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试论当今世界现代化的标志——信息化
  • [摘要]一、信息化的含义与作用 1.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就目前世界范围的情况看,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程度的高低是由各国社会信息化程度决定的。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
  • 作者:

    欧阳进

  • 全文[ PDF 150.0 KB ] 1994.9(6)  共有 1490 人次浏览
  • 充分注意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反思坚持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 [摘要]针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结果,有两种相对立的意见:有人认为,消除现代化的负面结果的唯一出路是终止社会现代化过程;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实现现代化,这些负面影响可以不加考虑。我认为,上述两种看法都有不妥之处。事实上,在西方发达社会,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对现代化作出了较为深刻的反思,这些反思和批评不仅对我们了解西方现代化有所启发,而且对我们正在进行中国现代化过程有借鉴意义。下面我主要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社会的批评谈谈对现代化认识。
  • 作者:

    陆俊

  • 全文[ PDF 151.0 KB ] 1994.9(6)  共有 1504 人次浏览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特征与转型
  • [摘要]社会转型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但由于各地的转型要素不同,社会转型的起点、规模和力度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剖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特征出发,论证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障碍,概括了目前和今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四种趋向:一是差别发展中的转折点趋近趋向;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向;三是连片滚动趋向;四是单质突破趋向。 
  • 作者:

    刘敏

  • 全文[ PDF 402.0 KB ] 1994.9(1)  共有 1993 人次浏览
  • 一个发展社会学的理论
  • [摘要]社会是不断地发展,人的期望生活水平是永远直线上升,而社会的实际生活水平假如能与人的期望生活水平同步向上发展,两者之间的差距区不大的话,社会自然会得到融合的、协调的、稳定的发展。但是社会的实际发展,往往不是直线向上,因而社会的实际生活水平往往也不会是直线上升,相反的多数是相对地向下降,因此社会的实际生活水平与人的期望生活水平便产生了差距区,如果他们之间的差距区越来越大,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失却平衡以致发生冲突。这就是发展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 
  • 作者:

    何志宁

  • 全文[ PDF 69.0 KB ] 1994.9(6)  共有 1450 人次浏览
  • 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事系统与社会的整合发展
  •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军队建设面临诸多前所未遇的矛盾,军事系统的内外整合受到挑战。文章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军人利益和军人价值标准三个侧面对新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看法和对策。
  • 作者:

    吴晓晶

  • 全文[ PDF 594.0 KB ] 1994.9(2)  共有 1576 人次浏览
  • 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 [摘要]通过对武汉地区在校研究生的调查,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前在校研究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强调自我价值;偏重物质利益;由理想转向现实;由单一转向多元。而中国目前正进行的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氛围的变换是研究生价值观发生嬗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这一变化的主流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其在个人与集体、自我与社会、功利与奉献、现实与理想之间缺乏较好的平衡与统一,有偏重前者的倾向,这是值得注意的。
  • 作者:武汉大学“研究生价值观研究”课题组
  • 全文[ PDF 606.0 KB ] 1994.9(4)  共有 1703 人次浏览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本溪市的环境污染与居民的区位分布
  •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大量主观指标的调查,描述分析了环境污染严重的本溪市的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知,并将有关结果与北京、西安、扬州等地环境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常见的9项污染主观评价并运用方差分析,对被调查的10个街区的环境污染进行了分类排序,其结果与本溪市环保专业人员的评价基本相同,从而扩大了主观指标的运用范围。本文还从经验数据出发,提出并证实了居住区位的分布与个体拥有的权力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反映了组织或个人权力资源与环境价值的交换。某些污染严重的街区,工人居住的比例高于工人的平均比例,而干部的比例则远远低...
  • 作者:

    卢淑华

  • 全文[ PDF 529.0 KB ] 1994.9(6)  共有 1755 人次浏览
  • 养老保障及其国际比较
  • [摘要]养老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最普遍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系统地回顾了世界一些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述了各种模式的发展和成熟过程,以及各种模式的给付方式、支付年龄、费用负担、财政方式及应用和比较,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作者:

    郭士征

  • 全文[ PDF 791.0 KB ] 1994.9(5)  共有 1666 人次浏览
  • 知识背景与中国发展研究的走向
  • [摘要]发展研究正在成为代国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发展研究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元发展研究、分支发展研究、具体发展研究。然而,我国社会现阶段知识背景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研究的走向。宏观思辨型的学术传统、经世致用的学术习风、实证性研究的薄弱,等等,都会在开展、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发展研究学术体系上发生不同的变异和作用。知识背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发展研究的发展有可能戎为中国社会科学更新与发展的重要契机。
  • 作者:

    吴忠民

  • 全文[ PDF 608.0 KB ] 1994.9(1)  共有 1719 人次浏览
  • 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
  • [摘要]文章首先解释了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在经济社会学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从宏观层次研究开始,逐步下降到中观、微观层次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范式。同时,指出了经济社会关系各分析层次之间所存在的理论控制—经验支持的等级次序结构,以及宏观—中观层次研究和中观—微观层次研究各自具有的天然的“亲和性”。
  • 作者:

    汪和建

  • 全文[ PDF 361.0 KB ] 1994.9(2)  共有 1260 人次浏览
  • 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
  • [摘要]文章首先解释了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在经济社会学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从宏观层次研究开始,逐步下降到中观、微观层次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范式。同时,指出了经济社会关系各分析层次之间所存在的理论控制—经验支持的等级次序结构,以及宏观—中观层次研究和中观—微观层次研究各自具有的天然的“亲和性”。
  • 作者:

    汪和建

  • 全文[ PDF 361.0 KB ] 1994.9(3)  共有 1640 人次浏览
  • 论我国军事社区的形成以及与民间社区的协调发展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军事社区的形成、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与民间社区的协调发展。文章认为和平时期加强军事社区建设是我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稳定军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保证。文章认为,军事社区建设不仅是科学、技术、艺术的综合,也是军事、经济、文化的反映,它的规划与管理涉及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还指出,目前我国的军事社区与民间社区在许多方面已经融为一体,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一种优势互补的效应。军事社区研究在我国仅是开端,通过此项研究可以促进在市场经济中军队与地方的关系向更高...
  • 作者:

    许祥文

  • 全文[ PDF 953.0 KB ] 1994.9(2)  共有 1677 人次浏览
  • 关于人才成长的社会土壤的思考——“北京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状况”课题研究报告
  • [摘要]本文是在数据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课题研究报告。文章力图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审视知识分子问题,透过对研究对象科研状况及成才背景的分析,进而对人才成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是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土壤进行宏观的理性思考。文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面临的一次巨大的时代变革,它向人才发出了强烈的呼唤,然而在原有的社会环境中,人才的生长不尽如人意;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人才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格格不入,其要害在于它不是以人才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价值来衡量人才和对待人才的;冲破旧...
  • 作者:

    郝红专,张环

  • 全文[ PDF 541.0 KB ] 1994.9(4)  共有 2029 人次浏览
  • 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差异
  • [摘要]长期以来,就劳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业缘关系,漠视劳资关系的偏向;就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阶级关系,漠视阶层关系的偏向;就阶级内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水产分化、强调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漠视垂直分化、否认阶层间权利利益差别的偏向。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一项涉及全国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分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人阶级整体的阶层分化(即垂直分化)状态进行观测和描述,初步分析了各个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在整体中的地位,分析了各个阶层的社会功...
  • 作者:

    安建华

  • 全文[ PDF 562.0 KB ] 1994.9(6)  共有 1659 人次浏览
  • 我国青年贡献意愿的变化轨迹
  • [摘要]本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 1979—1992 年期间我国青年贡献意愿的特点及变化轨迹。分析认为:贡献意愿作为一种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混合在青年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不同的贡献对象,青年的贡献意愿存在差异;不同青年群体的贡献意愿强度和对不同对象的贡献意愿强度有所不同;在 1979—1992 年间,贡献意愿在总体上略有减弱趋势,但是对不同对象的贡献意愿却是有的增强,有的减弱,不能一概而论;大学青年似乎是贡献意愿某些方面变化的先导。
  • 作者:

    石秀印

  • 全文[ PDF 686.0 KB ] 1994.9(3)  共有 1717 人次浏览
  • 专业化建设的中断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转型
  • [摘要]“专业化中断”是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者考察了两种观点,认为它们未能揭示中断过程的全貌。从微观与宏观结合上,作者运用系统分析展开了中断过程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与人的选择,勾挑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结构因素:社会学范式转换、外来模式的影响、展开理论的探索,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学理论转型的讨论。对中断的历史分析,揭示了学术争鸣、中外社会学理论选择、对重大发展问题的正视,是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和建树的基础。作者强调,重述历史是一种理论行为,是对中国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学再认识,这一反思使人看到了经验研究所看不到的...
  • 作者:

    缪青

  • 全文[ PDF 905.0 KB ] 1994.9(5)  共有 1213 人次浏览
  • 社会核算: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 [摘要]社会核算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项重要社会运动。本文围绕着社会核算的产生原因、定义、基本模式、基本概念、具体项目、计量单位、报告以及社会核算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前景等方面,对西方国家迄今为止在社会核算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作了简单、系统介绍和评析,对我国的学术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

    谢立中

  • 全文[ PDF 790.0 KB ] 1994.9(1)  共有 1823 人次浏览
  • 广州“外来散工”的调查与分析
  • [摘要]本文是对广州外来人口中的一种类型——散工的调查与分析。首先描述了一个散工聚居和村落生活概貌;接着分析问卷调查资料,反映出散工的基本情况,最后就散工调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基本观点认为散工是顺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城市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部分,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应该改变对待散工不公平的态度和妥善处理散工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 作者:

    周大鸣

  • 全文[ PDF 599.0 KB ] 1994.9(4)  共有 1671 人次浏览
  •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
  • [摘要]传统亲缘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及其角色是研究社会结构性变迁的重要视角。早期的基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研究时常把获致性的次级关系和先赋性的初级关系视为相互对立、排斥和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注意到社会变迁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研究,则试图寻找传统与现代化的融合及传统持续存在的理由。从权利关系与象征体系的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亲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正式纽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交融是一种现实的必然存在;而且亲缘关系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和象征体系,其形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
  • 作者:

    ?郭于华

  • 全文[ PDF 791.0 KB ] 1994.9(6)  共有 2269 人次浏览
  • 论士气
  • [摘要]本文从军事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士气的新的定义,系统地探讨了士气的结构、作用以及培养与弘扬的问题。关于士气的结构,作者认为士气是由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层次——“军心”、“军气”和“军情”构成的,并依次分析了各层次产生的根据和特点。关于士气的作用,作者认为高昂的士气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伟大力量,它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弥补作用。关于士气的培养与弘扬,作者认为主要应抓好动机的引导、情绪的控制及态度的稳定与强化三个环节,并且提出了各个环节应当注意的问题。
  • 作者:

    赵锡顺

  • 全文[ PDF 442.0 KB ] 1994.9(2)  共有 1724 人次浏览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