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九十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及其机制
  •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各种人口调查资料,对90年代以来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利用人口迁移模型对省际间人口迁移量的要因进行了计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长期迁往乡外、县外的人口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并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而不断扩大;②在迁移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迁移人口的迁出地结构和流向都在发生变化;③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总迁移人口中迁往省(市区)外的比率却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④省际间人口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省际间的人口迁移量主要受迁移人口存量因素的影...
  • 作者:严善平
  • 全文[ PDF 246.0 KB ] 1998.13(2)  共有 1724 人次浏览
  • 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
  • [摘要]布迪厄在对尼日利亚和法国的研究中提出了“象征权力”的概念。本文认为在将这一概念尝试性地运用于中国本土的分析时,必须加上若干其它维度。中国北方G省两个村庄重修孔庙的案例,突显出生活世界的行动者在这一行动中动用的四种知识资源:礼仪知识、文字知识、历史知识和政治经验。行动者对四种知识资源的不同掌有和运用,提示我们有可能将社会变迁和代际差异作为两个重要维度附加到布迪厄的理论模式上去,从而使分析工具更为完善。具体的案例分析将证明这一点
  • 作者:

    景军

  • 全文[ PDF 476.0 KB ] 1998.13(1)  共有 1773 人次浏览
  • 藏区家庭经济现代化比较研究
  • [摘要]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西藏、四川和甘肃藏区十个居委会或村的藏族家庭经济水平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藏族社区家庭规模、职业结构、文化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异同,对农牧区机械化和市场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 作者:

    余振,郭正林

  • 全文[ PDF 296.0 KB ] 1998.13(4)  共有 1578 人次浏览
  • 对农业的促进或冲击: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村级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四省八村的调查,认为土地的缺乏是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一个充分甚至必要的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是外出务工的必要条件;是农业收入的相对低下,使农民日益倾向于非农职业,自愿放弃农业、外出务工以挣得高于农业的收入。
  • 作者:

    黄平,E·克莱尔

  • 全文[ PDF 322.0 KB ] 1998.13(3)  共有 1648 人次浏览
  • 成年子女对照顾老人的看法——焦点小组访问的定性资料分析
  •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而成年子女是老年人家庭照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子女对老人照顾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目前城市老人家庭照顾过程中的问题和需要。本文通过焦点小组的方法,从对部分老人子女的访问中得到有关子女对“孝”、老人照顾需要的看法,以及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等定性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城市里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在老人照顾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同时反映出以女性照顾者为主的性别化趋势和照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不足及冲突。基于研究资料,作者初步讨论了未来城市老人照顾服务发展应...
  • 作者:

    熊跃根

  • 全文[ PDF 414.0 KB ] 1998.13(5)  共有 2634 人次浏览
  • 家庭政治中的金钱与道义:北方农村分家模式的人类学分析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分家习俗的某些变化来探讨经济改革对于当代农村家庭生活的影响。在农村家庭重新作为生产单位的同时,具有市场经济取向的农村经济改革也鼓励了个人财产观念的发展。积累家庭财产的新方式使得年轻一代具有更强的个人权利观念并要求提前分家;新的分家模式使得提前分家十分容易,同时又将新建立的核心家庭置于十分脆弱的位置;核心家庭的脆弱又导致了母家庭与子家庭之间以及各子家庭之间的相互依附与合作。这三项变化紧密相联,相互促进,将导致新家庭伦理观念的出现,并在更高层次上重塑人们的行为模式
  • 作者:

    阎云翔

  • 全文[ PDF 311.0 KB ] 1998.13(6)  共有 1804 人次浏览
  • 海外华商经营模式的社会学剖析
  • [摘要]作为移民及其后裔,华商在主流社会的缝隙中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空间,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与机能在异域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得到延续和发展。家族(包括拟制家族)的凝聚力因外界的压力与共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强化,企业通过不透明的封闭式经营而高效运作。源自祖籍国的血缘与地缘纽带,以其宽泛的弹性成为华侨华人社会有效的粘合剂,具有差序性特征的各种关系圈构成的商业网络为家族式企业经营提供了经济活动的便利舞台,人际信用以关系圈内有效的道德约束成为独特的商业机制,填补了不健全与无保障的法制真空。在内幕交易换取的政治保护伞下...
  • 作者:

    ?龙登高

  • 全文[ PDF 244.0 KB ] 1998.13(2)  共有 1862 人次浏览
  • 从“知青一代”的职业流动看社会变迁
  • [摘要]本文利用回顾性调查资料分析了知青一代人的职业流动特征,以及与其前后两代人的差别,论证了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对个人职业流动的决定性影响,和个人文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应对知青一代这个特殊的人口群体作深入的研究。 
  • 作者:

    彭希哲,任远

  • 全文[ PDF 262.0 KB ] 1998.13(1)  共有 1676 人次浏览
  • 发展与冲突:一个理论假说与经验实证分析
  • [摘要]一切社会契约的达成都是交易,并发生社会交易成本。一切有利于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从而降低谈判、监督成本的因素,都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从社会实际层面上看,影响社会交易成本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的宪法秩序、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物质基础结构状况和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本文的假设是:1、不同社会的社会交易成本具有可比性。2、合作性组织的总规模是社会交易成本的减函数。3、冲突性组织的总规模是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函数。据此,本文导出的理论模型是:合作性组织的总规模与社会交易成本呈负相...
  • 作者:

    党国印

  • 全文[ PDF 314.0 KB ] 1998.13(4)  共有 1703 人次浏览
  • 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对策
  • [摘要]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出现了人口流动的浪潮,此浪潮逐年升高,90年代则形成波澜壮阔的流动大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汹涌澎湃、浪涛不止的大潮呢?正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在推动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人口流动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或社区的文明发达水平和进展程度。当代中国出现的人口流动大潮,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本文描述和分析了今日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和政策的选择
  • 作者:

    周毅

  • 全文[ PDF 261.0 KB ] 1998.13(3)  共有 2847 人次浏览
  • 跷在京剧中的功能:性别研究的观点
  •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京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200多年来,它曾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绚烂华丽的服装、高难优美的动作和韵味十足的唱腔吸引了一代代中外观众,还因为它和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中国历朝历代的重大社会变化或重要习俗,几乎无一不在京剧舞台上有所表现;各个历史时期居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角色期待,几乎无一不在京剧舞台上得到宣扬。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两性之间关系基调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则更在京剧中得到充分反映...
  • 作者:

    黄育馥

  • 全文[ PDF 282.0 KB ] 1998.13(2)  共有 1902 人次浏览
  •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思潮
  • [摘要]20世纪初,由黄炎培等人倡导并发起的职业教育思潮影响了整个教育领域,科技救国的思想洗涤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现代化的新教育格局。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中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职业教育。这是继近代职业教育思潮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变革”时期,推动这一变革的巨大动力就是“科教兴国”战略。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变迁的条件和动因。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在不断地吸收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发掘、整理和继承我...
  • 作者:

    钱民辉

  • 全文[ PDF 395.0 KB ] 1998.13(5)  共有 2091 人次浏览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
  • [摘要]本文历史地分析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明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由官营向民营转移,从个别富人的义举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机构等特点。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表现于民间慈善组织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财力充足,参与阶层广泛,活动经常及义庄盛行等。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兴盛的原因及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 作者:

    王卫平

  • 全文[ PDF 365.0 KB ] 1998.13(1)  共有 2465 人次浏览
  • 向市场过渡中的私营企业
  • [摘要]在私营企业存在的相对市场化的环境中,什么因素在企业成功中具有重要作用?什么样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本文通过有关的实证资料作出统计分析模型,验证相关假设,其主要发现为:就私营企业的成功而言,“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产”并存;教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社会网具有相对性;需求和交易成本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中国社会目前所具有的向市场经济的渐进型转型和经济体制上的混合性特点,导致社会结构变革的机制及机会结构的混合性,从而决定了私营企业的成功为多种机制推动的结果
  • 作者:

    李路路

  • 全文[ PDF 464.0 KB ] 1998.13(6)  共有 1645 人次浏览
  • 中国近代社会关系整合与工业者的属性
  • [摘要]中国近代社会关系整合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业者的属性。本文认为,近代的资本家阶级对土地的兼营,与投资策略及利润变动有很大关系。资本家阶级与土地的联系,并不绝对等同于封建性;工人阶级也并非完全来自一无所有的破产农民,他们的进步性表现在他们与近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各项素质上。中国近代工业者身上真正的封建属性,表现在他们与古代世界的精神联系上,即雇佣关系方面的人身依附和宗法保护,这是由于近代社会关系整合不彻底造成的
  • 作者:

    马俊亚

  • 全文[ PDF 253.0 KB ] 1998.13(3)  共有 1752 人次浏览
  • 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的测评系统研究
  • [摘要]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人口经济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决定人口经济发展进程与水平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标志。以上述四大要素的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了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的测评系统,又进一步阐述了该测评系统主要指标的设定标准、测评指标与国际接轨以及该测评系统的应用条件等问题
  • 作者:

    洪英芳

  • 全文[ PDF 195.0 KB ] 1998.13(4)  共有 1556 人次浏览
  • 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问题(下)
  • [摘要]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问题(下)葛延风三、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在城镇实施的,包括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公费医疗制度和适用于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两...
  • 作者:

    ?葛延风

  • 全文[ PDF 223.0 KB ] 1998.13(2)  共有 1616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