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试析
- [摘要]在包罗万象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将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视为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社会学独具特色的研究角度和分析框架。 本文拟从这样一种角度,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做一尝试性分析。这里,社会结构是我们使用的主要分析概念,同时也是主要的分析对象。
- 作者:
李路路,于显洋,王奋宇
- 全文[ PDF 977.0 KB ] 1991.6(1) 共有 1581 人次浏览
|
|
- 湘南瑶族青年劳动和消费生活方式
- [摘要]引言 1988年10月至1989年11月,笔者先后三次到湘南桂北地区五个瑶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县进行了考察,最后选择了瑶汉两族杂居时间久,其生活方式在当今瑶族青年中又有一定代表性的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青年进行了重点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对该典型个案的剖析,揭示我国南方瑶汉两族青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异同,探讨瑶族青年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 作者:
孙秋云
- 全文[ PDF 574.0 KB ] 1991.6(1) 共有 1516 人次浏览
|
|
- 变动中的蒙民生活——三爷府村实地调查
- [摘要] 三爷府村属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嘎塔拉苏木,是个蒙汉杂居的村庄。全村现有70户,319人,其中,蒙古族16户,82人。近40年来,由于民族人口构成和生产类型的变化,该村蒙民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在内蒙古农区具有代表性,基本上反映了农区蒙民生活变迁的一般趋势。本文根据1989年7~8月间对该村的实地调查,就蒙民民族语言使用和蒙汉通婚这两个蒙民生活变迁中的典型事例,试作若干剖析。
- 作者:
包智明
- 全文[ PDF 447.0 KB ] 1991.6(1) 共有 1865 人次浏览
|
|
- 当代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 [摘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目前共有25万余人。这里的傣族人民大部分自称“泐”,除此之外与西双版纳傣族相同的“傣泐”还广泛地分布于思茅、缅甸东北部及泰国北部等地区。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灿的民族文化,很多方面成为这个民族的精髓与象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选择。这种选择关系到傣族的未来发展。
- 作者:
郑晓云
- 全文[ PDF 503.0 KB ] 1991.6(1) 共有 2946 人次浏览
|
|
- 关于我国职工工作积极性问题的思考
- [摘要]职工工作积极性问题的重要性似乎无须多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就是起源于对企业(在农村是生产队)活力不足和人们工作积极性不够高涨的认识,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充分调动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工作积极性关系到生产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国家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
- 作者:
石秀印
- 全文[ PDF 519.0 KB ] 1991.6(1) 共有 2420 人次浏览
|
|
|
|
- 社会学在黑龙江
- [摘要] 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社会学学会于1980年6月10日建立,迄今已届满十年了。在这十年中,社会学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在黑龙江这块土地上扎根、成长、壮大。
- 作者:
薛连举
- 全文[ PDF 137.0 KB ] 1991.6(1) 共有 1742 人次浏览
|
|
- 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分期及传统问题——与陈树德同志商榷
- [摘要]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 作者:
韩明谟
- 全文[ PDF 674.0 KB ] 1991.6(1) 共有 1877 人次浏览
|
|
- 全球性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 [摘要]目前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以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是不同民族国家为实现现代化所做的各不相同的努力,是一些国家已经相对地实现了现代化,而另一些国家甚至还没有走上现代化道路。本文更倾向于将现代化看作是一个囊括了所有国家与民族的全球性变革过程。
- 作者:
孙立平
- 全文[ PDF 1109.0 KB ] 1991.6(1) 共有 1989 人次浏览
|
|
- 黑龙江省肇东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验区实验方案
- [摘要]一、实验区的筹备与建立 肇东实验区是依据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创办的。其理论前提是发展理论、社会系统论和社会学理论关于对社会发展整体性、主体性和内源性的科学认识,实践前提是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经验教训的认识,特别是对我国十年改革丰富经验的总结。
- 作者:
王雅林
- 全文[ PDF 512.0 KB ] 1991.6(1) 共有 1872 人次浏览
|
|
- 向下一个十年前进时的几点希望
- [摘要]中国社会学经过第一个十年的恢复和重建,成绩是显著的。当初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建立“五臓”,即学会、研究所、社会学系、图书馆、刊物和出版社等机构和阵地的任务,今天基本上都已实现,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成果,培养出来了一批人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引起了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大的重视。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全文[ PDF 167.0 KB ] 1991.6(1) 共有 190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