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乡比较:不同的利益结构变迁导致不同的代际地位差异
- [摘要]周怡在诸多关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研究中,本文以社会代群体为研究视角,经调查证实,宏观利益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不同代群体之间地位差异的重组,而具体的重组情形则因城乡利益结构变迁的不同迥然有别。
- 作者:
周怡
- 全文[ PDF 117.0 KB ] 1997.12(5) 共有 1207 人次浏览
|
|
- 实施全民禁毒教育计划的紧迫性及若干思路
- [摘要]近年来,非法走私、种植、加工毒品以及吸毒贩毒等反社会越轨犯罪行为日趋严重,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禁毒教育不普及是吸毒人员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及单位的决策者对毒品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禁毒教育存在盲区与误区;相当数量的社会公众对吸毒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其中有的人有成为新的瘾君子的危险;戒毒场所泛滥与管理失范、戒毒广告的虚假、戒毒宣传的歪曲误导,造成了吸毒者难以根本上戒除毒瘾,同时又形成了戒毒并非难事的宣传效果。严酷的现实是,时至今日全世界还未...
- 作者:
?张潘仕
- 全文[ PDF 1333.0 KB ] 1997.12(4) 共有 1435 人次浏览
|
|
- 中原地区的干亲关系研究——以西村为例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个村落的调查认为,村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存在着三种类型 ,即亲属关系、非亲属关系和“虚拟亲属关系” 。“认干亲”现象属于“虚拟亲属关系”之一种 。
它是将非亲属关系“亲缘化”的一种形式 。认干亲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即“ 巫术” 性质
的干亲 、“补充”性质的干亲和“公关”性质的干亲 。这几种情况都是出于对真正亲子关系的模拟 ,因而随着干亲的缔结也产生了类似亲子关系的责任和义务。当前认干亲的仪式比以前简化了, 但数量却有增多的趋势, 这表明,在社会急剧变化时期 ,村民试图以他们熟悉的方式同周围的人寻求密切联系 ...
- 作者:
尚会鹏
- 全文[ PDF 288.0 KB ] 1997.12(6) 共有 1708 人次浏览
|
|
- 论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社会经济后果
- [摘要]本文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并有增加之势。一般而言,失业人口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要大于其积极作用。失业人口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主要包括消极社会后果、消极经济后果和消极心理影响三种。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适度存在对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积极作用,这与传统的或流行的将失业人口视为洪水猛兽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文章也不忽视中国城镇失业人口大量、长期存在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不利的影响,并也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消极影响
- 作者:
郭庆松
- 全文[ PDF 273.0 KB ] 1997.12(2) 共有 1691 人次浏览
|
|
- 香港回归的挑战:从结构转变看社会问题
- [摘要]本文从社会问题的角度,研究以往香港人口、阶级和文化结构,提出几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人口结构方面,有人口老化及新移民剧增可能引致的文化、制度滞差和个人适应问题;而于阶级结构,则有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富裕中的贫穷并未消除;在文化结构中,保守内向的功利家庭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亦开始转变,而市民参与公众事务的意念及信心有退却趋势。
- 作者:
陈健民
- 全文[ PDF 237.0 KB ] 1997.12(3) 共有 2235 人次浏览
|
|
- 科技奖励中的失范行为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220名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的调查,研究科技奖励过程中的失范行为。研究发现,在同行评议专家的组成、专家集体评议和对获奖成果的评价等科技奖励的各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范,从而影响了科技奖励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本文还运用统计学中逐步回归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社会地位、人情关系、奖励制度和科学家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 作者:
刘爱玲,王平,宋子良
- 全文[ PDF 281.0 KB ] 1997.12(1) 共有 1713 人次浏览
|
|
- 当代中国军营生活社会吸引力研究
-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社会各阶层的役龄青年能否顺畅地向直接的国防责任岗位流动 ,使国家稳定拥有雄厚的主动型兵源, 是一个直接制约中华民族
整体安全的重大问题 。本文根据一项以现役青年为典型群体的三年期大型滚动调查,系统地考察了 90 年代军营生活社会吸引力的实际强度 ,探讨了社区、阶层、家境 、教育等社会差异对这种现象的可能影响 ,并就其激励机制中动机结构的群体特征和军队组织条件作用点等相关问题做出了判断和解释。
- 作者:
徐学旺,范开明
- 全文[ PDF 298.0 KB ] 1997.12(6) 共有 1296 人次浏览
|
|
- 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和腐败的利益根源及治理
- [摘要]陈烽本文以分析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为基础,对转型期腐败的利益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指出,改革以后干部阶层的整体权力、地位下降,内部发生分化,失去原有利益平衡;个体、集团的自主性、独立性提高,局部性...
- 作者:
陈烽
- 全文[ PDF 259.0 KB ] 1997.12(5) 共有 1309 人次浏览
|
|
- 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问题(上)
- [摘要]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基金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在向新制度的转轨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解决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1995年以来的改革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以致于陷入困境。作者认为改革的思路是用国有资产存量偿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负债,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全的个人帐户制度。医疗和失业保障改革也应转换思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应打破城乡分割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失业保障不能通过失业保险解决,而应结合社会救济进行
- 作者:
葛延风
- 全文[ PDF 362.0 KB ] 1998.13(1) 共有 1703 人次浏览
|
|
- 大众时代的时尚迷狂
- [摘要]资本主义精神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催发了大众时代的孕育和生成,而导源于古希腊的自然秩序的观念在其中也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大众时代的“拟像秩序”的基本特征在于“能指”蜕变为“能指的自我指涉体系”。符号消费因此成为大众时代基本的生活风格和生存体验。论文最后展示了大众时代的大众其自我救赎的几种可能的途径
- 作者:
方文
- 全文[ PDF 207.0 KB ] 1998.13(5) 共有 1842 人次浏览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团赴琼考察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情况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团赴琼考察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情况应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13名科研人员(社会学所6人,法学所4人,政治学所1人,院部2人),于1997年12月15—28日赴海南省考察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情况。海南作为全...
- 作者:
隋子;
- 全文[ PDF 34.0 KB ] 1998.13(2) 共有 1709 人次浏览
|
|
- 中国“民工潮”的历史考察
- [摘要]“民工潮”是近年来用以表述农村人涌入城市或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务工的词语。这种农村人涌入城市或改业工商却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即在中国也并不始于本世纪80年代,而是始于上个世纪中叶。本文借用“民工潮”这一词语,描述了近代历史上的类似现象及前人的不同观点、主张,认为这对今天的研究和今天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制度选择上,是可引人深思的
- 作者:
池子华
- 全文[ PDF 270.0 KB ] 1998.13(4) 共有 1945 人次浏览
|
|
- 试析我国初级形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兼与刘书鹤同志商榷
- [摘要]析我国初级形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兼与刘书鹤同志商榷唐晓群1997年第4期《社会学研究》载有刘书鹤同志《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看法及建议》一文,文章开宗明义,尖锐指出,“目前正在全国推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存在着重大理论和实践...
- 作者:
唐晓群
- 全文[ PDF 86.0 KB ] 1998.13(2) 共有 1468 人次浏览
|
|
- 发展进程中的妇女及性别问题
- [摘要]本文概括性地讨论了妇女及性别在发展进程中的基本问题,概述了“妇女与发展”(WID)、性别与发展(GAD)以及性别计划(GenderPlanning)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应的发展含义。本文还就这三个方面的实践作了论述
- 作者:
?李小云
- 全文[ PDF 148.0 KB ] 1998.13(3) 共有 1691 人次浏览
|
|
- 住房双轨制改革与住宅市场启动
- [摘要]目前我国住宅市场处于一种供求失衡的非均衡状态,住宅市场的启动还面临着重重障碍。本文剖析了住房双轨制的内涵,认为住房双轨制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由住房福利化分配方式向住房商品化转变的过渡形态,住房双轨制的存在是导致住宅市场难以启动的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改革住房双轨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降低商品房价格、发展房地产金融、培育房地产市场、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建立住房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住房双轨制、启动住宅市场的对策
- 作者:
辜胜阻,李正友
- 全文[ PDF 225.0 KB ] 1998.13(6) 共有 1981 人次浏览
|
|
- 近十年我国社会学实地研究评析
- [摘要]本文以《社会学研究》1986—1996十年间所发表的所有实地研究报告为分析样本,从研究主题、研究的类型、资料收集方法、研究地点的分布等方面描述了十年来我国实地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并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对近十年实地研究的发展、进步与所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 作者:风笑天,田凯
- 全文[ PDF 191.0 KB ] 1998.13(2) 共有 2432 人次浏览
|
|
- 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 [摘要]农村非农化过程既是一个农村经济社会发生裂变和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本报告把性别指标引入这一过程,作为观察农村社会结构性变化的一个视角,研究分析在非农化过程中,非制度性因素———血缘与地缘是怎样影响两性间的资源再分配的。文章既描述了血缘地缘对本社区女性完成第一次职业转换的积极意义,也描述了非农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序性、女性职业低层化的形成以及新的性别利益结构,分析了乡村工业化怎样“复制”、扩大了性别等级并通过工业组织使之制度化。从而提出一个随着市场化进程发展和乡镇企业改制,社区利...
- 作者:
金一虹
- 全文[ PDF 257.0 KB ] 1998.13(5) 共有 1807 人次浏览
|
|
-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结合:问题与对策
- [摘要]本文就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对如何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有机结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指出: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与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口号成为行动,为了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必须注意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建立对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的同时,必须建立对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的社会影响评估。建立对经济政策的社会影响评估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非...
- 作者:
?丁元竹
- 全文[ PDF 353.0 KB ] 1998.13(3) 共有 1394 人次浏览
|
|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
- [摘要]我国政府1994年4月颁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向世人承诺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然而资料显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递减的同时,城市绝对贫困人口却在悄然增加。本文认为,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实行“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的转变,关键在于明确界定制度性扶贫的对象、内容、方式、经费与程序,强化制度性扶贫的技术含量,规范制度性扶贫的实施准则。同时建立社区帮困制度,深化再就业工程,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上寻求突破口,以便建立消除城市绝对贫困的社会保障机制
- 作者:
林毓铭
- 全文[ PDF 189.0 KB ] 1998.13(4) 共有 1466 人次浏览
|
|
-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标准——与李强讨论两种社会分层标准
- [摘要]本文在李强教授对我国社会分层进行政治分层和经济分层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中两种分层的功能联系,并把两种分层标准的变迁放到我国目前社会转型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经济分层标准取代政治分层标准是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转变的重要标志
- 作者:
米加宁
- 全文[ PDF 97.0 KB ] 1998.13(1) 共有 198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