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
  • [摘要]本文试图从空间视角研究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即分析和解释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城市和区域中的增长和分布状况,及其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中国地理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表现十分明显,它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差距。从目前来看,特大规模以上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中国互联网空间“数字鸿沟”的主要方面,这种状况与当前全球出现的新的城市二元化趋势相一致,可能加剧中国社会空间的分离和破碎化。
  • 作者:

    汪明峰;

  • 全文[ PDF 739.0 KB ] 2005.20(6)  共有 2404 人次浏览
  •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 [摘要]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 作者:

    刘能;

  • 全文[ PDF 887.0 KB ] 2005.20(6)  共有 2437 人次浏览
  • 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查
  • [摘要]本文采用社会运动理论中的资源动员、政治过程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研究中国城市的业主维权运动。笔者将宏观的利益集团社会政治视角与中、微观的维权运动动员机制结合起来,考察影响业主维权运动的主要因素。笔者在北京市小区维权案例中发现,在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领域,以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为主体,包括房管局小区办、地方法院和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在内的、一个具有分利性质的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该集团的强势地位,使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敢于普遍而广泛地侵害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这正是业主维权运动兴起的深层原因。维权骨...
  • 作者:

    张磊;

  • 全文[ PDF 1133.0 KB ] 2005.20(6)  共有 2391 人次浏览
  • 男孩偏好的再考察
  • [摘要]国内已有的对农民生育行为的研究在个体与结构或者微观与宏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布迪厄明确反对机械论的结构主义和目的论的个人主义,反对在结构与能动、系统与行动者、集合体与个人之间进行二者择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选择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作为指导经验研究的框架。研究发现,尽管在过去的百年左右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地区的农民所经历的社会轨迹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由于可能性空间的限制,农民对男孩的偏好依然顽强地存留了下来。
  • 作者:

    王文卿,潘绥铭

  • 全文[ PDF 779.0 KB ] 2005.20(6)  共有 2378 人次浏览
  •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
  • [摘要]当今的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阶层分化之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常常处于对立状态。要搞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村落的社会结合性质究竟是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之上的结社,还是受共有的社会规范制约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村落共同体。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日本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资料,展开了一场被称为“戒能—平野论战”的大辩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村落是以完成特定功能为目的的结社,村落由于阶层分化和宗族组织而缺少凝聚力,村干部并非村民利益的代表因而缺少绝对权威。村民...
  • 作者:

    李国庆;

  • 全文[ PDF 578.0 KB ] 2005.20(6)  共有 2301 人次浏览
  • 社会心理学的话语转向及其学术议题——评《话语与社会心理学》
  • [摘要]作为一本近 20 年来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话语》的引入或许会进一步增 强我们的失落感 ,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奋起直追的契机 。对中国社会心 理学而言 ,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议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新方法——话语分析方法, 还在于它体现了对社会心理学发展方向的思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 它也容纳了 20 世纪以来社会科学所积累 的重要争论,如反身性问题和客观性问题等, 而后两项对当今中国社会 心理学的发展尤其重要。作为一个简要的书评 ,本文的重点不是介绍 这一系统方法, 而是对该书所涉及的这些议题进行简要的评析。...
  • 作者:

    肖文明,乔纳森·波特,玛格丽特·韦瑟雷尔

  • 全文[ PDF 381.0 KB ] 2005.20(6)  共有 1831 人次浏览
  • “礼物”作为“总体性社会事实”——读马塞尔·莫斯的《礼物》
  • [摘要]比较而言, 在交换理论的脉络里,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困扰着社会理 论进程所有命题的影子: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争执, 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辨证 ,对功利主义的暧昧态度 ,对心理主义的欲说还休 ,对结构主义的爱恨交织, 西方与非西方“社会” 概念的矛盾语境……在那里你可 以发现所有伟大先驱的身影, 包括马克思 、涂尔干和齐美尔 ,在那里有 着对“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双重关注 ,在那里我们似乎更逼近那个社 会理论的核心论题“社会秩序何以可能”。所有这些我们几乎都可以从莫斯的作品中找到远见卓识的讨论 ,特别是他的名篇《礼物》 ,实有重新...
  • 作者:

    荀丽丽;

  • 全文[ PDF 282.0 KB ] 2005.20(6)  共有 2221 人次浏览
  • 共同体整合的制度环境:惯习与村规民约——H村个案研究
  • [摘要]基于一个集体主义村庄的社区整合事实,本文从惯习和村规民约入手,考察共同体整合的制度环境。目的是想说明,尽管转型发生、分化呈现,但作为村庄共同体层面上的价值认同及集体经济秩序能够保持不变的重要因素在于村庄制度环境的制约。文章从集体消费、频繁的村庄内部流动和无闲暇时间的劳动三个方面,展现了村庄惯习作为无形的道德力量所起的整合作用;又以村规民约的比较分析,强调了作为村庄正式规范的刚性整合原则。它们的实践结果都是将个体整合于集体。
  • 作者:

    周怡;

  • 全文[ PDF 990.0 KB ] 2005.20(6)  共有 2244 人次浏览
  •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提出了“分类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这是一套国家利用“非政府方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为社会提供公物品的新体制。通过与其他国家及社会关系类型的比较,文章指出,分类控制体系是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类型”。
  • 作者:

    康晓光,韩恒

  • 全文[ PDF 582.0 KB ] 2005.20(6)  共有 3229 人次浏览
  •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为例
  •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白领在上海的社会职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他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特征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个新兴白领群体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适应、价值取向以及他们与体制之间存在的某种结构性分离,提供一个观察研究的视角,并以某种方式与当前国内关于白领研究的一些理论预设形成对话和讨论,进而引发读者对上海白领群体未来作用的再思考。
  • 作者:

    ?李友梅;

  • 全文[ PDF 654.0 KB ] 2005.20(6)  共有 1819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