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
-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心态的研究框架的讨论,对社会心态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态透过整个社会的流行、时尚、舆论和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感受、对未来的信心、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等而得以表现;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通过社会认同、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等机制,对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和情绪性的影响。它来自社会个体心态的同质性,却不等同于个体心态的简单加总,而是新生成的、具有本身特质和功能...
- 作者:
杨宜音;
- 全文[ PDF 500.0 KB ] 2006.21(4) 共有 2611 人次浏览
|
|
- 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
-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运动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中普遍出现的中产阶层市民组织化维权运动之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市民组织化、行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路径作出说明。作者认为城市中产阶层在房产物业纠纷的维权运动中表现出了相应的权利意识和行动力,而对市民自主组织的政治/法律限制已构成市民组织化表达行动和社会发育的制度瓶颈。
- 作者:
陈映芳;
- 全文[ PDF 628.0 KB ] 2006.21(4) 共有 2330 人次浏览
|
|
-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
- [摘要]因果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知识积累和学科建设的核心。然而,当前社会研究方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可以被归结为对于因果分析的忽视或理解不清。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清晰的因果关系的概念,提醒因果分析对于社会研究而言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并结合当前社会研究中的某些不足,给出应用因果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术。文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使用因果分析以达成具有普遍性和解释力的结论上是一致而没有区隔的。
- 作者:
王天夫;
- 全文[ PDF 723.0 KB ] 2006.21(4) 共有 3083 人次浏览
|
|
-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
- [摘要]福利三角是西方社会政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视角讨论福利三角概念的含义;研究福利三角理论包含的制度内容;区别福利三角与福利多元组合的不同。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力量介入社会过程提升人民福利的一种方式。三角中的家庭、(市场)经济与国家三种不同的制度与它们之间的互动,不仅仅表示社会政策产生的动力机制,而且支持了社会政策的制定。本文最后将福利三角范式嵌入社会排斥与社会政策的实证研究中,阐述福利三角和社会政策的关系,指出了社会政策发展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
- 作者:
彭华民;
- 全文[ PDF 360.0 KB ] 2006.21(4) 共有 3406 人次浏览
|
|
- 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
- [摘要]马克思认为,发生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势必发展成为两大敌对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可是,具体的历史过程是复杂多样的。本文试图述评有关学者从劳动过程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述评布雷弗曼、弗来德曼、埃德沃兹和布洛维等学者关于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的理论观点。
- 作者:
游正林;
- 全文[ PDF 530.0 KB ] 2006.21(4) 共有 2325 人次浏览
|
|
- 重新认识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
- [摘要]中国社会学若深入理解和反思现代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三十年来社会转型和建设的过程,仅靠社会学的学科化和规范化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能仅仅依赖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摹仿和移植,不能仅仅依赖未经理论准备和反思的单纯的本土田野调查。我们必须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和诠释社会学前辈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以中国经验本身为基础,摸索现代中国的可能性出路,从根本上再造中国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精神气质。本次研讨通过对严复、孙本文、梁漱溟、、吴文藻、费孝通等社会学前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进路的考察,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特质和...
- 作者:
应星;吴飞;赵晓力;沈原;
- 全文[ PDF 423.0 KB ] 2006.21(4) 共有 2296 人次浏览
|
|
-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 [摘要]重新审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特别是其关于纵向的等级制度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性以及本土社会理论的普世性意义。费孝通所讲的差序格局是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多数学者都只看到“差”而忽略了“序”;这是有关差序格局的学术话语中的一个误区。差序格局的维系有赖于尊卑上下的等级差异的不断再生产,而这种再生产是通过伦理规范、资源配置、奖惩机制以及社会流动等社会文化制度实现的。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的可能性,不承认权利义...
- 作者:
?阎云翔;
- 全文[ PDF 459.0 KB ] 2006.21(4) 共有 3723 人次浏览
|
|
- 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
- [摘要]本文将讨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特殊劳动体制——宿舍劳动体制,这种劳动体制为我们研究跨国劳动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视野。随着资本积累以及劳动过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逐渐深入,对生产的空间政治进行理论化的重要性亦日益显著。本文旨在从跨国劳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宿舍劳动体制作为一种生产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进行理论上的探索。我们将通过对工厂宿舍体制的历史性回顾及比较,梳理出这种宿舍劳动体制的一般性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新打工阶级的塑造,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跨国劳动过程中生产空间与日常再...
- 作者:
任焰;潘毅;
- 全文[ PDF 388.0 KB ] 2006.21(4) 共有 2394 人次浏览
|
|
- 芝加哥“热浪”的社会学启迪——《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读后感
- [摘要]1995年7月中旬, 一场高温热浪袭击了芝加哥。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左右(7月14日至20日),有700余人因为高温中暑而死亡。芝加哥一度成为“死亡城市”。而这本书, 正如它的标题所示 , 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一重大灾难事件进行了“社会解剖”。书中体现的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关切, 社会学的审视目光, 学术的严谨思路, 扣人心弦的写作 ,令人印象深刻 ,在学术界和公共政策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对芝加哥热浪这样一个重大灾难事件, 社会学可以提供怎样的理
论思路和分析工具? 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反映了一系列有关紧急事件的应对措施的问题,我们从组织学角度应该...
- 作者:
周雪光;
- 全文[ PDF 331.0 KB ] 2006.21(4) 共有 3613 人次浏览
|
|
|
|
- 渐进转型与激进转型在初职进入和代内流动上的不同模式——市场转型分析模型应用于中国转型研究的修订
- [摘要]市场转型理论及其引发的争论均关注同一理论问题:即市场发育程度与社会分层秩序之间的关系;因之亦导致了通用的讨论和验证模型。正是基于这个通用的讨论和验证模型,韦尔霍文在2005年试图对市场转型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然而,本研究发现:转型理论的通用讨论模型在应用于中国的转型分析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缺少对不同所有制劳动力部门的控制,缺少对年龄与不同所有制劳动力部门的交互作用的控制。由于这两类重要变量的缺失,导致了在转型讨论中核心问题的实证研究结果出现了偏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渐进转型的变迁”与苏联及前东欧社...
- 作者:
梁玉成;
- 全文[ PDF 780.0 KB ] 2006.21(4) 共有 2369 人次浏览
|
|
- 合会的信息汇聚机制——来自温州和台州等地区的初步证据
- [摘要]为什么有人通过合会向多人借钱而不是一对一地分别向他们借这笔钱?这是本文提出的问题。作者把合会中的资金借出者根据其对资金借入者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分为“信息丰富者”和“信息匮乏者”,后者可以从前者的借贷行为中获得相关信息,此外聚会还加强了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监督。合会的这一信息汇聚机制能降低交易费用,帮助资金需求者从信息匮乏者处借到资金。作者采用在温州和台州等地区的调查数据和案例初步验证了这一机制的部分推论。
- 作者:
张翔;
- 全文[ PDF 832.0 KB ] 2006.21(4) 共有 1831 人次浏览
|
|
- 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社会资本:基于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 [摘要]社会资本理论一直受到功能主义观念的困扰,本文为解决社会资本理论逻辑上同义反复和观测上自相矛盾的困境,提出了社会资本的结构主义视角——社会资本应该用网络的结构来定义,而不是网络的功能。根据结构主义视角的研究路径,本文对中国政策精英群体的网络整体结构和网络阶层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2004年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301名政策精英的调查发现,分别体现身份标识、人际交往能力、个人努力三方面交往过程中个人特征的教育、职业流动体制稳定性、行政级别和交往投入都对政策精英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贡献。而且,由于与社会...
- 作者:
朱旭峰;
- 全文[ PDF 934.0 KB ] 2006.21(4) 共有 2321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