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本文运用2007年上海城市新移民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及其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包含着文化融合、心理融合、身份融合和经济融合四个因子;从社会融合程度来考察,城市新移民的总体水平偏低;从具体影响因子来看,体现出心理融合、身份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依次降低的趋势。相对较高的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程度,反映了作为新移民聚居地的上海为新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相对较低的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状况,则反映出"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宽...
  • 作者: 张文宏;雷开春;
  • 全文[ PDF 703.0 KB ] 2008.23(5)  共有 3226 人次浏览
  • 章学诚的“经世”观与清初“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建构
  • [摘要]以往的章学诚研究往往从学术史的角度入手,把他描绘成一个对"道"的持守有独到见解的人物,本文则拟从清初社会政治生态的复杂运作出发,深入分析章学诚的思想与清初帝王进行"大一统"意识形态建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考察了图书收藏与私人领域的兴衰过程,指出章学诚图书收藏和流通应归于官守的思想呼应了皇权对文化进行整体规划的构想;其次,本文对章氏的"官师合一"的复古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与皇权对"复三代"的追求之间有微妙的契合关系,都是进行思想控制的一个环节;最后,本文对章学诚编纂地方志...
  • 作者:

    杨念群

  • 全文[ PDF 1189.0 KB ] 2008.23(5)  共有 2045 人次浏览
  • 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
  • [摘要]根据2005年在福建省厦门市的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表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由维权抗争因子、利益表达因子和选举参与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居民的政治参与起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现阶段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在个人政治接触仍然起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政治参与方式。
  • 作者:

    胡荣

  • 全文[ PDF 499.0 KB ] 2008.23(5)  共有 2182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
  • [摘要]农村医疗筹资体系的制度设计是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Kakwani指数和PII指数对我国农村医疗筹资体系内三种主要筹资形式进行了垂直公平性和水平公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医疗筹资体系保证了水平公平却牺牲了垂直公平,商业保险筹资体现了轻度的垂直公平,而自负支出筹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垂直不公平和水平不公平问题。
  • 作者:王晶
  • 全文[ PDF 800.0 KB ] 2008.23(5)  共有 2204 人次浏览
  • 文化人类学的传入与民国时期经史研究的新拓展——以亲属称谓研究为例
  • [摘要]二战以来,人类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历史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国史学界则早在民国时期就非常重视对人类学成果的运用。在亲属称谓问题上,民国学者在充分继承前辈经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吸收西方人类学界的相关理论,从而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在研究中较少受传统价值判断的影响;力图揭示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民族志材料引入比较研究的领域;在引进理论时具有强烈的学术批判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更多
  • 作者:

    赵满海

  • 全文[ PDF 547.0 KB ] 2008.23(5)  共有 1914 人次浏览
  • 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
  • [摘要]针对近年来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学呼声的重返阶级分析主张,本文从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种范式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返阶级分析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的讨论虽有涉及,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大范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关于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假设是冲突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权力强制的结果;而后者是功能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整体的需要和自由竞争的结果。因此,前者更关注社会剥夺和集体抗争,后者更关注地位获得和"市场形势"。鉴于20世纪...
  • 作者:

    冯仕政

  • 全文[ PDF 732.0 KB ] 2008.23(5)  共有 3301 人次浏览
  • 发现社会生活的阶序逻辑——路易·杜蒙和他的《阶序人》
  • [摘要]杜蒙集中研究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他用这个术语所定义的范畴涉及了许多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现代观念, 但他所选取的是人类学式的、从他者的眼光来反观自己社会的迂回策略《阶序人》在这方面尤为典型 ,并且显示出了这种方法的优势,从而成为杜蒙自己所有研究的基础 ,也是我们了解 他思想的起点。该书的副标题“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透露出了它的主要研究 内容 ,同时,杜蒙凭借这种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思考及对西方社会的反思也值得我们探究为了便于理解,本文遵循以下的安排:首先探讨杜蒙的基本立场及其研究方法,再介绍其对印度的具体...
  • 作者:夏希原
  • 全文[ PDF 377.0 KB ] 2008.23(5)  共有 2543 人次浏览
  • 社会意识中的“隐”——《皇权与绅权》的一个补注
  • [摘要]费孝通先生在《皇权与绅权》中,通过回到经典的方式,突出了"士"的消极态度。这是一种社会意识,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士"的消极可以分为"绅"的消极和"隐"的消极,前者回避皇帝,后者拒绝皇帝,使得士既可以入世为官绅,也可以出世为隐逸。"隐"服从于体现为"修身"的"士志于道"的理想,又因为世间与超世间的"不即不离"的关系,使"隐"异于印度和欧洲的遁世修行者,而是与"绅"一起,互补地支撑了"士"与"皇"的关系结构。...
  • 作者:

    梁永佳

  • 全文[ PDF 463.0 KB ] 2008.23(5)  共有 3176 人次浏览
  • 观察现代性——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新视野
  • [摘要]本文对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研讨凸显了卢曼超越主体哲学的反人本主义和非规范取向的理论建构特点,勾勒了社会系统理论所带来的范式转换之诸种面向。本文随后介绍了社会系统理论对我们重新理解社会与个人以及诸实质议题所提供的新视角,强调了卢曼坚持系统理性和功能分化的立场,并对该立场提出了批评。本文认为卢曼社会系统理论为我们观察和理解现代性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理论话语和视角。 
  • 作者:

    肖文明

  • 全文[ PDF 753.0 KB ] 2008.23(5)  共有 3060 人次浏览
  • 超越基督宗教社会学——兼论宗教市场理论在华人社会的适用性问题
  • [摘要]二战以来,由于研究对象过分集中于西方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社会学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基督宗教社会学。作为宗教社会学的新范式,宗教市场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排他性宗教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是它忽略了对东亚社会中非排他性宗教的分析。当我们把该理论运用到华人社会时有必要对其适用性进行反思。我们希望这种反思有助于纠正宗教社会学的基督教中心主义,同时对未来的中国宗教研究有所助益。
  • 作者:

    卢云峰

  • 全文[ PDF 493.0 KB ] 2008.23(5)  共有 2812 人次浏览
  • 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族际通婚夫妇的婚龄、生育数及其子女的民族选择
  • [摘要]民族通婚既反映民族关系状况,又影响民族人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较快,有关研究推测族际通婚夫妇的生育水平及其子女倾向选择少数民族身份也是原因之一。本文应用匹配程序开发处理2000年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通过对族际通婚夫妇的初婚年龄和生育数量的分析表明,族际通婚能推迟婚龄并减少生育,族际婚姻子女偏向于选择少数民族身份。本文最后结合族际婚姻的生育数量评估了这种民族选择偏好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影响。
  • 作者:

    郭志刚; 李睿;

  • 全文[ PDF 565.0 KB ] 2008.23(5)  共有 2467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