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公职人员的腐败渎职研究
  • [摘要]从社会学的观点看,腐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法律现象的腐败,一类是作为社会现象的腐败。在我国,目前最主要、最典型的表现为四方面,即贪污贿赂、以权谋私、严重玩忽职守和失职、挥霍公款吃喝送礼。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腐败的本质及社会的二重作用的分析和治理情况。国外的治理经验是严格立法、执法,惩治贪污贿赂、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我们应借鉴这些经验,并从深化制度改革入手,探索出有效的惩治之路。
  • 作者:

    王铁

  • 全文[ PDF 1006.0 KB ] 1993.8(3)  共有 1654 人次浏览
  • 社会指标的应用及评价比较实例——改革开放以来哪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水平高
  • [摘要]《社会指标》研究是“七五”国家重点课题,课题组研究方向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为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宗旨,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社会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于社会指标的应用,发挥社会指标的评价、分析、监测、预测等多种功能,自1987年以来,先后建立了社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发利用客观统计数据,用综合评分法对世界120个国家、我国30个省市(区)、187个地级市、156个重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多次地区性的比较与评价,并在预警指标、专题指标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 作者:

    朱庆芳

  • 全文[ PDF 382.0 KB ] 1993.8(2)  共有 1787 人次浏览
  • 广东省城乡经济关系的新特点
  • [摘要]作者以大量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关系的四方面特点,即:①城乡经济关系紧密型与松散型并存;②城乡经济关系从隔离走向融合;③地区经济差别淡化了城乡经济差别;④地区生活水平差距淡化了城乡生活水平差距。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城乡差别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差别不再是广东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 作者:

    杨永华

  • 全文[ PDF 668.0 KB ] 1993.8(4)  共有 1373 人次浏览
  • 社会学认识论的初步探讨
  • [摘要]社会学认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围绕着社会学认识论的界定、社会学认识论的研究范围、社会学认识论中的基本争论、社会学认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及基本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和概要的探讨,为社会学认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确立了一个基本框架。
  • 作者:

    袁方,谢立中

  • 全文[ PDF 897.0 KB ] 1993.8(5)  共有 1571 人次浏览
  • 社会结构:概念的进展及限制
  • [摘要]讨论社会结构往往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学者们对社会结构概念有太多的定义,但也可以发现其间的共识,并从中看到社会结构概念的积累性进展。笔者将社会结构概念作为一种社会学认识方式,探论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增加了什么(能力),限制了什么(空间),规定了什么(主题)。它所处理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秩序。它的特长是解释社会程序构成的机制和状态。它所注重的关系及其整合分析,给社会学增加了处理宏观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局限了社会学的注意空间。
  • 作者:

    张静

  • 全文[ PDF 593.0 KB ] 1993.8(6)  共有 1497 人次浏览
  • 北京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调查与研究
  •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十年来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了历史回顾和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对深化北京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设想和建议,近期改革建议主要有:定期召开北京市社会保险改革协调会议、进一步完善城镇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进一步改革完善待业保险制度。
  • 作者:

    李豫,张彦,齐恺

  • 全文[ PDF 698.0 KB ] 1993.8(1)  共有 1646 人次浏览
  • 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讨论的几点看法
  • [摘要]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开展的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的讨论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发展过程缺乏周密的分析;2.对人口控制与人口素质“逆淘汰”间的关系做了错误的评价;3.对人口素质“逆淘汰”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缺乏辨证观点。基于上述原因,作者认为对人口素质“逆淘汰”很难有特定对策。
  • 作者:

    侯东民

  • 全文[ PDF 519.0 KB ] 1993.8(2)  共有 2252 人次浏览
  • 大潮中的中国社会学:分化与深化
  •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漫卷中华大地,如此汹涌,强劲有力。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社会是真的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根本变革了。中国大陆的社会学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恢复的。它的脉搏是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同步跳动的。经过14年的发展,今天在这亘古未有的商品经济的洪流的强烈冲击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81.0 KB ] 1993.8(1)  共有 1656 人次浏览
  • 对我们以往关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反思
  • [摘要]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而且关系到其学科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诸家观点和检讨作者以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这个问题并作初步的明确回答,企盼着学界和关心社会学发展的朋友们的批评指正,而利学科的建设。 社会学建立一个半世纪以来,产生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虽然各种理论各不相同,但各种理论的论证焦点都集中在个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上面。
  • 作者:

    杨心恒,刘豪兴

  • 全文[ PDF 248.0 KB ] 1993.8(6)  共有 1230 人次浏览
  • 中国大陆私营经济的再生与发展
  • [摘要]本文较系统全面地回顾了私营经济在我国大陆的再生与发展过程,将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年~1982年的起步阶段;1983年~1985年的高速发展阶段;1986年~1988年的稳定发展阶段与1989年~1992年的调整巩固阶段。同时又从私营企业的户数与从业人数、私营企业的规模等方面对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规律。 
  • 作者:

    张厚义

  • 全文[ PDF 1044.0 KB ] 1993.8(4)  共有 1381 人次浏览
  • 中国卖淫嫖娼的现状与对策
  • [摘要]本文以详实的材料描述了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以来,卖淫嫖娼活动重新出现,屡禁不止的严重情况,以及其主要特点和危害。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十余年来对卖淫嫖娼人员处罚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卖淫嫖娼现象仍未能禁绝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自己所主张应采用的对策建议。 
  • 作者:

    徐沪

  • 全文[ PDF 924.0 KB ] 1993.8(3)  共有 3740 人次浏览
  • 青年问题研究的多重视野——兼与陆建华同志、邵道生同志商榷
  • [摘要]本文是针对“任何时候的制度改革本质上都有利于青年问题的解决”这一论断及相关论点进行商榷。笔者认为:首先,并非任何时候的制度变革都有效,它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其次,任何制度变革的成功与否,都具有偶然性和或然性。作为社会主体对此应有心理准备。再次,任何理想的制度设计、改革设计,在实践中都可能产生负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故只能谨慎和渐进地推动。因此,青年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靠制度改革,而取决于多重因素。本文亦提出青年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适应性、自主性、创造性等课题。
  • 作者:

    谭建光

  • 全文[ PDF 445.0 KB ] 1993.8(2)  共有 1933 人次浏览
  • 医学社会学习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
  • [摘要]作者从医学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高级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群体所作的有关身体、工作和生活状况的调查,利用近年来全院职工的体检、门诊,以及部分死亡人员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造成知识分子某些常见病的因素,试图引起社会以及该群体自身的重视。同时,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者就必须将单纯医疗的观点转向卫生保健方面,由面对有病个体扩大到面对健康的群体,而群众也要从依赖治疗型转向自我保健型的观念上来。 
  • 作者:

    丁燕娣

  • 全文[ PDF 814.0 KB ] 1993.8(1)  共有 1589 人次浏览
  • ?环境研究的社会文化观
  •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认为对环境研究、要置于社会整体中予以把握,强调社会结构中诸如家庭、社会组织等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以处于不同生境下的游牧民、山地民、农耕民为基础,揭示了不同的文化群体,所拥有的民间环境知识,对于其生存、发展及社区的环境管理,有一定的作用;最后,站在伦理观与道德观的立场上,提出只有调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达到生态和心态的和谐统一。
  • 作者:

    麻国庆

  • 全文[ PDF 521.0 KB ] 1993.8(5)  共有 1688 人次浏览
  • 法社会学分析:框架与范例
  •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法社会学分析的理论框架,并通过范例实证予以检验。第一部分针对近年来国内法社会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强调法社会学要重视对实证法的分析,主张摆脱“司法中心论”的束缚,构设法社会学分析的新框架,即从分析狭义的实证法着手,重点对广义的实证法进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法社会学分析,据此,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指导,考虑如何改革不合理的法与社会制度及其实现途径。第二部分首先从狭义、广义两方面依次对《企业法》及相关《条例》进行法社会学的实证分析,揭示了法与经济,法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然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
  • 作者:

    张乃根

  • 全文[ PDF 789.0 KB ] 1993.8(6)  共有 2750 人次浏览
  •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
  • [摘要]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社会学对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1983年至1985年为酝酿准备阶段;1986年至1989年为以宏观研究为主、侧重理论与方法探讨的第二阶段;1990年至今为微观研究兴起、中国社会文化史全面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第三阶段。在列举了理论与方法、宏观与微观研究的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指出,目前虽然成果甚丰,但主要依赖于社会学的学科特质与研究人员的个体努力自发运作,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周密的整体规划,空白与重复研究的现象难以消除,要达到课题选择的相互协调、研究力量的合理配置以求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最...
  • 作者:

    王颉

  • 全文[ PDF 1168.0 KB ] 1993.8(2)  共有 2234 人次浏览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 [摘要]本文首先从发生学的视角,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次上剖析了平等、效率以及社会公平的哲学基础、然后围绕平等与效率以及计划与市场、投入和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问题,从性质、水平、层次、序列、类型这五个侧面分析了社会公平的内在规定。最后从市场行为、政府行为以及规范二者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
  • 作者:

    张书琛

  • 全文[ PDF 403.0 KB ] 1993.8(5)  共有 1590 人次浏览
  • 1992年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形势的基本看法
  • [摘要]本报告着重描述1992年社会公众的心态,并依据丰富的调查资料详细分析各阶层公众的独特期望、感受和观念倾向。从一个层面揭示了在社会变革进程加快的情况下社会形势与公众心态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报告的预测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立足于对社会形势的动态趋向的把握,使预测本身成为描述、分析的自然延伸,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作者:

    陆建华

  • 全文[ PDF 778.0 KB ] 1993.8(3)  共有 1498 人次浏览
  • 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体系下的社会心理特征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研究方法,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化结构体系与基本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关系,分析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次级制度与社会心理特征的关系,从而从社会制度结构分析的角度,解释当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制度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社会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是导致目前我国社会心理复杂特征的深层原因;改革以来利益格局的变动带来了利益觉醒和社会活力,但原有次级制度规则与市场规则的冲突则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社会心理特征与社会不满。社会心理的合理分化与整合应是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中的应有之义。 ...
  • 作者:

    王奋宇,李路路

  • 全文[ PDF 876.0 KB ] 1993.8(1)  共有 1717 人次浏览
  • 我国淫秽物品的社会危害
  • [摘要]本文认为从社会学角度对淫秽物品的界定,下列几点必须注意:淫秽物品具有相对性;它有别于表现人体美的艺术品及性教育教材;“淫秽”一词被公众认为具有“贬义”;其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减少并杜绝淫秽物品有赖于社会的努力,并描述分析了淫秽物品在我国社会泛滥及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现状、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 作者:

    佟新

  • 全文[ PDF 817.0 KB ] 1993.8(3)  共有 1655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