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实证研究
- [摘要]十年前发轫于农村的改革,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奠定了随后的城市改革的基础,并开始动摇建国30年以牺牲农业支撑工业发展的城乡关系格局。但是,随着改革的全盘展开,长期城乡隔绝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的矛盾,在一度缓解后终因损失到业已“贵族化”的城市既得利益又出现强化趋势,这种局面已经阻滞了全局范围改革的逻辑和现实的进程。国际经验表明,城乡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和道路选择。改革中出现的许多困难和矛盾应该到城乡关系中去求解。
- 作者:
李善峰
- 全文[ PDF 696.0 KB ] 1989.4(3) 共有 1608 人次浏览
|
|
- 对中国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关于分层指标的理论背景和制度背景的阐述
-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不存在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如果存在,它的状况及形成条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种分化?在此基础上是否存在社会成员的利益分化并形成利益集团?所有这一切对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与特点,特别是对于认识现阶段的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曾于1987年在沈阳和北京两地作过实证调查,本文即是我们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理论思考。
- 作者:
杨晓,李路路
- 全文[ PDF 855.0 KB ] 1989.4(5) 共有 2134 人次浏览
|
|
- 中国食文化的发生机制
- [摘要]烹调、饮食文化常常为中国的国粹家们津津乐道。中国的华宴,确实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色、香、味、形样样俱全。随着中医保健养生食方的渗入,又形成了中国独到的“药膳”;而食具的讲究,烹饪过程的繁琐,更是无以复加。
- 作者:
王岩
- 全文[ PDF 153.0 KB ] 1989.4(4) 共有 1865 人次浏览
|
|
- 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欠发达社区的考察报告
- [摘要]经济发展离不开正确的发展战略。而发展决不限于经济学家所指的工农业产值、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增长和跃升。从一个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包括所有意识形态因素在内的各种要素的综合变迁。
- 作者:
李善峰,蒋志坚,纪长胜
- 全文[ PDF 689.0 KB ] 1989.4(2) 共有 2072 人次浏览
|
|
- 维吾尔族的经商心理及其历史根源
- [摘要]维吾尔民族是拥有完整的文化体系的民族。在这个民族里,受人尊敬的行业——经商构成了这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
伊力哈木·克力木
- 全文[ PDF 145.0 KB ] 1989.4(4) 共有 2003 人次浏览
|
|
- 中国公众安全感现状调查及分析
- [摘要]198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课题组在京、津、沪等15个省、市区进行了“公众安全感”抽样调查,这项调查是由国家计委布置,国家科委支持,经公安部党组批准的“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指标体系”总课题中的子课题
- 作者:
公安部“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课题组
- 全文[ PDF 583.0 KB ] 1989.4(6) 共有 2053 人次浏览
|
|
- 中国现代化的主体问题
-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作为历史进程中社会变动的一个继续,也是一个引起中外学者关心的学术性问题。要搞清这个问题,则需要对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一个全面的、冷静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分析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试对中国现代化主体问题做出宏观性系统分析。
- 作者:
姚刚
- 全文[ PDF 788.0 KB ] 1989.4(1) 共有 1748 人次浏览
|
|
- 超越自我
- [摘要]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是自有文明史以来就存在的关于人的一个重要命题。
- 作者:
曹茹
- 全文[ PDF 141.0 KB ] 1989.4(4) 共有 1967 人次浏览
|
|
-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居世界第七十位
- [摘要]用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指标和科学的方法,对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从国际比较中找出本国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差距,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国际比较研究。例如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埃思蒂斯用36个社会经济指标对全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作出了定量评价,评出我国1983年社会进步指数为74.4分,居世界第77位;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
- 全文[ PDF 284.0 KB ] 1989.4(3) 共有 1979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心理学十年回顾与展望
- [摘要]我国的社会心理学自1979年重建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这十年是它复苏的十年,也是它迅速发展的十年,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
- 作者:
石秀印,刘卫平
- 全文[ PDF 1289.0 KB ] 1989.4(4) 共有 1886 人次浏览
|
|
- 编者的话
- [摘要]自1979年中国社会学重新恢复以来,至今已整整10年了。在中国社会改革的强大动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回顾这10年走过的道路,总结已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看看我们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即对10年来个“盘点”,对于继往开来,把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是很有必要的。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69.0 KB ] 1989.4(1) 共有 1610 人次浏览
|
|
|
|
- 试论农村社会的分化整合与发展——对苏南农村社会发展的粗浅分析
- [摘要]改革开放十年,社会经济发展走在我国前列的苏南地区,农村社会分化日益深入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性的大转变时期。这种分化,在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都有表现,它使相当一部份不懂如何加强社会整合功能的基层干部感到迷惘,无所适从。探讨这类地区农村社会的整合分化,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和农村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作者:
吴大声
- 全文[ PDF 557.0 KB ] 1989.4(5) 共有 1638 人次浏览
|
|
- 辛口村调查——关于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探讨
- [摘要]据预测,到公元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人口将达到45 000万,农业能够吸收的最多只有一半,其余的一半约22000多万劳动人口要靠发展第二、三类产业来解决。目前中国的主要城市无论是住房、交通、服务以及其他发展条件都呈饱和状态,压力甚大,无力再吸收如此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主要依靠中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发展非农产业来吸收这些劳动力。
- 作者:
李哲夫,杨心恒
- 全文[ PDF 605.0 KB ] 1989.4(2) 共有 1756 人次浏览
|
|
-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发展的比较与评价
- [摘要]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过去往往单纯用经济指标,但实际上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社会结构优化,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的安定,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全面发展必须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
- 全文[ PDF 212.0 KB ] 1989.4(3) 共有 1565 人次浏览
|
|
-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述评
- [摘要]一、发展与发展理论研究 (一)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关系有了转折性变化,由紧张显著趋向缓和,这两大主题中,发展问题便显得更为突出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 作者:
张琢
- 全文[ PDF 1186.0 KB ] 1989.4(6) 共有 1656 人次浏览
|
|
- 科学技术发展与价值观念更新
- [摘要]科学、技术既是知识的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不管每个国家、民族、社会集团的原来的文化背景如何,都不能不关心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它不仅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而且还作为空前未有的精神力量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中去,建构新的价值观念。
- 作者:
司马云杰
- 全文[ PDF 866.0 KB ] 1989.4(1) 共有 1871 人次浏览
|
|
-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思路
- [摘要]纵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史,如同孔德的实证社会学、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或者社会学的结构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等等一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社会学的学科创立及其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 作者:
常向群
- 全文[ PDF 900.0 KB ] 1989.4(3) 共有 2001 人次浏览
|
|
- 突破二元结构的封闭——当代中国西部发展探微
- [摘要]在研究当代中国西部的发展问题时,我们往往较多地注意加强扶贫、强化投入的一面,而对大量投入后产生的各种效应及其原因,缺乏必要的反思,也很少上升到“二元结构的封闭”这种理论高度去认识并寻找对策。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探讨。
- 作者:
叶小文
- 全文[ PDF 500.0 KB ] 1989.4(5) 共有 1663 人次浏览
|
|
- 从十个固定观察点看山西省人口增长状况及其控制
- [摘要]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28省、市、自治区抽取了280个农区村庄作为了解农村社会经济运动情况的固定观察点。山西省有10个,即应县的小临河村、灵丘县的道八村、平定县的立壁村、太谷县的武家庄村、平顺县的小赛村、高平县的谷口村、临猗县的黄斗景村、乡宁县的西廒村、柳林县的李家凹村和定襄县的镇安寨村。
- 作者:
吴国禄
- 全文[ PDF 505.0 KB ] 1989.4(2) 共有 176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