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
  • [摘要]缩小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是建设和谐城市、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如何缩小城市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则成为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本文以上海为例建立了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发现社会资本有助于缩小本地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社会距离,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广泛丰富越有利于消除群体之间的偏见并改变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缩小本地居民和农民工的社会距离;同群效应则可以强化城市农民工和本...
  • 作者:王桂新 武俊奎
  • 全文[ PDF 593.0 KB ] 2011.26(2)  共有 3023 人次浏览
  •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做起为第一个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理顺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结构为第二个阶段;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 作者:

    陆学艺

  • 全文[ PDF 316.0 KB ] 2011.26(4)  共有 2662 人次浏览
  • 市场里的差序格局——对我国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本土化说明
  • [摘要]在摆脱了科层化的计划经济之后,我国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新经济形态。本文以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构造为例,试图通过概念化其中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刻画这种新型经济形态的特征。通过对市场场域理论的扩展,本文发现在我国粮食购销市场中存在着可以称为“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即以中央粮食行政部门为核心、将不同身份的企业依序排列的身份体系。在这个不平衡的格局里,中央国家对不同身份的企业实施差序化的控制。最后,笔者提出了稳定这个差序格局的条件和困难。
  • 作者:

    熊万胜

  • 全文[ PDF 682.0 KB ] 2011.26(5)  共有 2105 人次浏览
  • 韦伯关于中国文化论述的再思考
  • [摘要]本文针对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得失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管见,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韦伯像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欧洲思想家一样具有“欧洲中心论”的思想倾向,这导致他在论述包括中国宗教在内的东方宗教时显露出极高的睿智和洞见,同时也含有许多曲解和误读。譬如,他判定道教是“纯粹的非理性”,进而把包括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内的东方宗教界定为“神秘主义”类型,并与西方的“禁欲主义”宗教—文化类型对列成犄角之势,构成了韦伯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格局。文章认为韦伯对中国文化的这些见解既...
  • 作者:

    苏国勋

  • 全文[ PDF 820.0 KB ] 2011.26(4)  共有 2930 人次浏览
  • 中国城市的社会阶层与基层人大选举
  • [摘要]与强调用民主价值观、政治效能感解释中国基民人大选举中人们投票行为的思路不同,作者将阶层政治论的基本逻辑用于解释投票行为。该理论的理性选择解释把阶层利益作为核心阐明变量,而阶层政治的社会心理解释则强调阶层认同的不可或缺性。运用逻辑斯蒂回归及检验模型间系数差异的自助法对CGSS2006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基于这两种解释的研究假设。公职新中产、市场新中产、小业主与自雇者均比工人更有可能参加投票;而这又由其收入更高、更认同中产阶层来阐明;收入越高越认同中产阶层;收入越高、越认同中产阶层就越有可能参加投票。归纳这些...
  • 作者:刘欣; 朱妍
  • 全文[ PDF 2064.0 KB ] 2011.26(6)  共有 2574 人次浏览
  • 社区运动的“社区性”——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的回应与补充
  • [摘要]在国家强控制、组织发育不良的背景下,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对社区运动解释式微,社区性成为影响社区运动产生与维系的核心变量。空间、人口、组织三个社区性要素循环互动,促成或抑制了社区运动,同时形塑了程度不一的社区共同体(社区认同感)。内在的社区居民共同体与外在的社会(控制)结构两个社区性维度的互动解释了社区运动的发生与走向。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对社区性要素和维度的合理安排与调整,改变政府与居民零和博弈的关系,才能营造出合作、共赢的社区治理局面。
  • 作者:

    黄晓星

  • 全文[ PDF 691.0 KB ] 2011.26(1)  共有 2840 人次浏览
  •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分层
  • [摘要]关于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分层的已有研究存在两个缺憾:一是只关注城镇居民与农村移民之间的差别,二是很少考虑城市经济所具有的分割性结构。本文通过对比考察户籍身份的两种属性——户口类别与户口所在地,围绕户籍制度是否以及如何决定了个体在分割性的城市经济结构中的就业结果这一核心问题,呈现了一个更为系统化的经验分析。基于上海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户籍身份的两种属性对个体的就业结果各有影响:虽然部门进入、职业获得和收入不平等的模式确实体现出了城乡户籍群体之间的差异,但本地居民与外地移民所受到的区别...
  • 作者:李骏 顾燕峰
  • 全文[ PDF 842.0 KB ] 2011.26(2)  共有 2914 人次浏览
  • 数据误差的调整效果的评估——对杨舸和王广州商榷文章的再商榷
  • [摘要]本文是针对杨舸和王广州的《户内人口匹配数据的误用与改进》所提出的商榷意见的回应。基于杨文对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匹配所产生的选择性偏差的讨论分析以及数据再检验结果,作者对于调整数据偏差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数据论证,其结论是:杨文提出的商榷意见没有得到数据分析的支持,同时,杨文所采用的调整偏差的方法也不能有效地估计和解决作者相关研究的选择性偏差问题。
  • 作者:李春玲
  • 全文[ PDF 353.0 KB ] 2011.26(3)  共有 1717 人次浏览
  • 建筑业欠薪机制的形成与再生产分析
  • [摘要]建筑业农民工长年被拖欠工资的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实。本文剖析了建筑业欠薪机制的形成原因,认为转包分包制和包工头制度并不是欠薪的根源,两者只是加剧了欠薪的程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组成部分的转包分包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建筑业中也普遍存在,但欠薪却不普遍。本文认为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建筑业欠薪支付,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工分制在建筑行业中的延续,社会主义集体农民的惯习和城乡分割制度是欠薪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改革开放后建筑业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建筑业对农民工的使用方式和欠薪支付方式却全部被保留下来。农民工不变的...
  • 作者:亓昕
  • 全文[ PDF 834.0 KB ] 2011.26(5)  共有 2261 人次浏览
  • 法律洞的司法跨越——关系密切群体法律治理的社会网络分析
  • [摘要]当法官(法律)面对村民及其关系密切群体时,对方无结构洞,而自己周边有法律洞,处于不利的网络位置。为此,法官(法律)采取将村长、习惯法和调解嵌入的策略,填补法律洞以提高结构自主性。当法官(法律)面对陌生人群体时,可利用对方存在结构洞以提高结构自主性,但这时的法官(法律)还未处于自己无法律洞而对方有结构洞的最佳网络位置。因此,中国法治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制定法与中国因素的有机融合以填补法律洞。
  • 作者:

    张洪涛

  • 全文[ PDF 897.0 KB ] 2011.26(6)  共有 2381 人次浏览
  • 市场社会还是市场性社会?——基于对波兰尼与诺斯争辩的分析
  • [摘要]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而言,卡尔.波兰尼和道格拉斯.诺斯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前者从互惠、再分配和市场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市场社会的形成,而后者则关注交易成本与制度变迁之于工业革命的核心价值。本研究试图通过阐释两人的理解来重新发现现代社会的蕴涵,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现代自由意识。
  • 作者:

    刘拥华

  • 全文[ PDF 807.0 KB ] 2011.26(4)  共有 3055 人次浏览
  • 基层社会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发生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中的几个“故事”
  • [摘要]本文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实态,以发生在一个新型商品房小区中的系列故事为线索,通过追踪和辨析国家在其中的角色、行动轨迹和行动策略,以及在此影响下的社会生发与建构,探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自身的变化与国家干预方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社会的生长并改变着国家与社会中各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的,进而揭示出中国市民社会发育方式及国家—社会关系形态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最重要的差别之所在。
  • 作者:王汉生 吴莹
  • 全文[ PDF 905.0 KB ] 2011.26(1)  共有 2609 人次浏览
  • 权力还是声望?——社会资本测量的争论与验证
  • [摘要]在个体社会资本的研究中,定位法已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一种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核心特征是使用职业声望分数来计算个体社会网络中所蕴含的资源,其理论基础是声望的“功能主义”解释,即社会分工导致职业权力分化,由此导致了不同的职业声望。本研究从声望的“社会承认”逻辑出发,论述了社会分层中声望与权力的不一致性,并由此提出计算个体社会资本时,应测量网络中的权力资源而非声望资源。本研究基于北京、郑州和昆明三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的数据,重新编制了职业权力分数,并将其与职业声望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职业权力与职业声望之间存在显...
  • 作者:尉建文 赵延东
  • 全文[ PDF 887.0 KB ] 2011.26(3)  共有 2970 人次浏览
  •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
  • [摘要]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侧面比较了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强调健康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而社会流动是降低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因而,本研究假设,是否发生社会流动对于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向(下向)流动能够促进(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分...
  • 作者:

    王甫勤

  • 全文[ PDF 815.0 KB ] 2011.26(2)  共有 3543 人次浏览
  • 农民经商与市场分化——浙江义乌经验的表达
  • [摘要]浙江义乌兴商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经商是义乌经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农民经商兴起的“数据”表现在乡办、村办、乡村联办三类经营单位均不及农民户办经营更有效率,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此结果与农民家庭本位合作制存在“亲和性”。家庭本位为资本发展提供动力功能,表征着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路径,由此回应了韦伯命题。
  • 作者:

    刘成斌

  • 全文[ PDF 733.0 KB ] 2011.26(5)  共有 2171 人次浏览
  • “扩展的临床视角”下企业社会工作的干预策略——以广东D厂的新员工为目标群体
  • [摘要]在劳资冲突愈发严重的当代中国,作为劳资之间的沟通桥梁,企业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巴尔廓帕尔提出的"扩展的临床视角",结合笔者在广东D厂的实习社工经验,从人与环境的双重改变入手,本文构建了面向新员工的企业社会工作干预策略,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在员工高流失率困扰越来越多企业的情况下,选取新员工进行企业社工干预的尝试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是社工介入企业领域的新契机。 
  • 作者:

    郑广怀; 刘焱

  • 全文[ PDF 576.0 KB ] 2011.26(6)  共有 2698 人次浏览
  • 社会资本、融资结网与企业间风险传染——浙江案例研究
  • [摘要]以往的社会资本研究大多关注于积极效应,较少提及其可能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以浙江的绍兴和台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会资本、融资风险网络结构和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为社会资本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发现,高社会资本会提高融资风险网络的平均中心度,降低网络破碎程度,并会致使网络凝聚程度提升,进而加剧企业间风险传染。据此,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对发生于我国实体经济中的风险传染现象做出了理论解释。
  • 作者:

    吴宝 李正卫 池仁勇

  • 全文[ PDF 1888.0 KB ] 2011.26(3)  共有 2428 人次浏览
  • 地方精英与农村社会重建——定县实验中的士绅与平教会冲突
  • [摘要]民国时期地方社会精英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士绅和专业知识分子是两个重要群体。1933年河北定县成为县政建设实验县,当地士绅与主持实验县工作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之间的激烈冲突随之爆发。该类型社会冲突以士绅阶层的抱怨、污蔑、制造负面社会舆论为重要特征,反映了士绅阶层在农村社会和乡村建设中权力地位的边缘化。士绅阶层地位的没落,表面看来是平教会在乡村建设中刻意通过组织创新扶植农村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致使士绅在农村社会权力结构中大权旁落,其结构性原因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士绅阶层在农村经济破产的情况下,经营高利贷活动,大量占...
  • 作者:宣朝庆
  • 全文[ PDF 467.0 KB ] 2011.26(4)  共有 2565 人次浏览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