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
-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婚配模式也经历了变迁。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婚配模式的变迁,检验了工业化理论对我国婚配模式演变的解释效力。研究发现,我国各时期的婚姻匹配模式主要表现为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同类婚;此外,各时期的异质性婚配现象呈现明显的对称性。不同社会特征婚姻匹配强度的变化趋势部分印证了工业化理论,自致性特征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而先赋性因素的重要性则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对同类婚和异质婚具体形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边界可渗透性在各时...
- 作者:齐亚强 牛建林
- 全文[ PDF 1132.0 KB ] 2012.27(1) 共有 3180 人次浏览
|
|
- 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
- [摘要]“后社会学”一词指的是一种与传统社会学有所不同的社会研究思路,“后社会史”和“多元话语分析”可以视为它的两个具体范例。“话语建构论”和“多元主义”是“后社会学”的两个核心理念。促使人们意识到作为我们人类经验、思考、言说对象的所有“社会”现实都只是一种由人们在特定话语系统的引导和约束下建构起来的“话性实语在”,这是“后社会学”范式的主要意义所在。人们对“后社会学”的许多批评有的是出于误解,有的禁不起深究。
- 作者:谢立中
- 全文[ PDF 741.0 KB ] 2012.27(1) 共有 2875 人次浏览
|
|
- 市场化改革与社会网络资本的收入效应
- [摘要]社会网络资本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本文将社会网络资本区分为潜在的和动员的两种形式,发现:随着两类社会网络资本的递增,人们的收入回报增加,但回报率递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潜在性社会网络资本的收入回报率递减,但动员性社会网络资本的收入回报率递增,而递增速度随之衰减。本文从资源多元配置方式的相互作用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网络资本收入效应的变化逻辑。
- 作者:张顺 程诚
- 全文[ PDF 732.0 KB ] 2012.27(1) 共有 2924 人次浏览
|
|
-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
- [摘要]以往关于户籍制度对收入的影响的诸多研究基本上遵循的是工资差异分解模型的思路。然而,将外来人口和本地市民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无法克服样本选择性与遗失关键变量带来的偏误。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新近发展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并采用自抽样法(Bootstrap)法进行统计推断,以克服小样本偏误,试图回答户籍限制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非常显著,克服选择性偏误之后的负向效应要高于普通回归结果和代理变量回归结果;(2)户籍限制对倾向得分较低的流动人口的收入...
- 作者:魏万青
- 全文[ PDF 844.0 KB ] 2012.27(1) 共有 2456 人次浏览
|
|
- 理解法团主义——兼论其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
- [摘要]近年来,法团主义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对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理论概括或预测。本文认为,这种概括或预测是不恰当的,究其原因在于,多数使用者在对法团主义的理解上缺乏总体性,从而导致判断上的偏差。本文首先尝试对法团主义进行一种总体性考察,即依次考察其问题指向、观念基础、制度特征和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出,法团主义作为一种模式并不适合用来对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理论概括或预测,尽管二者在观念及制度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后者缺乏前者所必需的社会组织基础。
- 作者:
吴建平
- 全文[ PDF 736.0 KB ] 2012.27(1) 共有 2804 人次浏览
|
|
- “上下分合轨迹”:社区空间的生产——关于南苑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
- [摘要]本文聚焦于南苑围绕广安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将该事件置于城市空间重构与生产的结构性情境下,分析社区空间的生产机制。文章指出,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权力在执行过程中隐蔽在市场化的话语体系下,以程序合法性及产权的话语获得垄断地位;而自下而上的抗争以规则、权利等意识为主导,通过“间隙运用”的策略生产出社会空间,但最终服从于空间的霸权体系。作者分析了空间霸权的战略、空间抗争的战术特点,以及上下分合轨迹,将其统合成为社区空间的生产过程。笔者认为,社区空间应该趋向对社会主义空间的生产,才能更好地实现空间正义。
- 作者:
黄晓星
- 全文[ PDF 832.0 KB ] 2012.27(1) 共有 2509 人次浏览
|
|
- 倾向值匹配与因果推论:方法论述评
- [摘要]社会科学对于因果关系的关注使得倾向值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方法进行述评。首先,本文系统梳理了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于社会学调查研究的意义。其次,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本文展示了倾向值匹配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三,从密尔对因果关系的论述以及统计学的反事实框架(counterfactual framework)出发,本文阐释了倾向值匹配如何通过“控制”混淆变量从而满足非混淆假设(unconfoundedness)来帮助研究者提出因果性结论。第四,本文将倾向值匹配与回归中断设计和工具变量进...
- 作者:胡安宁
- 全文[ PDF 736.0 KB ] 2012.27(1) 共有 3741 人次浏览
|
|
- “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古典社会学、心理学的诠释学意涵
-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两个阵营之间相互质疑。然而,从当代诠释学的角度则有“经验”与“理论”一致性的命题:经验是文本的类似物。这一命题原创性地蕴含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奠基者詹姆斯、涂尔干、弗洛伊德和韦伯的思想之中,而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发掘这些古典思想的诠释学意涵。文章指出,基于这一诠释学命题的理论建构,在解决中国社会学中两个阵营对峙问题的同时,将文化自觉置于学科建设的基础位置。
- 作者:徐冰
- 全文[ PDF 717.0 KB ] 2012.27(1) 共有 2822 人次浏览
|
|
- 村企关系的演变: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
- [摘要]本文综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角度,以永联村为例,考察了乡镇企业与乡村社区之间权力的相对变化,重点分析了村企关系的演变及演变的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式制度的作用下,企业家人力资本生产力相对社区权力资本生产力逐渐提高,因此,在村企关系中企业的主导作用日趋凸;显但是在非正式制度,尤其是社会性合约的作用下,村企关系的演变并非按照线性模式进化,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其中一种可能的演变趋势就是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并且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作用下,“公司型村庄”模式具有内在的效率机制以及稳定性。...
- 作者:郑风田 阮荣平 程郁
- 全文[ PDF 1066.0 KB ] 2012.27(1) 共有 2285 人次浏览
|
|
- 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 [摘要]本文以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基于产权研究的社会视角提出了“关系地权”的分析性概念,明确了其原则、层次和类型,尝试构建一个地权研究的分析框架,用以观察和分析当下中国乡村的地权制度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并用臧村的几个典型农地纠纷案例予以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在以臧村为代表的村落中,“关系地权”的强力原则在地权配置实践中占据强势地位。在市场化、城市化日渐深入乡村共同体的背景下,一个围绕农地牟取私利的“谋地型乡村精英”逐渐形成。作为新时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要素之一,该群体的行为对当代中国以“家庭承包责...
- 作者:臧得顺
- 全文[ PDF 832.0 KB ] 2012.27(1) 共有 2441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