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共同富裕愿景下的幸福感提升:双重公平论的视角
  • [摘要]共同富裕无悖于微观正义,才能激发效率,使个体获得符合微观正义原则的应得预期进而提升幸福感;共同富裕体现宏观正义,才能保障普惠福祉,在宏观层次上降低生活不确定性感知进而提升幸福感。本研究通过分析CGSS2010资料发现,微观公平感与微观正义原则认知显著相关,但与最小化收入差距规则认知无关;宏观公平感与最小化收入差距规则认知显著相关,却与微观正义原则认知无关。宏观公平感和微观公平感均与平均主义原则认知负相关,二者能独立提升幸福感且效应可加。
  • 作者:刘欣、胡安宁
  • 全文[ PDF 1527718.0 KB ] 2023.38(1)  共有 4102 人次浏览
  • 迈向共同富裕的财政再分配——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动态效应与制度逻辑
  • [摘要]分税制以来,地区间财力差距经历了一个从扩大到收敛的动态过程。分税制改革初期,中央实质财政能力仍然不足,对地区间财力差距的均衡力度很弱,地区间财力差距持续扩大。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实质财政能力明显强化,对地区间财力差距的均衡作用显著增强,2005年后区域间财力差距开始逐步收敛。中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同时蕴含着政治和治理的双重逻辑:中央更关注其政治逻辑,地方政府则面临一个复杂的治理逻辑,二者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张力,需要有效整合和平衡。
  • 作者:焦长权、王伟进
  • 全文[ PDF 1627016.0 KB ] 2023.38(1)  共有 2446 人次浏览
  • 共同富裕的社会治理之道——一个初步分析框架
  • [摘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经济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创新蓬勃、产业升级和财税公正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石,社会保护、社会服务和社会流动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支柱。这六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特征在于践行社会治理的理念,实现多方治理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多种治理机制互补、嵌合、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协作互动以完善行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激活社群机制,建立运作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各领域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 作者:顾昕
  • 全文[ PDF 1579363.0 KB ] 2023.38(1)  共有 2653 人次浏览
  • 教育扩张与分布型教育不平等——复合教育基尼系数的演化性质及其检验
  • [摘要]学校教育机会具有“得到即满足”的充要特性,教育机会供给扩大意味着机会分布不平等下降。受教育年限的复合基尼系数是各机会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本文以数学推导和数值模拟证明,复合教育基尼系数随教育扩张而下降是其内在的固有性质。利用Barro-Lee世界教育面板数据,本文以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基本性质,并建立了教育基尼系数演化形态的解释模型。结果显示,各级教育衔接时序、扩展速率是影响复合教育基尼函数演化的直接因素。
  • 作者:刘精明
  • 全文[ PDF 2258240.0 KB ] 2023.38(1)  共有 2959 人次浏览
  • “任人唯贤”的制度悖论——以明代科举为例
  • [摘要]本文总结了人才选拔的三个重要制度目标,即公平性、匿名性与有效性,并以这三者间的矛盾和取舍为框架梳理有关任人唯贤的文献与历史实践。基于我国科举制巅峰时期(明代中期)的制度细节和对中国传记数据库中12752名进士信息的量化分析,本文揭示了集中式人才选拔制度在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的悖论,即难以同时协调上述三个目标之间的冲突。研究发现,任人唯贤作为一种社会选拔制度,既受制于选拔者的能力与私利,又受制于区域或个体间的起点不公平。
  • 作者:柯荣住、洪伟、郑恩营
  • 全文[ PDF 1430167.0 KB ] 2023.38(1)  共有 3459 人次浏览
  • 口述史研究的人文性及其难解之题
  • [摘要]口述史内容涉及事件史和生命史。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事件史的口述研究较为充分,但事实上生命史才是口述史研究的底蕴,它也是口述史具备人文性特点的根本原因所在。所谓人文性是指立足于个人并关注个人与社会间关系的知识。口述史人文性更聚焦于生命史,对由细节堆积起来的人生史报以极大耐心和敬意;人文口述史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甚至不会忽视口述者有意或无意的“谎言”,而以社会建构视角来探查这一存在的社会成因。
  • 作者:刘亚秋
  • 全文[ PDF 1408817.0 KB ] 2023.38(1)  共有 3010 人次浏览
  • 此情或可待:“离婚冷静期”规定对离婚登记数量趋势的影响
  • [摘要]本文关注“离婚冷静期”规定对离婚登记数量趋势的影响,间接探讨了冲动等不可观测主观因素在我国离婚决策中的角色。基于民政部2018—2021年省—季度统计数据,辅以国家统计局、裁判文书网、百度指数等数据,本研究通过事件研究和双重差分等政策评估方法交叉验证发现,“冷静期”使得各省各季度离婚登记数量平均减少1.03~1.32万对,较前三年降低了33%~42%。在以往复婚较普遍、青年离婚占比较大、对“冷静期”等离婚相关信息搜索较多的地区降幅更大,揭示了部分潜在作用机制。
  • 作者:董浩
  • 全文[ PDF 1556549.0 KB ] 2023.38(1)  共有 4740 人次浏览
  • 坛城: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人类学解读
  • [摘要]本文尝试揭示位于川青交界的果洛和色达如何在19世纪成为藏族眼中代表佛教宇宙的坛城。除了呼应当代人类学对“地方”概念的重构,这个发现还能证明这片历史上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的牧区曾存在一个从文明边缘成长为中心的想象。费孝通在论及藏彝走廊时有“一子相连,全盘皆活”的期许,挖掘藏区边缘坛城宇宙观的历史有助于实现这个愿景,与东南亚人类学的比较则可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表征提供一个人类学解读。
  • 作者:李晋
  • 全文[ PDF 1545879.0 KB ] 2023.38(1)  共有 2696 人次浏览
  • 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专家参与机制研究——分析社会学的视角
  • [摘要]在知识政治时代,当代中国专家广泛参与政策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那么,在这一“新常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驱动机制?本文运用分析社会学的机制解释模型,以专家和决策者的动机及双方的连接机会为分析框架,建构了专家参与的“吸纳—嵌入”“委托—代理”“舆论—回应”和“汲取—知识池”四类理想机制。通过对“五年规划”和“新医改”政策案例的过程追踪,本文验证并分析了四类专家参与机制的运行、特色及趋势。
  • 作者:张云昊
  • 全文[ PDF 1463688.0 KB ] 2023.38(1)  共有 3608 人次浏览
  • 制造“乡愁”:乡村视频博主的内容生产与职业身份生成
  • [摘要]乡村视频景观的兴起回应着围绕乡愁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生成媒介产制中的新职业角色。本文探讨返乡青年通过内容生产对乡土社会的再诠释。基于城乡流动的个人境遇,短视频成为返乡青年的创业机会,推动乡村生活方式与数字媒介愈发紧密的联系。视频博主挪用传播科技,建立专业常规,在用户、平台和公共政策的多重规制之下,将乡村视频塑造为互联网文化工业的特定内容类型。本文聚焦于乡村视频博主职业身份的生成轨迹,探讨广大乡土基层被整合进入数字文化市场的动力机制,进而检视持续扩张的新媒介经济嵌入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体化过程。
  • 作者:王昀、杨寒情
  • 全文[ PDF 1414770.0 KB ] 2023.38(1)  共有 4748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