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社会保障问题座谈会记要
- [摘要]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社会保障问题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由国家体改委分配组召集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大专院校、社会科学院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四十多人,围绕我国如何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所讨论的内容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认识问题 1.与会者共同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作者:
陈望涛,赵晓京
- 全文[ PDF 241.0 KB ] 1986.1(1) 共有 1659 人次浏览
|
|
- 贵阳社会指标研究工作座谈会记要
- [摘要]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室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贵阳联合召开了一次“社会指标研究工作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九个省市十七个单位共三十二人。他们都是近年来从事社会指标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 作者:
叶里
- 全文[ PDF 84.0 KB ] 1986.1(1) 共有 1883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简介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是我国恢复社会学研究后成立的第一个社会学专门研究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由费孝通教授担任第一任所长。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与社会学研究所合并。
- 作者:
陈婴婴
- 全文[ PDF 91.0 KB ] 1986.1(1) 共有 3868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学会简介
- [摘要]一九七九年三月,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于北京召开了中国社会学座谈会。胡乔木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过去否认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用非常粗暴的方法禁止它的存在、发展、传播是错误的。现在,应该恢复社会学研究。要成立社会学研究会、社会学研究所,大学设社会学系,招收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人才。
- 作者:
丁嘉
- 全文[ PDF 76.0 KB ] 1986.1(1) 共有 2251 人次浏览
|
|
- 美国的科学社会学
- [摘要]一、科学社会学的定义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学的含义不尽相同;前者的英文名称是The Sociology of Scien-ce,而后者的英文名称是The Science ofScience,又译为“科学的科学”。
- 作者:
魏章玲
- 全文[ PDF 423.0 KB ] 1986.1(1) 共有 3187 人次浏览
|
|
- 浅谈国外发展研究
- [摘要]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期,“发展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出现在美国和欧洲,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去探讨那些与人类命运攸关的全球性与地区性的“发展”问题,去说明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去探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作者:
陈一筠
- 全文[ PDF 780.0 KB ] 1986.1(1) 共有 2163 人次浏览
|
|
- 应用社会学在国外
-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学界对应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论诸问题予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在本文中想着重探讨国外应用社会学的一般概念、应用社会学的历史渊源及国外社会学在应用中发展的状况,尤其是重点分析研究一下美国和苏联应用社会学的发展状况,以期引为参考和借签,从而促进我国应用社会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 作者:
储兆瑞
- 全文[ PDF 852.0 KB ] 1986.1(1) 共有 1883 人次浏览
|
|
- 敦煌应用社会学理论讨论会简讯
- [摘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敦煌举行了“中国应用社会学理论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组织召开的。来自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山东、山西、河北、江苏、湖北、福建、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的有关专家、学者共46人出席了会议
- 作者:
郑本法,储兆瑞
- 全文[ PDF 72.0 KB ] 1986.1(1) 共有 1631 人次浏览
|
|
- 天津经济社会学研讨会简况
- [摘要]一九八五年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天津召开了“经济社会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天津社会学学会主持召开的。与会者就在我国建立经济社会学的必要性、可能性,经济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当前应该研究的主要课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作者:
杨津
- 全文[ PDF 83.0 KB ] 1986.1(1) 共有 1358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中国化的下一步
-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学中国化已成为一个热门题目。一九八○年在台湾曾经举行过题为“社会与行为科学的中国化”的讨论会,许多台湾及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家纷纷赴会。最近一次则是一九八三年三月在香港召开的以“现代化与中国文化”为题的讨论会,与会者来自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社会学中国化”再度成为人们的主要议题之一。虽然从社会学出现在中国时开始,“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注意,但是,我以为正是由于下列几个因素,才使它再次成为人们的中心议题。
- 作者:
林南
- 全文[ PDF 630.0 KB ] 1986.1(1) 共有 1523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掠影
- [摘要]一、历史的回顾 现代社会学传入中国,即使从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一九○三年出版之日算起,至今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严复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译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社会学著作的目的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
- 作者:
赵子祥
- 全文[ PDF 461.0 KB ] 1986.1(1) 共有 1788 人次浏览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调查
-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深入社会生活、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深感有发掘、整理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调查的思想及实践经验的必要。
- 作者:
于真,许德琦
- 全文[ PDF 600.0 KB ] 1986.1(1) 共有 1874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
-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学正处在一种既热门又充满争议、既有吸引力又没有令入信服的理论根据的状况之中。
- 作者:
郑杭生
- 全文[ PDF 691.0 KB ] 1986.1(1) 共有 1995 人次浏览
|
|
- 社会学——对社会作整体性研究的科学——再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地位
- [摘要]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的大家族中,也许没有哪一个成员比社会学的面目更加模糊不清了。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诠释分歧如此之大,简直令人怀疑它是否能够真正跃身于学术之林。可是,几年前它一经被获准恢复生存的权利,竟一下子从地底下招唤出那么多的“××社会学”,显示出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 作者:
陈烽
- 全文[ PDF 924.0 KB ] 1986.1(1) 共有 1879 人次浏览
|
|
- 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过渡的重要一步———沙市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统筹的尝试和深远意义
- [摘要]赵紫阳总理一九八五年二月份在谈到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时,特别强调了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注意,并责成国务院体改委的同志对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一九八五年七月,我们受国务院体改委之托赴湖北省沙市进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问题的社会调查。在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沙市经济体制配套改革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 作者:
杨继明
- 全文[ PDF 602.0 KB ] 1986.1(1) 共有 1997 人次浏览
|
|
- 哈尔滨改革与生活方式学术讨论会报导
- [摘要] 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至九日在哈尔滨召开了“改革与生活方式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杂志联合主办。
- 作者:
王颉
- 全文[ PDF 75.0 KB ] 1986.1(1) 共有 2009 人次浏览
|
|
-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价值观的变化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生产者的劳动和经营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村乡镇企业应运勃兴,对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商品生产、改变农村面貌日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改变传统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奠定了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的空前活跃对农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笔者试图通过社会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作者:
沈冰于
- 全文[ PDF 735.0 KB ] 1986.1(1) 共有 2614 人次浏览
|
|
- 试论社会变迁中军队的发展趋势
- [摘要]社会,是历史性的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军队作为社会的一个分系统,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与其相适应的重大变化。我军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革的历史。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我们必须对社会变迁中军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作者:
许祥文
- 全文[ PDF 496.0 KB ] 1986.1(1) 共有 2161 人次浏览
|
|
- 改革与新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建立
- [摘要]人类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之一,就是地球表层上散布着的无数个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类群体聚落。这些聚落构成的人类聚居系统既给人类群体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 作者:
方明,叶克林
- 全文[ PDF 899.0 KB ] 1986.1(1) 共有 2208 人次浏览
|
|
- 变革中的生活方式:继承和借鉴问题
- [摘要]我们正处在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社会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整体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 作者:
王亚林
- 全文[ PDF 583.0 KB ] 1986.1(1) 共有 2290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