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五普”数据分析城市外来人口状况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的农村人口摆脱了现有户籍制度的限制 ,纷纷涌入城市 ,从而导致城市外来人口的迅速增加 。为了了解外来人口的规模和外来人口的状况 ,一些大城市或外来人口比较多的省市,如北京 、上海 、广东等地,都曾进行过外来人口的调查。本文将利用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机器汇总数据 ,对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状况进行分析。
- 作者:
乔晓春;
- 全文[ PDF 221.0 KB ] 2003.18(1) 共有 2515 人次浏览
|
|
|
|
- 机会与约束: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营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
- [摘要]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的北美和欧洲 ,非营利部门(非营利领域、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中的角色,尤其是作为公共服务的替代性提供者 , 已经迅速引起了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甚至在东欧,对作为公共服务和市民参与工具的非营利部门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90 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福利制度的转型,非营利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建立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分析中国福利模式在国家中心主义向多元主义的转变过程中, 非营利部门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条件 。
- 作者:
田凯;
- 全文[ PDF 254.0 KB ] 2003.18(2) 共有 1434 人次浏览
|
|
- 全球化与现代化
- [摘要]对?金耀基、周宪的访谈
- 作者:
?金耀基,周宪
- 全文[ PDF 245.0 KB ] 2003.18(6) 共有 1501 人次浏览
|
|
|
|
|
|
|
|
|
|
-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
- [摘要]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出现和迅速扩展为从经验角度出发研究人们对规则的服从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情境 。事实上 ,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的兴起及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经验 ,不光是传统社会学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检验环境 ,而且“极有可能将社会学的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而构成社会学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黄少华 , 2002)。因此,在虚拟社区的情境下讨论“人们何以服从规则”的问题 ,不仅可以对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的争论做出新的检验,而且蕴涵着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反思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本文将问题界定为:虚拟社区中人...
- 作者:
郭茂灿;
- 全文[ PDF 253.0 KB ] 2004.19(2) 共有 2486 人次浏览
|
|
- 身体:以军营新兵训练为例——兼就若干身体理论问题与郑震先生商榷
- [摘要]20 世纪末,西方社会学界在经历了语言学、解释学 、修辞学等一系列转向之后又开始了“ 身体学转向” 。“即把身体问题化, 成为社会理论的组成要素 ,同时也认识到身体是当代政治和文化中的一项重大话题”。这种理论转向的深层现实背景是对消费 、休闲、时尚以及大众文化的关注 ,并且身体在从生产向消费、从劳动向休闲 、从精英向大众 、从传统向时尚的视点转移中 ,也承载着自身的转变。国内学者近年也开始注意到社会理论的“身体学转向”问题 ,但纯粹在社会学理论视域中就身体论
本身进行分析的尚不多见 ,《社会学研究》2003 年第1期刊登了...
- 作者:
江中
- 全文[ PDF 470.0 KB ] 2004.19(3) 共有 1942 人次浏览
|
|
- 关于公营事业的初步分析
- [摘要]本文仅从基本概念出发,从事物本身的性质、公营事业的组织和运作的基本模式三个方面, 探讨公
营事业是否具有独立性, 即是否可以独立于政府、企业和NGO 、NPO部门。
- 作者:
杨团;
- 全文[ PDF 159.0 KB ] 2004.19(4) 共有 1629 人次浏览
|
|
- 日常生活、身体、政治
- [摘要]无
- 作者:
冯珠娣,汪民安
- 全文[ PDF 192.0 KB ] 2004.19(1) 共有 2517 人次浏览
|
|
- 社会稳定的计量及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的构建
- [摘要]对于非物化社会现象,尤其是复杂非物化社会现象能否进行计量 ? 如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社会稳定, 能否制造一种“量具”,计量出
社会的“稳定度 ,即给出一个具体的计量值? 应当说, 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社会学家的难题。究其原因, 除了非物化社会现象自身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之外 ,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所要计量的非物化社会现象尚缺乏深入的定性分析 ,致使所谓的定量研究缺乏可靠的理论
前提;二是计量非物化社会现象的操作系统不健全致使社会指标体系缺乏得以运行的平台。为此,
本文拟从这两个关键性问题入手,构建计量社会...
- 作者:
阎耀军
- 全文[ PDF 338.0 KB ] 2004.19(3) 共有 2012 人次浏览
|
|
|
|
|
|
- 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
- [摘要]“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国外从30年代末出现并
在最近20多年得到重要发展的研究社会结构的最新方法和技术 ,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它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但是,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焦点在于文
化是如何规定了有界群体(如部落 、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 ,而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布朗提出的“社会结构”概念, 从30年代到60年代, 在心理学(主要是移居美国的具有格式塔研究传统的德国社会科学家如K .勒温对群体结构的...
- 作者:
刘军;
- 全文[ PDF 341.0 KB ] 2004.19(1) 共有 4589 人次浏览
|
|
- 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
- [摘要]失业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2001 年底,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6 %, 而亚洲发展银行专家组(2002)估算的实际失业率在 12 -15%。失业会给失业者带来各方
面的影响, 除影响身心健康外(Feather, 1990), 还会造成失业者处于多重的社会弱势(social disadvantage)
之中 ,如导致贫穷、排斥出消费市场 、家庭关系紧张 、社会网络分割、排斥出社会福利制度 ,长期失业者甚至可能成为低下阶层(underclass)中的一员, 形成不同于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曾群 , 2003)。本文以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为概念工具描述和分析失业者所面...
- 作者:
曾群,魏雁滨
- 全文[ PDF 291.0 KB ] 2004.19(3) 共有 3635 人次浏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