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自食其力与合群互助:蔡元培“劳工神圣”思想释义
  • [摘要]蔡元培1918年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讲演,推动了近代“劳动”观念的转变和实践。蔡元培主要受严复“群学”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指出凡出劳力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都是“劳工”,自食其力的“工”(劳动)对个体人格养成、群的强盛以及理想世界具有重要价值。蔡元培还以讲演、编写教科书的方式向民众普及劳动的价值。本文重返历史的视野,以理解劳动和劳工问题何以成为“群学”意义上的社会学最初所关心的主题。
  • 作者:马学军
  • 全文[ PDF 1373.0 KB ] 2020.35(3)  共有 3640 人次浏览
  • 技术升级劳动降级?——基于三家“机器换人”工厂的社会学考察
  • [摘要]近年来,以技术革新驱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掀起了一股“机器换人”的浪潮,其社会影响引发关注。本文对三家实施了“机器换人”的工厂进行社会学考察,并从劳动关系与劳动过程两个维度探讨中国“智能制造”这个技术升级过程对工人的影响。作者认为,“机器换人”的迅速推进正在让车间里的一线工人经历愈发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过程的“执行替代”以及强化的技术控制等“劳动降级”。从其形成机制来看,国家政策、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在助推这种以企业为主导、缺乏工人参与、以机器为中心的技术升级方式。
  • 作者:许怡、叶欣
  • 全文[ PDF 1454.0 KB ] 2020.35(3)  共有 4761 人次浏览
  • “请客不收礼”:道义关系调适与农村宴请新现象研究
  • [摘要]本文在礼物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道义关系调适”的分析框架,用于解释红白喜事宴请中“请客不收礼(金)”的新现象。基于江西省西县西村的个案,笔者发现这一现象经历了不受助关系的临调、受助关系的分解、不受助关系的扩大以及受助关系的选择等过程。村民在声望建构与道义选择的交织中调适着道义关系。当社会位置向上变动或流动资源增多时,声望建构的需求增加,不受助关系扩大,受助关系缩小;当社会位置向下变动或流动资源缺乏时,可受助关系受道义责任与关系程度的影响。上述能动性过程与结构性因素交互作用,形成道义关系调适的...
  • 作者:郑姝莉
  • 全文[ PDF 1471.0 KB ] 2020.35(3)  共有 4407 人次浏览
  • 贵货不积:以《老子》解读库拉
  • [摘要]本文借助《老子》的“贵货”和“不积”概念,重新解读美拉尼西亚的库拉交易。我认为,《老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库拉贝壳与库拉名望为什么十分珍贵却又无法积累,以及它们为什么限制了有组织的暴力。总体上,库拉是一个“空转”体系:它交换而不固化等级,竞争而不积累,冲突而不能形成制度,单一“贵货”而抑制其他“贵货”。库拉社会通过推崇“老人”实现了“贵货而不积”,这正是老子通过推崇“圣人”的“不贵货不积”而希望达到的理想秩序,两者都是自然而然的。本文质疑库拉研究的“礼物范式”,探索“贵货”如何导致库拉贝壳、库拉名...
  • 作者:梁永佳
  • 全文[ PDF 1398.0 KB ] 2020.35(3)  共有 3086 人次浏览
  • 社会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新范式
  • [摘要]社会学是对社会行动提供诠释和反事实因果解释的科学。社会学定量研究的因果性解释,必须能够作为预测社会现象的基础。受到数据和算力限制,多年来社会学定量研究的主要取径是通过统计检验实现关联和因果分析,而无力进行预测。本文对“社会预测”这一概念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阐述了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实现社会预测的科学原理和当代路径,并对社会预测进行了再定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社会预测的学术价值、治理价值和话语价值,并阐述了其作为定量社会研究前沿的范式突破意义。我们认为,利用机器学习实现社会预测,是中国社会学...
  • 作者:陈云松、吴晓刚、胡安宁、贺光烨、句国栋
  • 全文[ PDF 1413.0 KB ] 2020.35(3)  共有 5265 人次浏览
  • 历史社会学能化解学科之争吗?——基于西方学术史的结构主题模型分析
  • [摘要]历史社会学正在中国兴起,方法论争论也初显端倪。为了理解该争论,本文以“方法规范化”与“主题多样化”作为两种学术运动的概念范畴,检视西方历史社会学的四十年学术史,并对2642篇论文进行结构主题模型的内容分析。本文发现,“方法规范化”运动易产生方法共识,却导致研究主题固化,而“主题多样化”运动易扩展研究主题,却也可能动摇方法共识。两种运动的矛盾表明,历史社会学不能化解方法论争论,而是使之转移为内部紧张,推动自我更新。西方历史社会学正发起新一轮“方法规范化”运动,重拾“中层理论”,但却带来了知识碎片化的无...
  • 作者:郭台辉、周浥莽
  • 全文[ PDF 1957.0 KB ] 2020.35(3)  共有 3061 人次浏览
  • 社会边缘化的“心理—结构”路径——基于当代中国失独人群的经验研究
  • [摘要]边缘性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为偏重外在结构性排斥的边缘情境取向和偏重内在心理体验的边缘心理取向,并普遍认为个体的社会边缘化遵循“从结构到心理”的常规路径。本文基于“结构边缘”与“心理边缘”这一对概念工具,对中国失独者因生活情境的剧烈变动而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主动建构并逐渐封闭形成心理边缘,进而演化出从“心死”到“孤老”的结构边缘化三阶段进程加以分析,表明个体社会边缘化还存在非常规的“心理—结构”路径,并据此建构了个体社会边缘化的双重路径模型。因此,应对个体社会边缘化的关键是根据边缘化演进规律建立...
  • 作者:徐晓军、张楠楠
  • 全文[ PDF 1503.0 KB ] 2020.35(3)  共有 5284 人次浏览
  • 政策性地位、区别化治理与区别化应责——基于一个移民安置聚集区的讨论
  • [摘要]本文以一个移民安置聚集区为个案,探讨一种特殊的社会治理模式——区别化治理。研究发现,国家对某些地区或群体进行政策性地位赋予,导致宏观层面的区别化治理框架生成。受到特殊化逻辑强支配的基层政府刚性执行该治理框架,使政策性群体在微观治理实践中受到区别对待,并导致治理成本增高。在这种治理困境中,基层政府利用区别化治理框架所衍生出的政策机会结构,发展出区别化应责策略,进一步强化了治理中的区别化逻辑。文章最后讨论了“区别化治理”与普遍化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治理实践中的相互作用。
  • 作者:黎相宜
  • 全文[ PDF 1489.0 KB ] 2020.35(3)  共有 2990 人次浏览
  • 房屋的谱系——对扎坝社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
  • [摘要]长期的实地研究已证明扎坝不存在氏族组织,因此无法用原始社会理论进行解释。本研究转向列维-斯特劳斯的家产亲属制理论,把扎坝的基本社会单位界定为内含政治—经济功能的家屋,进而在对谱系的梳理和对家屋继嗣案例的分析中,辨认出他们深层的社会文化理想乃是女系继嗣。家屋为实现这一理想而推崇一女生育制度,但女系继嗣理想内在的实践困境导致它与家屋继嗣深度互卷而不可分,这体现为双系的血缘亲属体和房系的家屋亲属体交互作用。借助理论化工作,本研究确定出房系社会的基本原子,从中挖掘出两种社会同源性类型,并认为它们是扎坝社...
  • 作者:陈波
  • 全文[ PDF 1669.0 KB ] 2020.35(3)  共有 2507 人次浏览
  • 把政治文化带回来——文化社会学的启示
  • [摘要]基于对中西方文献的梳理,本文厘清并分析了“政治文化”这一内涵复杂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政治文化的所指和分析路径包括:强调思想史和实践模式的“政治传统路径”、强调态度和行为的“政治心理路径”、强调社会和公共领域的“政治社会路径”以及受文化转向影响的“政治文化路径”。通过对“意义”和“意义实践”的强调,文化路径不仅有助于将政治文化带回社会学的视域,而且有助于促进政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新发展。
  • 作者:钱力成
  • 全文[ PDF 1396.0 KB ] 2020.35(3)  共有 3358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