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社会工作专业使命的探讨
  • [摘要]当今世界正迈向后现代,中国正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本文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问题。文章首先对国际社会工作界既有的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使命的论述做出批判性检视,特别关注后现代的视角;而后作者尝试提出自己的一个后现代社会工作的构形并阐述其使命主张。最后,文章阐述了上述这些讨论对于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含义,得出结论应以"遣使者—受任者"关系为据来决定使命。
  • 作者:

    陈涛;

  • 全文[ PDF 757.0 KB ] 2011.26(6)  共有 2187 人次浏览
  • 追踪调查中的追踪成功率研究——社会转型条件下的追踪损耗规律和建议
  • [摘要]本研究将追踪调查的追踪结果成功与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学中的标定再捕获理论,使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将追踪成功概率分解为样本存活概率和存活样本的追踪成功概率。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1989-2009年8轮的追踪调查数据(CHNS),结果从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均证实了作者提出的中国追踪调查中追踪损耗的城乡差异假设、生命周期假设和社会转型假设。最后作者提出了减少追踪损耗的有关方法和建议。
  • 作者:梁玉成
  • 全文[ PDF 1252.0 KB ] 2011.26(6)  共有 2663 人次浏览
  • 国家、资本市场与多元化战略在中国的兴衰——一个新制度主义的公司战略解释框架
  • [摘要]本文采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理论框架,强调外部制度环境(国家和资本市场)在塑造大公司内部结构和战略中的作用,尤其是权力和合法性在组织变革中的关键角色。基于676家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7年间的财务和公司治理数据以及相关深度访谈资料,本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强有力地形塑了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或专业化战略。尽管多元化对业绩不利,但我国公司仍热衷多元化并由此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公司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家和资本市场利用其政治和市场权力推行的“最佳”公司战略和组织形式,经由三种“制度同构”机制被企业采纳。本...
  • 作者:杨典
  • 全文[ PDF 958.0 KB ] 2011.26(6)  共有 3353 人次浏览
  • “扩展的临床视角”下企业社会工作的干预策略——以广东D厂的新员工为目标群体
  • [摘要]在劳资冲突愈发严重的当代中国,作为劳资之间的沟通桥梁,企业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巴尔廓帕尔提出的"扩展的临床视角",结合笔者在广东D厂的实习社工经验,从人与环境的双重改变入手,本文构建了面向新员工的企业社会工作干预策略,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在员工高流失率困扰越来越多企业的情况下,选取新员工进行企业社工干预的尝试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是社工介入企业领域的新契机。 
  • 作者:

    郑广怀; 刘焱

  • 全文[ PDF 576.0 KB ] 2011.26(6)  共有 2797 人次浏览
  • 法律洞的司法跨越——关系密切群体法律治理的社会网络分析
  • [摘要]当法官(法律)面对村民及其关系密切群体时,对方无结构洞,而自己周边有法律洞,处于不利的网络位置。为此,法官(法律)采取将村长、习惯法和调解嵌入的策略,填补法律洞以提高结构自主性。当法官(法律)面对陌生人群体时,可利用对方存在结构洞以提高结构自主性,但这时的法官(法律)还未处于自己无法律洞而对方有结构洞的最佳网络位置。因此,中国法治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制定法与中国因素的有机融合以填补法律洞。
  • 作者:

    张洪涛

  • 全文[ PDF 897.0 KB ] 2011.26(6)  共有 2446 人次浏览
  • 中国城市的社会阶层与基层人大选举
  • [摘要]与强调用民主价值观、政治效能感解释中国基民人大选举中人们投票行为的思路不同,作者将阶层政治论的基本逻辑用于解释投票行为。该理论的理性选择解释把阶层利益作为核心阐明变量,而阶层政治的社会心理解释则强调阶层认同的不可或缺性。运用逻辑斯蒂回归及检验模型间系数差异的自助法对CGSS2006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基于这两种解释的研究假设。公职新中产、市场新中产、小业主与自雇者均比工人更有可能参加投票;而这又由其收入更高、更认同中产阶层来阐明;收入越高越认同中产阶层;收入越高、越认同中产阶层就越有可能参加投票。归纳这些...
  • 作者:刘欣; 朱妍
  • 全文[ PDF 2064.0 KB ] 2011.26(6)  共有 2746 人次浏览
  • 埃及社会运动中的机会结构、水平网络与架构共鸣
  • [摘要]本文源于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埃及2005年与2011年发生的两次致力于推翻穆巴拉克政府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受够了”运动与“一二五”运动——为什么会带来不同的政治效应?本文以社会运动理论视角的分析发现,这两次社会运动在面临的政治机会结构、动员的水平网络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动架构产生的共鸣程度不同。这种差异进而影响到动员能力,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后果。
  • 作者:

    周明; 曾向红

  • 全文[ PDF 931.0 KB ] 2011.26(6)  共有 2821 人次浏览
  • 中国经验的环境之维:向度及其限度——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验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维度,也包括了环境这一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回顾来重新理解中国经验;通过对中国经验的反思,检讨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缺陷与局限。中国经验与中国环境社会学存在着休戚相关、互相建构和重塑的关系,对二者互为映照的关系需要予以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 作者:包智明; 陈占江
  • 全文[ PDF 453.0 KB ] 2011.26(6)  共有 2176 人次浏览
  • 公众环境关心的多层分析——基于中国CGSS2003的数据应用
  • [摘要]现有研究更多关注公众的社会、经济特征(如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等)对环境关心的影响,而忽视所在社区宏观变量和环境关心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运用二层线性模型对公众的环境关心进行个人层次和城市层次的分析。尽管多数环境关心的方差存在于个体的社会、经济特征中,但是我们发现仍然有5%的显著方差可以被城市层次的变量所解释。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人层次,年龄、收入、教育水平及性别和环境关心有显著关系;在城市层次,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城市类型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关心无显著关系,但所在城市的第一产业比例和工业烟尘排放量与环境关心...
  • 作者:

    洪大用; 卢春天

  • 全文[ PDF 546.0 KB ] 2011.26(6)  共有 3213 人次浏览
  • 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脆弱性——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
  •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干旱区本身易变的气候条件呈现暖干趋势和更高的不可预测性。面对变化的自然条件,牧民适应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否有利于牧民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适应策略。本文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荒漠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基于近4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两次田野调查数据,从社会脆弱性的两个过程——风险暴露和应对能力——出发,分析案例地牧民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脆弱性。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案例地近40年有暖干趋势,协同灾害增多;而草场划分到户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牧民的风险暴露程度,而且使牧民原有低...
  • 作者:

    张倩

  • 全文[ PDF 1346.0 KB ] 2011.26(6)  共有 2567 人次浏览
  • 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
  • [摘要]1970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兄弟姐妹数的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兄弟姐妹的构成,进而影响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以及性别间的教育差异。对2006年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兄弟姐妹越多,女性的受教育年数相对男性越低,尤其是在她们有兄弟的情况下。在中国,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年轻一代的性别间教育不平等相对老一代降低了。本研究显示,性别间教育不平等不仅受到国家促进男女平等政策的影响,还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 作者:

    叶华; 吴晓刚

  • 全文[ PDF 1111.0 KB ] 2011.26(5)  共有 5423 人次浏览
  • 社会关系、初职获得方式与职业流动
  • [摘要]关系使用者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群体,区分不同类型的关系使用者对理解社会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结果变量的效应非常重要。根据初职获得的方式,本研究将劳动者分成三个群体,即通过正式渠道(不使用关系)、正式渠道与关系相结合(“正式+关系”)以及完全通过关系获得初职的群体。使用2009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JSNET2009)数据,本文探讨了这三个劳动者群体的特征以及他们在职业流动和收入分层模式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使用“正式+关系”方式获得初职的劳动者群体和完全通过关系获得初职的劳动者群体的特征及...
  • 作者:

    吴愈晓

  • 全文[ PDF 832.0 KB ] 2011.26(5)  共有 3105 人次浏览
  • 流亡者与生活世界
  • [摘要]流亡作为舒茨的生活本身,构成了其思想的海德格尔式的“照面”(begegnen,encountered)。在此关照下,本文试图从舒茨的行动概念入手,通过将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置于德国社会理论的传统之中,来理解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作为一个具体的、实在的现代人的困顿,及其困顿的终极表现——流亡。而这一舒茨作品中不言而喻的组成部分也正是我们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理解其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本出发点。
  • 作者:孙飞宇
  • 全文[ PDF 714.0 KB ] 2011.26(5)  共有 2858 人次浏览
  • 新经济社会学的价格理论论析
  • [摘要]新经济社会学指出社会网络制约价格,价格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企业定价遵从产业内部已有的定价规则,而且价格具有多方面的象征含意。这些价格观点受到新经济社会学理论流派分隔的影响,并未融于一个完整的体系之中,彼此间相互区隔。社会建构主义的价格观、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的价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价格和新兴产业中定价体系的扩散。文化社会学的价格观认为价格呈现了商品的质量,还呈现了与商品有关的行动者的社会特征。这种定价观更适用于分析时装和奢侈品等消费品、艺术品以及所谓“无价物品”的定价问题。结构经济社会...
  • 作者:

    王茂福

  • 全文[ PDF 530.0 KB ] 2011.26(5)  共有 2855 人次浏览
  • 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
  • [摘要]研究社会资本在地位获得模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有两个难点必须理清。一是社会资本的概念和测量问题,二是劳动力市场内的不同就业状态(例如自雇与受雇)是否会对不同方法测量到的当前社会资本的生成产生影响。这对于全面理解社会资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在地位获得模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研究论证了当前几类社会资本测量工具在设计原理和测量功能上存在不同,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和测量情境来设计和使用恰当的测量工具。本研究使用2009年中国大城市社会网与求职调查中的广州数据,应用多个回归模型分析了通过三种方法测量到的“讨论网”社会资本...
  • 作者:邹宇春; 敖丹
  • 全文[ PDF 792.0 KB ] 2011.26(5)  共有 2515 人次浏览
  • 农民经商与市场分化——浙江义乌经验的表达
  • [摘要]浙江义乌兴商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经商是义乌经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农民经商兴起的“数据”表现在乡办、村办、乡村联办三类经营单位均不及农民户办经营更有效率,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此结果与农民家庭本位合作制存在“亲和性”。家庭本位为资本发展提供动力功能,表征着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路径,由此回应了韦伯命题。
  • 作者:

    刘成斌

  • 全文[ PDF 733.0 KB ] 2011.26(5)  共有 2232 人次浏览
  • 市场里的差序格局——对我国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本土化说明
  • [摘要]在摆脱了科层化的计划经济之后,我国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新经济形态。本文以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构造为例,试图通过概念化其中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刻画这种新型经济形态的特征。通过对市场场域理论的扩展,本文发现在我国粮食购销市场中存在着可以称为“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即以中央粮食行政部门为核心、将不同身份的企业依序排列的身份体系。在这个不平衡的格局里,中央国家对不同身份的企业实施差序化的控制。最后,笔者提出了稳定这个差序格局的条件和困难。
  • 作者:

    熊万胜

  • 全文[ PDF 682.0 KB ] 2011.26(5)  共有 2215 人次浏览
  • 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与市场发展——惠镇石灰市场个案研究
  • [摘要]次生庇护是从初级庇护中衍生出的一种交换关系。交易附于其上的市场,便会由于“过度嵌入”而“不自由”。本文以惠镇石灰市场作为具有理论相关性的关键个案,旨在基于结构与文化的互联模式视角,考察这种交易模式何以能促进这类市场的发展。个案表明,初期的行商阶段,社会纽带缺席的直接交易模式面临很大风险与不确定性,交易经常失败、市场萎靡;而至坐商阶段,基于次生庇护关系的提篮者—厂商模式则促成了稳定交易和市场秩序的形成。分析揭示,交易虽然嵌入于次生庇护关系,但后者又嵌入并依附于蕴涵社会美德的新型商业观。结构嵌入与文化嵌入的...
  • 作者:

    符平

  • 全文[ PDF 916.0 KB ] 2011.26(5)  共有 2568 人次浏览
  • 当代中国超常信仰的经验研究——兼论中国宗教的内容与格局
  • [摘要]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价值的经验调查”(2007 Empirical Survey of Valuesin China,ESVIC)数据,对当代中国的超常信仰活动进行了探索性的经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人超常信仰的实践形式多样,但并不普遍。在超常信仰的社会相关性方面,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与超常信仰行为显著相关。年长、已婚有偶、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身体健康自评差的人群更有可能发生超常信仰行为,但具体到超常信仰行为的不同类型,其差异性又有不同。这显示了超常信仰在社会相关性方面的复杂程度。在超常信仰与宗教的关系方面,分析表明有宗教信...
  • 作者:夏昌奇; 王存同
  • 全文[ PDF 1684.0 KB ] 2011.26(5)  共有 2592 人次浏览
  • 建筑业欠薪机制的形成与再生产分析
  • [摘要]建筑业农民工长年被拖欠工资的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实。本文剖析了建筑业欠薪机制的形成原因,认为转包分包制和包工头制度并不是欠薪的根源,两者只是加剧了欠薪的程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组成部分的转包分包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建筑业中也普遍存在,但欠薪却不普遍。本文认为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建筑业欠薪支付,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工分制在建筑行业中的延续,社会主义集体农民的惯习和城乡分割制度是欠薪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改革开放后建筑业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建筑业对农民工的使用方式和欠薪支付方式却全部被保留下来。农民工不变的...
  • 作者:亓昕
  • 全文[ PDF 834.0 KB ] 2011.26(5)  共有 2342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