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基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生活方式——对上海康健社区实地调查的初步认识
  • [摘要]近10年来 ,上海基层社区组织的协调机制呈现出新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从社会学的某个角度看到了许多人正自觉不自觉地调整着自己的社会角色, 开始在他们重建的社会秩序中体验着新的行为规则 。1995 年上海市实行了“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 ,随后 又提出了探索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新体制 。这些新体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基层社区的实际生活正趋于脱离国家传统行政的管理范围 。这种“社区现象” 因涉及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行政等诸多方面而引起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 关注 。...
  • 作者:

    李友梅;

  • 全文[ PDF 270.0 KB ] 2002.17(4)  共有 2245 人次浏览
  • 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在“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 [摘要]研究城市社区建设是我近几年给自己定的一个工作内容 。我从研究乡土社会开始, 到研究小城镇 ,现在进入了大城市 、大都市, 伴随中国社会走过了一条城市化道路。我认为,如果把传统中国社会看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一端 ,那么, 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完成整个城市化过程 。 这个未完成不单单指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或者工业化的过程 ,还指人本身的变化过程——从农民到市民的变化过程 。即使像上海这样已经形成多年的大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面临着本市和外来农民的市民化以及他们和原有市民的现代化问题 。今天的社区建设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
  • 作者:

    费孝通;

  • 全文[ PDF 158.0 KB ] 2002.17(4)  共有 2403 人次浏览
  • 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
  • [摘要]在当前全国普遍推行的村委会选举中,农民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一种解释认为这表现了农民在农村市 场化进程中开始具有现代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逐步以公民的身份投入村委会选举过程。另一种解释从理性选择理论出发 ,认为因“村组织与村民的利益具有很大关系”,农民出于对投票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成本的预期而积极参与选举。 上述侧重于“公民文化”和“理性行动者”的解释, 都是着眼于农民个体作为投票者的参与动机 和行为 。但是, 面对实践中依然大量存在的不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从选举中收益甚少的村民在选举中的积极参与活动 ,它们却显得...
  • 作者:

    仝志辉;

  • 全文[ PDF 238.0 KB ] 2002.17(1)  共有 2695 人次浏览
  • 论“单位”研究
  • [摘要]
  • 作者:

    李路路;

  • 全文[ PDF 260.0 KB ] 2002.17(5)  共有 1806 人次浏览
  • 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
  • [摘要]我们的目的是探讨信任从何而来, 解释为什么信任在不同社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我们依赖中国四城市的数据 ,同时把中国的情况与别国的情况进行对比 ,希望对有关信任的一般理论建设有所贡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信任这个概念, 并描述各类信任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在介绍六种解释现有信任理论的基础上, 推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试图用中国四城市的数据对我们的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一部分是简短的结论 。
  • 作者:

    王绍光,刘欣

  • 全文[ PDF 1628.0 KB ] 2002.17(3)  共有 3656 人次浏览
  • 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 [摘要]农村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 如何理解农村, 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的课题。以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为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于 2001 年 7 月 14 日-16 日在湖北荆门召开, 来自全国的60 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是对会议内容的综述。
  • 作者:

    冯小双;

  • 全文[ PDF 170.0 KB ] 2002.17(1)  共有 2126 人次浏览
  •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 [摘要]本文是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家阿克劳夫于2001年12 月8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授奖时的发言稿。这是惟一的诺贝尔经济学家, 他公然强调了社会学方法对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反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宣言, 他发言的题目是 “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行为”。 可以看出“行为学”是他要强调的重点。文内也反复抨击经济学家拒绝社会学理论的“行为”。
  • 作者:

    乔治·A.阿克罗夫,方草

  • 全文[ PDF 490.0 KB ] 2002.17(6)  共有 2295 人次浏览
  • 群体效应、社会资本与跨国网络——“欧华联会”的运作与功能
  •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 ,西欧华侨华人总数只有一万来人 ,夹杂在全球数以千万计的海 外华侨华人当中 ,微不足道。然而 ,就在 20 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内 ,欧洲华人群体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急剧增长, 尤其是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华侨华人加强了与欧洲各国侨团之间的交往、协调与合作, 在全球海外华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也表现得空前活跃。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成立于 1992 年 ,是一个以欧洲各国华侨华人社团为基础的全 欧性华人联谊团体。笔者在 1986 年至 1999 年期间, 曾先后在欧洲学习 、研...
  • 作者:

    李明欢;

  • 全文[ PDF 272.0 KB ] 2002.17(2)  共有 2008 人次浏览
  • 穷人主体建构与社区性制度创新
  • [摘要]扶贫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资源传递过程,牵连并且构建着一系列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扶贫制度直接影响到目标群体:穷人 ,和执行发展计划的外部机构 :政府, 以及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本文讨论穷人在发展中的主体性 ,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 分析主体建构的意义 。理论方面, 我将从发展主体论和互为主体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结构中的利益关系、参与性和公共领域等概念 ,对穷人的社区发展和穷人的发展实践中的权力关系进行理论梳理。实证方面, 将根据贫困社区的案例来分析穷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状态 ,特定的扶贫方式如何影响他...
  • 作者:

    沈红;

  • 全文[ PDF 399.0 KB ] 2002.17(1)  共有 1889 人次浏览
  • 社会学的修辞
  • [摘要]
  • 作者:

    成伯清;

  • 全文[ PDF 416.0 KB ] 2002.17(5)  共有 1638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