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论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 [摘要]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颇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法律社会学论题。本文的主旨在于初步建立起一种评价标准架构,以便为该论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文章认为,法制现代化表征着前现代社会法律系统向现代社会法律系统转变这一过程及其运动规律,体现了法律文明成长的时代精神。文章提出并区别了评价法制现代化程度的实证标准与价值标准,并对二者的理论要素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文章分析了法制现代化的两类标准之间的关系,强调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构成了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的思想基础、价值目标和评价尺度,因而优先于前者。
  • 作者:

    公丕祥

  • 全文[ PDF 567.0 KB ] 1992.7(3)  共有 1448 人次浏览
  • 人口与贫困
  • [摘要]本文通过贫困及反贫困历史的回顾,采取“南北对比”、“南南比较”的方法,联系中国发展的实际,论述了人口与贫困的关系。 
  • 作者:

    原华荣

  • 全文[ PDF 776.0 KB ] 1992.7(5)  共有 1589 人次浏览
  • 试论我国传统家庭的婆媳之争
  •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婆媳冲突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和说明。 本文首先对中国的传统家庭作出界定。指出婆媳之争是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婆媳之争是有限权力的争夺的观点,并依据冲突理论建立了理论框架,提出婆媳冲突是一种制度性冲突,因而不可避免。然后分析了影响婆媳力量对比的变量和两者权力争夺的过程,阐述了两大社会群体——婆婆群体和媳妇群体对这种权力之争的影响,说明了这种冲突的文化背景。
  • 作者:

    李博柏

  • 全文[ PDF 722.0 KB ] 1992.7(6)  共有 1810 人次浏览
  •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再认识
  •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建国后几十年的奋斗之后,特别在十余年改革中获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获得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近几年来,社会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矛盾却迅速突出起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的反思。 对于这一问题,近几年来许多政府机构及学术界人士都进行了较为详细而认真的调查研究,其结果却让人感到困惑。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1988年为背景对全国10省73市近3万户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调查,其货币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仅为0.24;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测算,198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
  • 作者:

    葛延风,岳颂东

  • 全文[ PDF 324.0 KB ] 1992.7(1)  共有 1386 人次浏览
  • 试论军地协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 [摘要]和平时期军队与地方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军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军队与地方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非对抗性矛盾,论证了军地协调在社会运行中的整合功能:一是军地协调能够保证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二是军地协调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社会震荡”;三是军地协调必然产生“非加合性”政治优势;四是军地协调有利于促进双方组织结构的稳定。本文还提出了解决军地之间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作者:

    吴晓晶,许祥文

  • 全文[ PDF 577.0 KB ] 1992.7(2)  共有 1378 人次浏览
  • 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生活质量分析——根据北京、西安等地的调查
  • [摘要]本文根据北京、西安等地抽样调查资料,运用协方差和复回归等多元技术,分析了影响家庭生活满意度与婚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影响家庭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中以婚姻满意度最为重要,这就从定量的角度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认为当今中国家庭关系转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的论断的正确性。但对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分析,根据文中所列举的一系列因素,发现其中以反映家庭经济支配权的“是否因用钱意见不和”一项影响最大,这是本文与近年来所见其它研究结果的不同之处。由于本文所讨论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因素,其解释力R~2已高达近70%,且同时为两地样本所证实,所...
  • 作者:

    卢淑华

  • 全文[ PDF 605.0 KB ] 1992.7(4)  共有 1873 人次浏览
  • 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舆情分析
  • [摘要]1991年8月,我们就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武汉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抽样方案及样本评估附后)。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有增无减。据武汉社会动态调查中心的一项舆论追踪监测,武汉市民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情绪,1988年底为市民的64.6%,1990年底增加到74.2%,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而1991年上半年又增加到76.7%。现将我们的此次调查分析与判断报告如下。
  • 作者:

    吉小安,龙克虎

  • 全文[ PDF 331.0 KB ] 1992.7(1)  共有 2260 人次浏览
  • 我国公众安全感现状及其对比分析
  • [摘要]公众安全感作为考察和评价一定时空社会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于1991年5、6月进行的第2次全国城镇居民公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安全感水平由1988年时的“一般偏下”,变为“一般偏上”,有所提高;调查对象普遍感觉现在的社会治安情况和自身的安全感受要比两年前好,敢于单独外出走夜路的比重明显增加,女职工上下夜班需要接送的比重有所减少;调查对象大多对近年来我国公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比重增加;社会治安问题在群众心态中的...
  • 作者:

    王智民,郭证

  • 全文[ PDF 366.0 KB ] 1992.7(3)  共有 1596 人次浏览
  • 义田及其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之社会功能浅析
  • [摘要]义田是宋代开始出现的由私人捐置的一种土地形式,曾经历了宋代的倡导与勃兴、明代的停滞与恢复、清代的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义田的来源从官捐日益扩展到民捐、商捐、诸生捐、僧捐。义田的赡助范围从同族内的平均分摊发展到重点赡助贫困节义之人,或投资于家族内以至家族外的各种公共事业,因此,义田就不仅是族田或族田的一部分,而是包括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乡族,甚至还有以业缘为纽带的行业集团等基层社会组织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一经济基础的存在和稳定保持,保证了诸如家族、乡族或行业集团得以发挥稳定封建秩序的作用,...
  • 作者:

    王日根

  • 全文[ PDF 830.0 KB ] 1992.7(6)  共有 1247 人次浏览
  • 中国乡村贫困现实解释之尝试
  • [摘要]乡村贫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且有其自身的特点。作者认为对中国乡村贫困可以作如下解释:由于某一地区的人或群体对国家政府部门、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法律和政策在一定时空内赋予他们的发展权利的无知、误识、放弃和因外在因素致使他们的发展权利丧失与被损伤,使得他们在发展分层中处于低于平均发展水平或处于社会共识的低水平的状态。
  • 作者:

    邱泽奇,李守经

  • 全文[ PDF 1017.0 KB ] 1992.7(5)  共有 1619 人次浏览
  • 社会凝聚力简论
  • [摘要]社会凝聚力和“冲突力”与“影响力”一起,构成完整的人际相互作用力体系。凝聚力具有整合功能、稳定功能等;依照产生方式而分为认同性凝聚力与互补性凝聚力;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凝聚力体系,应当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等入手,逐步认识和完善起来。
  • 作者:

    鲁品越

  • 全文[ PDF 399.0 KB ] 1992.7(2)  共有 2282 人次浏览
  • 发展中的农村新合作组织
  • [摘要]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地显示了对农村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显露出土地与劳动力过于分散带来的局限与弊端,于是各种类型的新合作组织萌发成长起来。新合作组织是适应农村生产力水平需要,与人民公社体制有着根本区别的新事物,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产物,它保留与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弥补了某些缺陷与不足,克服了某些局限与弊端。这一重大变化应该引起领导决策者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
  • 作者:

    杨善民

  • 全文[ PDF 756.0 KB ] 1992.7(1)  共有 1219 人次浏览
  • 浙江农民异地联姻新特点
  • [摘要]浙江省是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农民异地联姻现象突出的省份,本文根据省内各地区、县的调查数据,提出近十年来浙江省农村农民异地联姻的新特点是:(1)联姻地距离急剧扩大;(2)流入女性大多来自收入较低的地区;(3)联姻途径的多样化和规模的扩大。(4)流入女性文化程度较高,有些甚至高于配偶,因此婚后地位也比较高。这些特点在全国具有典型性。 
  • 作者:

    ?王金玲

  • 全文[ PDF 320.0 KB ] 1992.7(4)  共有 1450 人次浏览
  • 论社会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 [摘要]通过对近几十年社会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考察,作者认为:随着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西方主流社会学的衰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更为多样化、社会学方法论更具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1)对实证科学的重新理解;(2)对社会规律的重新认识;(3)各种对立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微观与宏观、客观与主观、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的综合与相互补充。除以上几个方面外,今后我们还应当注重静态与动态、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这两个维度的方法论综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 作者:

    林彬

  • 全文[ PDF 408.0 KB ] 1992.7(3)  共有 1634 人次浏览
  • 在社会学与美学的交汇点上——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妇女问题的独特视角
  • [摘要]作者认为,妇女问题历来是政治家思想家及文学艺术家关注的重点。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妇女问题时采取了独特的视角,亦即将社会学与美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妇女问题进行探讨,因而他们的成就不仅在同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文学艺术家的众多著作中大放异彩,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妇女研究同样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他们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对我们的启示也是显而易见的。
  • 作者:

    庄锡华

  • 全文[ PDF 687.0 KB ] 1992.7(4)  共有 1155 人次浏览
  • 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因素的综合研究
  • [摘要]作者在对传统社会化模式进行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指出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的必然延伸;进而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对大量第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影响我国人的社会化、现代化的三大类诱发因素:群体型诱因、文化型诱因和结构型诱因作了定量化描述分析,揭示了影响现代人成长、发展的各种类型因素的内涵、特征和作用强度;对社会学科有关人的社会化、现代化理论作了一定的创新发展。
  • 作者:

    叶南客,徐琴

  • 全文[ PDF 776.0 KB ] 1992.7(2)  共有 1431 人次浏览
  • 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它们的关系及它们的差异
  • [摘要]本文分析并求出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关系,较为明确地指出了相关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的理论根据;同时在分析并指出了求证因果关系的方式之后,就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的一些差异做了探讨,并指出了相关关系被普遍采用的若干原因。
  • 作者:

    张小天

  • 全文[ PDF 348.0 KB ] 1992.7(3)  共有 2223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