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对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对象三种观点的评析
  • [摘要]我国目前有三种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的观点;三种观点产生的时间不同、各自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每种观点所展示的合理内核,标志着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和理论发展的过程和动向。
  • 作者:

    谭明方

  • 全文[ PDF 354.0 KB ] 1995.10(4)  共有 1699 人次浏览
  • 失业保险及其国际比较
  • [摘要]失业是现代经济社会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失业已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给社会和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失业保险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作者通过对国际上有关失业保险的现状介绍和对比分析,认为:要处理好我国的失业问题,主要要采取提高就业总供给能力和发展失业保险两种措施。
  • 作者:

    郭士征

  • 全文[ PDF 590.0 KB ] 1995.10(6)  共有 2801 人次浏览
  • 公有制企业中女职工的失业及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 [摘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随着企业体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而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根据对经济体制改革不同进度地区的城镇女工就业状况的数据分析,表明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就业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是与经济改革的进程同步的。在这当中,体制转换是其深层因素,企业经营和效益是直接因素,女工个人素质则是主观因素。目前解决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就业问题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就业机制的基础上来实现和保障女职工的就业权利。具体包括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以...
  • 作者:

    常凯

  • 全文[ PDF 747.0 KB ] 1995.10(3)  共有 1630 人次浏览
  • 中国当代妇女教育状况浅析
  • [摘要]本文以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当代妇女教育现状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指出建国以来妇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不仅关系到妇女的自身解放,而且妨碍了国家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本文强调,关心妇女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文化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 作者:

    宋瑞芝

  • 全文[ PDF 303.0 KB ] 1995.10(5)  共有 1703 人次浏览
  • 家庭暴力的发端——上海夫妻攻击行为的现状及特征
  • [摘要]本文以一般家庭的夫妇而不是以受害女性群体为对象来考察家庭暴力的发端——两性攻击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所谓的攻击行为不仅指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还包括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男性主要以天赋体力来显示自己的大丈夫权威,女性则往往借助语言优势对丈夫进行呵责、奚落,或以消极怠工、回娘家来发难,以性惩罚乃至出走、自杀来示威,她们在婚姻冲突中首先退让、主动和解者也远比男子少。一些女性并非只是扮演被动挨打的角色,也常常及时还击,有的甚至主动出击,一些丈夫正是在妻子先诟骂或先动手的境况下才一时冲动拔拳殴打的。调查表...
  • 作者:

    徐安琪

  • 全文[ PDF 402.0 KB ] 1995.10(1)  共有 1649 人次浏览
  • 安徽凤台县中心村调查
  • [摘要]国内外许多关注中国的人,出于各种目的,不断地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不会停滞?中国的发展方向会不会发生逆转?”安徽凤台县中心村的农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经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洗礼的中国农民决不允许时光倒转,他们将汇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无反顾地坚定地走下去。
  • 作者:

    许宏业

  • 全文[ PDF 659.0 KB ] 1995.10(4)  共有 1447 人次浏览
  • 恩格斯对劳动社会学的奠基
  • [摘要]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又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出版150周年。150年前,24岁的恩格斯借助调查、收集的资料,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得出了工人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及前途的结论。它是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劳动社会学的专著,并带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冲突思想的鲜明特征。 首先,虽然恩格斯未将这部著作视为劳动社会学专著,但这部著作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具有显著的社会学特征。恩格斯研究的是劳动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他考察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劳动...
  • 作者:

    仓理新

  • 全文[ PDF 163.0 KB ] 1995.10(5)  共有 2104 人次浏览
  • 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
  •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一方面加快了资金、人才与技术的积累,另一方面使社会矛盾、冲突甚至危机因素趋向活跃。本文试图构建一个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以估量中国社会中人们经受社会性损失与痛苦的程度,它包括社会风险指标选择方法的界定,社会风险预警综合指数、核心指数及社会波动机制与统计规律。
  • 作者:

    宋林飞

  • 全文[ PDF 373.0 KB ] 1995.10(6)  共有 1714 人次浏览
  • 跨省区联姻扩大化成因与影响分析——江苏省淮阴市外进婚调查
  • [摘要]80年代后期,以妇女为主流的跨省区异地远距离婚姻流动日趋增多,持续不断的外流妇女婚姻大流动,自愿与非自愿异地联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矛盾,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淮阴市外进婚普查万人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跨省区异地远距离联姻扩大化成因的剖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当前在农村存在潜在的“新娘市场”是导致“以财谋婚”和“以婚谋财”出现的原因,经济因素对婚姻流向的干预特征显著。二、与婚姻大流动相伴随,违法婚姻较多,外进婚家庭婚姻质量不高。三、外进婚家庭职能的弱化与当代农民家庭社会变...
  • 作者:

    张和生

  • 全文[ PDF 381.0 KB ] 1995.10(5)  共有 1369 人次浏览
  • 论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
  •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问题做出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理论揭示。作者依据现代系统理论提出了:经济成长动力和社会重组动力、文化衍进动力和科技革命动力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共同组成了推进人格转型的动力场,并且现代人格的转型进步也对上述四个动力要素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在实观人格转型的过程中,还同时存在着“素质升级机制”、“欲望扩展机制”、“教化创新机制”和“文化位移机制”等四重主要的内在作用机制。这些转型动力和转型机制是人的现代化发展中所客观存在的,但过去少有人论...
  • 作者:

    叶南客

  • 全文[ PDF 685.0 KB ] 1995.10(2)  共有 1344 人次浏览
  • 性别角色与社会发展笔谈(二)——“男女平等”: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失与得
  • [摘要]一个社会学者对于周边事物的思考,并不一定总是“社会学的”;正如一个数学家、音乐家或哲学家,在思考涉及到夫妻关系或“男女平等”这一类问题时,通常使用的不是数字、音符或概念,而更自然地倾向于出自各自性别角色和性别利益的切肤之痛所带来的情绪。历史已经在两性之间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差异和深层心理差异,即使在最公正、客观的学界也不能例外。这就是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处处感受到的所谓“性别的力量”。 有关“男女平等”的得失,尽管同处在一个时代、一种社会条件下,男、女双方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因此,在讨论有关问题之前,我想有必...
  • 作者:

    李小江

  • 全文[ PDF 470.0 KB ] 1995.10(1)  共有 1994 人次浏览
  • “回家”是否是女性发展的合理模式?
  • [摘要]用以支撑“妇女回家论”的直接理由无非是:(1)在现阶段,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难及失业的压力。为了缓冲这种压力,有必要让一部分职业女性重返家庭,以便腾出一部分工作岗位;(2)合理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性条件。而这种秩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便是男女应有明确的分工,即:男子应侧重家庭以外的工作,以获取经济收入,女子则应侧重家务劳动,以使家庭本身健全起来;(3)在社会转型时期,总要有一部分社会成员付出代价。而女性回家 ,则是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前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女性解放过程...
  • 作者:

    赵慧珠

  • 全文[ PDF 152.0 KB ] 1995.10(3)  共有 2334 人次浏览
  • 跳出“公婆论战”的局限
  • [摘要]在今天,“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合作结构和“男强女弱”的性别定位标准已难以再对两性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导向——平心而论,今天“家庭矛盾丛生,角色冲突千奇百怪”的存在,传统角色规范的误导又何尝不该负重要责任?我们现在需要跃出传统的性别规范,跃出两性的对垒,以一种新的思维,平心静气地对两性价值进行新的定位。
  • 作者:

    王金玲

  • 全文[ PDF 152.0 KB ] 1995.10(3)  共有 1201 人次浏览
  • 中国7—12岁儿童失学状况分析
  •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和全国7—12岁儿童失学问题,认为在贫困地区,7—12岁儿童失学的原因依次为:1.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做为家庭劳动力的补充;3.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读书;4.因疾病或残疾失学。从全国范围看,7—12岁儿童失学的原因主要为:1.因社会环境影响(如读书无用论等)而不愿读书;2.因学校教学条件或学校的办学方针(如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愿读书;3.因个人目的(如为脱离农村而上学)达不到而弃学;4.生活贫困,经济困难;5.课本知识与现实脱节。作者认为,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方针的改变,对失学儿童家长的正确引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
  • 作者:

    张毅

  • 全文[ PDF 299.0 KB ] 1995.10(4)  共有 1718 人次浏览
  • 婚姻制度与社会变迁——对陕西省商州市杨峪河乡王墹村村民婚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 [摘要]人们的婚姻状况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婚姻规则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村一个村庄——王墹村村民婚姻状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出了农村社会变迁的一些基本特点。
  • 作者:

    胡必亮

  • 全文[ PDF 397.0 KB ] 1995.10(6)  共有 1688 人次浏览
  • 试析我国80年代早婚数量回升的原因
  • [摘要]70年代,我国早婚的数字降到了历史最低点,80年代这一数字急剧回升。对此,理论界的解释有如下几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尚未到达使人们自觉晚婚的水平;孩子养育水平低;家庭承包制促使人们早婚。作者不同意上述解释,认为导致早婚数量上升的不是经济因素,而是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社会性意识开放失控,以及包办婚姻广泛存在等生理、文化、习俗因素的影响。
  • 作者:

    严梅福,石人炳

  • 全文[ PDF 376.0 KB ] 1995.10(5)  共有 1374 人次浏览
  • 权利·自由·出路——对几位同仁的答复
  • [摘要]拙文《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在《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期上发表后,在学术界与社会上引起激烈反响。仅在《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6期和1995年第1期上已有9位同仁加入了这一讨论。不管对这些文章中的批评意见赞同与否,我都理当作出一个回答。男女平等问题及其争论,几乎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然而每当一个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变后,这一问题就会被拿出来重新争论一番。
  • 作者:

    郑也夫

  • 全文[ PDF 470.0 KB ] 1995.10(3)  共有 1504 人次浏览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