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新变化
  • [摘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是我们认识阶级社会层次结构和社会现象本质的两个基础概念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理论的方法论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层分析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了。
  • 作者:

    王训礼

  • 全文[ PDF 170.0 KB ] 1988.3(6)  共有 1657 人次浏览
  • 袁方的闭幕词(摘要)
  • [摘要]这次会议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理论密切结合改革实际,论文选题好。通观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内容涉及当前改革的各个方面。二是贯彻双百方针,会风好。这次大会不仅做到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而且不同意见和观点还能交锋论争,互相补充,树立了兼容并包的好会风。
  • 作者:
  • 全文[ PDF 74.0 KB ] 1988.3(6)  共有 1640 人次浏览
  • 陆学艺的开幕词(摘要)
  • [摘要]这次学术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研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学的任务;二、总结、交流、回顾社会学重建9年来的成就和展望今后的任务;三、会议期间,社会学学会系统、社会学研究所系统、教委社会学系所系统分别开工作会议。
  • 作者:
  • 全文[ PDF 266.0 KB ] 1988.3(6)  共有 1754 人次浏览
  • 周文华的讲话(摘要)
  • [摘要]这次学术研讨会是社会学在我国重建后10年来的一次重要的盛会,我们十分欣喜地得知,这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主义初段阶级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课题。
  • 作者:
  • 全文[ PDF 81.0 KB ] 1988.3(6)  共有 1749 人次浏览
  • 赵复三的讲话
  • [摘要]在这里我想谈三点意见: 第一,我们生活在大变革的时代中。 陆学艺同志在开幕词中讲到,现在是大变革的时代。
  • 作者:
  • 全文[ PDF 175.0 KB ] 1988.3(6)  共有 1650 人次浏览
  • 雷洁琼的书面讲话(摘要)
  • [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研究,正在社会科学各科、系积极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这个历史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响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 作者:
  • 全文[ PDF 68.0 KB ] 1988.3(6)  共有 1443 人次浏览
  • 费孝通的书面讲话
  • [摘要]我很抱歉,这次会议我不能来参加,我托王志诚同志把我想说的话带给你们,并祝这次会议开得成功! 我想藉此机会,回顾一下过去我国社会学发展的大体经过,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1979年3月召开了有各方面同志参加的会议上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后来改名中国社会学会),接着着手筹备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作者:

    王志成

  • 全文[ PDF 236.0 KB ] 1988.3(6)  共有 1893 人次浏览
  • 纪念吴景超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
  • [摘要]1988年5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计统学院联合召开了纪念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在京的吴景超先生前的好友、学生费孝通、雷洁琼等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党委书记李文海、党委副书记力康泰、计统学院院长李震中出席了会议。吴老的子女吴青俊、吴青可同志也专程前来参加了会议。
  • 作者:

    高昆

  • 全文[ PDF 69.0 KB ] 1988.3(5)  共有 1918 人次浏览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综述
  • [摘要]由吉林省《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吉林师范学院古籍所、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吉林大学政治学系等24家单位发起,于1988年6月26日至6月29日在吉林市召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4篇。
  • 作者:

    张宛丽

  • 全文[ PDF 77.0 KB ] 1988.3(5)  共有 1304 人次浏览
  • 全国“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交流会综述
  • [摘要]全国“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交流会是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持于1988年3月27日—3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的3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作者:

    张华

  • 全文[ PDF 301.0 KB ] 1988.3(5)  共有 1391 人次浏览
  • 西方的犯罪社会学和犯罪社会学的革命
  • [摘要]一、西方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西方社会,虽然犯罪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但是犯罪社会学思想的产生,则源远流长。古希腊民族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西方法律社会学和犯罪社会学思想的发源地。在特定的地域文化、政治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古希腊犯罪社会学思想。柏拉图较早地注意到私欲和犯罪之间关系,认为私利是引起内乱和罪行的重要根源。因而主张废除财产私有制,实行财产共有。以根除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
  • 作者:

    公丕祥

  • 全文[ PDF 758.0 KB ] 1988.3(5)  共有 1677 人次浏览
  • 论社会意识形态向社会心理的内化及其过程
  •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及其依据 任何具体的社会过程,都不可能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任意发挥。一个完整而健康的社会过程,应该是社会机体的各部分、各要素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其中就包括社会意识内部过程的协调与统一。社会意识现象及其内容不仅源于现实世界,而且影响着现实的社会过程。
  • 作者:

    王奋宇

  • 全文[ PDF 954.0 KB ] 1988.3(5)  共有 1775 人次浏览
  • 改革、权利平等与马克思主义
  • [摘要]改革所以是一个自觉的、能动的过程,因为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开的;反过来,马克思主义所以在改革中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因为中国的改革是一场生动的、伟大的创造性活动。它以新的经验事实论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新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其中,它以不可逆转之势把“权利平等”重新呼唤出来。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已有成就和新的需要,对权利平等进行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思考和说明,这已经成为理论战线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
  • 作者:

    郎毅怀

  • 全文[ PDF 485.0 KB ] 1988.3(5)  共有 1663 人次浏览
  •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社会保障规定的比较分析
  • [摘要]引言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是亚洲工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经济和工业成就给人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对它们这方面的成就已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报导。但迄今为止,注意力一直集中于他们工业化的经验,很少提供有关它们社会保障的规定,而西方则将社会保障视作工业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的任务:首先是介绍在四个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第二是辨别它们现行规定的异同;第三是介绍对不同制度的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可变因素;第四是论述社会保障制度对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的关系;第五是分析不...
  • 作者:

    周永新,赵鸣善,沈佩容

  • 全文[ PDF 551.0 KB ] 1988.3(5)  共有 1770 人次浏览
  • 农村社会管理问题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 [摘要]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
  • 作者:

    ?戴均良

  • 全文[ PDF 496.0 KB ] 1988.3(5)  共有 1247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村社会的家族和亲属
  • [摘要]费孝通教授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研究,他积自己经验,得出一个结论:要认识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要研究中国的农民,不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是很难真正认识中国社会的。这一见解同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中国,任何革命运动,没有广大农民的参加,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没有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 作者:

    刘应杰

  • 全文[ PDF 778.0 KB ] 1988.3(5)  共有 1774 人次浏览
  • 贵州农民收入的对比分析
  • [摘要]经济收入问题,从来就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我国社会原来意义上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关系已不是剥削性的,而是差别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收入的分析,对于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分层,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 作者:

    李德芳

  • 全文[ PDF 189.0 KB ] 1988.3(5)  共有 1518 人次浏览
  • 河北省沧州地区农村各阶层状况调查
  • [摘要]今天的农民阶级已不同于旧中国的农民阶级,这是早有定论的,不再赘言,需要研究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民阶级阶层的变化。
  • 作者:

    郭枢俭

  • 全文[ PDF 341.0 KB ] 1988.3(5)  共有 1519 人次浏览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层
  • [摘要]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以下几个主要阶级。 1.工人阶级。 改革以来,由于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使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过去,工人阶级主要分布在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使私营经济和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得到发展。
  • 作者:

    赵喜顺

  • 全文[ PDF 251.0 KB ] 1988.3(5)  共有 1758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