社会的特点,且“双重脱嵌”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留守经历导致新生代工人脱嵌于乡村社会,而这一主体性伴随其进入城市,导致其脱嵌于城市的劳动现场。双重脱嵌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持续不断的流动与漂泊状态,从而使得自为意义上的阶级形成面临重重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与“工厂政体”和“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两种工人阶级形成的解释逻辑展开了对话,指出工人阶级的形成还需要考虑具体历史情境下的重新嵌入问题。 
  • 作者:黄斌欢
  • 全文[ PDF 1844.0 KB ] 2014.29(2)  共有 3470 人次浏览
  • 包买制:历史沿革及其理论意义
  • [摘要]包买制普遍地出现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但历来的理论传统只是把它当做经济和社会转型当中的一种过渡现象。本文不仅回顾了包买制在西方工业化时期和中国清末民初的发展,而且通过对来料加工的描述和分析,指明了包买制并未在现代化的转型中终结,反而成为了工厂制度的重要补充。就包买制中所蕴含的乡村工业化和农民合作等问题,既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特别恰当的解释。要对包买制有充分的理解,必须对其具体运作方式和其背后所隐含的经济伦理都有细致的分析。对来料加工这样一种围绕着社会关系而运作的生产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不仅将有助于解答...
  • 作者:傅春晖
  • 全文[ PDF 2855.0 KB ] 2014.29(2)  共有 3332 人次浏览
  • 美国灾难社会学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近年来,中国境内和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规模灾难引起公共领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社会学界对灾难问题鲜有研究。本文着重从学科发展的知识社会学角度,回顾和评论美国灾难社会学的缘起、主要议题、近年来的反思和教训,借此指出其对中国灾害研究的启示。美国灾难社会学受“军方订单式”研究模式的影响,出现了过度实用化、经费依赖、远离主流社会学等问题,“政策社会学”过度发展而“专业社会学”和“公共社会学”发展不足。与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中的灾难研究相比,灾难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尚未起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
  • 作者:孙中伟 徐彬
  • 全文[ PDF 2282.0 KB ] 2014.29(2)  共有 3023 人次浏览
  • 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 [摘要]本文运用CGSS2008和TPS2008的数据,对中英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生命历程论、社会融合论、地位分化论三种理论视角,探讨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其中英异同。数据分析主要结果是:(1)英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高于中国居民;(2)年龄和健康对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3)无论中国还是英国,社会融合程度越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越强,但是社会融合方式在中英之间存在显著差别;(4)地位分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强于英国。
  • 作者:边燕杰 肖阳
  • 全文[ PDF 1927.0 KB ] 2014.29(2)  共有 3587 人次浏览
  • 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
  • [摘要]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互惠性消费以及代理消费来完成其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并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改善侨乡福利。福州移民的两栖消费作为个体的日常跨国实践,使移民个体得以充分利用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展水平的落差,实现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跨国流动对侨乡与移居地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的...
  •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 全文[ PDF 2188.0 KB ] 2014.29(2)  共有 2752 人次浏览
  • 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
  •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08和201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Mare升学模型,系统考察1940-2010年各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通过5个出生年龄组比较分析,发现小学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在下降,初中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没有变化,而高中及其他高级中等教育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持续上升,大学阶段的城乡机会不平等略有上升。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等教育的城乡不平等是教育分层的关键所在,初中升入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城乡机会不平等持续扩大,而这是导致农村子弟上大学相对机会下降的源头。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工业化理论假设、再生产理论假设和文凭...
  • 作者:李春玲
  • 全文[ PDF 2324.0 KB ] 2014.29(2)  共有 3985 人次浏览
  • 教育下乡:一个乡镇的教育治理实践
  • [摘要]为完成国家的“普九”任务,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教育普及运动。本文以云南芒市一个乡镇实施“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为中心,考察地方政府是如何对辍学、失学、逃学问题展开治理的,这一治理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本文认为,学校教育中现代知识与地方知识处于断裂状态,导致傣族学生学业上的困境,进而产生辍学、失学、逃学问题。地方政府无力调整学校中的知识体制,却要承担“普九”不达标的责任。通过目标责任制与运动式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乡镇政权、学校、村落、家庭之间形成严密的教育治理网络。由政府推动的外部治理与学校的内部治理...
  • 作者:沈洪成
  • 全文[ PDF 2571.0 KB ] 2014.29(2)  共有 3163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