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我边界的“选择性固化”:公民运动与转型期国家一个人关系的重塑——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
- [摘要]19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频发的社会冲突,从积极层面理解,是国家在孕育市场之后进一步释放社会的过程,也是由行动者发起的重塑国家一个人关系的过程。出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公民运动的行动者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必须同时生产出维权的“合法性”和“抗争空间”,其背后体现了转型期国家一个人关系的悖论——个人相对于具体国家的抽离是以其对抽象国家的内化为前提的。自我边界的“选择性固化”便是行动者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张力而产生的适应机制。本文以B市一起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揭示了自我边界的“选择性固化”的三重机制,即拆分...
- 作者:施芸卿
- 全文[ PDF 2030.0 KB ] 2013.28(2) 共有 2775 人次浏览
|
|
- 政府信任的城乡比较
- [摘要]以往有关政府信任的研究大都分别以城市居民或农民为研究对象而独立进行,缺乏对城乡居民的直接比较。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六大地区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城乡居民政府信任的现状和特点,并进一步从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政府信任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当前城乡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呈现出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但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要低于农民的政府信任度,且城市居民比农民表现出了对基层政府更不信任的趋势。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和文化变量对城乡居民政府信任都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制度变量对政府信任的影...
- 作者:高学德 翟学伟
- 全文[ PDF 2019.0 KB ] 2013.28(2) 共有 2890 人次浏览
|
|
- “操演性”视角下的理论、行动者集合和市场实践——以重构中关村电子产品市场的失败为例
- [摘要]与“嵌入性”视角不同,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操演性”视角关注理论对经济现实的建构作用及其机制。现有操演性理论的实证研究往往关注新的经济学理论、技术、工具出现后,市场被成功建构的案例。本文则试图以中关村电子产品市场的重构为例回答市场建构失败的原因。研究发现,市场重建过程中相互冲突的行动者、建构过程中生成的利益格局使得一个理想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无法顺利建构。人的行动者(卖场管理者、商会、商户)与非人的行动者(报价系统、明码标价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扭曲了市场改革过程。管理者和商户之间特定的利益格局也影响了操...
- 作者:陈氚
- 全文[ PDF 1716.0 KB ] 2013.28(2) 共有 3127 人次浏览
|
|
- 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从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机会在性别间的分配逐渐走向平等化。针对“扩招如何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这一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着重检验了扩招之后新增的教育机会是如何在性别间进行分配的,进而探求性别平等化的贡献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实现的。研究发现,扩招从整体上改变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机会结构,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父辈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次低文化层次”群体,扩招为这一层次的女性带来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从而为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做出了贡献;二是农村地区的女...
- 作者:
张兆曙 陈奇
- 全文[ PDF 1748.0 KB ] 2013.28(2) 共有 3828 人次浏览
|
|
- 标准化案主: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的新策略
-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规模日益扩大,而学生的临床技能却未显著提高。为缓解矛盾,本文提出回归基础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借鉴临床医学技能教育中的“标准化病人”技术,引入“标准化案主”的发展策略,并对此进行了理论追溯与实践探索。研究认为,将来“标准化案主”课程实训模式应是一项制度性存在,而非社区或机构实习失灵时的补缺。
- 作者:
臧其胜
- 全文[ PDF 1921.0 KB ] 2013.28(2) 共有 2474 人次浏览
|
|
-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视角——心理健康社会学综述
- [摘要]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疾病)的社会根源属于社会学传统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无论是在社会学学科内部,还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精神病学)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前中国社会学中这类研究往往被边缘化。本文从心理问题的定义与测量、社会结构性分布、社会心理机制及社会后果四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当代美国心理健康社会学的研究脉络和争论要点,最后对潜在的本土化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期望抛砖引玉,引发研究者对此领域更大的研究兴趣,促进这一社会学分支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 作者:梁樱
- 全文[ PDF 1675.0 KB ] 2013.28(2) 共有 4573 人次浏览
|
|
- 再议儒家文化对一般信任的负效应——一项基于2007年中国居民调查数据的考察
- [摘要]儒家文化必然会降低个体对于一般社会成员的信任程度吗?文化研究和基于国家间比较的经验研究都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然而,一些未尽议题的存在让我们在个人层面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分析2007年的中国居民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儒家文化和一般信任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取决于儒家文化中的某些特定的维度。当人们更多地重视儒家文化中强化差序格局的那些实践和主张时,我们发现儒家文化和一般信任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如果人们将儒家文化看成是一种身份认同,那么中国人便因为共享着同一种价值观念...
- 作者:胡安宁 周怡
- 全文[ PDF 1853.0 KB ] 2013.28(2) 共有 2566 人次浏览
|
|
- 乡村社会转型时期的医患信任——以我国中部地区两村为例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两个村村民与村医、乡镇卫生院医生之间医患信任状况的调查发现,村民对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医生采取的分别是“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信任逻辑;而在农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民对医疗专业化预期提高、医疗服务更加专业化和制度化的背景下,未来村民对于村医的信任逻辑将是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叠加。医疗体制与社会环境共同形塑了医生的行为,使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行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照西方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未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性因素融合进未来的社会制度中,使...
- 作者:房莉杰 梁小云 金承刚
- 全文[ PDF 1747.0 KB ] 2013.28(2) 共有 2595 人次浏览
|
|
- 二重社会网络及其分布的中英比较
- [摘要]从社会网络观点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基于个体情义联系的非正式网络和基于团体身份归属的正式网络。两种网络及其分布的跨文化、跨社会结构的异同如何?本文分析两种社会网络的中英差异,并用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非正式社会网络的资源存量高于英国,而正式社会网络的资源存量低于英国。第二,两种社会网络的分布,中国比英国都更集中,与地位资源的相关性都更强。
- 作者:
边燕杰 郝明松
- 全文[ PDF 1431.0 KB ] 2013.28(2) 共有 2546 人次浏览
|
|
- 治理情境分析:风险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基于武陵市扶贫办“申诉”个案的研究
- [摘要]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仅受到经济激励和政治激励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行政体系设计和治理对象主体行动的风险约束。本文通过对武陵市“整村推进”贫困治理过程中,地方扶贫部门借助“申诉”行为,寻求决策高层变革治理目标,进而软化风险环境的个案描述与分析,提出风险约束下地方政府行为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认为,在日益凸显的行政风险约束环境下,地方政府发展出“变通”、“共谋”和“申诉”等多重应对策略。这种应对策略的差异性,可以经由治理情境这一中观分析单元来解释。
- 作者:吕方
- 全文[ PDF 2074.0 KB ] 2013.28(2) 共有 262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