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互联网与虚拟社区
  •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 ,互联网融会了传统媒介的所有传播特点 , 同时又具有许多独特性 ,诸如 信息的可储存和再现性、多方同时可及性、匿名性 、开放性等等。正因为此 ,互联网对现实社区生活的影响与传统传播媒介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认为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与面对面的传播一样是真正的互动,并且这种互动也能够产生真正的社区 ,从而为成员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联系和支持 ,因此互联网不仅进一步疏远了现实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而且还构建出了一个完全脱离于现实社区之外的虚拟社会空间 ,从而人们之间的现实社会联系愈发萎缩直至...
  • 作者:

    刘瑛,杨伯溆

  • 全文[ PDF 202.0 KB ] 2003.18(5)  共有 2778 人次浏览
  • “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
  • [摘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 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特点 。但是, 这一概念是在一种类似于散文风格的文章中提出来的 ,基本上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对其进行的分析,基本融化在一种叙事式的描述之中。在费先生提出“差序 格局”概念之后 ,无论是他自己 ,还是社会学界的其他人, 都缺乏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研究 ,更少有将这一分析与对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变迁的研究联系起来。本文试图对“差序格 局”这个蕴涵着极大解释潜力的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诠释, 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 作者:
  • 全文[ PDF 240.0 KB ] 2003.18(1)  共有 5026 人次浏览
  • 全球化与不平等:概念化与解释的论题
  • [摘要]本文的标题涉及三组基本论题 ,这些论题在社会科学家中仍然争论不休 ,更不用说在一般公民中了。其中两组论题是概念或理论的,另一组既是概念的 ,也是经验的。首先 ,全球化是什么 ? 应当如何对它进行理论概括 ? 其次, 可以区分出什么类型的不平等 ? 什么不平等是关键的 ? 在不平等的产生中涉及什么样的基 本社会进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我们正在观察与经历的全球不平等的后果应当如何解释? 什么力量与进程应当为它们负责? 这三个问题中没有一个有直接答案 ,虽然人们期望获得这样的答案。本文目标是:澄清可能的答案 及其意义, 论证某种概念 ...
  • 作者:

    格兰·瑟本,覃方明,王楠

  • 全文[ PDF 533.0 KB ] 2003.18(3)  共有 2478 人次浏览
  • 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
  • [摘要]过去 20 年 ,“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中最突出也是争议最多的概念和理论之一 。社会学家、经济学 家、政治学家、管理学家乃至历史学家纷纷使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笔者认为 ,社会资本理论的争论主要是由概念界定的不统一、测量方法的差异和分析层次的不同造成的。本文希望就以上各个方面澄清(而非解决)有关的争论和混乱,为以后社会资本的社会学研究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 作者:

    张文宏;

  • 全文[ PDF 354.0 KB ] 2003.18(4)  共有 3790 人次浏览
  • 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
  • [摘要]本文的主旨就是试图参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的历史实践 ,来对 “涂尔干主义”的实际历史效果做一次初步的考察和分析 。本文试图表明的主要观点有二:⒈涂尔干在 19 世纪末所提出的那一套用来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危机的方案并不仅仅只是一套纸上作业, 而确确 实实是20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⒉就解决 19 世纪自由主义 现代性体制所面临的那些经济 、社会与精神危机而言, 涂尔干主义的解决方案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效 果;但它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是...
  • 作者:

    谢立中;

  • 全文[ PDF 378.0 KB ] 2003.18(5)  共有 2180 人次浏览
  • 2002: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
  • [摘要]2002 年,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十六大 ;加入 WTO 的第一年, 中国经济运行良好, 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 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增长率达到8%;在政治稳定 、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市化速度加快 ,反贫困收效明显, 就业和社会保障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所有这些 ,都激发了社会学者的研究热情,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都有可喜进展。特别是即将于 2003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 36 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得到了社会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又值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初期创办的南开大学、北京大学...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651.0 KB ] 2003.18(2)  共有 2064 人次浏览
  • 阶级惯习与品味:布迪厄的阶级理论
  • [摘要]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阶级理论 ,典型地体现了他的一般社会理论和方法论原则。在竭力化解 主观与客观、结构与建构之间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主义的方法论(relational methodology)的指导下, 在批判、 继承马克思 新马克思主义和韦伯 新韦伯主义的阶级理论的基础上 ,布迪厄整合了阶级分析的主观与客观 、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以及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二分和对立 ;在作阶级划分时, 布迪厄将资本总量、不同资本的构成比例以及资本拥有状况的时间维度结合起来,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复杂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更具特色的是 ,...
  • 作者:

    刘欣;

  • 全文[ PDF 276.0 KB ] 2003.18(6)  共有 7141 人次浏览
  • 大学与知识分子
  • [摘要]
  • 作者:

    郑也夫;

  • 全文[ PDF 200.0 KB ] 2003.18(2)  共有 2000 人次浏览
  • 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初探
  • [摘要]在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中 ,许多社会学家将情感控制作为分析社会秩序 、社会关系 、社会行动或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并以此回答了“社会为什么是可能的”问题。挖掘和整理社会学家们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它摆到社会学理论中的应有位置, 有助于为我们研究社会学找到一条“被遗忘”的理论线 索,并开拓新的社会学视域。 在对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视角:情感控制是否必要 ;情感控制是否可能;情 感控制如何实现 。本文逐一进行分析。
  • 作者:

    郭景萍;

  • 全文[ PDF 391.0 KB ] 2003.18(4)  共有 2152 人次浏览
  • 求职者的社会网络与就业保留工资——以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为例
  • [摘要]“新经济社会学”学派一直强调个人的经 济行动 ——包括就业和求职活动——都是“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 因此在研究就业 问题时不应忽略社会网络的作用。自从格拉诺维特创造性地研究了个人社会网络关系 ,特别是弱关系对求职结果的影响之后, 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的关系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领域, 并产生了大量相关的文献。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个人在求职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网络关系对求职结果的作用,至少有 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略了:第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在求职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第二, 在求职者获得一份工...
  • 作者:

    赵延东;

  • 全文[ PDF 318.0 KB ] 2003.18(4)  共有 2178 人次浏览
  • 中国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性工作者
  • [摘要]2002年7 月到9月,我们课题组以“入住式社区考察”的方法在东北 A 市 、B 市和 C 市三个地方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红灯区考察。主要发现有四:其一 ,本次访谈的这三地的 103 个小姐几乎都是城市户口 ,下岗女工占半数 ;其二, 其中的本市人或者附近城市的人比较多 。这意味着这些小姐的“匿名性”的弱化 ;其三,从下岗到做小姐只是一种“职业平移”现象。由于个人经验资源的短缺与社会就业的救济性质 ,她们所获得的历次职业的社会地位一直非常接近 ,并不存在“堕落” ;其四 ,在连续的职业流动中,各种“关系”所发挥的作用呈现 为:“无关系”(自己...
  • 作者:

    黄盈盈,潘绥铭

  • 全文[ PDF 355.0 KB ] 2003.18(3)  共有 3144 人次浏览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