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会理论研究评述(1949-2019)
- [摘要]本文是对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中国大陆学界社会理论研究的简要评述和分析。本文认为,对国内外社会理论传统的整理和译介、系统而深入的专门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理论”的多方面探索构成了中国社会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其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可谓瑕瑜互见,尤其是在创建“中国社会理论”方面尚任重而道远。
- 作者:
赵立玮、陈涛
- 全文[ PDF 1260.0 KB ] 2019.34(6) 共有 3744 人次浏览
|
|
- “打工诗人”的文学活动与社会适应
- [摘要]文学写作活动是个体调节自身与结构性处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建构自我的方式。适应型打工诗人的文学写作呈现出三种应对处境的方式:弥补情感缺失,以修复为生活机遇而付出的损伤;通过积累文化资本脱离打工者的结构性处境,利用机遇实现上升流动;从所处境遇中暂时抽离,回避压力与限制并在精神上超越于现实处境。不同于被动同化和按需求层次递进式的社会适应,打工诗人的文学活动显示出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成长性适应”,即个体对于结构性处境一面寻求协调,一面保持张力而疏离,为了“遂其生”而“安其所”。其中的自我建构主要呈现出...
- 作者:
刘畅
- 全文[ PDF 1360.0 KB ] 2019.34(6) 共有 2881 人次浏览
|
|
- 制度如何传递?——以A市业主自治的“体制化”现象为例
- [摘要]本文以A市业主自治实践中的“体制化”现象为例,通过考察该现象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探讨居委会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如何实现对业主自治的制度传递。研究发现,业主自治的“体制化”是基层政府的行政吸纳和业主群体的认同接纳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政策执行和人员选择,以及业主组织自下而上的理念竞争、资源动员和网络嵌入。“体制化”背后的制度传递包括价值理念传递、权力结构传递和人员队伍传递。
- 作者:
盛智明
- 全文[ PDF 1413.0 KB ] 2019.34(6) 共有 3455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70年
- [摘要]1953年以来,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停滞期(1953-1978年)、恢复重建期(1979-1985年)、实践提高期(1986-1999年)和快速发展期(2000-2019年)。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方法论、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技术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70年间的发展历程在整体上呈现出知识系统化、实践规范化和取向本土化三个趋势。
- 作者:
赵联飞
- 全文[ PDF 1260.0 KB ] 2019.34(6) 共有 2785 人次浏览
|
|
- 农村集体产权的脱嵌治理与双重嵌入——以珠三角地区40年的经验为例
- [摘要]农村集体资产是在具体的制度和实践下形成的一种不断变迁的产权形态。本研究以珠三角两城四地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为例,介绍两种相反方向的规制约束力量。一方面,政府在充分利用了农村土地之后,逐步推出种种脱嵌治理政策,试图从冲突频发的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中独立出来。另一方面,农村集体产权的所有者,即农民或者改制后的居民,既通过历史、社会、政治等机制将这一模糊产权嵌入到政治中,让政府并不能轻易离开,又将产权嵌入到乡土社会中,让其无法真正进入市场,从而使农村集体产权长期处于脱嵌与嵌入的双重运动中,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 作者:
管兵
- 全文[ PDF 1359.0 KB ] 2019.34(6) 共有 2361 人次浏览
|
|
- 自保式低保执行——精准扶贫背景下石村的低保实践
- [摘要]本研究基于一个“强干预式偏差”不能充分解释的农村低保偏差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剖析瞄准偏差生产的另一种政策执行过程。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基层执行者的强干预特性得到了遏制。石村低保实践中的内含性瞄准偏差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纠正,瞄准精度有所提高,但是排斥性偏差仍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面对强大的执行压力,县级政府、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采取了目标一致、策略各异的自我保护方案,共同建构出“自保式低保执行”的行动逻辑。压力型体制和悬浮式政权结合形成了“挤压型体制”,基层执行者通过“选择性治理”和“情境性抽离”实...
- 作者:
李棉管
- 全文[ PDF 1348.0 KB ] 2019.34(6) 共有 2404 人次浏览
|
|
- 基于多水平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测量——实例研究及相关方法综述
- [摘要]对于作为集合性概念的社区社会资本,以往研究通行的做法是对采自个体的数据以社区为单位取均值作为相应高水平构念,再进行因子分析。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估,这种聚合处理存在信效度问题。在对以往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某大型城市社区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社区社会资本相关题项的ICCs、Rwg等指标,发现总体来讲各指标组内一致性和信度较低。结合相关方法的进展,本文建议(认知性)社区社会资本构建应置于多水平潜变量模型的框架之下,并使用多水平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建模。最后,文章对相关发现的理论意义和方法...
- 作者:
毕向阳
- 全文[ PDF 1603.0 KB ] 2019.34(6) 共有 2417 人次浏览
|
|
|
|
|
|
-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70年
-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几乎从零点起步,经历了完全由政治主导的阶级理论逐步走向理论取向多元、主题视角多维度和多层面、研究方法实证导向、关注现实问题和政策效应的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我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既受到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影响,同时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其理论取向、研究议题和关注焦点紧紧追随中国社会变迁的进程,直接反映现实社会中重大的社会分化现象及其演变。
- 作者:
李春玲
- 全文[ PDF 1322.0 KB ] 2019.34(6) 共有 3791 人次浏览
|
|
- 灵活雇佣与学术资本主义——在美中国高技术移民的依附性困境研究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在过去四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在美中国高技术移民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移民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着诸多结构性限制,而这些结构性限制根源于美国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关系灵活性的全面增加。更重要的是,中国高技术移民对雇主的依附性更加大了他们的劳动力市场风险。本文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全球劳动力市场上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 作者:
张洪
- 全文[ PDF 1365.0 KB ] 2019.34(6) 共有 2964 人次浏览
|
|
- 互联网企业社会信任生产的动力机制研究
-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为例,分析技术服务类商品的信任建构,并与淘宝和京东模式进行对比。本文认为,互联网企业的信任生产机制的实质是变革关系结构,给信任关系中的弱者赋权赋能。其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泛在”技术和“脱域”事实导致经济活动参与方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改变,在扩大的整体市场中,由于竞争加剧,卖方自主性下降,买方的经济价值则因整合而被放大。牟利动机使企业的创新行为得到激发,催生了社会信任,促进了市场繁荣。
- 作者:
郑丹丹
- 全文[ PDF 1431.0 KB ] 2019.34(6) 共有 2577 人次浏览
|
|
- 住房市场化与住房不平等——基于CHIP和CFPS数据的研究
- [摘要]本文采用制度分析视角,基于CHIP和CFPS数据研究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其对住房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住房市场化经历了住房产权化、住房产业化和住房金融化三个阶段,住房从消费品逐渐变为投资品和金融品,并成为城市家庭财产主体和社会分化的重要机制。住房市场化显著改善了城市家庭的住房条件,但加大了代际和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面积差异,拉大了高学历、高职业地位和高收入群体与普通居民的住房资产和住房数量差异。房价持续上涨使住房财富效应膨胀,收入分层与住房分层双重叠加形成的分化效应加剧了21世纪初中国城市的贫富分化。未...
- 作者:
吴开泽
- 全文[ PDF 1803.0 KB ] 2019.34(6) 共有 354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