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联网与虚拟社区
-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 ,互联网融会了传统媒介的所有传播特点 , 同时又具有许多独特性 ,诸如
信息的可储存和再现性、多方同时可及性、匿名性 、开放性等等。正因为此 ,互联网对现实社区生活的影响与传统传播媒介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认为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与面对面的传播一样是真正的互动,并且这种互动也能够产生真正的社区 ,从而为成员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联系和支持 ,因此互联网不仅进一步疏远了现实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而且还构建出了一个完全脱离于现实社区之外的虚拟社会空间 ,从而人们之间的现实社会联系愈发萎缩直至...
- 作者:
刘瑛,杨伯溆
- 全文[ PDF 202.0 KB ] 2003.18(5) 共有 3370 人次浏览
|
|
|
|
- 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
- [摘要]本文的主旨就是试图参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的历史实践 ,来对
“涂尔干主义”的实际历史效果做一次初步的考察和分析 。本文试图表明的主要观点有二:⒈涂尔干在
19 世纪末所提出的那一套用来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危机的方案并不仅仅只是一套纸上作业, 而确确
实实是20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⒉就解决 19 世纪自由主义
现代性体制所面临的那些经济 、社会与精神危机而言, 涂尔干主义的解决方案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效
果;但它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是...
- 作者:
谢立中;
- 全文[ PDF 378.0 KB ] 2003.18(5) 共有 2427 人次浏览
|
|
|
|
|
|
- 社会经济地位与网络资源
- [摘要]社会网络理论是在对传统社会结构理论的补充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的 。社会网络理论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但没有否定社会地位的作用 。尽管西方一些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地谈到社会经济地位对网络资源的影响, 但多年来西方和中国的一些研究都把重点放在弱关系与强关系在人们求
职过程中的作用,较少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关系资源 。本文依据 1999 年在厦门市进行的就业调查资料 ,试图较为全面地以诸如性别 、年龄、收入 、单位所有制 、单位主管部门 、文化程度 、个人
政治面目等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标志作为自变量进行分...
- 作者:
胡荣;
- 全文[ PDF 320.0 KB ] 2003.18(5) 共有 2701 人次浏览
|
|
- 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
-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自产生以来 ,有关增权的研究一直是专业中的一个主题 。尤其是近 30 年来, 增权更
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和整个社会中一个无所不在的话语 。但在我国,社会工作研究并没有赶上这股潮流,
到目前为止 ,国内对增权理论仍然缺乏系统的介绍。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本文从辨析权力 、无权和增权等基本概念入手 ,追溯社会工作中增权取向的实践基础和政治 、思想基础, 然后简要地概括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对以往的社会工作进行反思 。
- 作者:
?陈树强;
- 全文[ PDF 375.0 KB ] 2003.18(5) 共有 6147 人次浏览
|
|
- BBS互动的结构与过程
- [摘要]为此, 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作为网络互动的一种类型 ,BBS互动的结构性要素有哪些 ,其互动过
8
社会学研究 2003 年第 5 期程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存在哪些一般性的理论问题 ? 显然,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社会学的互动理论 ;有利于认识目前还很神秘的网络生存方式。可以相信, 随着这一学术论域的开启和积累, 社会学终会解开网络互动的“密码” 。
- 作者:
白淑英,何明升
- 全文[ PDF 386.0 KB ] 2003.18(5) 共有 2310 人次浏览
|
|
|
|
|
|
|
|
|
|
- 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 [摘要]当代社会科学中方兴未艾的新制度主义揭示, 任何制度的正常运转都嵌入在更大的制度、结构甚至文化因素之
中。如果对制度嵌入性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单纯就合作医疗研究合作医疗,我们就无法对国家如何适当干预提供学理上的指导 。本文依据新制度主义中制度嵌入性的思路,利用相关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已有的调查研究 ,对合作医疗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结构和支持条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
- 作者:
顾昕,方黎明
- 全文[ PDF 486.0 KB ] 2004.19(5) 共有 2465 人次浏览
|
|
|
|
|
|
|
|
|
|
- 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
- [摘要]晚近视觉文化异军突起,视觉性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显著的“文化主因”。看与被看显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实践,它形成了意义的生产和交流。如费斯克所言:看制造意义, 因此它成为一种进入社会关系的方式,一种将自己嵌入总的社会秩序的手段 ,一种控制个人特定社会关系的手段。本文从不同的社会学理论入手 ,深入探讨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联 ,进而揭示出视觉性
所以在当代社会凸现的多重原因。
- 作者:
?周宪;
- 全文[ PDF 295.0 KB ] 2004.19(5) 共有 3949 人次浏览
|
|
|
|
-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 [摘要]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9 世纪后半期,又几乎同时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从那时开始 ,两个国家都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社会转型进程, 即由经济上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国家转型;由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世袭政统 ,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体制转型 。在这重大的历史变迁中 ,各自的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也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体系。因此 ,两个国家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比较, 有助于学人们了解和感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和韩国的民众的阶级意识的异同, 并借以分析两国...
- 作者:
李炜;
- 全文[ PDF 556.0 KB ] 2004.19(5) 共有 3653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