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庭网和现代家庭生活方式
- [摘要]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家庭模式的角度看,一方面是家庭小型化了,出现了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家庭之间又形成了现代家庭网络。这种以小为主,小中有大的特点正适应了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和要求。
- 作者:
?潘允康
- 全文[ PDF 149.0 KB ] 1988.3(2) 共有 2203 人次浏览
|
|
- 试谈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及过程
- [摘要]社会化的问题是二次大战以后开始受到学术界重视的。60年代以后,它日渐成了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共同关心的课题。它们共同关心的是人怎样成为一个社会人,但不同的学科研究的重点有很大前差别。社会学家关心人怎样与团体发生关系,习得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人类学家更关心人是怎样接受他们的文化的,也就是从历史和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社会化历程;社会心理学家更关心个体是怎样根据团体和社会的要求学习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那么,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化问题与上述学科有什么不同呢?它的侧重点又在哪...
- 作者:
袁振国,朱永新
- 全文[ PDF 570.0 KB ] 1988.3(1) 共有 2191 人次浏览
|
|
- 西方社会科学中关于性别差异和性别分层的理论
- [摘要]男女不平等的现实由来已久。解释男女差异的理论几经发展,历时好几个世纪。它们各执一说,有的相互联系,有的截然对立。
- 作者:
陈一筠
- 全文[ PDF 1009.0 KB ] 1988.3(6) 共有 2932 人次浏览
|
|
- 生活方式应包括劳动生活方式
- [摘要]劳动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认为生活方式不应包括劳动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只应研究人们如何消费生活资料以及如何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这种观点混淆了社会学上的劳动生活方式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上劳动方式概念的区别,而把它们看作一个东西,从而把劳动生活方式排除在生活方式之外。 应该看到,劳动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虽然都是反映人类劳动领域的概念,但作为社会学的抽象与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抽象之间有很大不同。
- 作者:
董鸿扬
- 全文[ PDF 151.0 KB ] 1988.3(2) 共有 1678 人次浏览
|
|
- 试论社会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
- [摘要]在重建社会学的又一阶段,社会学的中国化问题被作为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提到了社会学研究的议事日程上,这表明这门学科的发展在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更深入的层次。本文拟对“社会学中国化”的科学含意及其实现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社会学界的同行。
- 作者:
袁阳
- 全文[ PDF 497.0 KB ] 1988.3(1) 共有 1794 人次浏览
|
|
-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
- [摘要]就目前来说,中国传统封闭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指导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的封闭性。这种封闭的价值观,首先表现为自我中心的一元价值观。这种自我中心,不是以个人的自我为中心,而是一种群体自我中心,这表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从众心理,凡是我们所有的,都是正常的,而别人所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则都是不正常,甚至是异端邪说。
- 作者:
刘应杰
- 全文[ PDF 141.0 KB ] 1988.3(2) 共有 2442 人次浏览
|
|
-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转变时期中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 [摘要]一、引言与提要 经过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大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致力于完成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型向效益提高型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努力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积极达到从传统社会向具有“小康水平”的现代化社会过渡,实现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
- 作者:
李汉林,王琦,王颖,方明,孙炳耀
- 全文[ PDF 2054.0 KB ] 1988.3(5) 共有 1994 人次浏览
|
|
- 家务劳动方式
- [摘要]家务劳动方式是家庭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务劳动的现代化、社会化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家务劳动从广义上说即处理家庭事务所进行的劳动;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家务劳动是指为自己及家庭成员直接服务的劳动。现在通常所指的家务劳动就是从狭义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的。
- 作者:
翟年祥
- 全文[ PDF 142.0 KB ] 1988.3(2) 共有 1909 人次浏览
|
|
- 生活方式的意向因素
-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有人不恰当地把生活方式的涵义界定为消费方式的变更上。有的报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应当逐步走向“吃的营养化,穿的高档化,用的电器化”。这种提法无论在广义上还是在狭义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从根本上回答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根本特性。
- 作者:
李鑫生
- 全文[ PDF 145.0 KB ] 1988.3(2) 共有 1457 人次浏览
|
|
- 制约知识妇女生活的诸因素
-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知识妇女的人数不断增加。知识妇女在参与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广大知识妇女的生活质量是不高的。
- 作者:
?关颖
- 全文[ PDF 154.0 KB ] 1988.3(2) 共有 1667 人次浏览
|
|
- 学术争鸣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陈为同志商榷
- [摘要]《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5期发表了陈为《对社会心理学的‘盛世’和‘空白’的不同看法》一文,就沙莲香同志的文章《二次战后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美国社会的关系》提出商榷,这本是一件好事。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是追求科学真理的必要手段。
- 作者:
陈芜
- 全文[ PDF 146.0 KB ] 1988.3(1) 共有 1426 人次浏览
|
|
- 西方的犯罪社会学和犯罪社会学的革命
- [摘要]一、西方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西方社会,虽然犯罪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但是犯罪社会学思想的产生,则源远流长。古希腊民族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西方法律社会学和犯罪社会学思想的发源地。在特定的地域文化、政治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古希腊犯罪社会学思想。柏拉图较早地注意到私欲和犯罪之间关系,认为私利是引起内乱和罪行的重要根源。因而主张废除财产私有制,实行财产共有。以根除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
- 作者:
公丕祥
- 全文[ PDF 758.0 KB ] 1988.3(5) 共有 1530 人次浏览
|
|
- 美国都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 [摘要]都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是本世纪初从社会学派生出来、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门分支学科。西方世界迅猛发展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以及伴随而来的都市化运动(Urbanization)已经引起了都市形态、人文环境、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行为模式的深刻变化。
- 作者:
约翰·罗根,周敏
- 全文[ PDF 1139.0 KB ] 1988.3(4) 共有 1544 人次浏览
|
|
- 当前基层军人闲暇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 [摘要]军队基层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已由“单一娱乐型”转变成“多样求知型”,并出现了追求科学文化的专业技术热。 60和70年代,军队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每周看个电影,节假日搞个联欢,“兵演兵”,“兵看兵”,精神生活就比较满足了。如果碰到个文艺团体下基层,就显得充实多了。这种模式可归结为“单一娱乐型”。
- 作者:
?张维信
- 全文[ PDF 166.0 KB ] 1988.3(2) 共有 1353 人次浏览
|
|
- 战后日本地域开发计划与社会变动
- [摘要]一、关于地域开发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如何科学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针,在全国不同地区合理布局产业与人口、正确处理城乡以及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地域开发计划研究的中心课题。地域开发必须有明确的开发主体、系统的国土开发法规、开发计划体系和合理的实施手段,以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在优化基础上的协调。
- 作者:
李国庆
- 全文[ PDF 1240.0 KB ] 1988.3(3) 共有 1440 人次浏览
|
|
- 日本社会学第60次大会述评及对中国社会学的反思
- [摘要]1987年10月2~3日,日本社会学第60次大会在日本大学召开,笔者有机会参加了这次会议,下面仅就日本社会学会的发展,这次会议的规模、内容和特点等作一简单介绍。一 明治初年,斯宾塞、孔德的理论被介绍到日本以后,日本即开始了对社会学的研究,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13年,将孔德的社会学说与儒家的社会观融为一体的建部遯吾创立了日本社会学院,这是日本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学研究组织,即日本社会学会的前身。
- 作者:
张萍
- 全文[ PDF 296.0 KB ] 1988.3(1) 共有 1521 人次浏览
|
|
- 建设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学的几个问题
-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把生活方式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我认为,应该及时地把生活方式由课题研究转向学科建设,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学。 谈到生活方式,一般说来我们往往会把它看作一个研究课题。
- 作者:
青连斌
- 全文[ PDF 75.0 KB ] 1988.3(2) 共有 1332 人次浏览
|
|
- 对生活方式理论研究的建议
- [摘要]为了促进生活方式的理论研究和在实际上促进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建议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研究探讨: ①要研究生产方式逐步量变制约生活方式变革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生活方式不包括生产方式,同时又确认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决定性作用。
- 作者:
陶冶
- 全文[ PDF 76.0 KB ] 1988.3(2) 共有 1361 人次浏览
|
|
|
|
- 天津城市平均每户的家务劳动时间八小时五十分钟
- [摘要]据抽样调查资料,几乎全部的家务劳动是由15岁以上人口承担。1986年天津城市居民家庭中15岁以上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57分钟,占全天24小时的12.3%;平均每一家庭每天家务劳动时间总量达8小时50分钟。
- 作者:
张世昭
- 全文[ PDF 125.0 KB ] 1988.3(2) 共有 1314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