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同社会学界朋友们的谈话
  • [摘要]这次会我自始至终都参加了,觉得开得很好。好在哪里?我想有这么三点; 第一,这是一个团结的开始,为今后搞好团结走了很大一步。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团结,团结一定要有一个共同认识的基础,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这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同志又一次肯定了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方针,无疑我们社会学界要在这个方针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虽然大家的认识不一定完全一致,那也不要紧。很多问题是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取得共同认识的。但我相信,道路虽有曲折,中国的社会学总会健康地发展的。
  • 作者:

    费孝通

  • 全文[ PDF 249.0 KB ] 1986.1(5)  共有 1524 人次浏览
  • 谈谈社会学研究
  • [摘要]今天中国社会学学会举行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费孝通同志让我来参加,我愿意就此机会讲几句话。 中国社会学学会从1979年3月成立后,七年间,为重建社会学,同志们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研究机构,在几个大学里建立了社会学系;招收了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起一支队伍;也出版了一些教科书和专著,各方面对社会学逐渐重视起来。社会学工作者用自己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重视。
  • 作者:

    胡绳

  • 全文[ PDF 389.0 KB ] 1986.1(5)  共有 1704 人次浏览
  • 我国现实与现代化社会的十项标准的对照
  • [摘要]美国现代问题专家在调查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后,提出了现代化社会的十项标准,这十项标准大体概括了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 作者:

    方菁

  • 全文[ PDF 55.0 KB ] 1986.1(5)  共有 1826 人次浏览
  • 湖北省暨武汉市社会学界情况概述
  • [摘要]湖北省自1980年11月成立社会学学会以来,五年间社会学界有了较大的发展。头两年为前期发动阶段。
  • 作者:

    于真

  • 全文[ PDF 149.0 KB ] 1986.1(4)  共有 1505 人次浏览
  • 战后南斯拉夫社会学发展概况
  • [摘要]一般说,南斯拉夫社会学没有象西欧其他国家那样长的历史传统,通常认为南斯拉夫社会学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过,如果考其发端,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 作者:

    贾春增

  • 全文[ PDF 323.0 KB ] 1986.1(4)  共有 2153 人次浏览
  • 军事社会学初探
  • [摘要]目前,把军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个独立领域,条件日渐成熟。我国无产阶级军事的发展进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我国军事集体和军人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作用,以及这一发展进程本身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从军事社会学的角度予以研究和阐释。
  • 作者:

    季世庆

  • 全文[ PDF 411.0 KB ] 1986.1(4)  共有 2361 人次浏览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辨析
  •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其作用已为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作为其科学体系的分支学科,诸如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已为大部分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 作者:

    张向东

  • 全文[ PDF 559.0 KB ] 1986.1(4)  共有 2626 人次浏览
  • 从天津、武汉等市的调查看我国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
  •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城市老年人口也在逐年增加。大批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阵地。老年人家庭生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晚年生活的质量。为了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有必要对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做一番探索和剖析。
  • 作者:

    胡汝泉

  • 全文[ PDF 670.0 KB ] 1986.1(4)  共有 2028 人次浏览
  • 上海市的老人家庭
  • [摘要]1985年6月间,我们在上海市进行了一次老人基本情况的调查。 我们选择上海市作为调查基地,是因为上海老龄人口的发展有两高一快的特点:(1)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的比率高于全国;(2)60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高于全国; 
  • 作者:

    凌仪真,毕可生

  • 全文[ PDF 794.0 KB ] 1986.1(4)  共有 1917 人次浏览
  • 京津沪宁蓉五城市家庭调查初析
  • [摘要]婚姻与家庭是我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婚姻与家庭问题,在领导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婚姻家庭问题的进展与解决。为妇女解放,使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权利,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有力地推进着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
  • 作者:

    刘英

  • 全文[ PDF 764.0 KB ] 1986.1(4)  共有 3114 人次浏览
  • 江苏农村新闻传播状况的调查
  • [摘要]我国近几年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触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农村是这场深刻变革中首当其冲的一环。一些农村研究报告表明,在农村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信息要素的加入以及荷载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电话、电报、电影、电视、广播等的广泛使用,对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作者:

    白桦

  • 全文[ PDF 465.0 KB ] 1986.1(4)  共有 2074 人次浏览
  • 从电影文化的社会效益看我国电影事业的对策
  • [摘要]一、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理想职能 电影,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文化事业,是当代社会六种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在社会结构和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影因其与社会有着多重复杂的联系,对社会的精神风尚和人民审美观念的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 作者:

    王铁

  • 全文[ PDF 773.0 KB ] 1986.1(4)  共有 2483 人次浏览
  • 社会心理的系统结构及改革中的对策
  •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后,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系统的震荡和各种各样的反应。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未能积极面对强烈的社会心理反应,未能对改革形势的分析和社会心理控制提供应有的基础。本文拟就改革中各种社会心理反应提出一种分析,做一点尚属浅薄的尝试。
  • 作者:

    高佳

  • 全文[ PDF 473.0 KB ] 1986.1(4)  共有 1846 人次浏览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宏观预测
  •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尽管对研究结果的表述方法及观点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但在基本问题的认识方面趋向还是大致相同的。
  • 作者:

    黄正荣

  • 全文[ PDF 955.0 KB ] 1986.1(4)  共有 1941 人次浏览
  • 当代商品经济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 [摘要]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世界范围的生产力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带来了人类各种族之间及其自身的巨大变化。研究商品经济与民族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语言政策和宗教政策。
  • 作者:

    李甫春

  • 全文[ PDF 906.0 KB ] 1986.1(4)  共有 1804 人次浏览
  • 江苏小城镇建设的社会目标和基本经验——江苏省小城镇研究综合报告
  • [摘要]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小城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用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指出小城镇已经在全省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接着,从我国和江苏省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趋势中,论证了小城镇应有的功能和建设的目标,强调小城镇既是乡村非农业产业和社会交往的集中点,又是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关系的协调点。文章概括江苏省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把小城镇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使它应有的功能得以发挥,就要搞好布局,并以中心镇做为建设的重点,使它上接城市,下联广大乡村,形成合理的城、镇、乡社区网络;就要确立合理的经济和...
  • 作者: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课题组
  • 全文[ PDF 2256.0 KB ] 1986.1(4)  共有 2296 人次浏览
  • 美国的社会异代流动
  • [摘要]本文考察的重点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异代流动的状况、原因及其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 作者:

    邓方

  • 全文[ PDF 515.0 KB ] 1986.1(3)  共有 1910 人次浏览
  • 国外社会学者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 [摘要]帕森斯在《现代社会体系》一书中对世界现代化三个阶段做了划分,据此,我们可以把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也大致分为这么三个阶段。
  • 作者:

    严立贤

  • 全文[ PDF 701.0 KB ] 1986.1(3)  共有 2387 人次浏览
  • 学习列宁的社会统计理论和方法
  • [摘要]列宁在1917年写《统计学和社会学》一文,准备用普·皮留乔夫的笔名,印成公开发行的单行本,但是他只写好了一部分。它是一篇体现列宁应用统计研究民族国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统计学的好教材。
  • 作者:

    李宇

  • 全文[ PDF 245.0 KB ] 1986.1(3)  共有 2258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