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改革时期的农民家庭和乡村组织及其变迁———萧山农村变革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在实证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萧山农村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探讨了乡村组织变迁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联。文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作为生产单位的农户 家庭推动和保障了当地乡村工业的发展;改革初期家庭作为生产组织形式并未扩展到二三产业中去 ,如何对其整合是当地农村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村落共 同体, 是村民共同的生产单位、利益单位和价值纽带, 是农民在共同拥有土地的基础上、面对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时的一种群体结合方式, 它内部的经济网络和人际网络是当地农村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论文最后指出,乡村政权组织在保证农...
  • 作者:

    何兆永

  • 全文[ PDF 227.0 KB ] 1996.11(6)  共有 1468 人次浏览
  • 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私营企业家——论“体制资本”与私营企业的发展
  •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私营企业家的体制资本对私营企业家的出现和发展具有什么影响,以此从一个方面透视中国大陆改革以来社会结构变迁的机制。基本结论是:体制改革所引发的市场体制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制度结构和机会结构,仅就进入市场经济来说,更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了改变社会地位和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但是,再分配权力的主导地位和自由流动资源的缺乏,使得那些拥有体制资本的私营企业家在发展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 作者:

    ?李路路

  • 全文[ PDF 868.0 KB ] 1996.11(2)  共有 1352 人次浏览
  • 新加坡儒家文化三特征
  • [摘要]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加坡的儒家思想是由早期移民带入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变迁而重塑自己,本文认为摆脱宗法势力,与科学管理模式相结合,以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是儒家在新加坡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儒学之所以在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关键。
  • 作者:

    王文钦

  • 全文[ PDF 387.0 KB ] 1996.11(4)  共有 1902 人次浏览
  • 农村家庭财产的分割继承———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村调查
  • [摘要]家庭财产的分割继承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着农村社会多彩的现实 。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始终占农村主体地位,但各自本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大家庭的离心力和小家庭的凝聚力十分强烈 ,分家势在必行 。家庭财产要平均分割给儿子继承。分单要“立字为证” , 以免日后“空口无凭” ,并要举行一定仪式 。继承 权男女平等 ,但在农村行不通 。赡养老人办法是分单上的必备条款,年代不同 ,规 定各异 ;家庭之间又有很大差别。1985 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对农村居民来说无太大约束力 ,财产的分割继承仍按流传多代的乡俗办理 。...
  • 作者:

    刘增玉

  • 全文[ PDF 128.0 KB ] 1996.11(5)  共有 1517 人次浏览
  • 试论21世纪的社会保障
  • [摘要]本文提出21世纪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将出现被称作“九化”的发展趋势,即社会保障地位升高化、资金多源化、制度法律化、体制统一化、社会保障人员公众化、结构多元化、覆盖全面化、机构多样化与项目丰富化。同时就社会保障的模式特征、社会保障的重点与难点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 作者:

    张永春

  • 全文[ PDF 710.0 KB ] 1996.11(1)  共有 918 人次浏览
  • 非农化与农民家庭观念的变迁——浙江省芝村乡调查
  • [摘要]通过对非农化程度较高的浙江省芝村乡的调查,作者分析了农民的家庭观念中有关权力、消费、生育、交往和支持、隐私等观念在40余年间的变化,认为农民的家庭观念正受到非农化的影响而变化,特别是1985年后非农化长足发展,这种变化更为显著。但这种影响不是唯一的,比如由于农业以外组织的建立使“单位”观念进入农户等。
  • 作者:

    王金玲

  • 全文[ PDF 478.0 KB ] 1996.11(4)  共有 1517 人次浏览
  • 关于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的理论探讨
  • [摘要]本文对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进行描述,并提出生育率下降也会带来一系列后果 , 将生育率下降后果划分成直接和间接两大类 ,对其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描述 。提出解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出现的新人口问题 ,同解决我国人口过多的问题一样 ,也是十分必要的 。
  • 作者:

    乔晓春

  • 全文[ PDF 213.0 KB ] 1996.11(5)  共有 1565 人次浏览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朱庆芳广义的社会包括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活、法制等领域,反映了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效益、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亦即全面反映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协...
  • 作者:

    朱庆芳

  • 全文[ PDF 110.0 KB ] 1997.12(5)  共有 1328 人次浏览
  • 论社区建设主体——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发展报告
  • [摘要]论社区建设主体———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发展报告吴铎在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强化社区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社区建设的成功,取决于社区建设的主体。一要充分发挥政府法人的主体作用,理顺政府法人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建立合理结构与...
  • 作者:

    吴铎

  • 全文[ PDF 171.0 KB ] 1997.12(5)  共有 1708 人次浏览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事职业的社会保障
  • [摘要]论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军事职业社会保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者认为,随着现代军事的发展,那种“军队办社会”的模式不可能再延续下去,许多工作必须由社会来承担。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军事职业社会保障的程度,作为衡量军事力量是否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文章对一些国家的军事职业社会保障作了介绍和分析。对建立多层次结构的军事职业社会保障机制作者提出了构想,主张坚持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形成综合性的社会保障网络;拓宽退役军人的安置渠道;增设军事职业社会保障项目;并制订一部《军事职业社会保障法》,从而使军事职业的社会保...
  • 作者:许祥文
  • 全文[ PDF 198.0 KB ] 1997.12(3)  共有 1817 人次浏览
  • 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
  •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通过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来寻求社会支援 ,受到社区性质和社区居民自身特征的影响。据我们调查,城市居民寻求业缘关系的意向强于郊区农村 , 寻求血缘关系、夫妻关系的意向弱于郊区农村 。城市与郊区农村的这一差别在女性中不如男性明显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寻求血缘关系和邻里关系意向增强,寻求夫妻关系和业缘关系的意向减弱。文化的影响体现在,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寻求夫妻关系和业缘关系的意向增强, 寻求血缘关系和邻里关系的意向减弱。另外 ,人们在寻求血缘关系 、业缘关系支援时 ,对工具性支援要求较高;在寻求夫妻关...
  • 作者:

    蔡禾,叶保强,邝子文,卓惠兴

  • 全文[ PDF 229.0 KB ] 1997.12(6)  共有 1594 人次浏览
  • 近代中国社会控制系统与赌博之禁
  • [摘要]本文从权力之禁,家庭、宗族及村社之禁,社会组织、团体之禁,舆论之禁等方面对近代中国的禁赌状况作了大致勾勒。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在对赌博的防范和治理上尽管收效甚微,但仍有不乏成功的经验,尤其有不少独到的办法值得一书。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控制系统已经残缺和衰朽,反而明禁实弛,愈禁愈滥。作者指出,禁止赌博除了文化价值系统的调适外,更主要取决于社会控制系统和整个社会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和完善
  • 作者:

    ?涂文学

  • 全文[ PDF 1167.0 KB ] 1997.12(4)  共有 1296 人次浏览
  • 理性选择和越轨行为——12个乡镇企业的案例研究
  • [摘要]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结果 ,乡镇办集体企业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经历了迅速 的扩张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 。这些企业产生的利润在承包者、中央政府、乡镇政府、企业和职工五个主体之间进行分配 。在我们研究的所有盈利企业中 ,承包者均采用“越轨” 战略以最大化地分享国家的税收损 失,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 ,他们的“越轨”行为可以是半制度化的 。在本文中, 我们使用理性选择模型以探讨结构的和制度的条件, 正是这些条件导致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间上述越轨行为模式的出现。
  • 作者:

    张汉音,王汉生

  • 全文[ PDF 204.0 KB ] 1997.12(5)  共有 1680 人次浏览
  • 中国人关系的游戏意涵
  • [摘要]本文试图从人的社会规定性和主体实践性相统一的视角来解析中国人关系的游戏意涵。首先,基于“关系”一词在我们中国人日常话语中的用法,指出人与人的关系概念存在两重涵义:一是由不同主体之间某种性质所构成的状态(简称表象静态关系);二是由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状态(简称内在动力关系)。其次,基于中国文化中社会规范的模糊性和差序性,认为每种性质的表象静态关系都对应一套内在动力关系的游戏性规则。最后,基于中国人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选择、解读和操弄关系规则的过程,说明了关系运作的游戏性逻辑以及...
  • 作者:

    陈午晴

  • 全文[ PDF 278.0 KB ] 1997.12(2)  共有 1620 人次浏览
  • 贫困与反贫困——定义、度量与目标
  • [摘要]本文分析刻画贫困问题,指出:贫困是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境;一定层面的贫困是一种社会状态,这种状态不被改善是恶性循环的。在贫困度量方面,作者构造了综合贫困指数,解析琛氏贫困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方法,并给出了洛伦茨曲线和吉尼系数的数学表达方式,使得贫困的度量方法进一步系统和严密。文章最后呼吁,为了减少贫困,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强化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作者:

    ?屈锡华,左齐

  • 全文[ PDF 336.0 KB ] 1997.12(3)  共有 1414 人次浏览
  • 合理性与中国文化的转型———兼与司马云杰先生商榷
  • [摘要]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工具合理性的冲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就当前中国现实而言,文化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于两种合理性的矛盾,而在于,一方面,两者都还发展不成熟,分化不够;另一方面,作为规范人们社会行为基本手段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应的法治观念还很不健全。因此,今后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在法制的基础上,在两种合理性之间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相互制约的机制
  • 作者:孙立明
  • 全文[ PDF 174.0 KB ] 1997.12(1)  共有 1505 人次浏览
  • 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
  • [摘要]本文针对社会指标应用“热” 、研究“冷”的现状 ,集中地思考了社会统计与社会指标的相对区别与联系 、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体系的相对区别与联系,从三个角度上论证了更应该重视主观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运用 。
  • 作者:

    谷迎春

  • 全文[ PDF 138.0 KB ] 1997.12(6)  共有 1670 人次浏览
  •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
  •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主要公共性理论的批判性考察,指出作为方法论应首先从文化的内在合理性空间里寻找公共性的实体,然后将其放到具有相对普遍合理性的空间里加以考察其功能。基于这一观点,本文总结出公共性的三个基本要素,并据此将公共性划分为多元型公共性、权威主义型公共性、权力主义型公共性、权限主义型公共性等四种一般类型,与此同时,对某些传统模型,如中国传统的“公”、日本传统的“o hyake”、西欧传统的“public”做了比较考察。在这基础上,分析了这些传统的公共性是怎样对近代化起了正的或者负的关键作用
  • 作者:

    ?李明伍

  • 全文[ PDF 1206.0 KB ] 1997.12(4)  共有 1812 人次浏览
  • 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
  • [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教育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做出整理与分析。研究中 发现 ,正是早期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在对赫尔巴特教育学进行反思与重构的基础上 , 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社会学思想 。所以教育社会学一产生便具有强烈的学问性和 实用性,前者奠定了欧洲教育社会学的传统, 后者规定了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通过教育社会学起伏的发展历史来看 ,教育社会学应当是社会学的下位学科 ,是随着社 会学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目的在于:从教育社会学的百年进程中,吸收其丰富的教育社会学思想精华, 结合我国的实际, 将教育社...
  • 作者:

    钱民辉

  • 全文[ PDF 280.0 KB ] 1997.12(5)  共有 1785 人次浏览
  • 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
  •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三种社会发展观,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提出应当确立重视社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实现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的整合
  • 作者:

    陈涛

  • 全文[ PDF 187.0 KB ] 1997.12(2)  共有 1941 人次浏览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