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日婚姻家庭比较研讨会综述
  • [摘要]1991年10月21日至26日,中日婚姻家庭比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日本学者森冈清美、正冈宽司、望月嵩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雅彬、社会学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室的学者,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学者出席了会议,双方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 一、关于婚姻问题。中国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青年的择偶方式呈现出两种趋势:1.由父母包办向个人自主转变。
  • 作者:

    马有才

  • 全文[ PDF 412.0 KB ] 1992.7(3)  共有 1401 人次浏览
  • 近年关于妇女参政的讨论与研究简述
  • [摘要]80年代后期,对妇女参政问题的讨论曾经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问题的出现与干部制度改革中女干部比例下降有关,《中国妇女报》和《中国妇女》杂志曾将这个问题推向社会,在妇女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一个时期的讨论和研究。
  • 作者:

    ?侯志明

  • 全文[ PDF 142.0 KB ] 1992.7(4)  共有 1744 人次浏览
  • 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社会——与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商榷
  • [摘要]本文针对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社区”的界定》一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对“社区”概念的不同评价。认为我国社会学界关于“社区”的界定不仅是清楚的,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概念同其它概念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区”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自身的变化和人们对“社区”认识的深化。“社区”概念的变化并不妨碍传统的社区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恰恰相反,把“社区”理解为空间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的观点反倒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混乱。作者最后提出了认识“社区”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 作者:

    吴鹏森

  • 全文[ PDF 533.0 KB ] 1992.7(2)  共有 1614 人次浏览
  •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阶段研讨会综述
  • [摘要]“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阶段研讨会1992年5月21~2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经过两年组织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初步统计分析以及调查典型个案,目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课题组和参与此项调查的23个省、市、自治区妇联子课题组已进入深入分析、理论探讨、提出对策建议阶段。本次会议针对调查基础上发现的有关理论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 作者:

    孙戎

  • 全文[ PDF 84.0 KB ] 1992.7(5)  共有 1344 人次浏览
  • 对中国农民心理世界的新探索——评《中国农民的心理世界》
  •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农民最早迈出了改革的步伐。科学全面地把握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及社会心理特征,既是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理论前提,也是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得以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 作者:

    潘志清

  • 全文[ PDF 67.0 KB ] 1992.7(4)  共有 2028 人次浏览
  • “当前中国社会变迁与小康社会”研讨会综述
  • [摘要]由中国社会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社会学学术年会,以“当前中国社会变迁与小康社会”为主题,于1992年3月28日至3月31日在杭州举行。
  • 作者:

    徐斌

  • 全文[ PDF 241.0 KB ] 1992.7(4)  共有 1595 人次浏览
  • 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家群体基本现状分析
  •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群体的基本构成和自身素质状况,系统论述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生活、个人消费和社会心理状况,并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群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 作者:

    刘纪兴

  • 全文[ PDF 649.0 KB ] 1992.7(6)  共有 1563 人次浏览
  • 中国早期现代化向制度、文化层的推进和孙中山的发展蓝图
  • [摘要]本文阐述了自甲午战前为发展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的早期维新思潮的酝酿,导致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启蒙运动;中经戊戌政变的反动及其后清廷无可奈何推行的“新政”;再进向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高潮;以后却是封建军阀的复辟,使这一次中国现代化向政治层和思想文化层推进的尝试受挫。这一社会变革过程的理论总结和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设计,则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方略》强调“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 
  • 作者:张琢
  • 全文[ PDF 1348.0 KB ] 1992.7(3)  共有 1721 人次浏览
  • 中国就业问题和劳动制度改革
  •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最多的国家。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总计为114333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中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9732万人,占总人口的61%。这意味着中国将长期面临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和解决充分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为逐步解决就业问题并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中国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劳动制度改革。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就业与劳动制度改革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 作者:

    袁方

  • 全文[ PDF 368.0 KB ] 1992.7(6)  共有 1877 人次浏览
  • 真正的知识超越国界——访当代社会学大师罗伯特·默顿(RobertK.Merton)
  • [摘要]访问者:默顿博士,今天能够见到您,并向您请教社会学上的一些问题,我感到非常荣 幸。前些天我在写给您的信中提到,希望从社会学的社会学角度进行这次访谈。 所以首先想请您谈一下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学发展的看法。当然,这 个题目很大。默 顿:是啊。
  • 作者:

    阎鹏

  • 全文[ PDF 457.0 KB ] 1992.7(3)  共有 1991 人次浏览
  • 社会结构的转型:结构主体和结构规则的变革
  • [摘要]作者认为,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结构分化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分化的基础上重组中国社会的结构体系以适应未来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迫切要求。重组的社会结构体系特征为:统一而具有普遍性的制度规则应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一致,形成充分分化的、多元化的、自主独立的结构主体,国家发挥特殊的、积极的作用。于此基础上,作者从结构规则的重建——国家地位和职能的转换和结构主体的重建——群体形式的创新及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种理想模式。 
  • 作者:

    李路路

  • 全文[ PDF 1209.0 KB ] 1992.7(5)  共有 1716 人次浏览
  • 海口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 [摘要]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中心城市,自建省以来即一直承受着众多流动人口的压力和冲击。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海口市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良好状况,也不失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然而人口急剧膨胀趋势的加强又给海口市的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社会治安、划计生育、劳动力管理等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若不及时和妥善地加以解决,势必成为制约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扭转海口市目前流动人口管理混乱的局面,文章又从制度、机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 作者:海口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南大学社会科学部课题组
  • 全文[ PDF 707.0 KB ] 1992.7(1)  共有 2205 人次浏览
  • 继往开来,进向中国社会学的新纪元——“中国社会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纪要
  • [摘要]《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于1991年11月6日邀集在京的社会学界科研、教学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近30人,召开了题为“中国社会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社会学研究》主编张琢首先说明了召开会议的主旨。他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开讲“群学”到今年已经一个世纪了,中国的这一百年可谓激荡的一百年。从康有为讲学以后就发生了“戊戌变法”,接着是“义和团运动”,清朝的“新政”,再接着“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然后是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作者:

    王颉

  • 全文[ PDF 762.0 KB ] 1992.7(1)  共有 1730 人次浏览
  •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构成及其操作化目标的实现
  • [摘要]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统治思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对既存的统治思想包括奴隶主阶级专制统治思想的扬弃;对既存的与现实的其它各种社会思想的承袭与选择;在参与社会管理实践中个人或集团的经验总结。但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并不是既存与现实统治思想或某些社会思想的简单叠加,而是经其自觉选择与提炼的结果,亦即经其内化升华的结果。地主阶级在登上历史舞台前后对统治思想进行了两次较大的选择——受益于极端专制主义统治思想及其操作化技术手段,地主阶级夺取了政权;凭藉具有人道色彩的温和专制主义统治思想及操作化技术手段,地主阶级巩固...
  • 作者:

    王颉,唐军

  • 全文[ PDF 1813.0 KB ] 1992.7(2)  共有 2042 人次浏览
  •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序冯钢的《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
  • [摘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这是我读冯钢这部力作的总体印象。 我常把自己的读书方法戏之为“篡改法”,也就是说我常用我的理解、生发去延伸书本上的思想。必然,这其中肯定夹杂某些只属于我而又不一定为人认可的感想、联想乃至于幻想,把这些“想”当然的思绪诉诸于文字就几乎是东拉西扯了。
  • 作者:

    谷迎春

  • 全文[ PDF 298.0 KB ] 1992.7(4)  共有 2380 人次浏览
  • 国有企业职工内部阶层分化的现状——国营大连造船厂职工调查
  • [摘要]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分化是无可回避的社会现象。阶层分化是社会分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以来,职工的阶层分化状况如何?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和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国营大连造船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这次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内部职工的层化现象出现了新的特征,并呈进一步分化的态势。这种层化特征,通过不同层次职工在经济利益、社会地位以及相应的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表现出来。
  • 作者:

    ?冯同庆,许晓军

  • 全文[ PDF 519.0 KB ] 1992.7(6)  共有 2466 人次浏览
  • 推荐《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
  • [摘要]非西方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有关非西方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则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自本世纪50—60年代西方“现代化理论”产生以来,有关的争论就没停止过。
  • 作者:

    潘淏

  • 全文[ PDF 75.0 KB ] 1992.7(4)  共有 1894 人次浏览
  • 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兼与张奎良同志商榷
  •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力图澄清一些理论上的偏颇,从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能够有比较完整准确的理解。同时,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在东方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指导作用,并基此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尝试性的探讨。 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启发主要有:着眼于生产方式的改革,将其作为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实质内容;从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出发促进商品经济建设、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各个领域改革的配套与系统工程;改革与开放应相辅...
  • 作者:

    刘在平

  • 全文[ PDF 1104.0 KB ] 1992.7(1)  共有 1676 人次浏览
  • 产业组织面临的双趋避冲突
  • [摘要]作者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对产业组织深化改革中目标抉择的双趋避冲突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产业组织把增强活力、强化竞争机制、促进组织分化作为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必要性;揭示了在过去十年里,产业组织目标抉择中动摇不居、犹豫不决的失误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有效抉择的对策和建议。
  • 作者:

    李庆善

  • 全文[ PDF 565.0 KB ] 1992.7(6)  共有 1906 人次浏览
  • 论激励
  • [摘要]作者在分析了近年来流行于国内理论界及产业组织中的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罗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称作人文激励模式的假设。这种激励模式要求人们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社会的和精神的激励为主,实行广泛的社会、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 作者:

    李庆善

  • 全文[ PDF 550.0 KB ] 1992.7(3)  共有 1741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