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人文社会的分化
  • [摘要]作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以进一步奴化中国人民、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侵略,一方面造成了中国文化和文化人的半殖民地化、买办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的分化,并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而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造成这一侵略者始料不及的后果的重要原因,一是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与输入,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动机与选择标准;二是由于西方文化自身的构成与内容中既包括奴化、教化方面,也包含着许多科学技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革命历史以及实用性知识。即使作为...
  • 作者:

    虞和平

  • 全文[ PDF 784.0 KB ] 1995.10(4)  共有 2614 人次浏览
  • 中国乡村里的都市工业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仅用了十几年便创造出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雷同的“第二国民经济体系”,即作者所称的“乡村里的都市工业”。本文探讨了乡镇企业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在天然的土地社会保障、家庭伦理与组织成本、廉价劳力和创业精神、成本外部化与送礼“艺术”、法人社会等问题的剖析中,以独到的视角阐释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诸如“离土不离乡”、血缘关系在乡镇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 作者:

    李培林

  • 全文[ PDF 843.0 KB ] 1995.10(1)  共有 2429 人次浏览
  • 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
  • [摘要]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的应用和对社会学方法的研究,比较前十年有所发展和提高。对社会学方法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社会研究、特别是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及操作技术方面。从80年代末开始,有关社会学方法的研究表现出两个新特点,即一是开始注意并较集中地探讨社会学方法论问题,二是有相当数量的、由我国社会学研究者撰著的方法方面的著作、教材公开出版,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方法研究正向着系统性、理论性方面发展、提高。不足之处主要有:有关方法的研究势单力弱、面窄;研究者的方法训练及素质尚有一定距离;社会学方法的运用,规范性不够。...
  • 作者:

    风笑天

  • 全文[ PDF 927.0 KB ] 1995.10(1)  共有 1911 人次浏览
  • 关于问卷法的题型设计
  • [摘要]在国内,问卷法运用于社会调查之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在研究设计和假设、概念分解、指标的操作化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人们对问卷的题型归纳不够,问卷的题型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尝试着对题型做一简单的归纳,认为应包括十一大类,其中某些题型又分为若干小类,并力图阐释每一种题型的适用范围。
  • 作者:

    刘德寰

  • 全文[ PDF 515.0 KB ] 1995.10(2)  共有 2480 人次浏览
  • 前学科阶段的中国青年研究
  • [摘要]作者认为,确立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体地位,以社会学为主干,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及生理学等学科为科学群对青年群体进行综合研究,是当代青年研究区别于传统的青年研究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近15年来,青年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要跨越前学科阶段,尤其是确立完备的理论体系,尚需相当的时日与艰苦的努力。目前对青年研究最终形成的体系难以做出精到的逆料,但未来的青年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彻底脱离社会学为主干的科学群的支撑则是可以预见的。
  • 作者:

    王颉

  • 全文[ PDF 1082.0 KB ] 1995.10(6)  共有 1702 人次浏览
  • 再析新时期利益格局变动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 [摘要]作者针对国外流行的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倒U型”理论及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认为市场机制的导入对劳动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突出的,而对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明显的。市场机制调节范围的扩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也不一定意味着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削弱,等等。此外,对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如何看待“流动民工”、是否存在着严重的“脑体倒挂”以及“反贫困”等问题,都作了颇有新义的探讨。
  • 作者:

    李培林

  • 全文[ PDF 908.0 KB ] 1995.10(5)  共有 1628 人次浏览
  • 乡村干部之间的交往结构分析——河南省一乡三村调查
  • [摘要]交往结构是比较规范和较为定型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关系。我们对一乡三村的实地调查表明,改革以来乡村干部之间的交往关系多样化、交往结构复杂化。其中,以工作交往为基础、交往结构的不平衡性以及工作交往和私人交往的相互缠合是乡村干部之间交往结构的主要特点。这种结构现状是乡村干部的非正规性传统、乡村干部之间的利益分化、资源占有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乡村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乡村干部的熟人效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短的讨论揭示:乡村干部之间的交往结构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一定影响。
  • 作者:

    ?王荣武,王思斌

  • 全文[ PDF 727.0 KB ] 1995.10(3)  共有 1762 人次浏览
  • 市场经济发展与价值观念变化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近现代市场经济一个半世纪以来在中国四次较快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变化,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经济的兴起与“进化论”等西方思想的传播;2O世纪二、三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主思想的传播;50年代前期城乡交流、内外交流的恢复和发展与“双百方针”的提出;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拓展与“推陈出新”中的矛盾和冲突,说明思想文化的选择和扬弃在经济社会变迁、东西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 作者:

    董志凯

  • 全文[ PDF 456.0 KB ] 1995.10(4)  共有 2066 人次浏览
  • 迈向现代化的苏南农村
  • [摘要]本文以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苏南地区作为考察的对象。揭示了苏南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镇社会转型的客观事实,对苏南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归纳,指出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问题。90年代是苏南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作者认为,农业的现代化、农村工业的高级化、构造一批现代化小城市、农村人口城镇化,构成了当今苏南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四个关键变量。
  • 作者:

    邹农俭

  • 全文[ PDF 871.0 KB ] 1995.10(1)  共有 1843 人次浏览
  • 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
  • [摘要]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诸方面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量化依据。 
  • 作者:

    陆学艺

  • 全文[ PDF 712.0 KB ] 1995.10(2)  共有 1796 人次浏览
  • 重审实验
  • [摘要]本文以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为维度,构造了一种社会心理研究方法的评价框架,并且分析了社会心理研究中的反应性;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基本的实验逻辑,以及对实验研究的种种批评;结论在于:实验在社会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对它的任何评价应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
  • 作者:

    方文

  • 全文[ PDF 482.0 KB ] 1995.10(2)  共有 1669 人次浏览
  • 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辨析
  • [摘要]本文从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的讨论,对各种相关因素的性质与层次进行了区分,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能力素质、职业培训、工作条件、组织管理和价值观念是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直接相关因素,其中前两项是前提因素,后三项是发挥因素;晋升、奖励、收入和住房是科技人员创造力的间接相关因素,它们通过工作积极性这一中间变量起作用,其中前两项是激励因素,后两项是保健因素。
  • 作者:

    陈烽

  • 全文[ PDF 288.0 KB ] 1995.10(5)  共有 1730 人次浏览
  • 亚太地区华人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 [摘要]海外华人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世界历史横向联系加强与扩展的视角,结合华侨在南洋与华工在北美的不同遭遇和处境,立足现实,展望海外华人为促成“亚太世纪”的来临必将肩负的历史使命。
  • 作者:

    郑绍钦

  • 全文[ PDF 433.0 KB ] 1995.10(4)  共有 1890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
  • [摘要]笔者通过近几年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对一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提请大家重视和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 作者:

    丁燕娣

  • 全文[ PDF 406.0 KB ] 1995.10(6)  共有 1639 人次浏览
  •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时尚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大众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本文根据作者对南京市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从概念、主客观条件、表现形态、追随者的结构与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时尚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多方面的论证提出,相应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的进步和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时尚的兴替是社会变迁的微观力量。
  • 作者:

    周晓虹

  • 全文[ PDF 891.0 KB ] 1995.10(3)  共有 2063 人次浏览
  • 中国女性就业状况
  • [摘要]本文试图改变既往对女性就业研究多侧重城镇妇女就业的做法,对包括第一产业就业的农村妇女在内的中国女性1980年以来的就业状况做了初步描述和分析。作者尝试用性别分析的方法,从女性就业数量、女性就业的产职业结构、女性的职业流动、在业女性的收入、女职工劳动保护、妇女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对1982、1990年人口普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等有关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我国女性相对于男性较低的就业状况和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就业问题,为改进妇女就业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 作者:

    刘伯红

  • 全文[ PDF 746.0 KB ] 1995.10(2)  共有 2155 人次浏览
  • 从“共有制”跨入现代市场经济——南海乡村考察报告之一
  • [摘要]作者认为,中国乡村在不完全的公有制或曰“集体所有制”之后,相当多的村落曾经自发地走过私有化的道路,然而在中国完全恢复资本主义初期的私人所有制是没有基础的。广东南海市乡村发展的现实向人们提供一条思路,中国有可能也有条件一步跨入现代市场经济,跳跃式地进入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
  • 作者:

    王颖

  • 全文[ PDF 780.0 KB ] 1995.10(5)  共有 1605 人次浏览
  • 苏南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摘要]为全国瞩目的苏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正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深层次改革。本文概述了苏南深化改革之路,重点阐释了作为苏南模式重要特色之一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创新。苏南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观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现阶段,在社会发展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就此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 作者:

    张雨林,吴大声,朱汝鹏

  • 全文[ PDF 874.0 KB ] 1995.10(1)  共有 1859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