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逐步完善的市场用人机制的确立,军地两用人才的培训、开发使用正面临许多困难。军队培训的两用人才就业于城镇的,技术难以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建设的需要,返乡的,专业与农村建设偏离度太大。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只有加大对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培训机构,逐渐走规范化职业化培训的路子,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地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人才。
- 作者:
贺银凤
- 全文[ PDF 151.0 KB ] 1997.12(3) 共有 1853 人次浏览
|
|
- 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问题探讨之一
-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社会学者关于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及相关的概念、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社会调查方法与社会研究方法是两个虽有较密切联系但却有着明显差别的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类型或方式;因而,将实验法、文献法、观察法等等作为资料收集方法纳入社会调查方法体系中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 作者:
风笑天
- 全文[ PDF 266.0 KB ] 1997.12(2) 共有 2569 人次浏览
|
|
- 日本的居民自治组织“町内会”的特点与研究的意义
- [摘要]目前,日本正处在由中央集权型社会向地方分权型社会过渡的阶段,本文首先论述了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评价居民自治组织的意义、地方自治与居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社区居民组织的特点与类型,然后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居民自治组织——町内会的形成与历史沿革,并且预言,在日本未来的地方分权型社会中,居民自治组织将在共同管理社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作者:
中田·实,张萍
- 全文[ PDF 1087.0 KB ] 1997.12(4) 共有 2964 人次浏览
|
|
- 困境与出路——关于我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
- [摘要]本文是对辽宁等 17 个省区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集中对下岗职工及当地政府开展的“再就业工程”的描述,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原因 、下岗职工本人的想法及建议等 。
- 作者:
- 全文[ PDF 287.0 KB ] 1997.12(6) 共有 1886 人次浏览
|
|
- 中日“社区组织”研讨会在京举行
- [摘要]中日“社区组织”研讨会在京举行今年3月上旬,由名古屋大学中田·实教授、黑田·由彦副教授等日本学者组成的访华团一行6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民政部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有关学者一起进行了关于社区组织的研讨会。会上,发表...
- 作者:
?张小曼
- 全文[ PDF 31.0 KB ] 1997.12(3) 共有 1725 人次浏览
|
|
-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多因素分析模型
- [摘要]本文试图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客观原因和条件。作者处理了1994年四川省18县1820个农户的住户调查数据及追加调查数据,分别构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家庭决策模型和个人特征影响模型。前一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由劳动力外出的收入预期和就业信息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第一位因素;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决定一户是否有劳动力外出的重要因素;农户家庭非外出劳动力的收入和人均耕地拥有量与家庭劳动力外出人数呈弱的负相关关系。后一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劳动力的性别、文化程...
- 作者: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课题组;
- 全文[ PDF 227.0 KB ] 1997.12(1) 共有 2008 人次浏览
|
|
- 中国近代退伍军人安置问题初探
- [摘要]中国近代兵慌马乱,军人安置问题极为突出。从对湘、淮军官的遣撤,到清末新军时期尝试性地建立军人退伍安置制度,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制定大规模的官兵复员计划,这项工作在中国近代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军人安置工作的基本宗旨,首先在于减轻军人遣撤或退伍给社会秩序带来的重大压力,以维护治安,保证社会的稳定;其次在于帮助军人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谋求生存发展之道;再次则是为了为军队储备和保育预备、后备兵员。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却又是非常令人失望的,特别是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历史表...
- 作者:
皮明勇
- 全文[ PDF 232.0 KB ] 1997.12(3) 共有 2430 人次浏览
|
|
- 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展望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研究范围和实际作用都在不断地发展。本文联系社会转型的实际进程,对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做几点展望。本文认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这是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和社会与国家相分离的必然要求,也是非经济因素日益突出和国际社会达成重视社会发展的共识的结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社会学还将呈现出本土化、国际化、综合化和成熟化四大基本趋势
- 作者:
郑杭生
- 全文[ PDF 214.0 KB ] 1997.12(2) 共有 1589 人次浏览
|
|
- 社会现代化并非是遥远的神话——西藏山南地区社会发展状况调查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山南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重组,社会组织日趋多样化,社会开放性特征日益强化,社会生活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藏族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向人们昭示———山南地区已经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转型期,现代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并非是遥远的神话!
- 作者:
王金洪
- 全文[ PDF 1501.0 KB ] 1997.12(4) 共有 1775 人次浏览
|
|
- 扶贫传递与社区自组织
- [摘要]沈红通过对西南贫困村落的实地研究,以及边缘性、自组织传统变迁、扶贫传递方式等方面的分析,作者探讨了扶贫体制面临的一些核心问题和规律:稀缺资源如何传递到最基层的贫困社区,又如何转化为贫困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扶贫不仅需要“向基...
- 作者:
沈红
- 全文[ PDF 281.0 KB ] 1997.12(5) 共有 1888 人次浏览
|
|
- 显著性水平的含义
- [摘要]本文澄清了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的确切含义。显著性水平是指零假设为真的情况下,假设检验这种方法形成结论以及犯错误的概率;是指零假设为伪的情况中,假设检验形成正确结论的最小概率。而最重要的是,显著性水平是指假设检验这种方法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中形成结论的最小概率,以及犯错误的最大概率
- 作者:
张小天
- 全文[ PDF 169.0 KB ] 1997.12(2) 共有 2386 人次浏览
|
|
- 《中外社会学研究手册》序
- [摘要]《中外社会学研究手册》序袁方《中外社会学研究手册》由魏秋玲同志主编,四十多位社会学学人参加编写,经过多次研讨、修改和补充,历时六载,终于成书,已出版问世。主编来函并附该《手册》内容,希望我写序。我先睹为快。该《手册》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共五编,166万...
- 作者:
袁方
- 全文[ PDF 59.0 KB ] 1997.12(1) 共有 1468 人次浏览
|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
- [摘要]作为我国第一代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尽管经济发展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但经济发展的目的却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相互协调地向前发展。从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观,从古代社会的...
- 作者:
雷洁琼
- 全文[ PDF 53.0 KB ] 1997.12(6) 共有 1708 人次浏览
|
|
- 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 [摘要]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的区分。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是政治分层为主的社会,那时社会上人们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而政治不平等程度较高,甚至存在较严重的政治歧视。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不平等程度大大下降,而经济不平等程度却大大上升。因此,中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并不简单地就是差距拉大的过程,而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取代了政治上的不平等。也可以说,政治分层差距的弥合,对于经济分层差距的拉大起到了一种补偿或平衡的作用。由此,作者对于国际社会学界关于市场转型的理论提出质疑。作者认为,在中国,...
- 作者:
李强
- 全文[ PDF 1240.0 KB ] 1997.12(4) 共有 2650 人次浏览
|
|
-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形成中的农村劳动力市场
- [摘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查,作者分析研究了形成中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形成了对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但需求存在着结构性偏差;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信息主要由亲缘、亲缘关系者提供,但包工头也起了一定作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数量上保证了供给,外出就业者身体素质较好,文化素质较高,但职业培训不足;外出就业者收入可以,但缺乏保障。因此,作者就如何克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和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作者:
陈阿江
- 全文[ PDF 247.0 KB ] 1997.12(1) 共有 1938 人次浏览
|
|
- 论现代化的发展质量
-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发展质量”概念,并从质与量的规定性、科学性和价值性、协调性与持续性、相对性与动态性、效能性与调适性的相互关系中具体揭示了这一概念的特性。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同西方的把手段当成目的、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划清界线,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持续与协调的发展道路。在操作层面,我国应努力研究探索如何凭借相对少的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源,而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路子。
- 作者:
王雅林,何明升
- 全文[ PDF 253.0 KB ] 1997.12(3) 共有 1577 人次浏览
|
|
- 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中间”形态
- [摘要]90 年代以来, 超级村庄成为农村基层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和南部超级村庄的个案研究,描述了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村庄的这
一特殊存在方式 ,指出超级村庄的存在方式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乡 ,又不同于现代
意义上的城 ,而表现出诸多中间性的特征;这些中间性的特征 ,虽然是村庄在急剧变革时期形成的, 却具有深厚的乡土社会基础, 因而使超级村庄在近十余年中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状态 ,并且正在对城乡关系以及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中间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结构要素,可能正是未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
- 作者:
折晓叶,陈婴婴
- 全文[ PDF 250.0 KB ] 1997.12(6) 共有 2139 人次浏览
|
|
-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学会1997年年会学术综述
- [摘要]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学会1997年年会学术综述中国社会学会1997年年会于5月27-30日在昆明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来自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公安部、建设部、监察部、全国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
- 作者:
李立纲
- 全文[ PDF 152.0 KB ] 1997.12(5) 共有 1625 人次浏览
|
|
- 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安置保障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
- [摘要]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安置保障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安置保障理论研讨会”于2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作者:
常宗虎
- 全文[ PDF 217.0 KB ] 1997.12(3) 共有 1810 人次浏览
|
|
- 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研究
- [摘要]本文以1996年初在北京市4个城区中8个街道的14个居委员所作的随机抽样500份问卷为基础,并与1982年和1989年的两次相关的北市市调查资料作比较,对当前的婚姻价值观及其变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人们的婚姻伦理道德仍以传统观念为主,坚持婚姻与性行为的统一,充分肯定婚姻对人生的价值,重视婚后感情与性生活的专一。但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及1989年的调查相比,人们对生育子女的要求有所下降,对婚前和婚后越轨行为的宽容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婚姻观呈现一定程度多元化的趋势
- 作者:
卢淑华
- 全文[ PDF 310.0 KB ] 1997.12(2) 共有 3567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