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制度与参与:下岗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行为研究
- [摘要]本研究利用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刻画了下岗失业人员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参与状况与模式 ,对影响下岗失业工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因素给出了解释 ,这包括制度因素、收入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作者通过分析发现 ,在影响下岗工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因素中 ,制度因素最显著 ,个体因素次之 ,而收入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制度因素作用显著表明 :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障碍造成的。收入因素重要性相对不高与一般的看法及下岗失业者的自我归因相左 ,不过与个体因素一起表明 :下岗失业人员尽管面临来自制度和收入水平...
- 作者:
毕向阳;
- 全文[ PDF 888.0 KB ] 2005.20(2) 共有 2126 人次浏览
|
|
-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
- [摘要]本文试图从空间视角研究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即分析和解释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城市和区域中的增长和分布状况,及其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中国地理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表现十分明显,它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差距。从目前来看,特大规模以上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中国互联网空间“数字鸿沟”的主要方面,这种状况与当前全球出现的新的城市二元化趋势相一致,可能加剧中国社会空间的分离和破碎化。
- 作者:
汪明峰;
- 全文[ PDF 739.0 KB ] 2005.20(6) 共有 2680 人次浏览
|
|
- 集体产权在中国乡村生活中的实践逻辑——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建构过程
-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中部一个村庄的实地研究为例,通过对存在于乡村社会中的集体产权的社会学透视,试图指出,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关系并非像经济学者们所以为的那样,是划分明确且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相反,它是个体行为者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正因如此,社会学视角下的财产权利关系结构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均衡过程。
- 作者:
申静;王汉生
- 全文[ PDF 1546.0 KB ] 2005.20(1) 共有 2225 人次浏览
|
|
- 二元整合秩序:一个财产纠纷案的分析
- [摘要]本文试图说明,在人们的财产观念中,出现了将公共投入和私人投入作出区分的取向。由于这种区分的原则尚未明确,也尚未得到各方的一致性认可,于是纠纷解决采取了双重承认的办法:既承认个人投资、也承认公共服务和管理作为财产身份的合法性来源。“双重承认”采取的特别路径是,将权利声称和利益分配分开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乃至相悖的原则进行。作者称之为“二元整合秩序”。对于社会整合而言,权利声称具有象征性和强制性,它合法化一些制度认可的身份和权利;利益分配则具有修复和整合性,它缩小权利声称和社会公正观念(变迁)之间的差异。后者更...
- 作者:
张静;
- 全文[ PDF 594.0 KB ] 2005.20(3) 共有 2086 人次浏览
|
|
- “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
- [摘要]本研究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对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户籍制度及“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而目前中央政府的放责放权与地方城市政府的自利自保倾向并不利于“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真正解决。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也影响了乡城迁移者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行动
- 作者:
陈映芳;
- 全文[ PDF 494.0 KB ] 2005.20(3) 共有 3346 人次浏览
|
|
-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 [摘要]生命历程研究最近在国内成为新的热点。本文简单回顾了1960年以来生命历程理论的发展脉络,首先澄清了生命历程与生命周期以及生活史研究的关系,其次着重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提出轨迹、年龄、转变等时间概念不仅直接体现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创新之处,还是其研究范式的重要基础,而国内有关研究还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拓展。
- 作者:
包蕾萍;
- 全文[ PDF 429.0 KB ] 2005.20(4) 共有 4811 人次浏览
|
|
- 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
- [摘要]在传统的发展社会学中,学术传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化理论,一个是以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理论。这两个学术传统构成了发展社会学的主要论题,同时也限制了发展社会学的视野。本文认为,中国、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过程为发展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议题,包括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如何看待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看待发展过程中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这些议题扩展着发展社会学的视野,也为建构新的发展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
- 作者:
孙立平;
- 全文[ PDF 2376.0 KB ] 2005.20(1) 共有 3096 人次浏览
|
|
-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 [摘要]作者认为,社会分层机制总是嵌入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之中,并由规定着社会经济形态特征的产权所有制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的。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并以行政性的委托—代理方式经营,人力资本产权残缺;这样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人力资本只能以非市场贸易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结合,经营剩余以国家租金的形式存在;国家公共权力不但表现为索取剩余的租金权力,也表现为分配这些租金的再分配权力。再分配者在再分配过程中偏向自己而导致阶层分化。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情形下,公有资产的既具行政性又具契约性的委托—代理制度,...
- 作者:
刘欣;
- 全文[ PDF 719.0 KB ] 2005.20(5) 共有 2988 人次浏览
|
|
-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险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 [摘要]近几年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已呈现出职业位置与标志人们社会阶层地位的其他指标明显趋向一致的状况。与此同时社会保险制度与多样化的所有制一起对职业位置的层级分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类别的劳动力的作用方向是不同的。有关数据表明,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没能发挥对市场竞争中的最差结果予以修正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予以更多关注。
- 作者:
杨伟民;
- 全文[ PDF 751.0 KB ] 2005.20(5) 共有 1856 人次浏览
|
|
-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 [摘要]关于产权制度的讨论大多是在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中进行的。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命题是 :“产权是一束权利” ,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与经济学的思路不同 ,本文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解释逻辑出发 ,提出“关系产权”的概念 ,以此来强调“产权是一束关系”这一中心命题 ,为解释产权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和有关的经济现象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这一思路的基本观点是 ,一个组织的...
- 作者:
周雪光;
- 全文[ PDF 890.0 KB ] 2005.20(2) 共有 3035 人次浏览
|
|
- 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
- [摘要]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性质 ,主要涉及“魁阁”时期的三项人类学研究及其“再研究”。作者借一项科研课题的记述 ,表明了对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类学探索的联系与差异的看法。费孝通的禄村研究、许光的“西镇”(喜洲 )研究、田汝康的“摆夷”(傣族 )村寨研究 ,均于上个世纪 3 0年代末、40年代初完成 ,分别从民族志的田野经验中提炼出有关土地制度、祖先祭祀及人神关系的分析框架。尽管研究方式各自不同 ,但总体而言 ,三项研究已共同关注到了乡土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文化差异。自 2 0 0 0年起 ,北京大学与云南民族大学进行“省校合作”。在这期...
- 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 全文[ PDF 727.0 KB ] 2005.20(2) 共有 2250 人次浏览
|
|
- 现代性与文化:韦伯的理论遗产之重估
- [摘要]本文从文化与现代性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韦伯对现代性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韦伯之将现代性的一般文化特征归结为形式合理性的观点是一种简单化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他既看不到现代性与非西方文化传统共存的可能性,也看不到现代性在西方也有超越形式合理性的可能性。韦伯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其社会行动类型学对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区分过于僵化,这种区分使他无法解释传统文化(尤其是非西方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也无法理解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在现代性背景下的共存
- 作者:
夏光;
- 全文[ PDF 659.0 KB ] 2005.20(3) 共有 2373 人次浏览
|
|
- 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
- [摘要]本研究对以往文献将“谁拥有更多家庭实权”和“谁承担更多家务”等相对变量作为妇女家庭地位的主要评价指标提出质疑和反思,提议用“个人在家庭生活各方面的自主权”和“婚姻角色平等的主观满意度”两大类9项测量指标,并将“相对资源论”、“文化规范论”、“婚姻需求和依赖论”以及“权力实施过程”操作化为多侧面的影响变量,以建构妇女家庭地位的指标体系和解释框架。
- 作者:
徐安琪;
- 全文[ PDF 574.0 KB ] 2005.20(4) 共有 2785 人次浏览
|
|
-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 [摘要]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 作者:
刘能;
- 全文[ PDF 887.0 KB ] 2005.20(6) 共有 2635 人次浏览
|
|
- 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查
- [摘要]本文采用社会运动理论中的资源动员、政治过程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研究中国城市的业主维权运动。笔者将宏观的利益集团社会政治视角与中、微观的维权运动动员机制结合起来,考察影响业主维权运动的主要因素。笔者在北京市小区维权案例中发现,在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领域,以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为主体,包括房管局小区办、地方法院和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在内的、一个具有分利性质的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该集团的强势地位,使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敢于普遍而广泛地侵害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这正是业主维权运动兴起的深层原因。维权骨...
- 作者:
张磊;
- 全文[ PDF 1133.0 KB ] 2005.20(6) 共有 2628 人次浏览
|
|
- 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
- [摘要]产权界定,作为一种当事人之间缔结或改变权利合约的互动过程,无疑是经济生活史上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集体企业改制的某些经验事实表明,社区集体产权主要不是一种市场合约性产权,而是一种社会合约性产权。这种社会性合约既不是某种有意识设计的制度,也不是社会关系的自然表达,而是特定行动关系协调的产物,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和谐秩序。在市场合约不完备的情况下,它有可能以非正式的方式比较好地处理和解决社区内部的合作问题和产权冲突,具有界定和维护社区产权秩序的作用;但是在制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这种作用就十...
- 作者:
折晓叶,陈婴婴
- 全文[ PDF 1110.0 KB ] 2005.20(4) 共有 2140 人次浏览
|
|
- 再访涂尔干——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
- [摘要]涂尔干的一个卓越贡献,是从现代经济中辨识出了作为其后果与构成的道德性因素。本文将其概括为涂尔干的“道德性视角”。研究表明,涂尔干的道德性视角,不仅是对正统经济学“去道德化”倾向的一个有力批判,更是引领经济社会学的转向,即把社会结构分析与道德分析整合起来的桥梁。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涂尔干道德性视角中,引申出了可构成这种整合基础的三个理论命题。最后,笔者以雇佣关系中的道德为例,提出在持久性关系中,经济道德通常是一种遵循莫斯“礼物交换”过程的社会建构。
- 作者:
汪和建;
- 全文[ PDF 813.0 KB ] 2005.20(1) 共有 2852 人次浏览
|
|
- “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
- [摘要]本文选择5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以妇女为主体的劳动竞赛———“银花赛”,通过大量的口述访谈和文献档案分析这场社会动员背后的多种因素,呈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如何与妇女解放的策略交织在一起,如何在推动妇女走向社会的同时制造并维持了社会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不平等。
- 作者:
高小贤;
- 全文[ PDF 627.0 KB ] 2005.20(4) 共有 2909 人次浏览
|
|
-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 [摘要]上山下乡运动作为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试验,以往外国学者的研究都将解决城市就业和人口问题作为领导人发动这场运动的动机。现在可参考的资料并不支持这种似乎合理的解释,因为正是在城镇青年下放的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城乡劳动力的对流。本文重点分析了1968至1980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认为毛泽东防止修正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建立政治新秩序的动机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它没有得到知青和他们的父母的拥护,从70年代末开始,公开的抵制出现,最终以上山下乡政策的结束而告终。虽然这场运动的确培养了很独特的一代,但是下乡...
- 作者:
潘鸣啸;
- 全文[ PDF 807.0 KB ] 2005.20(5) 共有 3094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