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视角——心理健康社会学综述
  • [摘要]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疾病)的社会根源属于社会学传统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无论是在社会学学科内部,还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精神病学)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前中国社会学中这类研究往往被边缘化。本文从心理问题的定义与测量、社会结构性分布、社会心理机制及社会后果四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当代美国心理健康社会学的研究脉络和争论要点,最后对潜在的本土化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期望抛砖引玉,引发研究者对此领域更大的研究兴趣,促进这一社会学分支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 作者:梁樱
  • 全文[ PDF 1675.0 KB ] 2013.28(2)  共有 4175 人次浏览
  • 从关系研究到行动策略研究——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研究和非营利组织的行动策略研究。这些研究关注制度和资源对非营利组织的约束,通过描述其行动来看其发展。笔者认为,今后要把非营利组织理论预设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研究并有所创新,要从关注非营利组织策略性行动到关注实现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
  • 作者:

    陈为雷

  • 全文[ PDF 1059.0 KB ] 2013.28(1)  共有 2838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建设的文化禀赋与结构限定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建设基本历史进程和特征的分析,揭示本土社会建设的文化禀赋和结构限定。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建设起源早,农村社会建设长期持续;人文思想发达,价值建设(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建设;知识阶层长期担任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社会的低度整合性也制约着社会建设的发展。这些历史特质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本质与内涵、形态与机制、动力与基础等问题。
  • 作者:宣朝庆
  • 全文[ PDF 1261.0 KB ] 2013.28(3)  共有 2335 人次浏览
  • 谭嗣同之“群学”、“社会学”辨析——兼论中国社会学一词的起点
  • [摘要]谭嗣同很早就接触了严复的《原强》一文,但其随后使用的“群学”一词并没有受到严复在文中介绍的西方社会学的影响。谭氏加入康、梁阵营后,很快便将“群学”一词与“合群立会”结合,其“群学”一词的含义开始与康、梁保持一致。《仁学》中的“群学”和“社会学”的内涵都是“合群立会”。中国社会学一词的起点应是康有为所著《日本书目志》中的《社会学之原理》。
  • 作者:刘祥 周慧
  • 全文[ PDF 1367.0 KB ] 2013.28(4)  共有 2791 人次浏览
  • 子女因素对离婚风险的影响
  • [摘要]既有的研究运用不同的数据分别涉及了子女数量、年龄以及性别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一个数据,分析了是否婚前生育、子女数量、年龄和性别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婚前生育不利于婚姻的稳定,生育子女数量多对婚姻稳定有利但边际效应递减,子女的年龄小对婚姻稳定有保护作用,有男孩的夫妇离婚的风险更低。本研究还发现,子女因素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有显著的不同:农村地区子女对婚姻的保护作用比城市更强,有男孩的夫妇婚姻更稳定。
  • 作者:

    许琪 于健宁 邱泽奇

  • 全文[ PDF 2361.0 KB ] 2013.28(4)  共有 2974 人次浏览
  • 地方政府的非正式权力结构及其经济影响
  • [摘要]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内部各县市经济政策差异的历史特征及其政治归因。本文认为,浙江不同地区的共产主义革命传统塑造了基层政权中不同的非正式权力结构。解放前建立地方革命武装的地区,本地干部在基层政权中的影响力较强,但他们与上级政治精英的非正式联系疏远,不仅缺乏晋升的机会,而且受到了政治打压。为了长期的政治生存,他们有激励推行保护产权和市场的经济政策,进而使地方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利用1952-1998年浙江分县数据检验了上述假说。
  • 作者:刘明兴 张冬 钱滔 章奇
  • 全文[ PDF 2447.0 KB ] 2013.28(5)  共有 2617 人次浏览
  • 再议儒家文化对一般信任的负效应——一项基于2007年中国居民调查数据的考察
  • [摘要]儒家文化必然会降低个体对于一般社会成员的信任程度吗?文化研究和基于国家间比较的经验研究都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然而,一些未尽议题的存在让我们在个人层面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分析2007年的中国居民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儒家文化和一般信任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取决于儒家文化中的某些特定的维度。当人们更多地重视儒家文化中强化差序格局的那些实践和主张时,我们发现儒家文化和一般信任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如果人们将儒家文化看成是一种身份认同,那么中国人便因为共享着同一种价值观念...
  • 作者:胡安宁 周怡
  • 全文[ PDF 1853.0 KB ] 2013.28(2)  共有 2491 人次浏览
  • 因果判定与躯体化:精神病学标准化的医学社会学反思
  • [摘要]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它注重体验联想、以主体意向判定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文化归因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使得中国人对自身的躯体化求诊方式和躯体形式障碍问题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的文化特征。在精神病学诊断的标准化过程中,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治疗传统,厘清医学问题的文化脉络,重新定义相关疾病的治疗边界,从而寻找到更适合的躯体化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本土化干预途径。
  • 作者:吕小康 汪新建
  • 全文[ PDF 1833.0 KB ] 2013.28(3)  共有 2434 人次浏览
  •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
  • [摘要]本文以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践为个案,揭示了专业社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嵌入原有的行政社会工作之后,对街区原有治理主体形成的适应和挑战的过程。本文指出,专业社工被吸纳到街道的权力网络过程中产生了外部服务行政化、内部治理官僚化和专业建制化的过程。复杂的街区权力关系限制了专业社工深度嵌入社区治理,这使得表面光鲜的社会工作在街区权力体系中逐渐式微,失去影响。作者认为,要挽回式微的专业权力,就要有专业社会工作的批判意识,策略性地与街区政府建立既独立又合作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还需要重拾资源公平分配的价值观,与原有的...
  • 作者:朱健刚 陈安娜
  • 全文[ PDF 1714.0 KB ] 2013.28(1)  共有 3597 人次浏览
  • 地缘、利益、关系网络与三线工厂搬迁
  • [摘要]本文以中部地区两个工厂为例,考察三线建设调整改造阶段工厂迁入城市的问题。研究发现,地缘、利益与关系网络是决定工厂搬迁的三个关键因素。国家政策使工厂向属地城市搬迁成为首选。职工群体的籍贯对工厂搬迁选址具有潜在影响。工厂与地方政府均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准则选择行动策略。对工厂而言,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力度是工厂决定是否迁入的关键性因素;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否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财税来源是其接纳或排斥工厂迁入的决策依据。当面临区域竞争与选择空间等不确定因素时,工厂与地方政府均通过“进京活动”的方式,动用私人...
  • 作者:胡悦晗
  • 全文[ PDF 2259.0 KB ] 2013.28(6)  共有 2087 人次浏览
  • 人造社会还是自然社会——涂尔干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
  • [摘要]契约论从个人出发推演社会,将社会视为由个人意志创造的人造物。但是,契约社会始终有被个人推翻的可能性。涂尔干从社会出发来论证社会的必然性,以期重新界定契约论留下的任意的抽象人格。这体现在他关于道德的自然性的观点上:道德是从人们的共同生活中自然生成的,并拥有自然必然性。个人的自由并不在于摆脱社会的任意,而是在于尊重和认识社会事实,并把社会的正常法则作为行动准则。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实证主义的根本信念。
  • 作者:陈涛
  • 全文[ PDF 2757.0 KB ] 2013.28(3)  共有 3018 人次浏览
  • 独生子女政策与老年人迁移
  •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在城镇推行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如今,独生子女已进入劳动力市场,其父母则进入退休年龄。与高校扩招几乎同步并受过良好教育的独生子女一代,面对一个充分发育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到其他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寻找工作岗位已成为常态。由于养老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会跟随其子女迁移到目的地城市,使中国的老年人迁移呈现出一个独特现象——流向大城市。目的地城市的老龄人口数量增加给公共物品供给带来了挑战。
  • 作者:

    吴要武

  • 全文[ PDF 2268.0 KB ] 2013.28(4)  共有 2108 人次浏览
  • 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研究——一种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
  • [摘要]随着女权运动逐渐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目益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问题为核心,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2009年中国8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社会网络因素对于男性和女性实现职业流动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社会网络能够有效地提高男性和女性现职地位获得的可能性且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在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网络因素中,社会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关系强度都呈现出了一定的性别差异;经济转型增加了女性实现职业流动的可能性。
  • 作者:张文宏 刘琳
  • 全文[ PDF 1893.0 KB ] 2013.28(5)  共有 2779 人次浏览
  • 乡村社会转型时期的医患信任——以我国中部地区两村为例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两个村村民与村医、乡镇卫生院医生之间医患信任状况的调查发现,村民对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医生采取的分别是“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信任逻辑;而在农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民对医疗专业化预期提高、医疗服务更加专业化和制度化的背景下,未来村民对于村医的信任逻辑将是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叠加。医疗体制与社会环境共同形塑了医生的行为,使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行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照西方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未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性因素融合进未来的社会制度中,使...
  • 作者:房莉杰 梁小云 金承刚
  • 全文[ PDF 1747.0 KB ] 2013.28(2)  共有 2513 人次浏览
  • 论日常生活
  • [摘要]日常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对于社会行动者或行动者群体而言具有高度熟悉性和重复性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社会历史性的基础。然而也正是在日常生活那前意识的不言而喻的实践中蕴含着力量的差异、知识的运作和利益的争夺,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隐蔽的暴力和不平等。虽然日常生活的不言而喻的表象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日常政治的社会历史性的暴力,但是日常生活世界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依然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张力的存在,一种准意识的反抗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展开。由此可见,深入细致地研究日常生活对于反思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

    郑震

  • 全文[ PDF 2009.0 KB ] 2013.28(1)  共有 3211 人次浏览
  • 社交网络:技术vs.社会——社交网络使用的跨国数据分析
  • [摘要]社交网络作为Web2.0时代的一项技术应用,被一些舆论认为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乃至根本力量,而在学理上,现有研究也更多集中在其对人们个体心理与需求影响的分析。本文认为这种技术一个体的研究取向忽视了社交网络作为技术应用所受到的结构约束,也无法体现出"使用"的公共参与特质。本文通过一项跨国微观数据的多水平分析,分别从技术特征和社会属性二个方面分析了社交网络使用的社会情境。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络的使用既与数字能力、移动通讯等技术要素相关,同时又嵌入在社会网络中并受到线下公共参与结构的塑造,从而导致了社交网络...
  • 作者:陈福平
  • 全文[ PDF 2159.0 KB ] 2013.28(6)  共有 3160 人次浏览
  • 中国未婚青年首次性行为发生风险——一种代价论视角的分析
  • [摘要]由于缺乏全国代表性数据,迄今我们对中国青年首次性行为这一重要生命历程事件仍然缺乏了解。2009年第一次全国青年生殖健康调查捕捉了全国超过22000名未婚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相关信息,本文使用这一数据,用乘积一极限法来估计性别视角下的中国青年在城乡与区域层面上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同时采用COX回归模型(考虑设计效应[DEEF])来探究社会代价和性知识获取层级变量作用于中国青年首次性行为发生风险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青年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有显著的性别、城乡和区域差异,并且社会代价层级的变量对于青年首次性行为发生风险的影响非常明...
  • 作者:

    郭未 郑晓瑛 吴正

  • 全文[ PDF 2559.0 KB ] 2013.28(4)  共有 2744 人次浏览
  • 教育选择:理性还是文化——基于广州市的实证调查
  • [摘要]学生的教育选择是如何做出的?影响教育选择的因素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作用又有怎样的差别?针对以上的研究问题,本文将理性与文化的视角相结合,发现理性选择因素与文化图示因素能够同时对学生的教育选择产生影响。在理性选择因素中,个人因素对于教育选择影响显著;家庭资源中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经济因素。在文化图示因素中,群体文化图示和个体文化图示对教育选择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在进一步区分了制度环境后发现,教育选择不仅仅是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同样也是“制度选择”的过程,上述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有着不同的作用方式。...
  • 作者:王进 汪宁宁
  • 全文[ PDF 2120.0 KB ] 2013.28(3)  共有 2561 人次浏览
  • 同胞性别结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与教育获得
  • [摘要]已有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家庭子女数减少是缩小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使在给定的子女数量下,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人的教育获得,但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在中国的父权制家庭文化背景下研究了同胞性别结构对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以及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本文提出,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经济动机的影响,父母的儿子偏好导致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时偏向男孩,而抚养男孩和女孩的成本差异强化了这种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基于全国代表性抽样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本文的解释。研究发现,拥有兄弟不利于个人的教育获得,而同...
  • 作者:郑磊
  • 全文[ PDF 2435.0 KB ] 2013.28(5)  共有 3195 人次浏览
  • 二重社会网络及其分布的中英比较
  • [摘要]从社会网络观点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基于个体情义联系的非正式网络和基于团体身份归属的正式网络。两种网络及其分布的跨文化、跨社会结构的异同如何?本文分析两种社会网络的中英差异,并用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非正式社会网络的资源存量高于英国,而正式社会网络的资源存量低于英国。第二,两种社会网络的分布,中国比英国都更集中,与地位资源的相关性都更强。
  • 作者:

    边燕杰 郝明松

  • 全文[ PDF 1431.0 KB ] 2013.28(2)  共有 2458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