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
  • [摘要]该文这些观点在学界和本刊编辑部皆有争议,刊发于此,以期引起讨论,深化研究。 群婚时代,因不知道父亲是谁,使女子在维系家庭与氏族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一度统治氏族。群婚结束,男性的统治开始,原因是他们在战争与生产中更有力量。四十年来我们通过行政力量在社会生产中扶助弱者与女子,使其和强者与男子平等。被剥夺的男子以为他们在生产中真的不比女子贡献大,转而承担同样多的家务,双方合理高效的内外分工从此瓦解。市场经济再次使男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平等,使双方需重新考虑角色分工。两性特征不同,解放不应是双方一致。解放更不能靠行政...
  • 作者:

    郑也夫

  • 全文[ PDF 455.0 KB ] 1994.9(2)  共有 3166 人次浏览
  • 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象及成因——兼与大陆青少年问题学者商榷
  •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潮流下,我们根本无法将青少年从与成人同处的经济社会背景中分开,以求达到保护、教养青少年的目的。因此笔者赞同陆建华的“青少年问题本质上是社会制度的问题”的观点,但论据欠缺。应从社会与青少年间的各项因素交互分析,找出宏观与微观社会理论结合的分析架构,分析认识青年问题。
  • 作者:

    黄成荣

  • 全文[ PDF 340.0 KB ] 1994.9(2)  共有 2672 人次浏览
  • 社会学与市场经济
  •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学这个在中国恢复不久的学科,又受到挑战,又有人说,社会学这个学科,不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应把社会学的一些专业改为“劳动就业”、“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公共关系”、“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等,以利于学科的生存。甚至有人建议,干脆把社会学改为改革开放社会学,社会学师生“下海”去,作为社会实践,似乎社会学又遇到了能否生存的厄运。
  • 作者:

    何肇发

  • 全文[ PDF 148.0 KB ] 1994.9(2)  共有 1554 人次浏览
  • “全国社区建设研讨会”综述
  • [摘要]1993年11月6—10日,由民政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政府协办,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北塘区惠山街道办事处承办的“全国社区建设研讨会”在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教学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社区建设典型经验介绍材料30余份。
  • 作者:

    刘继同

  • 全文[ PDF 228.0 KB ] 1994.9(2)  共有 1397 人次浏览
  • 关于人类学在中国
  • [摘要]本世纪初首先是以民族学(最早被称为人种学),稍后是以人类学作为西方的Anthropology和Ethnology这些学科的译名传入中国。30年代当时的中央研究院设有人类学的专科,但在各大学中并没有独立的系科。清华大学引进了人类学,但依附在社会学系,称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实际上自始至终专修人类学的只有我一个研究生。
  • 作者:

    费孝通

  • 全文[ PDF 310.0 KB ] 1994.9(2)  共有 2567 人次浏览
  • 1993——199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 [摘要]一、1993年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 1.1 1993年,社会形势在总体上呈现为稳定和活跃。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心态基本上保持平稳。与此同时,许多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某些矛盾开始公开化,对此,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措施,已显初步成效,矛盾有所缓解。
  • 作者:

    陆建华

  • 全文[ PDF 549.0 KB ] 1994.9(2)  共有 1601 人次浏览
  • 1993—1994年:中心城市稳定性分析与预测
  • [摘要]“零点调查”的中心城市稳定性研究,被作为城市内部核心因素考察可涉及4个方面:市民对通货膨胀的心理承受能力、公共治安安全感、城市人群间的协调程度、对公共管理体制的关注程度。象宗教民族问题、政治权力格局的异动、突发性社会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尚未能进行研究。“零点调查”的基础研究资料是公司1993年在京津沪等地实施的9项专项民意调查结果。1993年8—9月,我们与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等单位合作,通过严格的抽样控制,派出访员,在京津沪三市,访问了1650户(每市各550户)市民家庭,回收有效问卷1539份。 ...
  • 作者:

    袁岳,马旗戟,刘盈,范文,佘茜,赵慧,陈远达

  • 全文[ PDF 495.0 KB ] 1994.9(2)  共有 1599 人次浏览
  • 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事系统与社会的整合发展
  •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军队建设面临诸多前所未遇的矛盾,军事系统的内外整合受到挑战。文章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军人利益和军人价值标准三个侧面对新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看法和对策。
  • 作者:

    吴晓晶

  • 全文[ PDF 594.0 KB ] 1994.9(2)  共有 1646 人次浏览
  • 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
  • [摘要]文章首先解释了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在经济社会学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从宏观层次研究开始,逐步下降到中观、微观层次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范式。同时,指出了经济社会关系各分析层次之间所存在的理论控制—经验支持的等级次序结构,以及宏观—中观层次研究和中观—微观层次研究各自具有的天然的“亲和性”。
  • 作者:

    汪和建

  • 全文[ PDF 361.0 KB ] 1994.9(2)  共有 1336 人次浏览
  • 论我国军事社区的形成以及与民间社区的协调发展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军事社区的形成、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与民间社区的协调发展。文章认为和平时期加强军事社区建设是我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稳定军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保证。文章认为,军事社区建设不仅是科学、技术、艺术的综合,也是军事、经济、文化的反映,它的规划与管理涉及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还指出,目前我国的军事社区与民间社区在许多方面已经融为一体,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一种优势互补的效应。军事社区研究在我国仅是开端,通过此项研究可以促进在市场经济中军队与地方的关系向更高...
  • 作者:

    许祥文

  • 全文[ PDF 953.0 KB ] 1994.9(2)  共有 1758 人次浏览
  • 论士气
  • [摘要]本文从军事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士气的新的定义,系统地探讨了士气的结构、作用以及培养与弘扬的问题。关于士气的结构,作者认为士气是由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层次——“军心”、“军气”和“军情”构成的,并依次分析了各层次产生的根据和特点。关于士气的作用,作者认为高昂的士气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伟大力量,它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弥补作用。关于士气的培养与弘扬,作者认为主要应抓好动机的引导、情绪的控制及态度的稳定与强化三个环节,并且提出了各个环节应当注意的问题。
  • 作者:

    赵锡顺

  • 全文[ PDF 442.0 KB ] 1994.9(2)  共有 1816 人次浏览
  • 全球化社会学的基础
  • [摘要]本篇文章在承认以前的全球化理论的价值的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关于全球体系的社会学理论,它以经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跨国实践为基础,对跨国公司、跨国资产阶级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这一整套概念系统做了详尽的阐述。本文还对“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提出了一份研究纲要。在结论中,作者简要地论证了对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怎样典型地表现了对全球资本主义本身的挑战。
  • 作者:

    莱斯利·斯克莱尔,田禾,黄平

  • 全文[ PDF 1020.0 KB ] 1994.9(2)  共有 2321 人次浏览
  • 社会问题论纲
  • [摘要]社会问题是一个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的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伴随物和代价。尤其在社会剧变或转型时期,某种状态恶化和标准改变会形成社会问题,而社会结构状态变动则是产生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决定着社会问题的特定方面,故有社会制度失当性问题、社会关系失调性问题、行为失范性问题之分。研究社会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解决社会问题是最巨大的社会工程,对策方案应以同时改善整体性和局部性社会结构环境为目标,故需兼顾直接与间接、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并层次性地区分出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
  • 作者:

    袁华音

  • 全文[ PDF 733.0 KB ] 1994.9(2)  共有 1721 人次浏览
  • 只有依靠民主才能跳出“周期率”
  • [摘要]本文以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话谈“周期率”为线索,纵观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承认确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亡政息”的“周期率”。古今中外的历史,均受这“周期率”的支配。剥削阶级的覆灭都是同其政权反民主、反人民、搞腐败分不开的。谁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是以百倍的警惕对待这个问题的。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使党政领导干部不敢松懈,只有反腐倡廉并敢于碰硬,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上解决好主人与公仆、监督与被监督、民主与法制、两手抓与两手都要硬等关系,才能取信于民,也才能跳出“周期率”。...
  • 作者:

    王昌国

  • 全文[ PDF 624.0 KB ] 1994.9(2)  共有 2355 人次浏览
  • 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
  • [摘要]该文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在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自发性,这种盲目自发性对于城乡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作者将这种消极影响概括为导致社会生活的无序性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作用两个方面,同时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 作者:

    刘晏玲

  • 全文[ PDF 541.0 KB ] 1994.9(2)  共有 1297 人次浏览
  • 当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女性化趋势
  •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在促进、繁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农村新的社会分化,农村妇女在分化中由于非农转移的滞后而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限制了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随之也潜伏着对中国城镇化及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制肘。但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部分学者论及农业女性化这一现象时,关注的焦点也只是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本文试图从研究当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差别入手,分析女性非农转移的现状、滞后的原因,重点在于农业女性化给妇女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
  • 作者:

    ?高小贤

  • 全文[ PDF 576.0 KB ] 1994.9(2)  共有 1940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学运动的目标经过和范围
  • [摘要]该文发表于1931年《社会学刊》第2卷第2期,作者许士廉。该文认为,“社会学运动,近五十年来,在中国颇有急快的进步,他也是由环境激刺而来。他的目的,是要满足中国社会的种种需要,他的范围很大,但很清晰的。” 该文指出,中国社会的“一切的痛苦,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态度,不能应付从外推进来的社会变迁。”
  • 作者:
  • 全文[ PDF 74.0 KB ] 1994.9(2)  共有 2002 人次浏览
  • 女性:性关系社会规范的维护者——男同性恋与双性恋比较研究所证明的
  • [摘要]男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女同性恋,分类标准的实质是女性参与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男同性恋和双性恋既不仅是男人的问题,也不仅是性问题,而是性别关系的问题。它们是女性不参与和较少参与的两种形态。本文对照研究两者在首次性交情况、性伴侣人数、性关系维系、婚姻的作用以及有过几个女人参与等5个方面的差异,揭示出:女性参与程度越小,性关系就越不符合社会的既存规范,并由此推论:社会对性的关系的规范是通过女性的中介才对男性起作用的。 
  • 作者:

    潘绥铭,吴宗健

  • 全文[ PDF 409.0 KB ] 1994.9(2)  共有 2683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