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人口素质述评
- [摘要]人口质量(或素质)是当今人口问题研究中复杂的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人口学者对人口素质研究之范畴的内涵表述不一。有人认为人口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体质、智能、品德三者而言;狭义的是指人口单位之体质和心理的性质或特征,尤其是与遗传有关者而言。
- 作者:
林克明,邵秦
- 全文[ PDF 991.0 KB ] 1987.2(5) 共有 1592 人次浏览
|
|
- 美国的灾难社会学掠影
- [摘要]灾难社会学是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以灾难及灾难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目前我国社会学界对灾难社会学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对灾难开展社会学的探索将为研究灾难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社会组织的产生和起源,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以及灾难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丰富的知识。
- 作者:
戴可景
- 全文[ PDF 570.0 KB ] 1987.2(5) 共有 1674 人次浏览
|
|
-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在京召开——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应邀作学术报告
- [摘要]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两个问题。近年,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发展理论引起了国家决策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各界学者陆续开展了发展理论及各国发展进程、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中,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有这方面的课题被列入国家重点课题,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分别和综合研究。
- 作者:
谭深
- 全文[ PDF 240.0 KB ] 1987.2(5) 共有 1317 人次浏览
|
|
- 天津市大邱庄农民观念变革情况调查
- [摘要]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它生动地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景和农民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从生产-生活方式到观念的全面更新。文章写得很简练。将此文与下面关于皖北农村和苏南的两篇文章对照起来读,则会更有启发。
- 作者:
刘李胜
- 全文[ PDF 263.0 KB ] 1987.2(5) 共有 1816 人次浏览
|
|
- 试论苏南模式和农村进步
- [摘要]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其所辖12个县,是长江三角洲上一条黄金地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的经济腾飞,持续不衰,引起国内外瞩目。“六·五”计划期间,三个市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1986年,苏州、无锡两市的工业总产值,分别跃居全国226个大中城市的第四、第五位,仅次于京、津、沪三大市。人们称之为“苏南模式”。然而苏南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经济发展,重要的还在于由经济发展而触发的农村全面进步。
- 作者:
王淮冰,吴大声
- 全文[ PDF 783.0 KB ] 1987.2(5) 共有 1564 人次浏览
|
|
- 杨开道先生与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
- [摘要]杨开道先生是旧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开拓者之一。杨先生在旧中国生活的半个世纪中,有10年站在农村社会学的讲台上,培养了一批批农村社会学工作者,当代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就曾是他在燕京大学时的学生。到1948年为止,杨开道先生出版了近20部著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对农村社会学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都提出过独到的见解,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仅对杨开道先生和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作一简要的介绍。
- 作者:
邱泽奇
- 全文[ PDF 215.0 KB ] 1987.2(5) 共有 2597 人次浏览
|
|
- 医院管理者压力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一个医院经营管理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医院的管理者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生活、工作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压力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来自工作本身,来自社会环境,来自家庭,也可以来自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适当的压力,人们也就不会发奋进取,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把压力转化为工作上的动力。
- 作者:
刘兰亭,王雅林
- 全文[ PDF 421.0 KB ] 1987.2(5) 共有 1854 人次浏览
|
|
- 社会关系体系基本构成要素初探
- [摘要]一、对社会关系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再认识的必要性 社会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无非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马克思所讲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是指整个社会关系体系。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由社会关系体系的内容和性质所决定的,因而,研究社会关系体系对于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社会活动的规律性,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作者:
?谭明方
- 全文[ PDF 745.0 KB ] 1987.2(5) 共有 2522 人次浏览
|
|
- 传统农村社区商品经济意识的形成和强化——阜阳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考察
- [摘要]当今农村人口的比重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70%,在我国占80%,在安徽占87%,而在阜阳竟达到94%,这是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或叫旧式农区。这样一个传统农村社区如何发展,如何向现代化起步?我们在考察了太和、界首、涡阳、亳州三县一市,并对全区300余名经济管理干部和千户农村家庭抽样调查之后,认为:对于一个传统农村社区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形成和强化区域性商品经济意识;这个区域的起步策略和发展模式应当首先具有形成这种意识的机制,并于这一情境下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作者:
?袁玉立
- 全文[ PDF 914.0 KB ] 1987.2(5) 共有 1794 人次浏览
|
|
- 马克思早期法社会学思想初探
- [摘要]在我国,法社会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创立和发展科学的法社会学,对于繁荣法律科学,促进社会学理论的深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科学的法社会学只能依赖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从来没有正式使用“法社会学”这一名词,但这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与法社会学无缘。相反,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法社会学思想异常丰富。本文着重研究马克思早期的法社会学思想。
- 作者:
公丕祥
- 全文[ PDF 915.0 KB ] 1987.2(5) 共有 2020 人次浏览
|
|
-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宗教心理学
- [摘要]随着社会的需要、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认识的深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在我国学术界,特别是心理学界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作为它的一个分支学科,鲜为人知的宗教心理学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宗教现象进行深入的和比较的研究后发现,宗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群众性和长期性的社会历史现象。把宗教作为科学研究对象,人们既可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来探讨。
- 作者:
世墐
- 全文[ PDF 493.0 KB ] 1987.2(5) 共有 1841 人次浏览
|
|
- 论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 [摘要]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几乎同时出版了各自撰写的社会心理学教本,并因此成为社会心理学学科诞生的标志。1929年,加德纳·墨菲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中由此回溯,找出了形成社会心理学的两种主要的理论渊源,并进而划定了两种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墨菲写道:“当社会心理学形成时,它趋向于分为两枝,一枝是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社会情境中的个人,一枝是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着重团体生活”。
- 作者:
周晓虹
- 全文[ PDF 978.0 KB ] 1987.2(5) 共有 2183 人次浏览
|
|
- 对社会心理学的“盛世”和“空白”的不同看法——与沙莲香同志商榷
- [摘要]沙莲香同志的文章:《二次战后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心理学建设》(载《社会学研究》1986年6期)阅后,感到文中有关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美国社会的关系,及如何看待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的过去问题上,有些不同看法。在此提出来讨论。 (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社会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高峰年代:30年代和60年代,而这两个年代也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盛季。
- 作者:
陈为
- 全文[ PDF 236.0 KB ] 1987.2(5) 共有 1407 人次浏览
|
|
- 谈谈体制改革与社会平衡问题
- [摘要]体制改革,无异于一场社会革命。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改革的目的本来在于寻求一种合理的社会平衡(社会结构),为此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不合理的“平衡”状态。现在看来,改革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正是在两种平衡的交替和衔接上产生的问题,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性质不同和程度不等的社会失衡, 一、我们面前有着两种社会平衡。静态与动态,平衡与失衡,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态。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视秩序和平衡为一种社会的理想状态,把变动和失衡看作是一种非常态而予拒斥。
- 作者:
袁华音,庞树奇
- 全文[ PDF 342.0 KB ] 1987.2(5) 共有 1383 人次浏览
|
|
- 论“重点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弊端
- [摘要]本来,有目的、有限制地办一批重点中小学作为教育示范,给它们以必要的支持,让它们在教育改革方面先走一步,放手做点尝试,以能在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考试制度,师资培养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是有必要的。也确有少数重点中小学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提供了一些经验。但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弊端很多。
- 作者:
韩星臣
- 全文[ PDF 252.0 KB ] 1987.2(5) 共有 1642 人次浏览
|
|
- 保险体制改革理论问题评述
- [摘要]保险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1985年底,6年中保险公司国内外业务累计收入保费85亿元,支付赔款33亿元,向国家上交税利18.8亿元,提留各种保险准备金28亿元,承担了7000多亿元的财产责任保险,在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增进社会福利、支持财政信贷、防止灾害损失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作者:
?邓先宏,何小培
- 全文[ PDF 385.0 KB ] 1987.2(5) 共有 1587 人次浏览
|
|
- 旧中国专门民政机构的设置和变化
- [摘要]我国民政工作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1906年清政府设立民政部以前,国家没有专门的民政机构,也没有专门管理民政工作的职官,民政工作分属有关部门和官员管理。周代民政事务大致归属司徒管理。两汉以来,民政事务由丞相和民曹尚书掌管,基本内容包括户口、风俗、簿籍、各种劳役、抚恤鳏寡孤独者、民伍(居民组织)、劝农桑、荒政等。隋唐时期,中央政府推行六部制,民政事务归户部管理。宋、元、明、清(1906年以前),民政事务归户部管理,其基本内容大致与过去相同。
- 作者:
戴均良
- 全文[ PDF 446.0 KB ] 1987.2(5) 共有 1679 人次浏览
|
|
- 关于首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及对策的初步设想
-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界限的一种人口现象。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目前世界上已有50个国家或地区属于老年型人口类型。我口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从现在起25年时间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因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 作者:
张一华,伊密,刘大为,孙彦
- 全文[ PDF 508.0 KB ] 1987.2(5) 共有 1465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