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集体产权的脱嵌治理与双重嵌入——以珠三角地区40年的经验为例
- [摘要]农村集体资产是在具体的制度和实践下形成的一种不断变迁的产权形态。本研究以珠三角两城四地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为例,介绍两种相反方向的规制约束力量。一方面,政府在充分利用了农村土地之后,逐步推出种种脱嵌治理政策,试图从冲突频发的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中独立出来。另一方面,农村集体产权的所有者,即农民或者改制后的居民,既通过历史、社会、政治等机制将这一模糊产权嵌入到政治中,让政府并不能轻易离开,又将产权嵌入到乡土社会中,让其无法真正进入市场,从而使农村集体产权长期处于脱嵌与嵌入的双重运动中,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 作者:
管兵
- 全文[ PDF 1359.0 KB ] 2019.34(6) 共有 2428 人次浏览
|
|
- 身份产权——厂办集体企业产权变革过程的一种解释
- [摘要]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身份是纵向等级序列中的一个结构性位置或同一层级组织(个体)之间横向的连接关系及其认同,组织与个人的稀缺性身份在特定的关系结构中得到形塑和界定,他们在社会认可的前提下依凭身份获得、占有资源,即拥有一种“产权”。本文追寻东北某厂办集体企业的改制过程,揭示产权界定的身份逻辑,将“身份”变量引入产权分析,考察不同身份性质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内不同身份职工的产权界定过程,发现影响企业身份产权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所有制等级、企业行政级别、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和行业属性,影响企...
- 作者:
王庆明
- 全文[ PDF 1431.0 KB ] 2019.34(5) 共有 2395 人次浏览
|
|
- 制度环境与治理需要如何塑造中国官场的酒文化——基于县域官员饮酒行为的实证研究
- [摘要]为什么中国官场会形成独特的酒文化?在正式制度禁止、频繁严打,许多官员自己也不情愿的情况下,官场酒风为何还具有生命力?基于2011-2015年作者在全国多地进行的观察和访谈,本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地方治理存在金字塔科层结构的信息不足、治理任务非制度化、组织激励不足三个困境,而饮酒行为发挥了构建信任、提供激励的作用,部分缓解了以上困境,提升了治理绩效。换言之,官场酒桌一定程度上不是破坏了制度系统,恰恰是应制度环境本身需要而产生的。它通过嵌入治理过程弥补了正式制度的不足,并因此具有生命力。近年来,反“四风”遏制...
- 作者:
强舸
- 全文[ PDF 1393.0 KB ] 2019.34(4) 共有 6886 人次浏览
|
|
- 见“微”知著:社区治理中的新媒体
- [摘要]本文利用一项结合社区线上和线下数据的混合研究设计,探索了兼具媒体、社会网络和政务平台等技术特征的社区新媒体与社区治理之间的互构关系。研究表明,居民日常的新媒体资源网络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而官方正式平台却收效不佳。进一步分析指出,层级化的社区治理结构使官方平台的内容生产与居民社区性信息和互动需求分离,从而导致技术功能的“收缩”。因此,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和治理结构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 作者:
陈福平、李荣誉
- 全文[ PDF 2659.0 KB ] 2019.34(3) 共有 4983 人次浏览
|
|
- 人类学的自然法基础——弗雷泽对自然状态的阐释
- [摘要]以往研究者大多把弗雷泽当作进化论学者加以批判,而忽略了他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事实上,弗雷泽深受古典学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以人类学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社会和人性的自然法基础,为西方文明由传统进入现代提供了平稳的过渡方式。弗雷泽延续了梅因对18世纪自然权利理论的批判,他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志等新兴知识带入对自然状态的讨论中,突出了历史和习俗的价值。同时,他以认识论取代道德情感,将之作为人性论的基础,以为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提供相对稳定的根基。重提弗雷泽的理论有助于反思以田野调查为主的人类学方法,突出人类学对...
- 作者:
国曦今
- 全文[ PDF 1457.0 KB ] 2019.34(2) 共有 3551 人次浏览
|
|
- 个体慈善捐赠行为的代际效应——中国慈善捐赠本土研究的新探索
- [摘要]家庭作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慈善行为发生的微观基础。本研究从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及慈善环境出发,从纵向的家庭关系角度讨论了当前中国社会个体慈善捐赠行为的代际效应。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慈善捐赠行为存在代际效应,这种代际效应包括向下的代际传递和向上的代际反哺,且反哺的效应比传承的效应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差异在子辈为80后、90后的家庭中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际关系以及家庭之于慈善激励的核心位置,凸显了发展根植于中国本土的慈善捐赠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作者:
杨永娇、史宇婷、张东
- 全文[ PDF 1863.0 KB ] 2019.34(1) 共有 3678 人次浏览
|
|
- 自保式低保执行——精准扶贫背景下石村的低保实践
- [摘要]本研究基于一个“强干预式偏差”不能充分解释的农村低保偏差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剖析瞄准偏差生产的另一种政策执行过程。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基层执行者的强干预特性得到了遏制。石村低保实践中的内含性瞄准偏差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纠正,瞄准精度有所提高,但是排斥性偏差仍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面对强大的执行压力,县级政府、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采取了目标一致、策略各异的自我保护方案,共同建构出“自保式低保执行”的行动逻辑。压力型体制和悬浮式政权结合形成了“挤压型体制”,基层执行者通过“选择性治理”和“情境性抽离”实...
- 作者:
李棉管
- 全文[ PDF 1348.0 KB ] 2019.34(6) 共有 2488 人次浏览
|
|
- 推进社会学的 “社会政策学科”建设
-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历程,指出以往我国社会学界的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存在明显欠缺;通过对国际上四种社会政策干预模式的比较分析,凸显了社会政策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文章对社会建设、社会体制、社会领域制度创新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它们所涵盖的领域都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上述这些方面的发展、改革与创新,都需要通过出台社会政策、通过调整社会政策变量,来处理和解决相应的问题与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政策所应聚焦的九个领域,提出我国推进社会政策学科建设还需要在教材课程体系、人才队伍...
- 作者:
李强
- 全文[ PDF 1266.0 KB ] 2019.34(4) 共有 3450 人次浏览
|
|
- 儿童贫困表征的年龄与城乡效应
- [摘要]本研究尝试突破为经济短缺表象所遮蔽的贫困研究和贫困治理,基于儿童视角的贫困表征来探究主观贫困对于贫困者困境的建构功能。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温州市中心、郊区和乡村的三所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贫困表征内容远比官方定义丰富且存在年龄效应。城市儿童贫困知识的精细化程度显著高于同龄的郊区与乡村儿童,并且这种城乡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城市儿童的贫困判断线索也远比贫困儿童多元而精细。研究揭示,阻断儿童贫困再生产的干预可从贫困表征入手,并应在不同处境的儿童出现对贫困的认知与判断分化之前进行。
- 作者:
赵蜜
- 全文[ PDF 1407.0 KB ] 2019.34(5) 共有 3361 人次浏览
|
|
- 职业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数据,探讨了中国社会中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健康不平等问题。研究发现,不同职业群体在自评健康、工伤、职业病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低职业地位群体自评健康状况更差,发生工伤的可能性更高;高职业地位群体倾向于报告更多的职业病困扰,自评健康的职业差异在非国有/集体单位中尤为突出。利用KHB方法进行效应分解的结果显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状况,包括加班劳动、工作环境和职业危害、工作要求和控制、工作获得感等,是职业影响健康的重要介导机制。
- 作者:
梁童心、齐亚强、叶华
- 全文[ PDF 1478.0 KB ] 2019.34(4) 共有 4048 人次浏览
|
|
- 分化的精英:纠纷解决中的下海官员和参政商人
- [摘要]在中国的市场转型争论中,“下海”官员和参政商人身上体现了企业主政治纽带及从政经历的不同方式。本文聚焦于这些分化的精英,利用2006年中国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数据,根据私营企业主创业前后获得政治资本的不同方式,将其细分为“下海”官员、“草根参政”商人和“下海参政”商人,并将纠纷类别分为管理纠纷和经济纠纷。结果发现,与经济纠纷相比,私营企业主更少选择跟管理部门打管理纠纷官司;当前拥有政治资本的企业家会更倾向于以组织内途径解决管理纠纷,而没有政治参与的“下海”官员更倾向于以个体途径及法律途径解决经济纠纷,甚...
- 作者:
张华、吴月
- 全文[ PDF 1634.0 KB ] 2019.34(3) 共有 2614 人次浏览
|
|
-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费孝通看梁漱溟乡村建设主张
- [摘要]梁漱溟和费孝通两位都是乡村发展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主要讨论费孝通对梁漱溟乡村建设主张的态度。对年轻的费孝通而言,其学科训练、师友影响以及士绅家庭背景都令他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主张抱持保留和质疑的态度;历经数十年人生风雨,经过晚年的反思与补课,费孝通重新认识并走近了梁漱溟,对其乡村建设主张的认识也实现了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转变。梁漱溟与费孝通两位先生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真知灼见是中国社会科学推进本土化的标志和重要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有效解决当下的乡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
张浩
- 全文[ PDF 1399.0 KB ] 2019.34(5) 共有 3755 人次浏览
|
|
- 族群精英与近代中国的边疆秩序——以民国时期的康巴精英格桑泽仁为个案
- [摘要]在中国从帝国体制向“民族国家”体制的转型中,边疆秩序的重塑是一个重要维度。始于晚清的“边疆一体化”改革对边疆社会的权力体系造成了冲击,导致少数族群精英分化为新、旧两类。“旧式精英”是传统的贵族阶层,“新式精英”则是通过接受新式教育而崛起的非贵族力量。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结构性分析框架,对这一精英分化与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此框架为工具,以历史社会学的个案研究方法对典型的少数族群精英人物康巴人格桑泽仁的政治行为、边政主张和身份困境等问题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的学术关旨将落脚于对现代中国边疆秩序形...
- 作者:
王娟
- 全文[ PDF 1447.0 KB ] 2019.34(2) 共有 3077 人次浏览
|
|
- 学科生态、学科链与新时代社会政策学科建设
- [摘要]本文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和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及治理的需要,论述了社会政策在社会学中的学科定位以及当前加强中国社会政策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思路。本文认为,社会学是一个生态性的知识系统,其内部各种知识形态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社会政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国社会学的学科链中,社会政策是打通社会学内部上游和下游、联系社会学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的中间环节。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需要从社会学学科建设全局以及中国社会建设和治理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社会...
- 作者:
冯仕政
- 全文[ PDF 1303.0 KB ] 2019.34(4) 共有 2706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如何研究警察——美国警察与社会研究述评
- [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系统进入警察研究,带动了警察社会学与警务改革的双重发展。本文尝试回到这一知识领域兴起的具体情境,将警察与社会的研究成果与脉络重新放入警务提升运动的社会背景之中,探究社会学如何开始对警察的研究,造就了哪些重要的知识系统,以及这些知识如何进入警察制度的内部改革。本文旨在具体展现社会学研究与警务改革的互相促进,深刻理解全世界范围内铺开的新警务模式及其带来的治理变革,并展望中国社会学研究警察领域的核心问题与理论空间。
- 作者:
储卉娟
- 全文[ PDF 1546.0 KB ] 2019.34(1) 共有 4618 人次浏览
|
|
- 基于多水平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测量——实例研究及相关方法综述
- [摘要]对于作为集合性概念的社区社会资本,以往研究通行的做法是对采自个体的数据以社区为单位取均值作为相应高水平构念,再进行因子分析。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估,这种聚合处理存在信效度问题。在对以往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某大型城市社区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社区社会资本相关题项的ICCs、Rwg等指标,发现总体来讲各指标组内一致性和信度较低。结合相关方法的进展,本文建议(认知性)社区社会资本构建应置于多水平潜变量模型的框架之下,并使用多水平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建模。最后,文章对相关发现的理论意义和方法...
- 作者:
毕向阳
- 全文[ PDF 1603.0 KB ] 2019.34(6) 共有 2576 人次浏览
|
|
- 他山之石,却难攻玉?——再探“第三方”改造困境的源头
- [摘要]在我国转型背景下,“第三方”试图成为他山之石,期望在与国家的合作中赋能乡村、改造社会。然而,“第三方”却常常举步维艰、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合作和赋能是作为“第三方”的社会组织在设计制度、开展行动中必不可少的两重逻辑,可是这两重逻辑总是相互牵制和排斥,难以彼此契合,这导致了“第三方”的改造困境。进一步的探究发现,这两重逻辑在中西社会中具有不同的意涵:在西方的情境中,合作和赋能的意涵具有稳定一致的关联机制;而在中国转型情境下,这两重意涵在各种变动的因素中难以稳定相融。这说明,“第三方”困境不仅是实践...
- 作者:
罗婧
- 全文[ PDF 1580.0 KB ] 2019.34(5) 共有 2637 人次浏览
|
|
- 土地、市场与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从费孝通与托尼的比较出发
- [摘要]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关于乡村经济与社会的系列研究受英国经济史学家托尼的影响颇深。本文通过对两人的文本分析比较,指出:(1)托尼关于英国从农业现代化到工业现代化的分析,构成了费孝通的江村和禄村经济转型的参照。(2)托尼的“绅士理论”也成为费孝通讨论绅士功能的基础。但费孝通并非照搬托尼的思路,在农业的园艺学转型和绅士类型等问题上,他都有不同于托尼的地方。并且,对于费孝通来说,“国家”的角色在其社会理论和实践中处于相对消极的位置。费孝通从共同体、知识分子、世界市场和国家四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来构建中国的现代...
- 作者:
杨清媚
- 全文[ PDF 1416.0 KB ] 2019.34(4) 共有 3143 人次浏览
|
|
- 政策转移研究的流动性转向——从国家中心到比较城市
-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日益频繁的城市间跨国政策转移正深刻地改变着全球城市的治理模式,将地方治理机制连接至全球城市政策共同体。城市在其中贡献并吸收各类治理方案,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最活跃的参与者与推动者。然而,传统的政策转移研究框架具有国家中心主义特征,因而未能为这些现象提供一个比较城市的分析视角。因此,有学者提出了聚焦于城市的政策流动概念,强调从跨学科视角关注城市政策跨国流动过程中的全球关系及空间—社会建构,从而推动了政策转移研究的流动性转向。本文从背景、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关照三个方面对政策流动框架进行...
- 作者:
肖芸
- 全文[ PDF 1550.0 KB ] 2019.34(3) 共有 4808 人次浏览
|
|
- 在分歧中寻找共识——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政策研究与演进
- [摘要]限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执行了近半个世纪,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人口政策先后经历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的调整。人口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争论围绕着三个关键问题:(1)政策调整前的生育水平是多少?(2)政策调整后的生育水平会回升到什么程度?(3)政策调整初期的出生堆积风险有多高?本文从观点分歧、数据方法以及争论中的共识要素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对上述问题的学术讨论。我们发现,学界有关人口政策的争论虽然存在分歧,但共识也在形成。为避免跌入“低生育率陷阱”,国...
- 作者:
王军、刘军强
- 全文[ PDF 1579.0 KB ] 2019.34(2) 共有 373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