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急管理的中国模式——基于结构、过程与功能的视角
- [摘要]应急管理通常涉及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但这两个层面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差异较大。本文以结构、过程和功能的视角,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与社会”的特殊关系,分析党对应急管理的结构性介入,同时,以武汉市成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展示党领导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及其成效,从而揭示出中国应急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应急管理模式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十分有效,但是,成本代价也很大。因此,应以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契机,统筹完善常规应急管理体系与非常规...
- 作者:龚维斌
- 全文[ PDF 2573.0 KB ] 2020.35(4) 共有 3240 人次浏览
|
|
- 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原则与指标体系
- [摘要]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实践,本文建议完善及时报告、科学识别、信息公开、风险区分与早防早治、靠前指挥、激增能力、社会动员、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统筹推进、公平分配的国家公共卫生风险预警应急管理原则体系,呼吁构建包括人民健康、民众情绪、经济影响、政治影响、公共安全、国际合作等指标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风险预警应急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促进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作者:宋林飞
- 全文[ PDF 1244.0 KB ] 2020.35(4) 共有 2771 人次浏览
|
|
- 信息、信任与信心:风险共同体的建构机制
- [摘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建构有效的风险共同体。研究认为,风险信息、信任、信心以及风险认知和情绪体验等是风险共同体建构中的重要变量。笔者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初期的全国调查数据,验证了信息—信任—信心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疫情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透明度通过官方信息源信任对疫情防控信心产生影响,疫情防控信心进一步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另外,官方信息源信任和非官方信息源信任可以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体验,但二者作用的方式相反。
- 作者:王俊秀、周迎楠、刘晓柳
- 全文[ PDF 2013.0 KB ] 2020.35(4) 共有 3156 人次浏览
|
|
- 中国城市移民的住房——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
-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安排的社会区隔作用下降,人口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城市成为多数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但日益高涨的城市房价已经或正在成为外来者融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一种障碍。对CGSS微观数据的分析表明,与城市原居民相比较,城市移民在收入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弱势,但在住房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弱势。基于住房的社会排斥机制开始形成,并且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劳动市场、有着时间累积性和代际传承性的社会排斥。如果房价持续上涨,这种排斥机制将借助时间累积性而变得顽固和相对隐蔽。住房在社...
- 作者:方长春
- 全文[ PDF 1933.0 KB ] 2020.35(4) 共有 3751 人次浏览
|
|
- 经济发展特征、住房不平等与生活机会
- [摘要]既有研究大多强调住房不平等是职业不平等的结果,而住房不平等并未成为社会不平等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特征指出,在中国经济模式下,住房不仅代表着独立于职业之外的生活机会,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财富、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官方统计数据、代表性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从资源获得而言,基于住房获得的财富已经超过了职业收入;从主观认知而言,住房产权也成为城市居民社会地位获得与向上流动的基础。本文为“房住不炒”、促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住房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 作者:魏万青、高伟
- 全文[ PDF 2041.0 KB ] 2020.35(4) 共有 3507 人次浏览
|
|
- 住房属性嬗变与城市居民阶层认同——基于消费分层的研究视域
- [摘要]本文将住房纳入到消费分层的研究视域,基于2015年CGSS调查数据分析了住房对居民阶层地位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诸如产权、面积、社区品质等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和住房消费分层本身都对阶层认同的产生及阶层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来引导居民理性的住房需求,建立合理的房产增值收益分配体系,缓解住房不平等引起的社会阶层分化等问题。
- 作者:张传勇、罗峰、黄芝兰
- 全文[ PDF 2176.0 KB ] 2020.35(4) 共有 3653 人次浏览
|
|
- 战略认知、增量式变革与中国银行业变迁
- [摘要]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视角,考察了1984-2015年中国银行业的长时段发展进程。研究发现:从银行业金融形态上看,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专业银行分割垄断到多元银行体系构建、民间金融再度兴起及其制度化发展、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三个阶段的重要变迁。其背后隐含着共通性和一致性的历史制度逻辑:中国银行业的变迁本质上是国家所主导的增量式变革的产物;在特定战略认知的交叠影响下,国家先后通过三次增量式变革战略深刻影响和形塑了银行业的变迁路径。本文为理解中国银行业发展变迁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洞察力的解释路径与分析...
- 作者:梁波、王海英
- 全文[ PDF 2419.0 KB ] 2020.35(4) 共有 2048 人次浏览
|
|
-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从嵌入经济到嵌入社会
- [摘要]税收制度要匹配国家发展目标和税源基础,它必须嵌入到经济和社会肌体中才能实现这两个匹配。根据税收制度嵌入对象的转移方向不同,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税收事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嵌入单位、嵌入企业和嵌入社会。它们对应的国家发展目标分别是:推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推动国家治理。随着我国税源基础从国民收入循环的生产环节向再分配和财富积累环节转移,税收制度嵌入基础将逐渐从经济转入社会,这对推动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在保持税收嵌入广泛经济基础的同时,深化税收嵌入社会的程...
- 作者:吕冰洋、张兆强
- 全文[ PDF 2380.0 KB ] 2020.35(4) 共有 2440 人次浏览
|
|
- 社会与人民:中国人类学的学术风格
- [摘要]中国人类学近百年的发展,除与国际人类学研究共享的领域外,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学术风格和思想资源,如家乡人类学、本土人类学与国家人类学。家乡人类学在和西方“异文化”研究的比较中发展起来,构成了本土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人类学本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本土人类学则致力于描述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性,解释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由国家推动的调查研究活动把人类学的学术旨趣同现实的要求连接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以国家建设为核心的研究取向。引自西方的人类学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物”“...
- 作者:麻国庆
- 全文[ PDF 1881.0 KB ] 2020.35(4) 共有 3118 人次浏览
|
|
- 把“管理”带回政治——任务、资源与街道办网格化政策推行的案例比较
- [摘要]当前有关基层政府行为的研究多从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出发探究其行动策略,但是,为何处于相同组织结构和激励函数下的地方政府在执行同一任务时依然行为迥异?基于三个街道办在网格化管理政策推行上的行为差异比较,本文提出,尽管面临相同的结构地位和激励函数,但管理任务量的巨大差异、行政资源的平均化配置模式和自致资源获取能力的差别促使三个街道办在面对同一任务时分别采取了按部就班、被动应付和政策悬置三种应对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将“管理函数”带回基层政府行为的研究,并由此进一步讨论其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 作者:陈那波、李伟
- 全文[ PDF 2593.0 KB ] 2020.35(4) 共有 3250 人次浏览
|
|
-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
- [摘要]人口衰退、老龄化和超低生育率构成了21世纪的人口危机,而“生育赤字”和超低生育意愿是这场危机的“原爆点”。本研究围绕生育意愿,从生育意愿与生育率关系的稳定性、生育意愿变化规律、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生育赤字、家庭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等方面勾画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意愿理论的图谱和实证研究的发展脉络,探讨了中国生育意愿研究存在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国的生育意愿已低于更替水平,这无疑是生育危机的前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作者:吴帆
- 全文[ PDF 1828.0 KB ] 2020.35(4) 共有 7929 人次浏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